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十:中秋月夜访少林 |
[游记]游记十:中秋月夜访少林 |
2008-07-01 sina.com.cn |
【禅的启迪】:禅是什么?德建师兄说,听说过盲人问色的故事吗?一个生下来就是双目失明的人,很想知道白色是什么颜色,无论大家怎样的描绘白色,盲人就是不明白。为什么非要人为地把一个简单的事情变得如此复杂呢,原因是他没有见过白色,再好的描述他也是不明白呵。同样道理,对于尚未进入禅门的人而言,禅也是无法用语言说明的,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决不是简单的打坐,凭空幻想,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光明之心,不断加强自身品德、才学的修养,淡泊名志,感受人与自然浩然正气的结合,调整心态,善待万物,抛却无谓的烦恼,找到真实的我。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生命的造化,是相互依存的,人作为宇宙的万物之灵,一定要善待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只有这样,才能你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的生机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进入禅智的人,都会有一颗光明的心,有淡泊宁静的内涵,可以透过自我的改善,而去掉内心的无明、困惑、愚痴等,逐步开启自己的心智,这就是禅的意义。禅宗强调超越,瞬间即永恒,更着重于动中领悟,达到永恒之静,使感官不受制于见闻,心思不拘于内,从而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可以感应天地、映照万物,这就是禅意。其实,说到底,禅就是体近自然,就是人体的生灵之气与大自然的浩然之气融通而相互作用,达到净化心灵、开智生慧。禅,是普遍存在于生活当中,它无门可入,而是从虚空入,因为虚空是遍在的。所以,禅是大道无门,万法自然。 【禅拳的启迪】:禅拳是什么?现在社会上流传少林功夫是外家功。德建师兄说,其实,任何一门武功都是内外兼修。少林拳法朴实无华,技击性强,攻守呼应,吞吐结合,刚柔相济,虚实一体,亦攻亦守。但这些绝世武功,也都是来自生活劳动当中,从中不断演变过来的。少林功夫种类繁多,无论内功、外功、轻功、气功,都是侧重演练了其中的一部分。只有当武功与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少林武功的上乘功夫。练成以后,亦刚亦柔,克敌制胜于俄倾之间,远非拙力可比。 中央电视台《体育人间》在2004年曾播放过几次德建师兄的人物专访,在那上面师兄曾提到“心意把”,“心意把”就是“禅拳合一”的例子吧。德建师兄说,“心意把”就是源于生活中的禅拳合一的拳法。“心意把”就是练气练柔劲,旨在行气入膜,充实肌体,达到动显于外,点化千钧;静敛于内,祛病健身。“心意把”又叫做“锄撅头”,就是少林僧人自食其力,在田间劳动时候的锄地、掘土、摇辘轳等动作的演变。心意把重在领悟其奥妙,并非流于形式架子,而是讲究实用,是要练好心意、气力的无上法门。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是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出恩声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掘地般。夜静练式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心意把练到最高境界,即达到忘我、无念、了生死的无上境界,做到心空、身空、目空。心空,则气闲神定,无所思虑,无所畏惧;身空,则腾挪辗转自如;目空,则无视一切,达到无我无敌的境界,这就是无虑的境界。德建师兄还说,道本无相,弘之在人。练心意,要明三节、四梢、五行、六合,先把气调顺,排除七情六欲,演练来回走一线,不受场地限制。主练心、意、气,兼练下盘,轻功和身法、步法,发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浑身百节连贯,滚身而起,摇膀,拧腰,横身,肘不离肋,束身劈打,如龙腾虎奔之势。心意把练到高深境界,已不宜动手争胜。因为使的是内劲,伤人欲无形,所以武德不佳之人,不能练心意把,否则,伤人伤己,大违佛门慈悲之心。凡练心意把者,必须用佛法和禅心化解,不然,戾气入内,走火入魔,伤害自己。只有佛学禅宗修为越深,才能真正领悟越多。 【禅医的启迪】:禅医是什么?德建师兄说,我们把少林医学称为禅医,是因为少林传统医学是千百年来历代名僧将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行医原理和行医方法结合,以禅学理念为依托而形成的独特的医学分支。远在佛教传入的时候,禅医就和佛教经典一起被翻译过来,如《治禅病秘要经》等。少林禅医与中华传统中医相似,都是以经络学说、气血学说、脏象学说、阴阳无行学说等为基础理论。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d5bfe010003hj.html3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