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故乡游--穹窿山 |
[游记]故乡游--穹窿山 |
2008-12-24cncn.com |
穹窿山是苏州第一名山,位于苏州城西南,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富,清朝乾隆皇帝六巡江南均祈福于此。主峰箬帽峰,海拔341.7米,有“吴中之冠”之称。 至景区,在公路上向北望去是宽畅的湖面。湖边的山石上镌刻着历代名家的手笔“吴郡名山第一山”、“天清地和”等石刻,这就是御湖景区,伸入湖中不远处是“接驾亭”,相传乾隆皇帝都是在此下驾上山的。现代公路虽东西向由此穿过,但仍不失景区的完整与划一。 穿过公路向南,便是穹窿山景区所在。高大的山门上,乾隆所书的“穹窿山”三个大字,金碧辉煌,笔力遒劲,让来人一见便感觉其气势的不凡与雄伟。 进入景区大门,拾级而上,不多时便见一石牌坊,上书“御道”,这就是乾隆登山而走之道。该道现今保存得较好,用黄道砖侧砌而成,因山地湿润而年久,常见青苔其上。道宛延曲折,蔓延而上,道边相继有铁竹亭、双膝亭等古建筑,供登山者歇息;再往上,在道右,便进入了石刻区,在山石上,留下了古现当代文人骚客的题词墨宝无数,显示了穹窿山的历史和文化。当我们欣赏石刻尚在回味之时,一座大型的建筑便进入眼帘,这便是土地祠,这是人们在社祭和土地崇拜后对土地的信仰神化而建,是人们降福解忧之处。土地祠边便是半山泉和得仙桥,半山泉因在半山且终年不枯而名,得仙桥则是人们传说走过此桥便可得仙而得名。我也随俗走过桥上,蓍望着得仙,也蓍望着福音和无忧。 走过洞天福地,保存完好的御道也走完了,来到了上真观。上真观是江南名观,历史久远,始建于东汉初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当年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来上真观祈福。到清同治年间该观发展至鼎盛时期,观内有殿宇36处、景观170处,共有5048间,乾隆当年手植的玉兰树,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园内。现今观内虽无鼎盛时那般繁华,但仍是道士众多,香火旺盛。 过上真观庭院往东,便是“御碑亭”,亭内存放着乾隆手笔的石刻,行草相间,笔势飞动,是他在江南留下的众多精品墨宝之一。 过“御碑亭”再往东,便是“望湖园”。这里是欣赏太湖山色的绝佳之处,品茗而远眺:太湖风光,烟波浩淼,气势磅礴,天水一色。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更有不同的景象:若风和日丽,则波光粼粼,山辉川媚;如风雨交加,则白浪滚滚,汹涌澎湃;倘薄雾轻霭,则烟云变幻,扑朔迷离;当晨曦暮晖,则彩霞万道,满湖金鳞;湖上满月时,则流光万顷,山影荡漾。景色秀美而意趣无穷,令人流连忘返。 望湖园往南下山,就来到了茅蓬坞。这里是“江苏省自然保护区”,区内共有野外维管植物217种,中草药151种,是当地目前植物种群最丰富、品种最多、树木最茂密的天然次森林。“孙武苑”也座落于此,相传孙武当年在此结庐隐居,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十三篇》,苑内建筑”兵圣堂”就是依据春秋建筑样式而建,堂内陈列着兵法十三篇的全文,堂壁上更是用中英法俄阿西联合国通用的六种文字书写着孙武兵法的经典语录,表明了现今《孙子兵法》的国际性和广泛流传性。苑内还陈列着很多当时的各类兵器,是军事爱好者的乐园。 沿孙武苑拾级往上,便是“朱买臣读书台”。西汉大臣朱买臣祖居于此,大器晚成。他曾是个樵夫,喜爱读书,可久无出息,常遭村人讥笑,太太也为此离他而去,但他不改初衷,经常将书藏于山中(穹窿山所在的行政地名“藏书”即有此而来),后经人推荐,为官会稽太守。他的负薪读书等故事流传于世,成为家长们教育孩子的一个范例。 沿读书台上山而再沿西下不远,便来到了宁邦寺。宁邦寺虽然不大,但它是佛教名刹、千年古寺。它原名“海云禅寺”,始建于梁代,相传在南宋末年,抗金名将韩世忠之部下曾在此剃度隐居而改名宁邦寺,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现该寺经最近重新修复,目前已恢复了往日生机。宁邦寺边,便是穹窿山最著名的泉水——百丈泉。泉水来自竹林深处,清冽可口,每天都有附近居民走山路来此取水饮用。用穹窿山泉泡穹窿山茶,在宁邦寺的茶室内品茗赏景、读碑道故,不失为一大畅事。 沿山路而下,经玩月池,再走十余分钟,便回转到了景区入口,我们的游览也在此结束了。 穹窿山气势雄伟、地域广阔,苍松翠竹,山色秀美,集道教、佛教与皇家文化于一体,又融合了军事文化的元素,不失为一处游览的绝佳去处。 游穹窿,不虚此行也。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4547/3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