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东人元旦游长安

[游记]广东人元旦游长安

2009-01-07cncn.com

就在08年的最后一天,我们一行4人从广州出发直奔西安,临走前的签名已改为长安,长安,我来了。。。。。。

晚上10点多到了咸阳机场,气温大概是零下4度左右吧,还能承受,感觉像进了冰箱。坐上去往美伦酒店的机场大巴,在大巴上,朋友习惯性地问巴姐----“靓女,请问行李放哪里?”,结果被巴姐瞪了好久,后来得知我们是从广东来的才释怀,各位广东的朋友,到了西北不要叫人家靓女,貌似有不敬的意思。到了美伦酒店,再往东走几百米(注:北方人指路都爱说东南西北,广东人估计都分不清),到了骡马市商业街的佰连酒店,双人房标间会员价179大洋,三天人均270大洋。

酒店附近很热闹,离回民街、钟楼、鼓楼也不远,其实就是在市中心。我们安顿好后就去回民街觅食。可惜当时天色已晚,北方的夜生活不如南方,都早早收工了,我们只能在冷清的街上晃荡,找到一家小店(名字没记住)随便吃了些烤肉串、烤鱼、牛肉羹、饢(nan,二声,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评价是:挺上火的,但是味道不错,牛肉羹口感粘稠但不辣,其他烤的东西都是辣的,上面都撒了孜然、花椒等香料,饢的味道一般,很多粉,很干,但烤得热乎乎的很香。同行的一个朋友很欣赏,我则不然。

觅完食回来,整条回民街几乎空了,因为已是凌晨12点,2009年已悄然而至。回去的路上,听到鞭炮声,那种火药的味道立时勾起童年时过年的记忆,没有鞭炮的新年总有些索然。我们一行人说说笑笑,不期然抬头,看到了点点的灯光----孔明灯!可惜当时匆匆出来,没有带相机,无法捕捉到夜空上徐徐上升的孔明灯,残念!忽然旁边一对情侣大声惊呼,我们赫然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广东人,哈哈,新年异地遇老乡。

回到酒店,暖气洋洋,立马洗漱入睡。

第二天早上,我们直奔回民街去吃传说中的羊肉泡馍。按照西安朋友的指点,我们到了老刘家,点了4碗优质羊肉泡馍(16大洋一碗),店家给我们发了8个馍,我们就被请到了2楼掰馍。这个馍大概碗口大小,1cm厚,硬硬的,据说掰得越小越好,我跟另外一个女的只掰了一个,对自己的食量要有准确的评估,掰完后交给店家煮,期间点了杯酸梅汤开胃,酸酸的,还OK。那个馍等了快20分钟才煮好,热腾腾的泡馍端上来还是很具卖相的,尤其是羊肉的香味四溢,入口时羊肉的味道喷薄而出,羊骚味十足。不过如果不吃羊肉的人,估计会落荒而逃,正如我面对咸鱼一样。那个汤也不错,店家特意加多了汤,唯一不好的是味道太咸,吃到最后,我只能望“羊”兴叹了,我的口味也算重,但还是下不了嘴。离开时看到一家子上来,非常专业,一坐下就拿碗掰馍,掰得快速均匀,窃以为西安人民天天掰馍,指力应该不错,掐人快准狠,我又开始天马行空了,哈哈。

吃完泡馍,我们就打车去火车站,司机没有把我们送入站,说是规定的士不能进火车站,我们只能自己走进去,火车站就在一堵城墙后面。妖!还不如坐公车去,一路走去,很多黑车围上来,坚决不为所动。到了火车站,见到很多辆游5,要去有个铁牌子的地方排队上车,我们先去华清池,再去兵马俑,这样安排是为了保证回来的时候有座位,因为兵马俑是终点站,末班车是六点。

我们先去华清池,感觉一般般,只是几个没有水的大坑,不借助文字解说,实在看不出什么门道。“春寒赐于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实在无法把《长恨歌》中那种朦胧暧昧的描写与眼前这几个灰色干涸的坑联系起来,加上周围络绎不绝的游客,还有收费的温泉洗手,此刻想到的只有恶俗二字。反而是附近幽幽的石榴树和湖上漂着的冰凌让人稍觉安慰。大唐盛世的气势、奢华和霸气,岂是这种5毛钱洗一次手的小贩行为所能比拟的。

之后我们就去了西安事变的遗址,就在华清池内。看了一下老蒋当年的卧室,逃亡时跳的那个窗和那几个硕大的弹孔。国内的历史书对于老蒋的负面描写太多,主观意识过重,导致我对这个人物没太多认识,但我个人认为他也是民族英雄,抗日的主力可是国民党,所谓“消极抗日”之类的描述,不过是胜利者掌握了话语权而已。

看完了华清池,就直接搭游5去兵马俑了。这是此次西安行的精华所在。秦皇横扫六合,席卷天下的军事帝国从兵马俑就可见一斑。淡季的门票为65元,我们还花了36元请一个导游为我们讲解,看文物是“三分看,七分听”,这个钱是不能省的。

首先去一号厅,大厅有个蓝色的大LOGO,是世界遗产组织的标志,进去后马上见到一个巨大的兵马俑牵着一个现代的小孩,狗尾续貂!此刻要跟兵马俑的管理处提倡一下老胡的名言----切勿折腾!

