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湖滨,611的那个傍晚!

[游记]湖滨,611的那个傍晚!

2008-06-26cncn.com

序言之一 在泰山看见日出,在庐山看见瀑布云,在蓬莱看见海市蜃楼,在峨眉看见佛光,皆为旅游“极境”。湖滨,611的那个傍晚,我也品尝到一种别样的“极境”。-- 愿与您分享哦!

序言之二 本文尝试图文的“有机捆绑” ,力求图文并茂。看官,喜欢否?

序言之三 欲看更多精美照片及相关美文,请你点击一下即可哦(在“搜博主文章”栏目中输入“杭州 旅游”) - http://blog.sina.com.cn/rgmao181898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6月11日下午,午休醒来,躺在旅店床上的我,忽然想起了《荷塘月色》的开头一句。
上午,游罢曲院风荷,买了一张当晚观看《印象西湖》的入场券。午餐,又与杭州故人聚餐。回到解放路的“迎紫旅店”,已过下午3时。唉,数十年的午休习惯改不了哦。淋浴后,一上床,便呼呼入睡,醒来,抬腕看表,竟然已近6时!
拉开窗帘,房间一片红澄澄,夕阳射入了屋内。 -- 雨住啦!
思维顿趋活泼,沿着文豪的思路,我又想:
…… 湖滨,在这夕阳的余晖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想到此,立即翻身下床,洗了把脸,直奔湖滨。
旅游,有“众乐”与“独乐”之别。最近刚翻译过英国19世纪散文家William Hazlitt(威廉• 赫兹列特)的一篇短文,标题是《独游之乐》。文中有一句:
“出游之魂,在于自由,完全的自由。想你所爱想,感你所想感,为你所乐为。”
今天,我算不算是“独乐”的实践者?-- 且进入了韩愈在《送李愿归盘谷序》所描述的境界 –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沿解放路行,七、八分钟的样子,我来到湖滨。
江南正值雨季。久雨初晴,竟在傍晚时分。一轮夕阳,悬在宝石山上方,格外鲜亮,格外俏媚。慷慨地,把一片红光,洒向天空、洒向湖面、洒向湖滨。
拐入湖滨,迎接我的竟是一幅“西湖夕照”图!取出相机,美景不容错过。-- 唉,人类的语言,面对山水胜景,显得何等苍白。请看下图 ----


