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千秋功绩都江堰

[游记]千秋功绩都江堰

2009-02-08cncn.com

10年前的寒假,我去四川成都旅游。在感受了杜甫草堂的茅盾与秋风所破歌的诗情以及武候祠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气韵后,又驱车50多公里到了都江堰。

首先看见到的是,在一弯清悠江水流去的峡口壁上“宝瓶口”三个红色大字,它的左有一河床高出宝瓶口的河道,上架一关闭着的闸。

沿着宝瓶口之上的堤坝往前走,不远便见一上书“飞沙堰”三字的碑,碑右是宝瓶口直流而下的江江水,碑左的树隙外是一干涸的河道,河道上卵石离离。堤末端江里的围栏中,一鱼嘴形状的建筑物与“都江堰”堤坝相连将泯江一分为二:内江和外江。外江上架雄伟的大闸,岷江之水绕过关闭的大闸自鱼嘴右方缓缓流入内江。

有位解说者为我们解说:修筑者是用鱼嘴和堤坝相连作为分水堤将岷江划为内外两江,根据水量的洪枯决定大闸开合。夏秋洪汛时,洪水被一分为二。

听说有个观景台可以看到全貌。我们爬上了观景台。在台上向下俯瞰,见到相连的鱼嘴分水堤象一条伏在江心的大鲨鱼,将岷江划然中分,大闸象个梳篦镶嵌于外江之上,虽然外江干涸,但离离卵石让人看得清清楚。越分越细的河道,它和内江沿途被分支延伸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的网。解说者说:夏秋之交洪汛时,那扇形的网便将洪水逐渐分流出去,既利用了水源,又解决了洪涝灾害。

半山腰二王庙的资料告诉我们: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0年。秦时人李冰任蜀郡郡守时,见川西平原因洪水泛滥旱灾不断,粮食亩产仅有二三百斤,人民苦不堪言,便决心解决洪涝旱灾。他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查看地势水源后,与儿子二朗带领蜀地百姓开山疏水,利用岷江一带特有的竹木卵石以及岷江之水由西北山谷流向东南平原的地势,以“分四六,平旱潦”的治水原理,造成了这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这便是都江堰。

自都江堰建成后,岷江之水被都江堰按比例调节着。既枯水时六成流向内江四成流向外江,洪汛时六成流向外江四成流向内江,扇形似的水网灌溉着川西平原三百万亩农田,将粮食亩产由二三百斤提高到七八百斤,使成都平原成了举世闻名的“天府之国”,为秦始皇平定中原奠定了经济基础。

都江堰刚修建时堤坝是竹木卵石垒成的,以后逐渐修正,尤其是解放后,人民政府特别重视,大为修善,许多处以水泥替代竹木卵石。现在的鱼嘴就是。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水利专家,人民为他修了这座二王庙。庙门上有对联曰: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 横额:膏流万倾

去年汶川大地震,听说二王庙被毁坏,心中好不难过。但愿有关方面能尽快恢复她的原貌。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7600/23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