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藏高原: 川藏进, 青藏出

[游记]青藏高原: 川藏进, 青藏出

2008-10-20cncn.com

川藏南线于1985年正式通车,全程走318国道,其间交会108、214国道,沿途越过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江河。雅安向西翻越二郎山,经康定、新都桥、雅江、理塘,在巴塘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芒康、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林芝、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抵拉萨。这条路沿线都为高山峡谷,风景秀丽,通麦一带山体较为疏松,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它所穿越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和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区,也是南亚板块与东亚板块不断挤压形成的一个大的地球皱褶带。青藏高原的崛起,改变了中国的冷热分布的格局,本来应该热的地方,由于海拔高,而变得寒冷,出现了只有在中国北方才能出现的景观。不仅仅是冷,由于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还出现了干旱区的景象,比如拉萨以西,越来越干旱,呈现了中国西北地区才有的干旱景观,因此318国道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她具有了中国北方和西部才有的景观,奇迹般地包含了中国南北东西的景观。

中国国家地理曾在2006年10月刊介绍过318国道,称其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有朝一日能走一走这条最美的国道,2008年秋天,我终于有幸加入中国国家地理的川藏行会员活动,到达拉萨后又从青藏公路出藏,圆了我的梦。一路上高山、峡谷、河流、雪峰、冰川、植被变化、地质灾害,丰富的景观令我目不暇接,感叹其丰富、美丽和多变。

9月27日,在成都集合,入住成都加州花园酒店。晚上八点开了考察准备会,我们的正式团名“中国国家地理川藏线科考队”(我们戏称“国家队”),该活动每年组织一期,同一时间(9.27-10.7),今年是第7期,全国报名者上千,最终成行的队员是35人、4人组织者、11辆车(11名司机),一律是丰田4500。领队张书清,一个42岁的北京汉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会员俱乐部主任,资深户外探险专家, 中外联合登山队的中方联络官, 在以后的旅程中他那丰富的户外经历和经验、对自然的敬畏、强调纪律的严厉、北方人的直率和爽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专家武素功教授,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教授、历次国家青藏科考队队员,武老师已是74岁的高龄,却和我们一起翻山越岭,什么也不拉下,一路上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讲解植物方面的知识,使我敬佩不已。(后记:武素功教授,10岁离开山西运城,跟随我国植物学泰斗、去年全国科学大奖获得者之一的吴征镒教授,从背标本夹开始,以无大学学历全靠自学自悟的传奇经历,60年代即进藏考察,曾以37天穿越墨脱至林芝,曾经是中科院青藏科考队副队长,通晓英文和拉丁文,在植物分类学界赫赫有名。)另外两个年轻的领队也是研究鸟类和动物的能手,认识了这些人使我觉得选择和大自然打交道的职业虽然在野外很辛苦,大自然有时也是残酷的,但却不残忍、丑恶。39人分坐10辆越野车,另有一辆车做后备机动,及提前到食宿点做好安排。队员主要来自是北京、上海、广东的精英人士,河南、四川、安徽等各1-3名。通过自愿组合,我和上海一女士、一在北京工作的云南籍男士及河南的一私企老板上了2号车,紧跟在领头的1号车后面,司机小王,是在四川生活的新疆汉人,在以后的日子里,其娴熟的车技也使我佩服。据司机介绍,一路上我们沿318国道行走2460公里,加上拐到海螺沟、米堆冰川等景点的路程,合计约是2700公里。