一进展厅,最吸引眼球自然是著名的铜车马。铜车马共两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按照21的比例铸造而成,我一直以为殷商的司母戊大方鼎才是最重的青铜器,现在才知道原来铜车马才是“青铜之冠”。一号车前驾四马,后有圆形伞盖,车厢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有驭手立于伞下,伞柄可以随着太阳移动,起到遮阳的作用。二号车是蓬盖,车门和车窗至今都可以打开,有驭手跪坐在前,车盖是椭圆形的,似龟壳。

如果只看不听,实在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听导游讲,这两辆车出土时,已经碎成3000多块碎片,是后来修复完成的。里面不止有铜,还有其他金、银等其他金属,各类金属都能融合在一起铸造,堪称奇迹。要知道,各类金属的熔点都是不一样的,温度的控制要求非常高,难以想象以当时的条件,竟能造出此类作品。铜车马的车盖厚度仅为0.10.4cm,即便凭现代工艺,要制造如此大而薄的物件,难度也是很高的。而且铜车马上的箭镞如今依旧锋利如昔,而且每支箭镞的误差非常小,因为当时已经采用了现代的标准化、流水化生产,每个工匠只负责一项工艺,完成后刻上自己的名字,倘若作战时武器无故损坏,根据武器上的名字追究责任人,秦推崇韩非的法家思想,出劣质品的工匠估计下场凄凉。铜马身上缨络、链条和马的鬃毛都用非常细的铜丝制成,非常细致逼真。最令人震惊的是,伞柄运用了多种机械工艺,除了可以自由转动外,还藏有暗器,而且至今仍能使用,展厅有仿制的伞柄给游客观看,但仿制品也无法尽得其真传,隔几个月就得重新换一把。

把时间轴向后推至两千多年前,面对这些精美绝伦的器物,只能感叹今不如故啊。倘若今人能有秦匠的钻研精神,我们何愁不能强国。秦能席卷天下,并吞八荒,与其精湛的军事工艺是分不开的。可惜此等良工能匠,竟无法将其技艺传世,全被暴秦活埋于墓中。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纵使其陵墓有头枕骊山,脚踏山川,世世代代做高官的格局,最终也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看完铜车马,我们就去另一展厅看兵马俑。此刻再次觉得请导游是必须的,看着一个个姿态各异的兵马俑,完全看不出什么门道。经解说,我们才知道原来秦军的布阵是有规律的,前三排是敢死队,不穿盔甲,身无军功,但是杀敌一人官升一级。秦俑出土时,色彩鲜艳,但当时技术条件有限,不久就被氧化了,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灰色。据考究,当时秦军的衣服色彩有红、绿、蓝、紫。特别要说的是,紫色是一种比较难以调配的颜色,又再次证明了秦匠的非凡智慧。

兵马俑中表情各异,官阶各有不同,这从他们的服饰、头饰都可以判断出来。一般来说,鞋子头越翘,有头饰的,裤子越长的,官阶越高。

将军俑身穿鱼鳞盔甲,脚着方口翘尖履,肚子微微凸出,双手立剑。衣服上的八个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军功章,每杀敌36人系一结。将军俑的食指微微上扬,据说就是所谓的“趾高气扬”。

跪射俑的身份是弩兵,呈跪立握弩姿势,由于年代久远,木制的弓弩已经腐烂。他的发髻与其他兵俑不同方向,挽在左边,是为方便发射弓弩。其鞋底的纹路中间疏两头密,已经考虑到了摩擦的部位,并采用了防滑设计,非常独具匠心。

还有一个秦俑,肚腩微凸,面目清秀,盔甲精美,导游说他是个南方人,官职应该是参谋之类的。正所谓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自古关中出帝王。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个非常修长清瘦的兵马俑,类似小丸子的面条身材,与周围高大健壮的俑形成强烈对比。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是由于当时人手不够,请周边的乡镇企业帮忙烧制的。哈哈,山寨产品原来秦代已有之。

每一尊兵马俑的姿态、神情,甚至身上的盔甲、发饰都不一样,所用的物品结构精美复杂,让人叹为观止。所有秦俑的头部都可以取下来的,因为头部和身体分开烧制,和马俑身上有个大洞的原理一样,为了散热避免变形爆裂。 这个庞大的地下军团,只是秦始皇陵墓外面的御林军而已,真正的秦皇陵墓鉴于技术原因,还未发掘。倘若有朝一日公诸于世,想必会震惊世界吧。
秦始皇13岁就开始修建他的陵墓,直到秦二世胡亥即位还未竣工,墓中的工匠甚至曾被临时征为军队以对抗陈胜吴广的起义。古人这种死生亦大也的观念非常强烈,帝王就更甚了。可惜无论何等辉煌的陵墓,甚至收天下之兵,据亿仗之城,临不测之渊,终逃不过楚人一炬。后人游秦陵,感叹钦佩的始终是那些默默无名的工匠。
P.S.
秦是个很爱平衡的国家,士兵将军都爱梳中分,连马也不例外,非常俏皮,嘻。

从兵马俑出来,我们赶上了游5的末班车回到西安市区。此刻早已饥肠辘辘,经西安朋友介绍,我们去了建国路的饮食一条街,吃石锅记的烂泥鳅,泥鳅微辣嫩滑,夫妻肺片爽辣,期间还叫了一根豪情飞面,就是有一小哥拿着一团面拉成一条,在你面前飞来舞去,然后丢下锅去煮,技艺一流,味道一般。天气很干冷,天天吃辣实在有点怕了,好在西安有王老吉,我们天天都抱着老王吃饭,赞!
写得好累,未完待续,歇会儿~~~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5490/17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