红彤彤的,是夕阳;晃动的七彩,是红男绿女;弥漫的诗情,是湖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被雨后的夕阳染红的湖滨,能有几个?
天下,众生芸芸,此刻能来到湖滨,享受闲情,演绎逸致的,能有几人?
耳畔响起了《乡间的小路》,那是老歌,女儿读小学时最爱哼唱的。
……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呜喔呜”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 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
湖滨,正披着晚霞的衣裳呢;
湖滨,是多少游人初见西子湖的地方!
湖滨,是杭城展开的双臂,意欲将西子湖搂入怀中!
这两年,经常来杭州小住,皆住湖滨附近。湖滨,步行可及。清晨,在延安路口的“新丰饮食店”用过早餐,即来湖滨打拳、读书、散步;傍晚,从景点归来,也常先到湖滨小憩,再回旅店。
甚至可以说,我把杭州当“后花园” ,常来此疗养,在一定程度上,是冲着湖滨来的。扬州和苏州,皆我所欲也,可惜,那儿没有湖滨这样的休憩地。况且,一张瘦西湖的门票,就要90元!
湖滨,乃西湖第一湾,望湖第一湾!-- 我一直这样认为。
上海人历来有点神经质。今年2月,为了配合外滩交通改造,延安路高架外滩下匝道将被拆除。忽然,有人多情起来。报端有文,称这个下匝道为“亚洲第一湾”!一个下匝道而已,被称为什么“第一湾”,不有点荒唐吗?
其实,杭州的湖滨才配称得上是“亚洲第一湾”。
可惜,从传统的“西湖十景”一直到“西湖新十景”,皆未收入湖滨,我有点悲哀。
也许,西湖有太多的娇媚,太多的亮点?
也许,因为人性有弱点 -- “审美疲劳”啦?
踽踽独行的我,细细品味着夕阳下的湖滨。
湖滨多樟。
初夏,败叶落尽(樟树,每年春天部分换叶),新叶鲜亮,披着“晚霞的衣裳”,更显飒爽。多情的樟树,高大参天,郁郁葱葱,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撑起一排的绿色巨伞,遮阳挡雨。多情的樟树,向湖面伸出了它们的亲水巨臂,湖风一拂,贴近水面的枝叶婆娑起舞;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树不在多,有“鼠”则灵。
不知从何时起,湖滨的樟树,迁来了一群新居民 -- 小松鼠。
“晚风中飞扬的思绪”!12年前。我访问美国,夜宿首都华盛顿的Crowne Plaza。宾馆对面,是一个街心花园。晨起,我入园打拳。“唿”一声,从树干高处,窜下一只毛茸茸的小老鼠,我一惊!细看,哦,不是老鼠,而是松鼠!小精灵夹着蓬松的尾巴,乌黑滚圆的小眼珠子盯住我,滴溜溜直转,毫不怯生。
拳毕,我的陪同Mr. James Lambert走了过来,我们之间有以下对话:
---- 上海公园里有松鼠吗?
---- 没有。(悻悻然,我答)
---- 在北京香山,我见到过松鼠。
---- 哦!
---- 不过那儿的squirrel(松鼠),更像rat(老鼠)。
---- 哦?
---- 它们见人就逃,像老鼠见了猫。
一时语塞。表面平静的我,内心一股刺痛。James是个中国通,他曾活用一个英语词汇来形容中国的环境。他说,你们中国人是environment-unfriendly(环境不友好)!说罢,他为自己的幽默笑了,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唉,遗憾哦,Mr. James Lambert已经在去年谢世,否则,也让他到湖滨来看看squirrel!或者,带他到苏堤去一趟!苏堤,多次发现野猪。沪上报刊炒作得沸沸扬扬,还郑重提醒年轻女性:切勿独游苏堤,切勿身穿红衣。今年3月15日清早,我独行苏堤,曾见到过一只壮实的“疑似野猪”在我眼前穿堤而过,留下美丽的“后怕”。
我前面的一个女子,忽然止步于一棵樟树前,举起相机,在瞄准什么。哦,一只小松鼠正在树干上!我急忙上前几步,也想为小松鼠“留影”。
转念一思,不必!樟树、小松鼠、连同此这个女子,不就构成了一幅更加人性化的风景照吗?
迅速按下快门,于是,就有了以下一幅照片。