9月28日,成都—雅安--海螺沟,全程320公里,宿海螺沟,海拔1540米

早8点出发,经过雅安,13点过二郎山隧道,其全长4172米,是国内已贯通的公路隧道中最长的和海拔最高的(2182米),将原川藏公路二郎山段缩短里程25公里,并避开了山顶事故、灾害频发路段。隧道东西两边完全是二重天,东面是湿雨绵绵,尤其是近期四川大雨的余波影响,可隧道的西面却完全是艳阳高照,我们进入了大渡河河谷的干热地带,而山的东边却是完全受太平洋环流影响的湿温带气候。过隧道后有个观景台可以远眺大渡河,只见在山峦间河谷蜿蜒不断,武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川藏线上的河谷大多是干热河谷,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0倍以上,在以后的行程中我们也体会到了其“干热”,好几天是中午穿短袖,早晚穿冬衣。15点到达海螺沟,住贡嘎神汤国际疗养中心(0836-3266888),可以免费泡温泉。从房间走到温泉处不过几分钟,那儿有一个温泉游泳池,十来个大大小小的温泉点,水很热,泡不了几分钟就要出来凉快一下,这是我第一次泡温泉,觉得很舒服很放松。

9月29日,海螺沟—康定—雅江,全程198公里,宿雅江,海拔2680米

一早七点出发,前往海螺沟,一路上植物丰富,有不少的杜鹃花树,有的高达一米多,记得川藏线上的杜鹃花是分布最密集的,如果春天来,那是怎样的山花烂漫啊。还看到了红景天、忍冬等植物,红得那么艳丽。坐了一个半小时观光巴士,15分钟的缆车,再步行,9:20到达了冰川脚下,海拔也上升到3200米。海螺沟属于海洋性冰川,冰川一般有补给区、粒雪盆、冰盖、流动区(冰瀑布)、消融区(U形谷、终极笼)等组成。海螺沟冰川海拔较低,因而看上去颜色带黑,据武老师讲,高海拔的冰川有冰塔林,十分洁白,比如珠峰的绒布冰川,但那里的海拔已近六千米,且要徒步前往,不是我等人能够到达的了。海螺沟冰川被云雾笼罩着,但当我们到达时,有那么几分钟,居然云开了,有幸目睹了那据说有千米之长的冰瀑布,那洁白的贡嘎主峰,也在云中探了一下头。10点离开海螺沟,午饭后12点半出发,在大渡河边的泸定参观了泸定桥,大渡河河谷是典型的干热河谷,生长着十分茂盛的仙人掌,秋天还能长果子,泸定的街上有卖,一元一个,尝了一下,味道不错,甜甜的。然后经康定翻越4298米的折多山,山上一片大雾。下了山前方便是新都桥,一路上草原、小溪、山峦的美景却被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搓板路扫了兴,越野车也开不快,无法超车,这段路走了近四小时,去年五月我经过时也是这样,不知道何时能修好。19:40翻越又一座4412m的高尔寺山,可惜天已黑了,无法看到贡嘎主峰和雅拉雪山。21:30到达雅江(意为河口,系雅砻江重要渡口之一),吃晚饭,住雅静宾馆。

9月30日,雅江—理塘—巴塘,全程300公里,宿巴塘,海拔2590米

8:30出发,这天要翻越三个垭口。10点过4659米的剪子弯山,11点遇对面长长的军队油车队,数下来居然有74辆车。11:40过4718米的卡子拉山,下山后13:30到理塘,据说这里比较乱,不宜久留,快速通过。理塘海拔4020米,号称高原之城,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仅到理塘转一转,就飞回来。”根据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这首情歌,他去世后在理塘找到了他的转世灵童。这天的午餐是露餐,面对着一片草原,有小溪蜿蜒流过,该是我景色最美的一次野餐了,也给了附近的藏民孩子一些吃的。这天是坐在司机旁边,只见前方的道路上方一大片的蓝天白云,那就是我所熟悉的青藏高原的天空啊。15:55过4685米的海子山,可以看到冰川雪峰下的几个海子,象一串蓝色的明珠散落在大地上,可惜的是有一个在附近的318国道几年前修建时被毁了。这天的10:00-16:40有六个多小时是行驶在四千米以上的海拔上,而我没有感到任何高原反应的症候,以后的一路上基本也没有高原反应,然而在这么多天里晚上却是睡不深,每一两个小时就要醒一次,每晚的睡眠时间不过四小时,鼻子发干鼻屎带血,然而白天仍然是精神抖擞少有瞌睡,想来是一路的美景给了我支撑。17:00路过一个村庄,背靠苍茫的大山,面前一条蓝蓝的小河流过,草地上牛在吃草,青稞架上黄色的粮食堆得高高的,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作为匆匆过客的我,只能用相机记下这个不可能第二次再到的美丽地方了。离开村庄,陆续过了好几个隧道,18点到巴塘,住雪域扎西宾馆。以前理塘到巴塘是匪徒出没的地方,路也不好,容易陷车。巴塘的建筑之新令我们惊奇,经与当地藏汉联姻的一家交谈得知,此地89年地震后中央拨款8000万元重建,前几年又翻新了一次,巴塘藏语意为听闻绵羊声的坝子,其地处川、滇、藏结合部,如今又是离西藏最近的县城,自然倍受重视。晚上睡觉后发现居然还有蚊子。

