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宣武门天主教堂 |
[游记]北京宣武门天主教堂 |
2008-10-20cncn.com |
宣武门天主教堂那高高的十字架,在我上小学时就有深刻印象。每逢乘车路过,都要看上几眼。那时这一带没有什么高层建筑,因而教堂矗立在路边更显得引人注目。 前不久,无意间看到介绍宣武门天主教堂的文字,特别是了解到这里可公开参观,引起了我的兴趣。毕竟对一般人而言,这里充满了神秘。 宣武门天主教堂座落于前门西大街141号,现在是北京教区主教座堂。北京天主教三自爱国协会就设在这里。在北京它是一座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天主堂。1996年宣武门天主教堂列名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处京南,故称之为南堂。 明万历33年(1605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很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 清顺治皇帝对汤若望和宣武门天主堂非常关注,曾24次亲临南堂,并赐有御制“通微佳境”匾,由此可见南堂在当时的政治地位。汤若望建成的南堂设施齐全,除了一般的宗教建筑之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科学设施,为西方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康熙四十二年,宣武门天主堂重修工程开始,十年之后一座欧洲风格的高大建筑落成,这是北京城内继蚕池口天主教堂之后第二座欧洲风格的建筑。 光绪二十六年(1900)被义和团彻底焚毁,光绪三十年(1904)用庚子赔款再次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多次修缮。 照片中宣武门天主教堂大门平日不开放。要从西侧大门进入。进大门时,门卫并不干涉,径直往里走即可。教堂共有三进院落,大门为中式建筑占据了教堂的第一进院落,其后的东跨院为教堂的主体建筑,西跨院为起居住房。 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利玛窦的全身铜像。 左侧为天爱诊所,右侧有一处假山、水池。假山里立着一座纯白的圣母玛利亚雕像。北京很多教堂院子内都建有圣母山或圣母亭。(北京四大堂中北堂和南堂是圣母山,东堂是圣母亭,西堂是圣母台)圣母山是天主教信徒参拜的重要场所。圣母玛利亚雕像下石头上写有“万福”字样。很有些中西和壁的意思。 在圣母山就可看到教堂。教堂主体建筑为砖结构,整个教堂坐北朝南。高大的十字架镶嵌在教堂顶端。 过圣母山穿过月亮门就进入了东院。那雕琢精美的教堂便进入眼前。教堂建筑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三个高大的砖雕拱门并列,门四周雕刻有极其精美的砖雕,将整个教堂装点得豪华而庄严。 教堂磨砖对缝,十分精湛。精美的砖雕随处可见。 步入教堂,两位值班教友非常友善,与她们相互问好。这里不同于佛教寺院,允许拍照。我刚进去时有几位教友在默默祈祷,但没有任何声响,整个大厅内一片静谧。确实是圣洁之地。 教堂建筑的室内空间运用了穹顶设计,两侧配以彩色的玻璃花窗,整体气氛庄严肃穆。 数十盏西式玻璃吊灯,把高高的、狭长的教堂装饰得神圣高雅。 教堂内的柱子四周镶以水磨石,柱子有着黄绿色的花纹,柱顶还镶嵌有镏金花纹。 每个柱子中间,有一扇彩色的玻璃窗,有的绘着花纹,有的绘着人物,宗教故事。每扇玻璃窗上面,还有个拱形玻璃窗,美观、别致。 教堂的最北边就是祭坛,祭坛中央供奉着圣母玛利亚的画像,画像下是十字架上的受难耶稣。 祭坛前摆放着鲜花。 祭坛西侧供奉的是耶稣圣像。 祭坛东侧供奉的是若瑟圣像。 星星点点的蜡烛在圣像前点燃。散发出阵阵清香。 做一般弥撒时使用的电子琴,和曲目单。 教堂南面建有乐楼,弥撒的时候有唱诗班在此唱圣歌。 墙上挂有许多描述宗教故事的油画。 教堂摆放的圣水池。 教友向神父做忏悔时使用的木制建筑。神父坐在椅子上指点迷津。 时近中午,一位年轻姑娘在空荡荡教堂内独自在祈祷。 教堂前是圣方济各·沙勿略的全身铜像。 铜像前两边是两间经营圣物工艺品和圣经书籍的屋子。
如欲观看更多照片请登陆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k6686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0483/34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