不知从何时起,湖滨有了音乐喷泉。乐曲时而激昂,时而舒缓,喷泉也随之而舞。身穿制服的保安,事先为游客,放置好了一排排的塑料座椅,供游人坐下,慢慢观赏。保安还负责维持喷泉现场的次序,免得游人激动之下,手舞足蹈起来,有碍观瞻。
每次来次,音乐都有更新,这两日,放得最多的正是We Are Ready……;
不知从何时起,湖滨的游船多了起来。
游船,横在湖滨,形形色色,有船工划的、有电动的、还有游人自划的……。
游船,泊岸的、游湖的,都是西湖永远的美的点缀;
西湖游船,精巧而又朴实,镶着兰边的布制天棚,轻巧飘逸,几十年都没变,人们接受它的美。在远处的湖面上,游船时隐时现,让你想起“一叶扁舟云水间”;就连泊在岸边的小舟,也能诱发你想起韦应物的诗句 --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不知从何时起,湖滨的长椅多了起来,即使长椅客满,花坛大理石的周边,也可歇息。
弃岸登舟,湖上看湖、看山、看塔、看游人,别有一番滋味儿。
游船能送你到湖心的两个岛屿 – 湖心亭和三潭印月。尤其是三潭印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天下一绝,令多少英雄竞折腰,从康有为到毛泽东。三潭印月新近立一新碑,上镌毛泽东手书的康有为所写的楹联。记得楹联中有几句极品词:岛中有岛,湖外有湖,……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历尽千年陈迹,饮山水绿,坐忘人世。
真想知道三潭印月最初设计者是谁人,我想,兴许非白(居易),即苏(东坡)吧!因为,没有白苏的才情,难以有此诗意设计哟。
游罢两岛,就轮到你做“选择题”了 – 去花港观鱼?去孤山看梅?去断桥凭吊?还是折返湖滨?若去孤山,“楼外楼”近在咫尺,那儿的西湖醋鱼不可不尝;若去孤山,“平湖秋月”正在招手,那儿看湖赏月不可不去。
像西湖游船这样,既有游湖的审美功能,又有交通的实用功能。-- 国内外罕见也。
游日本箱根的芦之湖,且不说登上“海盗船”已煞风景,想到西湖,芦之湖的湖面怎就恁的逼仄?
游欧洲的莱芒湖,浩瀚无垠,你觉得无异于观沧海,想到西湖,莱芒湖的湖面怎就恁的单调?
在湖滨,看西湖,你是那么浩渺,浩渺而不失钟灵毓秀。
日初出,你能花上两个多小时,边走边看,绕湖一周;
在湖滨,看西湖,你是那么娇小,娇小而不失浩浩荡荡。
风乍起,你可租上一条自划船,我行我素,搏击风浪!
歇坐长椅的我,细细品味着夕阳下的湖滨。
想象,展开翅膀,坐忘人世。水天一色处,恍然茫然之间,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虚拟的、远的、近的,开始轮番登场 -- 白居易、苏东坡、岳飞、武松、苏小小、许仙、白娘子、秋瑾、蒋经国、史量才、郁达夫,还有一代伟人毛泽东……。
毛泽东,把杭州当成是“第二故乡”,曾40多次来杭,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度过了近千个日日夜夜。1958年1月5日,毛泽东曾经深入杭州的小营巷视察。不知道他老人家,40多次来杭州,有没有来湖滨坐过,走过?
文思,如氤氲升华,香风撩面,恍然茫然之间,西湖的一首首绝唱,颂春、唱夏、叹秋、咏冬,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你耳畔响起 --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月落山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西湖博物馆,据说,正在展出一幅150年之前西湖的照片,真想前往一睹,咸丰年间的西湖,是啥摸样?此外,我还更想知道,白居易和苏东坡年代,西湖是啥模样?
