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避“运”游(96)——永宁山下(二十三) |
[游记]避“运”游(96)——永宁山下(二十三) |
2008-11-17cncn.com |
书接前文: 《避“运”游(91)——永宁山下(十八)》
在泰陵东面,雍正为其21个妃嫔建造了泰陵妃园寝。乾隆为其生母孝圣宪皇太后修建了泰东陵。
墓主人孝圣宪皇后。
出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二十五日 父亲:凌柱 丈夫:雍正帝胤禛 子女:1子,即乾隆帝 陵寝:泰东陵 徽号:崇德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 谥号: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请看泰东陵简介:
康熙朝时,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之生母敬敏皇贵妃于康熙三十八年七月薨。 康熙谕旨葬于景陵,开清代帝陵附葬皇贵妃先例。 按清朝规定,皇后后于皇帝而崩,而帝陵石门已闭,则另建山陵。
泰东陵是清西陵3座皇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乾隆元年(1736)九月,主持泰陵工程事务的恒亲王弘晊,内大臣、户部尚书海望向乾隆帝请示:雍正帝入葬泰陵地宫后,是否给皇太后预留分位? 乾隆帝不便作主,转而请示皇太后。 皇太后降懿旨: “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乾隆帝遵照皇太后懿旨,于乾隆二年(1737)在东正峪为皇太后营建泰东陵,约于乾隆八年(1743)建成。 孝圣宪皇后陵位于泰陵之东,就称泰东陵。
其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 三孔石拱桥一座、栏板平桥三座、东西下马牌、朝房、班房各两座、隆恩门一座、隆恩殿、一座、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重檐大殿一座、陵寝门三座、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陵前左侧是神厨库,库外井亭一座。 另外,还栽植古松一万二千五百株。 泰东陵与其他皇后陵相比,有三点独创之处:
在泰东陵之前建成的昭西陵和孝东陵,隆恩殿月台上只设铜炉一对。 而泰东陵则又增设铜鹿、铜鹤各一对。 很明显,这是仿照帝陵之制,首创了皇后陵设铜鹿、铜鹤的制度。 以后建的各皇后陵改为设铜鹿、铜鹤各一只,成为定制。
在泰东陵以前建的皇帝陵和皇后陵,均无佛楼之设。 泰东陵则在隆恩殿东暖阁建了佛楼,为一层。 这与孝圣皇后笃信佛教有关。 从此以后,凡皇帝陵均建佛楼。 皇后陵只慈禧陵建了佛楼。 凡以后建佛楼均为上下两层。
以前总认为清代皇陵中,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是乾隆帝的裕陵。 清宫档案记载,泰东陵地宫里也镌刻了经文、佛像。 泰东陵早裕陵6年而建。这表明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不是裕陵而是泰东陵。 清宫档案还记载,泰东陵地宫的地面不是用条石铺墁,而是用金砖铺墁。 具体泰东陵地宫的规制、经文佛像的内容,因为地宫尚未开启,档案也不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2454/2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