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吴哥归来心情记录

[游记]吴哥归来心情记录

2009-01-17cncn.com

2009年的元旦是在柬埔寨的吴哥度过的,虽然回来已经有些日子了,但还时不时地会想起那几天的生活:每天四点半(相当于北京时间五点半)被手机里的闹钟叫醒,五点钟迷迷糊糊地爬上TukTuk,赶往小吴哥或是皇家浴池看日出,天亮后就啃着前一天晚上在Blue PumpkinHappy Hour时段买的打对折的面包,抢在旅游团的大部人马到达前奔赴各个景点,穿梭于或是建筑或是废墟的那些伟大的石头之中,中午则从神的世界返回人的地盘――暹粒城里的Guest House休息,下午再被TukTuk带进神的天地,直到黄昏落日过后,回到夜色下灯红酒绿的Pub Street一带晚餐购物,如此这般的时空转换的经历真是前所未有的了,于是,权作是满足于个人的情绪,也是给关心我的朋友们的分享,就把此次吴哥之行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吧。

小吴哥和巴戎寺——美轮美奂的景致

正如大多数旅游者的结论,小吴哥和巴戎寺是最最经典而万万不可错过的。虽然,初进小吴哥时我并没有预想中的激动,可是她的美是慢慢渗透到你的心里去的,我的同伴醉心于小吴哥的精美雕刻,对着旅游手册一一欣赏,而我则是在小吴哥里走走停停,随意的仰望和俯视,从各个角度去感受这些神圣的石头,尤其是那五座石笋,从莲花池直到来到它们的脚下,小吴哥的气势就这样一点点地散发出来,触及到你的心灵。同样,在巴戎寺,徜徉其中,每次不经意的一瞥,那似人似神的微笑都正冲着你呢,令你诧异,又使你安定,像是被一种“场”的力量裹挟其中,巴戎寺让我流连忘返,以致在回来后的一些日子里,一闭上眼睛,便是那些微笑的画面,而我给朋友们寄的明信片和买的冰箱帖都选择了“高棉微笑”的图案。

因此,当初安排行程时,在常规的大圈小圈和郊区的三天以外,我们又预留了一天半再访小吴哥和巴戎寺,事实证明这样做是非常值得的。

崩密列和塔奈寺——毁灭触发的震撼

去崩密列的路上,一度非常不顺,我们的司机不停地和他的朋友打手机,还多次停车问路,在绕了不少红土路后,总算是到达了目的地,幸亏那天是包的小轿车,若是TukTuk就有些麻烦了。不过,这崩密列还真值得来走一趟的,看着那些坍塌倒地的大石块,再看看那些依然挺立的残垣断壁,可以想见它们曾经的辉煌和气势,即使已经倒下,仍在震撼着你的神经。当地的导游带着我们在废墟中爬上爬下,指点比划着这些倒下的巨石原来的位置和形态,我们也据此想像着崩密列当年的雄伟和规模。临走前,我闭着眼睛在石堆上坐了会儿,微风吹过,像是带来远古的气息,诉说着一段由盛至衰的历史…...

崩密列还有一个迷你版,就是塔奈寺,而且塔奈寺倒塌得更厉害,只是少有人去,连我们的TukTuk车司机都随我们一起进去看了看,若不是当时天色已有些暗下来,还真想在这里发会儿呆呢。

日出日落——期待与失落

到访吴哥,看日出和日落是必然要安排的节目,通常是小吴哥的日出和巴肯山的日落。原本我们的计划是2008年的最后一天看日落,2009年的第一天看日出,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旱季我们竟遭遇了连续的多云天气,以致后面几乎每天去守候日出和日落,最后是在皇家浴池和小吴哥等到了两次不甚完美的日出,在离开暹粒的最后一个黄昏等到了巴肯山的日落,可惜周边喧闹的人群令日落的凄美感荡然无存。但回想起来,期待的过程本身也是有意义的,至少我们是诚心付出的。

爱国热情——始料未及的高涨

都说身处海外更能唤起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此行算是有切身感受啦。

首先,来自中国的旅游人数在当地肯定是名列前茅的,旅途中各地方言不绝于耳,当然还包括我们的台港澳同胞们。时值金融危机,据我观察,老美的确不多,倒是声称经济衰退了十多年的日本,仍是游客的主力,嘿嘿,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哟,此外,还有为数不少操德语和法语的老年旅游者。