10月1日,巴塘—芒康—左贡,全程260公里,宿左贡,海拔3700米

一早7:40出发,来到金沙江支流巴曲与金沙江交汇处,江水一个碧绿,一个浑浊,在交汇处泾渭分明。8:15,来到金沙江大桥,有些激动,走过这座桥,就进入西藏的地界了,西藏,我又来了!水泥桥上有西藏界和四川界两块牌子,而进入西藏界后公路由武警部队养护。走过了桥,进入芒康的地界,土路就出现了,那就是40公里长的海通沟了,路又穷又烂,尘土飞扬。9:45,行至318国道的3277公里处,遭遇前方沙石塌方,经过铲车的疏通,11点终于得以通过,但那路也只能容许小车通过。后得知10月5日此路段再次大面积塌方,有3万立方米的塌方体量,预计4-5天方可恢复通达,这时正好我们回程车队过此,10月12日左右一队友联系了我们车上的王司机,得知他们顺利通过,已快到理塘了,此是后话,由此可见川藏线上行路的不确定性,因此张队对于队员问什么时候到达什么地方的问题说无法回答,也是实情。12:10经过海通兵站,终于走完了这段又烂又险的路。12:45翻越4000米的芒康山,进入澜沧江河谷,12:50经过芒康,进城前有一岔路可至云南的盐井。13:10翻越4200米的拉乌山,14:15路过一个叫多美村的村庄,家家屋顶挂着国旗,屋顶上堆满了收获的粮食。武老师解释了干热河谷中遇有山上下流水源的谷地处会有绿洲,称为河谷经济。14:35来到了澜沧江边,只见江水奔流,两岸峭壁耸立。14:40到达大竹卡(意为渡口)午餐,热得要穿短袖T恤。15:40又出发爬觉巴山,那是川藏线最难爬、最费时的一个山头,有2000米的相对落差,第一次看到了那险峻的之字形盘山路,直到16:50才到达3800米的山顶,还是觉得热得可穿短袖,下山25公里又是连续的下坡。18:50到达5008米的东达山顶,风很大,一下子觉得很冷,几个小时内从夏季来到了冬季!下山后19:50终于上了久违的柏油路,20:10到达左贡(意为耕牛背),住大炮宾馆(名字有意思哦),晚饭吃到了当地的高山鲤和三种蘑菇。

