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经阁规模不大,但是斗拱却巨大美观。这些斗拱的形式和北京地区的不同,我猜是该地区的通用形式,因为后来在好几个景点都有见到类似的。
尊经阁再往东是西备弄入口。对于追求中庸的儒教建筑,建筑一定是中轴线对称的,但是有极高园林造诣的江南人,又怎么会放着自己的拿手本事不用呢?于是慈城孔庙不仅有中轴线,还有东西轴线,二者的建筑之间的通道就是备弄。这样虽然还是对称的,但是就可以产生穿插,就有了做一些“小手脚”的可能。刚才进门的节孝祠、尊经阁等都属于西轴线南端。不过不着急,先到中轴线去。  中轴线共四进院落,最南是棂星门,第一进院落里是泮池。北京国子监中心建筑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形同圆形有孔的玉璧,取名“辟雍”,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而诸侯的级别比皇帝低,所以只能环半水,称为“泮池”。后来又衍生出“入泮”,即入学的意思。
泮池上的桥也有名堂,叫“跨鳌桥”,取获得功名,独占鳌头之意。  泮池往北是大成门,这是进入第二进院落的门,意为入此门者必成大器。“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称“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
大成门也是三间,中间的门槛极高,一说是礼制上大成门必须与大成殿齐高,另一说是门槛提高后,进大成门谒圣的人自然就得小心举措、端正举止,符合圣庙庄严的气氛。不过我们还是从侧门进的。同学说要男左女右,包括先迈那条腿,害我的腿停在半空,一时“脑”乱如麻,不知道有没有迈错腿。  大成殿是孔庙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殿内外其中有三块匾额,分别由清康雍乾三代皇帝题书。
 大成殿正中供奉孔子塑像,按古代天子礼制着装和持礼器;两侧供奉四配,再外是十二哲,他们是孔子得意的徒子徒孙和重要的儒家传人,按古代上公(即大臣)礼制着装和持礼器。
更多精彩请看我的博http://blog.sina.com.cn/shenyuxiaozhiz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