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美丽的城市阿斯旺(尼罗河寻古探幽旅之四) |
[游记]美丽的城市阿斯旺(尼罗河寻古探幽旅之四) |
2008-10-20cncn.com |
在开罗游览了一天后,我们没在开罗住下来,而是乘火车连夜赶往南部城市阿斯旺。我们的尼罗河乘船游从阿斯旺开始。 开罗的火车站十分简陋,作为首都的车站有些寒酸。车站没有室内候车室,其它设施也很少。好在该地区几乎不下雨,又没有严寒的冬天,露天等车也无妨。车站上有限的座位坐满了候车的旅客,我们只好站着等车。 通往不同地区的火车一列接一列地开过,共同的特点是又旧又脏。我们上车后,发现车内还算干净。我们坐的是豪华列车,豪华谈不上,但干净舒适还是达到了要求。 (图1-车站没有室内候车室) 卧铺车为国外游客专设的,两人一间,房间很狭小,但设计非常巧妙。刚上车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床,只看见一个大沙发。要睡觉了,列车员进来喀喳两下,数秒钟内便给我们“变”出了两张比我们国家的软卧还要宽的上下铺,被褥很干净,睡上去非常舒服!包厢内还有可以打开的小饭桌、洗漱池,毛巾、一次性香皂、挂衣服的衣架也很齐全,只是上厕所需要出去。夫妻俩人住在里面,方便,私密,很适合西方人的需要。 6 时半开车,不久列车员给我们端来了晚餐,像飞机上的套餐似的,有鸡、牛肉、面包、酸奶、苹果。饮料是要收费的,根据车上提供的清单价格,水果汁、咖啡 5 埃镑,茶 3 埃镑,当地啤酒 17 埃镑 / 听。开水是免费的。为了应付干旱地区的饮水需要,我们带着电热壶、大水杯和茶叶,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是喜欢喝茶,每天的饮水量至少一暖瓶,旅行团一人一天供应一瓶矿泉水,根本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 吃完饭,已是中国时间的半夜,埃及和中国有五个小时的时差。大概是因为白天一天的劳累和时差的原因,来到埃及的第一觉睡得很香。 清晨,列车员又来送早餐了,是配黄油和果酱的四种面包,免费选择茶或咖啡。这个列车上的服务几乎可以带星级了,比一般的旅馆还好。 早上八点,我们到达了美丽的城市阿斯旺。 阿斯旺的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讲,并不陌生,因为这里建有世界著名的阿斯旺水坝。阿斯旺是埃及南部最重要的城市,人口 50 多万,有钢铁、电力、制糖、纺织、制革等工业,是通往苏丹的门户。
阿斯旺有尼罗河最美的河段,河水穿过沙漠后,从这里涌入第一瀑布的岛屿中。这里古迹众多,有阿布辛贝神庙、菲莱神庙、最大的方尖碑等。阿斯旺又被称为埃及最清洁、最美丽的城市,沿尼罗河的滨河路散步,极目远眺,景色迷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选择阿斯旺作为世界五个创新城市网中的民间艺术城。 阿斯旺实际上有两个水坝。旧水坝建于 1898 年— 1902 年,长 2152 米,是英国人建的。 1960 年,纳塞尔领导的埃及政府在旧水坝上游 6 公里处,开始修建新水坝, 1970 年 7 月建成。我们去参观新水坝,来回都要从旧水坝上穿过。 从 1960 年至 1970 年,埃及动用了三万五千工人,足足用了 10 年时间才建成阿斯旺大坝。大坝高 112 米,长 3830 米,宽 40 米,共动用土石 4300 万立方米。整个高坝气势磅礴,把蜿蜒迂曲的尼罗河拦腰截断,形成群山环抱的人工湖 —— 纳赛尔湖。该湖长 650 公里,最宽处 25 公里,为世界第二大人工湖。 从水坝开始发挥作用起,已有近 40 万公顷沙漠化作了尼罗河谷的良田,另有 100 万公顷土地由于可以终年获得河水的滋润而从一年一熟转为两熟,埃及的农业产值因此翻了一番。大坝每年发电 80 亿千瓦,占埃及用电总量的 70% , 4000 个美丽的村庄从此被点亮。