10月2日,左贡—邦达—然乌,全程350公里,宿然乌湖边,海拔3850米

早上8:30出发,要知道这相当于内地的6:30哦,我们戏称是北京时间吃早饭,西藏时间吃午饭、晚饭,车上随时补充干粮。一路柏油路,两边山体是石灰岩,植被较少。10:35到邦达,开始上业拉山,在4300米的高处俯瞰邦达镇:邦达机场42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跑道最长的机场,当然也是起飞时间最不准的机场;邦达兵站是川藏线上最大、最优秀的兵站;邦达草原是中国最高的草原;邦达是川藏317、318的会合之地,等等。11:05到达4618米的业拉山顶,业拉山又称怒江山,我们进入了怒江河谷。11:20开始下山,一路上不断地拐弯,尘土飞扬,数了数,居然有49个180度的拐弯!半路上还看到了河谷中的一片绿洲中的村庄,张队顺便指导了一下拍摄中取镜的窍门。12:45下得山来,由于干热河谷的作用,越靠近低处越不长东西,而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由于冷暖气流的汇聚,水分增加开始出现松树、杉树,再往上还是高山栎,再往上(海拔4200米以上)就是高山草甸了,你可以一路穷尽这样的变化。13点看到了怒江峡谷,13:35过怒江大桥,限速5公里,这里是昌都武警部队把守,严禁照相,而据司机说,山肚子里是空的,安装有导弹。过了桥见到怒江和白马沟交汇处,又是泾渭分明的那种,这一带也是危险的落石地带,在头车的带领下,各车间距保持200米,快速通过。14:10出了山谷终于又上了柏油路,路上看到河滩上有几只高山秃鹫(因西藏天葬而出名)在啃食牛的尸体。15:00到达八宿午饭,16:05出发,17:05到达4400米的安久拉山口,我们慢慢离开了横断山脉和三江流域,进入喜马拉雅山脉和雅鲁藏布江流域,那是藏东南的雪山森林区,开始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17:30遇到公路上方搭有1公里长的水泥风雪桥,张队告诉我们此地春季山上常有融雪泥石流冲下来,会形成高达10-20米的积雪,原桥是木头搭的,更古朴。17:45到了然乌湖边,湖边山上已是秋色斑斓,只是湖水是灰灰的。下塌平安饭店,窗外就是然乌湖,只是这一带经常是烟雾弥漫,很难看到日出日落了。

10月3日,然乌—来古冰川—米堆冰川—波密,全程150公里,宿波密,海拔2750米

今天是艰苦的一天,早上4:00起床,5:00出发前往来古村,路不好走,还过了好几处小河,一不小心就会陷车,我一路上在迷迷糊糊地打瞌睡,等醒来听见车上队员在开玩笑地说现在限速280公里,已是过了险境。6:40到达来古村,在那里可以远眺来古冰川,那是西藏最长的冰川,帕隆藏布江的源头。天气不是很好,最终没有看到日出,但那里冰川的终极垄、冰川携带下来的乱石滩和红色、黄色、绿色相间的植物,静静的来古村,也使我们不虚此行。10:30我们离开来古村,回到然乌湖边午餐,12:45出发前往米堆冰川。米堆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4600米,末端海拔只有2400米,冰川下段已穿行于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为西藏最重要的海洋型冰川,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1988年7月15日深夜,米堆冰川突然跃动,断裂下来的巨大冰川末端冲入冰湖中,使冰湖里与断裂冰川同样体积的湖水狂涌而出,冲溃湖坝,几千立方米的湖水在几分钟内夹杂着泥石流翻滚而下,冲毁了川藏公路上大小桥梁18座及42公里的路基,中断交通达半年之久,大自然的神力由此可见一斑。14:15-18:15,徒步往返5公里,走过尘土路,翻过乱石堆,毕竟是在近四千米的海拔上,上坡容易喘,间或有点头晕,但最终还是到达了冰川那洁白的冰面上,看到了那飞泻而下的冰瀑布,第一次和冰川如此的亲密接触。18:30离开冰川,20:30到达波密,其意为祖先,历史上的波密曾长期脱离西藏地方政府的管辖,成为藏东南高度自治的一个独立王国。入住紫钻大酒店,条件比前两天的好了许多。