其次,当地小孩只对中国游客喊:give me TangGuo,用糖果的发音而不用candy,是不是只有咱中国人才给糖果呢?幸亏我行前在携程上做了功课,没有让那些孩子们扫兴,真不知是哪一批中国游客开此先河,不过这也是对我们热情友善的传统之发扬光大吧。

再次,在由中国政府参与修复的周萨神庙,当看到展板上的中国国旗和中文说明时,甚感自豪和兴奋,要知道修复工作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是技术水平的体现,真得由衷地感谢那些参与修复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出色地完成了此项艰巨工程。

最后,在罗莱寺,遇上一群老外,其中一个颇有些得意地告诉他的同伴,曾经有个中国使者在吴哥的繁荣时期到访过此地,并留下了唯一的一本文字记录,他曾看过这本书的英文版本。我立刻明白了,他指的应该是元朝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我有些按耐不住地凑上前去,说了句:His name is ZhouDaGuan。他一听,看看我这张中国面孔,十分高兴地点点头,这时他们的当地导游也加入进来,一同聊起了这位伟大的Chinese! 其中有个老太太问Zhou是怎么从中国过来的,我回答by ship,她非常惊讶,还夸张地做了一个手划船的动作来确认呢。

旅途趣事——所见所闻所感

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也是旅游的乐趣之一。在这个“祖上曾经阔过”的国土上,战乱已经远去,人民生活日趋安定,旅游业也是其发展的重点产业,设施方面还是不错的,所以我作外一个“老外”没有感到特别的不习惯,只是灰尘实在是大了些,道路状况还不甚理想,马路上的交通秩序也有些混乱。

不过,我倒是有些羡慕他们简单的生活,没有四季,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衣着上有几件T恤就能应付了,被褥更没必要,席子一铺,一条薄毯足矣,至于鞋子嘛,人字拖最适用,也最常见,为此在国内从不穿拖鞋上街的我,此番也穿着人字拖在暹粒的街道上行走了一番,顿时就感觉是入乡随俗了。当地的小孩,不少都光着脚丫子,反正也不用担心会着凉的。一般家庭里小孩都有三四个,小小年纪就在各景点兜售旅游纪念品,看样子父母是不太宠孩子的,我曾经在由金边开往暹粒的Capitol的长途车上,看到有个四五岁模样的小男孩不知何故想撒野,没料想,刚哭了一声,做父亲的随即一个巴掌甩在孩子脸上,小孩立刻止住哭声,亦无任何反抗。

两件小事,使人感觉民风比较淳朴。一次在网吧打中国长途,找零应该是400瑞尔,可那位小姐手头没有4100瑞尔的,就给了张500瑞尔的。由于每天早出晚归,加之天生路盲,对周边环境不太熟悉,最后一天的上午想去暹粒的old market转转,正好有辆TukTuk过来,就想问到old market多少钱,那个司机朝我笑笑,然后手一指,告诉我朝这个方向走50米就到了!

有趣的是,这次旅途中既遇上了婚礼又碰到了丧礼,先是在到达金边的第一天,一大早,看到一列队伍出现在我们住的Guest House楼下窄窄的街上,人手一束花,像是在排队候场,我还以为是什么宗教活动,问了方知是举办婚礼呢!在巴戎寺,又看到来此拍外景结婚照的几对新人,有穿西式婚纱的,也有穿他们民族服装的,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傧相竟然是三对,也就是照像时连同新郎新娘一共是四男四女!还有筵席,主要宾客在室内,其余的就在门口的街上临时搭个棚,好像是由专门的公司之类负责搭棚和拆棚,再摆放座椅,喜宴和丧礼都是如此,当然棚子外的装饰布的颜色和播放的音乐不一样,回国前的晚上在金边一条还算热闹的街上看到了一场丧礼,扩音器里传出招魂般似唱似说的声音,响彻整条街道。

记录下的其实只是某些记忆的片段,更多的心情是难以表述的,此次可算不虚此行的,吴哥这个旅游目的地是值得推荐的,尤其是喜欢历史和建筑的朋友,吴哥是不会令你失望的。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6096/16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