然而光明的背面总会有阴影。阿斯旺大坝控制了尼罗河千百年来周而复始的泛滥,肥沃的淤泥再也不能滋养沿岸和三角洲的土地,由此导致: 一是土壤盐碱化的现象严重; 二是农民们不得不购买昂贵的化肥农药,农民的实际收入在下降; 三是化肥农药又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使下游水质恶化,直接影响下游人民的健康; 四是下游泥沙含量减少,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在不断后退; 五是大量泥沙因水流减速而淤积,有效库容在不断减少,而浩大的水库面又使水的蒸发量大大增加,每年的增发损失相当 11% 的水库容量,大坝的经济效益在不断减小; 六是从前传播血吸虫病的水蛇会在旱季死去,而现在全年供水使水蛇得以成活和迅速繁衍,血吸虫病的发病率由此上升。 在各种惨痛的教训面前,人们已经在开始反思以前的行动,埃及专门成立了“阿斯旺大坝副作用研究所”,并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孰是孰非,孰功孰过,时间将给出最好的答案。
旅行社的广告中有这样一段:安排传统风帆船悠游于尼罗河,伴随着努比亚人的歌声,沉醉于尼罗河的绮丽风光中,像埃及艳后般,懒洋洋的享受浪漫。 19 日下午,我们坐上了称为“伏鲁卡”单桅帆船在尼罗河上畅游,体验着埃及人远古的水上生活。帆船一直是尼罗河水上人家的交通工具。由最早时的三桅帆船,发展为两桅帆船,现在是单桅了。它完全是看风使舵,以之字形轨迹行进。 坐在船上,清澈的尼罗河水从船边缓缓流过,徐徐的清风吹拂着脸面,蓝色的天和金色的太阳余辉交织在尼罗河两岸的,伊斯兰人的祈祷声不时地从远方飘荡过来。我时而闭上眼睛,身躯随着船身的摇摆而自由舒展着;时而用双手触摸一下凉丝丝的河水,去感受尼罗河的脉搏和心声!心一下子安静下来,多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船手是两个努比亚小伙子。埃及的努比亚人约有 15 万,多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生,也开始从事旅游服务行业。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是阿斯旺真正的主人。由于交通不便,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少,努比亚人一直保持着纯朴的民风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从外貌看,他们更像非洲黑人而不是阿拉伯人。 船在风的吹拂下直行时,船手很轻松,为了增加我们的游兴,不时哼几首努比亚小调;拐弯时,他们必须手脚并用,既要掌舵,又得扯帆,驾驭船的本领这时才充分体现出来。 帆船游要结束了,两位船手欢快地边唱边跳。看得出来,努比亚人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受到他们的感染,一些年轻人加入他们的行列,学着他们的样子,一边唱着歌,一边踩着节拍扭动身体,舞姿别有风味。 太阳即将落山了,通红通红的,阿斯旺市笼罩在万道霞光之中。很快,尼罗河西岸的山峦上只剩下了太阳的余辉,天空越来越暗,晚霞由火红慢慢变成浅红、粉红。与此同时,城市的灯光却越来越亮,霞光、灯光交汇在一起,此落彼起,构成了一幅光谱不断变换的图画,真是美极了。 当晚霞完全消失后,斑斓的灯火显得绚烂夺目。阿斯旺密集的大小建筑被各色彩灯、霓虹灯、追光灯打照,勾勒成层次丰富的立体“不夜城”。
因篇幅所限,对原文有所删节,原文另有12张图片及相应文字,要看请点击:http://www.chuchairen.com/2008/02/wxc_37.html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0489/1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