10月4日,波密—通麦--八一镇,全程235公里,宿八一镇,海拔3150米

早8:30出发,一路上植被丰富,附近的岗乡自然保护区的云杉面积很大。武老师介绍了松树、杉树和柏树的识别,松树针叶圆,针状叶成一簇,二个针的为高山松,三个针的为云南松,五个针的为产籽松,其果实木质化。杉树叶扁平,叶背有气孔线贯穿,种籽有翅。柏树则叶鳞呈片状,无针叶。10:00来到古乡湖边,路上有一小溪,越野车开过溅起高高的水花,顺便洗车,哈!张队介绍了古乡泥石流是冰川融水的泥石流,为连续晴天后终极笼决堤形成,一旁的植被是先锋群落,也说明此处的灾难频繁,又提到自然的森林火灾能帮助植物发芽生长,人为的阻止反而适得其反。看着那冰川携带的块块巨大的石头,想着十秒钟就可以“建”起一座横断河中的大坝,又一次感叹大自然的力量。11:35来到了著名的102(附近的道班编号)塌方段(海拔2100米),这里年年必要塌方,1991年以来,此处经常因滑坡阻断车道,最长时间达179天,最短也在50天以上。行前曾看到旅友2006年拍的照片,路面还算平整,外侧还有栏杆,而我现在看到的却是地面泥泞不堪,外侧栏杆也不见了。最近的一次大塌方是2008年8月底,交通中断大概一周,源于山体的沙石结构,不可能完全根治,即使不下雨、不下雪,受自然重力作用,也会滑坡。我们下车用了十来分钟步行通过,车在后小心翼翼地通过,在一处看到路下的地基是用无数的圆木层层叠加而成。12:20过通麦大桥,以前的水泥桥在2000年易贡湖溃坝(那是大自然造的坝哦)后被冲毁,那次洪水使雅鲁藏布江江面陡升50米!现在是临时搭建的所谓贝雷桥(钢结构,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搭建,多为军队行军中采用,故得此名),已属于危桥,限速5公里单车通过,前面有一小车超速,被武警勒令退回重新排队通过。大桥处也是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的交汇处,过通麦大桥右拐25公里可到易贡,路边有一石碑写着易贡国家地质公园,那儿的地质活动十分活跃,地质灾害严重,张队原打算带我们去看看这一地质奇观,无奈打听下来公路已断,只得作罢。易贡其实也是个气候适宜、地肥物丰的地方,当年18军进藏,看到如此之好的地方,曾经向中央申请将西藏的政府机关所在地迁来此处,据说周总理批示:你们能把布达拉宫迁来此处就可以,毕竟军人不了解拉萨的政治意义。12:30看到了加拉白垒峰,平平的峰顶,与南迦巴瓦峰隔着雅鲁藏布大峡谷遥遥相望。13:00进入又一天险排龙天险,一路上拐弯不断,还兼有很急促的上下坡路,想想雨季经过这段路真是要捏把汗啊。13:30路过一个山体有大面积塌方痕迹处,附近有经幡,也许就是那老虎嘴吧,估计这里曾吞噬了不少生命。13:45,遇一悬桥,是进入雅鲁藏布大拐弯的入口处,自此徒步2-3天可达大拐弯处,张队曾组织过三次进入大拐弯的活动,据他讲比到米堆冰川的徒步艰难得多,而当你怎么也走不动的时候,只能是:继续走,到了这个份上多半是靠毅力而不是体力了。过了桥,那边的树木很茂盛,一下子觉得凉爽起来,望望那林中的小路,想想这也是我向往而又不太可能走上的路了,拍了几张照片留念而已。14:20上了柏油路,15:15到鲁朗午餐,吃到了石锅鸡,鸡和手掌参共煮,味道鲜美,那锅据说出自墨脱。16:20出发,17:00左右到达318国道4174km,海拔4300m处,这里已经可以看到南迦巴瓦峰,我们小队(同车的五人)穿着短袖T恤,以南迦巴瓦峰为背景,拍了合影,有两位男士还很HIGH地光膀子留念。17:25到达了4556米的色季拉山口,这里是看南迦巴瓦峰的地点,记得在一年多前的冬季,我曾在这里看到了南迦巴瓦峰,那时地上是厚厚的积雪,一片洁白的世界,美丽的南迦巴瓦峰远远地向我们展现她的身姿。我们到达时南迦巴瓦峰还大半在云雾中,张队曾数次上到色季拉山口看南迦巴瓦峰的落日,此时他毅然决定我们在此逗留两个小时,等南迦巴瓦峰的落日。跟着武老师看看地上小巧而丰富的植被,黄昏渐渐降临了,温度也低了下来,终于在19:00,南迦巴瓦峰上的云雾逐渐散去,在此后的半个小时里,我们看到夕阳在雪峰上慢慢地移动,最后峰顶的尖角成了绚丽的金色,那就是日照金山啊,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美景,整个世界仿佛就是我和我对面的雪峰。比起汉人的雪山登顶,我更欣赏藏民对神山远远的顶礼膜拜,美是需要距离的。尽管我的手已冻得僵硬,但还是不断地按下快门,徒劳地想记录下这难遇的景象。南迦巴瓦峰给这一路的川藏线的艰险画上了一个绝美的句号。19:45我们告别了暮色中的南迦巴瓦峰,21:00到达八一镇,住重庆小天鹅林芝宾馆,到达八一镇时唯一的一次觉得头痛,不过马上就不痛了。

