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江南之六体味老上海 第七天,早晨8点多,从宁波客运站乘汽车返回上海(票价97元),途经新建的杭州湾大桥,由于下着雨,路过大桥时两边的海水全是黄色,卷着泥沙,没有想像的美。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于中午12点左右到达上海南站,到达上海时雨已经停了。我们径直前往如家的江苏路店。由于已经住过,路还是比较熟悉。暂做休整后,下午乘地铁二号线转一号线,在中山公园站下车,先去参观了一大会址。一大会址在黄陂南路上,免费参观,我们去的时候已是下们了,游人不是很多。出来后旁边就是新天地,这是个新 开发出来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地方,典型的老上海石库门建筑被各式西式的餐馆和酒吧利用,古老与时尚在这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夜晚来临时,各式霓虹灯闪烁,真有点纸醉金迷的味道。此地消费水平较高,引用一位上海当地人给朋友介绍时讲的话就是:“20块一扎的啤酒在这里喝了出了200块的味道,其中有180块是面子钱。”所以我建议有钱又有面子的朋友可以去坐一坐,感觉真的不错,但要是相反的话,还是走一走,转一转,拍拍照,感受一下气氛就可以了。从新天地出来,我们沿着马当路去寻找孙中山故居。马当路也是上海的一条老的马路,路边都是高大蔽日的法国梧桐树,有的有一人合抱那么粗,它们见证了上海的历史,路边还不时的有一栋栋老式的洋楼,依稀能看到往日的繁华。LG是个对历史很着迷的人,看到他象一个迷恋玩具的孩子一样沉迷于这历史的画卷中,不时的惊叫一声,那一定是寻找到了一栋破败的、不起眼的但又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我象一个画外的人一样,在欣赏着画的同时,也在欣赏着他。路边有一个小小的面包房,我们推门走进去,这是一个有着浓郁的海派风格的面包房,屋子不大,也不是很明亮,摆满了各式精制的面包和西点,这里没有年轻漂亮满脸微笑大声向你问好的的服务员,也没有轻柔的背景音乐,只有一位五十左右的老大姐冲我 们点了点头,用地道的上海方言对我们说:“随便看看吧,都是新鲜的。”一时间,我们被这里的甜甜的香气和温暖的氛围所包围了,我们好象感觉到自已又从“上帝”变为一名普通的顾客,虽然少了些制式的服务,但找回了购物时的从容。其时做为一个普通的人,我还是喜欢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少一点高高在上的感觉,心里更踏实些。我们买了四个新出炉的蛋挞,热热的香气弥散在心里。告别了售货的大姐,我们继续前行,走到了复兴公园,这是旧时法国租界的一个公园,不知道当年是不是也曾经立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现在已是一个开放的公园,我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吃着香喷喷的蛋挞,看着草坪上休闲的人们,感觉到自已不再是一个游客了,我们已经慢慢的融入了眼前的氛围中,谁说都市里没有风景呢?等到孙中山故居时,已经下班,只在门前拍了些照片,也算是对国父的缅怀吧。接着我们沿思南路北上,到淮海路坐公交车去了十六铺码头,每人五角钱坐轮渡到浦东。在等轮渡的时候看到轮渡到岸一开闸时那汹涌的人流,感到时光在这里好象停止了几十年,这只不过是每天都要重复无数次的场景,只不过和几十年前比,老式的脚踏车大多都换成了电动车,人流中也多了一些象我们这样的观光客,使这轮渡在功能上又多了一点点。现在的上海就是这样一个新与旧互相交融的城市,新建的高楼大厦和旧式的过街楼相安无事,灯火通明的跨江大桥和川流不息的轮渡也都各尽其责,总有一天老式的轮渡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我希望,在完成它的交通功能的同时,能将它做为上海的一个历史符号保留下来,上海这样一个开埠100多年的城市,需要这样一点一滴的为自已积攒历史。 我们到达对浦东时黄浦江两岸的灯都已经亮了,沿着浦东江边,看着对岸夜幕下的外滩,灯光璀灿,海关大楼、招商银行等建筑都变得金碧辉煌,江上一条条观光船带着游客沿江观光,不时有一对对情侣,或在江边漫步,或座在凳上闲谈,孩子们在互相嬉闹玩耍。微风吹过,飘来一阵火热的拉丁音乐,我靠在LG肩上,看着这美景,感叹着这就是外滩,我多年前曾经来过的外滩,“今非昔比”。不知为什么,每次到上海,心情都很忧郁,多愁善感,还是心中的那个结没有散去?在江边坐了好一会儿,LG提议去坐游览车,车站就在轮渡口,车是双层的,每位两元,如果要坐上层每人15元,赠一杯饮品,我们交了30元,上到顶层,原来是敞开的,真的不错,一边喝着饮品,一边在晚风中欣赏着浦东的美景,车到东方明珠后又原路返回,绝对超值。从浦东返回时已经很晚了,晚饭我们去宾馆附近的一家东北菜馆,点了几个小菜,回宾馆吃的,经过这几天的旅途劳累,真的是很疲倦了,又吃到了口味熟悉的东北菜,有点想家了。
(新天地)
(外滩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