俱往矣!
不过,上个世纪60年代的西湖,尚清晰地留在记忆里。
游人想来一个环湖行?-- 不行,那比登天还难呢。
别说环湖行,就是沿湖滨行,也“关隘”重重,游人不得不绕道而行。
“一公园”这里,民居麇集,西湖最佳一隅被无情占据;“湖畔居”那一带,高楼深院(据说是“通天”的)无情挡道。我曾亲见,民居排出的生活污水汩汩排入西湖!
湖滨的绿化带,不像现在这么宽,不足20米的样子吧,压根儿不会有松鼠出没,偶尔,也有“疑似松鼠”出没,等你看清楚,却原来,那是一只“过街老鼠”!
一汪湖水,貌似依旧,其实吧不然。当时的水质,岂可与今天的同日而语?音乐喷泉这一带水面,曾见淤泥裸露,湖水特别浑浊,甚至在三伏天,烈日暴晒之下,还散发出浓浓的泥腥,游人掩鼻而过。
湖滨,永远不乏游人。在那“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年代,游人的服饰、游人的容颜,游人的表情……,一如西湖,黯然而无光!
笔者的一册自传体书籍(2003年上海社会科科院出版社版)中,有一段文字:
1971年12月30日。辞旧迎新之际,“文革破车”即将隆隆驶入第6个年头。国民经济正挣扎在崩溃之边缘。杭州城里体会不到一点辞旧迎新的喜庆气氛。1971年的最后的晚餐,我和Y,面对面地坐在离西湖不远的“延安饭店”。---- 饭后,我和Y到湖滨散步,一轮冷月照射下的西子湖,竟带着几分苍凉。
【注:Y者,当年的女友,今日,白头偕老之夫人也;“延安饭店”旧称“新粤饭店”,可惜现已拆除。】
明月,成了“一轮冷月”,西湖,竟然用“苍凉”写之,绝非虚词也。
踽踽独行的我,细细品味着夕阳下的湖滨。
躲雨在家的本地人,走出家门,来此散心;外地游客,收起雨伞,放飞心情。
湖滨,重拾活力,再现生机。
初夏,不仅湖滨的绿色巨伞换上了光鲜的新绿,就连游人也是展示其服饰的最佳时节呢。
夕阳、湖面、群山、松鼠……,固然吸引人的眼球,但是,这是唯一,也不应该成为唯一。
山美,水美,花美,画美......,世间万物,毕竟,唯人最美。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黄肤黑发的、金发碧眼的、或三五成群、或成双作对、或独自一人、或窃窃私语、或边走边聊、或缄默不语、或款步、或伫立、或歇坐、或举起相机摄影、或弹吉他……。
游人神情不一、姿势不一、年龄不一、性别不一,但是,有一点彼此相似,你我一样。 -- 那就是,步履中没了匆匆,眉宇间多了舒展;神色中没了紧张,笑意写在脸上……。
数年前,有一家化妆品公司,为了推销产品、扩大影响,曾经通过媒体发起了一场著名的讨论 – “女人什么时候最美?”
独坐湖滨的我,思考的新命题却是 – “人,什么时候最美?”
不想引申,也不想发挥,回答很简单回答就在眼前 – 此时此刻,湖滨的游人最美!
不信,你看 -- 此时的湖滨,“回头率”最高。
一位农村摸样的奶奶,手牵着一个10多岁的男孩的手,沿着湖滨铁链制成的下垂护拦,款步走来。匆忙一生,劳碌度日的老人,也许双手粗糙,脸爬皱纹,此刻却难得悠闲起来,三步一回头,五步一转身,神情专注,在回眸那西沉的夕阳,在欣赏被染红的湖山?可惜,此时,不能看清一老一小的脸庞和眼神,但是,这也无妨,他们显然在湖滨留下了最富诗意的“倩影”!