10月5日,八一镇—巴松错—拉萨,全程480公里,宿拉萨,海拔3650米

早7:00出发,9:15到巴松错,湖面海拔3700米,湖水是蓝的,天空也是蓝的,很纯很纯的蓝,那是青藏高原所特有的蓝色。离开巴松错,一路的平坦大道,带着我奔向圣城拉萨,一路上秋色盎然,那些缤纷的色彩啊,简直就是天堂的颜色。翻越了最后一个垭口5020米的米拉山口,照例没有感觉什么高反。18:50,有车友通过对讲机提醒我们,前方可以看到布达拉宫了!我仔细一看,果然,在宽阔的拉萨河谷上,远远的红山上,布达拉宫和我遥遥相望。这时我想起,17年前的1991年4月13日到7月22日,一个叫余纯顺的上海男人,徒步沿着川藏线从成都走到了拉萨,一路上遭遇高原反应、大塌方等险境,可谓九死一生,他的日记记载了他看到布达拉宫的那一刻:“这天(7月22日)的11时,当我走在距拉萨市还有16公里处,一座耸立在拉萨河谷的蓝天白云下,被群山环绕着的金色屋顶,蓦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忙问路边的几位藏族同胞:请问,那可是布达拉宫?他们回答说:就是。于是,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我没有自己驾车,也没有徒步,更没有象藏民那样一路磕着长头,一路上只是浮光掠影,有惊无险,自然也是无所体会那些人的感受了。余纯顺是上海人中的另类,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1996年6月,他象一尊倒下的铜像,面对着东方留在了罗布泊,屈指算来已是12年过去,我的英雄,想必你已在你热爱的土地上再生?19:20到达拉萨,圣城拉萨,我又来了!这天晚上第一次觉得特别疲劳,饭后放弃了去看看灯光照射下的布达拉宫,回房间休息了。

10月6日,拉萨:布达拉宫,色拉寺,大昭寺,宿拉萨,海拔3650米

这天的天空特别地蓝,几乎一丝云也没有。下午在大昭寺参观,16:36在寺内感觉到一次轻微的震动,事后知道是当雄县发生了6.6级的地震。晚上开了总结会,发了证书,我的川藏之行圆满结束。车队中有一辆是回西宁的车,我已和另外三个队友和司机汪师傅说好跟他的车沿青藏公路离开,一年前我曾经沿着这条路进藏,当时过唐古拉山口时已是夜晚,遂发誓要在白天再过一次唐古拉山口。

