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班的路(上海) |
[游记]上班的路(上海) |
2008-05-11cncn.com |
143的终点站在余姚路和延平路交接的地方,每天这里都是我上班路上行走的起点,穿过一条马路,在红亭子买一份早报,左手边拐弯便是一个大水果摊,沿着人行道一字排开,摆放着的是草莓、芒果、菠萝这一季新上市的水果,每每在清晨的空气中闻到这四溢的果香,总让人垂涎欲滴。 顺着延平路一路前行,走大约半站路的样子便会看到左边有一幢淡黄色的房子,古老的式样,幽暗的走廊,明亮的灯光,像极了小时候学校的大礼堂,那是崇德女中的旧址,现在已经改作一个普通的中学,每次经过的时候都看到年轻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列队做操。 经过延平路和康定路交汇的地方,右边是绿色的可的便利店,似乎已经在这里开了很久,会一直营业到深夜,刚毕业时住在附近的旧式里弄,寒冷的冬夜会和室友彭一起跑到这边买上几个热腾腾的茶叶蛋。 康定路,康定情歌的康定,也让人联想到健康,富足和安定,并不宽敞的路面,路两边是粗大的法国梧桐,夏天的时候可以遮蔽整个路面,两旁是老式的公寓和两层的红色的老房子,向着街道有小小的阳台,主人堆砌着杂物和一些绿色的盆栽,楼前是废弃的草木茂盛的小花园,留有无人照料的小树和月季花,三月的清晨,大朵大朵地放肆在初春的阳光里。晒衣杆从法式格子窗里面架出来,旗帜一般地挂满花花绿绿的衣服。春天街头,一场酥雨之后,会有老婆婆提着小竹篮售卖用铅丝窜起来的栀子花和白兰花,放在衬衫的口袋里,芳香四溢。 路两边靠街的地方,是各式的铺子,有一家国营的理发店坚持了好多年,一直没有关闭,路过的时候常看到店里忙碌的身影,地上杂乱地堆放着的黑色碎发,听到哗哗冲水的声音。来这里的客人多为本地人,中年男人和妇女居多,剃头师傅穿着白色的制服,一边用上海话和熟客闲扯着些什么,一边麻利地使着理发刀。 往前走几步是康良菜馆,毕业后的头三年和彭一起住在一步之遥的红房子里,周末时少不了到菜馆来蹭饭,红烧甩水,蛤蜊炖蛋,咸水毛豆是我们每次来必点的菜,光阴飞逝,彭早和他的小护士跋山涉水地去了不列颠,我也搬去了自己的蜗居,只有不起眼的康良菜馆还兀自立在这里,迎接着南来北往的食客,也许再过50年它还是老样子,也许换了新的招牌,而那时我们都已老去,但每一次经过这里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01年夏天两张年轻的脸庞,因为那是青春的记忆。 穿过康定路863号的弄堂口,便是23路公交站,23路是上海迄今为止极少还保留着电车线路的公交之一,冬夜里醒来常常可以听见它喘着粗气伴着尖利的刹车声停在弄堂口的公交站上,而后又隆隆地启动驶向下一站。紧挨着站牌那里的是上海本地有名的食品连锁店乔家栅,店铺里摆放着各色诱人的中式糕点,有一次买了两块粉红颜色的定胜糕回去,正想和彭一起大快朵颐,却被路过的邻居阿姨告知,此物是需要先蒸后吃的。 有些地方,有些事情,年轻的时候以为离开了就离开了,过去了就过去了,不会回去,不愿记起,以为它们只是驿站,只是插曲,转了一大圈,回到了原地,发现记忆却依旧那么清晰,仿佛昨日,原来这一切都不曾离开,因为它已经刻在了你生命的年轮里。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9126/1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