不信,你看 -- 此时的湖滨,行“注目礼”的最多。
你看,对对情侣,停止了绵绵情话,沉湎于西湖夕照之中。
忽然听一个女孩对另一个男孩神秘兮兮地说:“你看,一对情人正在观赏日落,美极了!我把他们拍摄了下来。”
闻之,我快步走到情侣背后,对准了情侣,按下了快门!
著名画家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的经典题词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一轮夕阳,因情侣而美哉轮焉;一双情侣,因夕阳而美哉奂焉!


不信,你看 -- 此时的湖滨,“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
家,是温馨的港湾,但是,待久了,亦生厌。
鲁迅的伟大,在于其直言。他在谈到旅游时,曾语惊四座! -- “跳出了讨厌透了的自己的家,扑进大自然的怀里去”。
他还说,旅行者在自然中得到了解放,求得了自由,而将一切的人在拘谨的世故中,秘藏的心底的罗曼蒂克的惰性,尽情发泄出来。
西湖夕照,打开的是一幅“世外桃源图”!
……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公的佳句,纷纷入心。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 此话怎讲?
上文说:但在那……年代,游人的服饰、游人的容颜,游人的表情……,一如西湖,黯然而无光!
假若时光真有隧道,假若能回到“买布要布票”的年代,那么,现代人的衣着,尤其是年轻人的,岂非“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无论是牵手而行的情侣,还是独行的女孩……,别了,衣着为“遮体和御寒”的年代!她们的衣著,显示人体美,简直淋漓尽致!
随意抓拍,归来细览,皆为摄影上品。
你看,下面这幅照片。
走过来的一对情人,黄色是女孩的着装基调:黄色背心,黄色提包包、黄色高跟鞋,再配上牛仔短裤,黑色的宽皮带,斜系腰间,长发披肩。在湖滨女孩中,她的打扮并非最前卫的,但是,却也有一种和谐美呢。
一名知名作家,以“丰乳肥臀”写当代女子,此四字也许略显直白,“曲美”二字,有点含蓄美。当今服饰,阴盛阳衰。你看,女子身边的男孩,其服饰是否有点寒碜?
不过,现代女孩,也有值得同情之处,且不说,隆冬季节,她们如何成了寒风中瑟瑟的“美丽冻人”,就是现在,高跟鞋,高得夸张,夸张得让人担心 -- 一扭之下,脚踝受得了吗?那牛仔裤,绷得死紧,穿上脱下,花多少时间呀?
“你也太忧国忧民,忧到女人身上去了!”— 女儿扔出一句,代表她的同龄。-- 唉,代沟!
再看,那歇于长椅的一对皓首,面湖而坐,正享受太阳落山之前的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怡然自乐!
还有,手扶栏杆,站在鹅卵石山的那位少女,身体微斜,目光流盼,流盼的目光斜射击从她眼前走过的一对情侣!那是怎样的眼神,可惜看不清。
路中有一女子,也穿黄色的长袖体恤,打手机的片刻,也不忘面对夕阳;
渐行渐远,还有一群老者,身上背着挎包,步态从容,那种步态,在菜市场能见到吗?
自古人生谁无忧?
此刻的湖滨,人世美好一刻。这一刻,乃佛教所言的“物我为一”的无差别的片刻,乃进入“桃花源”的片刻。审美自由与精神自由,在此刻的湖滨得到了完美统一!


今天傍晚,我在这里 – “亚洲第一湾”的湖滨,看见了啥?
好像看见了啥,好像没看见啥!
然而,若有白居易所说的“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之心。那么,今天傍晚,不也是见到了旅游的“极境”吗?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 都随晚风飘散……”。
手机响了。
打开一看,哦,北京朋友发来的,好长一封短信喔。
-----------
活着真好,莫在意钱多钱少,汶川的震波,分不清你是乞丐还是富豪。
活着真好,莫计较权大权小,汶川的楼板,不认识你头顶着几尺官帽。
活着真好,莫为身外之物、世态炎凉烦恼,汶川的废墟,掩埋了多少豪情壮志,俗事纷扰。
活着真好,请记住这汶川的分分秒秒,幸存的生命,再次演绎了爱的伟大、情的崇高。
------------
湖滨,灵地也。皱眉片刻,即回复了一首“打油诗”短信:
正是南国多事时,又闻秦川动地冤。
诸葛蜀道哭生灵,苍生中华建桃园。
哦 ---- ,突然想起,晚上8时,还要赶到“曲院风荷”去观赏老谋子的杰作 – 《印象西湖》呢。在小店铺买了两个面包和一瓶矿泉水(当日晚餐哦),匆匆走到湖滨对面的车站,上了空荡荡的7路公交车(火车站 – 灵隐) 。
回眸之间,湖滨正沉浸在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中。
湖滨 -- 天堂中的天堂!
听说,《印象西湖》,很有创意,很精彩,购买了一张最廉价的票子,也要RMB240元哩。
老谋子,你的《印象西湖》,其精彩程度能敌“湖滨夕照”吗?
回眸之间,心头一疑。

友情提示:
1、 游杭州,最好住湖滨。湖滨一带星级宾馆和旅社旅店,星罗棋布。我住的“迎紫假日旅店”单人房,100元/日,整洁、干净、彩电、空调,24小时热水。这样的下榻之处,解放路,中山中路、吴山路、国货路、浣纱路上,比比皆是。
2、 湖滨一带,乃杭州交通枢纽,商业、餐饮中心、火车售票处,等,集中此地,生活极为方便。延安路口的新丰饮食店,乃早餐理想地。
3、 住湖滨的最大好处是:清晨活动地,傍晚休闲处。西湖,便成了你的“后花园”。不过,你要避开烈日当空的中午哦。
4、如果可能,尽量避开双休日,及两个黄金周。连杭城的出租车司机都告诉我:周末来杭,连出租车也难打,厕所也要排队,黄金周,西湖边,游客排队大游行哦。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1670/20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