10月7日,拉萨—那曲,行程320公里,宿那曲,海拔4600米

一早七点出发,问司机地震对沿路是否有影响,司机自信地说没有关系,路断了也可以绕过去的。青藏线完全不同于川藏线,路旁是宽阔的原野,以后的路上我们碰到了几处堵车处,越野车发挥了作用,从旁边越野而过,但同时由于路太宽,导致司机麻痹大意,一路上看到了几次大卡车倾翻在路边的事故。11:00到了纳木错景区门口,不让进,说是纳根山拉山口有雪危险,等了一会儿,说是景区前去探路的车也陷车了,彻底没有希望了,这成了我此行的最大遗憾,一路翻山越岭而来,却最终与圣湖失之交臂!圣湖啊,我一定会再来!我们离开纳木错景区大门前往那曲,一路上经历了冰雹和下雪,俨然已是冬季,中午到达了海拔4600米的那曲,毕竟是海拔高了,吃饭时觉得有些晕乎,饭后在街上走了走,人很少,显得冷清。住那曲饭店,也算是三星级的,标房280元,估计这里也就是夏天赛马节的时候会爆满。一夜睡得断断续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醒一次,到底是海拔高的地方了。

10月8日,那曲—唐古拉山口—格尔木,行程840公里,宿格尔木,海拔2800米

为了赶路,早上6点就出发了,8:30到安多(海拔4500米)吃了早饭,从安多可去格拉丹东冰塔林,司机汪师傅曾为一考察队开车去过,二十几个人最终只有六、七个人到达了目的地。一路上时而晴,时而飘雪,青藏公路向我们展示了其雄浑的一面,比起我去年走的路,今年的青藏公路多处在修路,不时要走临时开的侧旁的土路,我在车里也吃了不少的弹簧屁股。9:18,过海拔5170米的头二九山,大概就是所说的小唐古拉吧,9:55,到达了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唐古拉,我又来了!四处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令人惊异的是居然还有一家藏民的两个帐篷就搭在山口上,这是怎样的一种生存能力啊!过了唐古拉山口也意味着离开了西藏,进入青海省。12点多在一个加油站加了油,不久车就突然熄火了,汪师傅忙了一个多小时修车,发现是油路不通了,估计是加的油中有杂质,修车时雪又下了起来,不一会儿路边就白色一片了,车外冷得要命,汪师傅穿着单薄,真佩服这些在天路上开车的司机。回到车里,我们忙擦去汪师傅头上的雪花,防止他着凉,走在这种路上,司机和乘客需要相互理解、体谅,同舟共济了。雪下得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么一大片一大片的雪花在窗外飞舞。15:00到达沱沱河镇(海拔4533米)吃了午饭,15:25出发,15:30到了长江第一桥--沱沱河大桥。17:25过了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口,一路上看到了野驴和藏羚羊。19:45到4767米的昆仑山口,天已黑了,风很大,我把从拉萨带出来的一条哈达系在了山口的经幡上,青藏高原,再见了!21:45,到达了格尔木市,海拔也下降到了2800米,格尔木市的行政管辖区域达12.4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地级市了吧。

10月9日,格尔木—青海湖—西宁,行程800公里,宿西宁市,海拔2275米

一早八点出发,一路好似高速公路的柏油路(就是没有中间的隔离带)开得很爽,汪师傅说过去司机开玩笑说在这条路上油门上放块石头,方向盘上拴上绳,司机可以到后座去打牌,是啊,比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这路实在是好走得没有悬念了。先是一路戈壁的荒漠,看到了野骆驼,13:00路过一排杨树,那金黄色的树叶在风中颤动,美得无法言说。过了橡皮山,又看到了那长长的一条蓝色带子—青海湖,湖边前几天曾下过雪,我们到达湖边时已是黄昏,风很大,很冷,青海湖还是象大海那样的辽阔。在湖边的饭店吃了饭再出发,过日月山时遇有大雾,21:30到达了西宁,至此,我的川藏进,青藏出的旅程结束了,而从汪师傅那里得知,其实还可以从西宁出发,经过玛多、玉树,进入四川的石渠,经甘孜、八美、丹巴这些藏区,最后回到成都,这就是围绕青藏高原的一个大圈啦,我多想再这样继续走下去,可惜,身不由己。几天和汪师傅相处下来,觉得他挺直爽、实在的,不时还会开开玩笑,说些路上的故事给我们听,在此留一下他的电话:13997112395,车是丰田4500。


(米堆冰川)


(日照金山)


(之字形公路)


(险峻的山路)


(米堆冰川)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0500/25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