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风动护花铃

[游记]风动护花铃

2008-12-16cncn.com




(风动护花铃)

毕竟深冬未至,公路两旁梧桐树上的叶子虽呈枯黄之状却依然驻留在枝头,阳光透过枝柯漏下满地的细碎,眼前的景致颇有庄肃的清韵,远远的透过摇曳的枝影,挺秀的齐云塔静静地伫立,经历了千年的晨曦暮霭,它更象一位入定的老僧虽饱经风霜,备受苍凉,而又充满着智慧的禅意。

自金人入梦,白马驮经以来,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可谓是历尽人间沧桑,当年在佛教鼎盛时代,洛阳城也曾拥有一千多座寺院,如今这些寺院大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只有这座白马寺如今香火依旧。

寺门外一对石马分立左右,作为白马寺的象征,这对石马并不是白马寺的原物,它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从宋太祖女儿永庆公主的墓前迁移过来的,细细端详石马,它们头颈低垂,双目下视,开口微喘,好似刚从西域驮经而至,形态栩栩如生,只是雕刻手法上少了些汉唐时特有的雄浑有力和磅礴大气却多了几分精致圆润。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但历经战乱,几度兴衰,古建筑所剩不多,现存有五重大殿四大院落。

其建筑结构是对称的,严格按照中国汉化佛寺建筑法则营造。中轴线是五大殿,自南而北,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两侧分别为客寮、斋堂、钟鼓楼等建筑。

徜徉在这佛教第一寺之中,看着鳞次栉比的殿宇,纵横交错的廊檐,还有玲珑剔透的翘角,心境还是要放松,慧眼还是要独具,偈颂中的禅意,还是需要我们去用心领会。

佛教是有时庄重严肃,有时充满着智慧快乐,天王殿里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

弥勒佛是众佛之中是最有幽默感的,笑容中总让人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自已便是可笑之人,老爱在佛前许下很多愿,既要健康又要求财,总想着福,禄,寿全齐,贪心的很,想起一个小故事:

有人求佛,佛问此人有什么心愿,那人说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父做高官子状元,绕家千顷尽良田。

鱼池花果样样有,娇妻美妾个个贤。

画梁雕栋龙凤间,仓库积聚尽金钱。

天长地久人不老,富贵荣华万万年。

……

佛听了苦笑:人世间有你这样的人家,我也不愿当佛了……

哈哈,我这回没这么贪心,我也只有一个小小小愿望:

菩萨保佑,股票大涨,基金回暖。

佛曰:那日有高人说真牛就在6000点,汝猪油蒙心欲冲8844点,现大势如此,好自为之。

顿悟……

只要功夫深,破股捂成真。

走过地走进天王殿,来到大佛殿前的庭院里,香客们在香炉前上香祈福,虽然人不少,但很安静,我们是游人,只有将脚步放轻,放慢,生怕搅乱了这佛界的和谐与宁静。

大佛殿里和尚在你叩拜之时,轻轻的敲击着铜磬,发出清脆的声音,余音绕梁,有如天籁般传来,穿越你的心扉,穿越时空,带走红尘的烦扰,内心的烦燥。

大雄宝殿,是白马寺的主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阿弥陀,药师三佛,两旁站立着韦陀,韦立两金刚,东西则分别列坐着十八罗汉,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是元代时用夹纻工艺制作成的。

大殿后面是又是一座院子,整个院落干净的似乎是纤尘不染。院子的后面还有一排间间相连的比较小点的殿堂,那是接引殿。

一个和尚在树下扫着落叶,一种“拒嘈杂于山外,揽寂静于内心”的感觉油然而生,想想距离这里不远的禅宗祖庭少林寺已没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了,有的只是旅游胜地的低俗,更是喜欢这里的幽静和古朴。

一直认为自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徒,每当有求于佛祖时才来烧香,才会在心里默默的祈求佛祖的保佑。

佛教的真谛是什么呢,我没法用心参透,但此刻听到这清脆的铜磬声,心是宁静平和的,这就足够了。

我又悟了,我不求富贵也无意功名了,风吹来有个声音对我说:

不求富贵功名?那你求什么。

“菩萨啊,现在我只求有知已倾谈,以消永昼。

愿有红袖相伴,江湖系马,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愿卧一榻清风,看一轮明月,盖一片白云,枕一块顽石……”

风渐止,声音渐远:这般清闲自在的日子,佛祖也享受不到,你这凡夫俗子竟有此奢望……

清凉台上的毗卢阁,迦什摩腾和竺法兰在这里翻译了第一部佛教经籍“四十二章经”,为了记念他们的卓越功绩,后人为他们塑了坐像供奉在这里。

四周古柏参天的清凉台旁,我竟然发现了西汉时期的楔形砖,时光幽幽,二千年来它默默的履行着自已的职责,无人知晓它的来历, 但它们所承载着佛旨却穿过时光的幽谷,传承至今。

而将佛教从天竺带来中土的高僧迦什摩腾和竺法兰的墓分别座落在寺的东西两侧,高僧的墓前只有几柱清香,与大殿相比这里的香火冷清了许多。

当迦什摩腾和竺法兰从天竺不远万里来到洛阳时,他们也没想到若干年后它们带来的佛教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相互相异,相互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想必来这里参悟的游人,注目着这无言的墓室,这袅袅清烟,内心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庭院里种着几株石榴树,叶已落尽只有光秃秃的枝干,谁又有会想起眼前这小小石榴也也曾揽尽洛阳城无限风光,它魏晋时誉满京师的风采我们无从记取,只是五月花开时节,出家的僧人看到那点点红花是否眷恋起黄墙外的滚滚红尘呢。

呵呵,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佛祖生于无忧树下,悟道于菩提树下,涅槃于娑罗树下。

菩提树长在寺内偏避的小院内,智慧的叶子已经落尽,若不是有文字介绍我根本不会想到这便是佛门神树。

相传佛祖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当时众弟子皆默然,唯有大弟子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佛祖曰:吾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空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诸摩诃迦叶。

从此后世禅宗衣钵的传授,亦效佛祖多用偈颂。

关于菩提树偈颂最有名恐是五祖弘忍传衣钵的典故了:

当年弘忍唤诸门人曰: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传汝衣钵。

当时最有可能得法是神秀他作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当惠能听见神秀念诵此偈,便知其未见本性,于是自作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读了惠能的偈,认为他已见性觉悟,便传之信物袈裟。

此时,远处木鱼钟磬声传来,我闻到浓郁的檀香气息,举起相机正拍下菩提树,突然一位红衣少女窜入我的镜头……

风吹过,铃动,树动。

不是风动,不是树动,是沽酒心动。


(白马寺)


(风动,树动,心动)


(名人似高山,岂可久不见)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4164/17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