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京西九龙山骑行穿越(攻略) |
[游记]京西九龙山骑行穿越(攻略) |
2009-02-11cncn.com |
【引子】日近岁末,冬寒料峭,有风过耳,淡阳高照。有好事者二,车载骑行远郊。但见九龙逶迤,飞轮穿越,登临茫茫高山,寻访京西古道。老树寒鸦未见,沐浴潭柘夕照。途虽劳力涉险,指点江山畅笑。是以为记,实乃平生快慰之妙! 老葛丈母娘来北京了,说得伺候着。车队主力一缺阵,打击面太大,其他人也就势缩脖做猫冬状。这“九龙山穿越”的计划终于还是赶上了变化,最后只剩了2个顽固分子,小范和我,世事难料啊。写这篇攻略,一是想把这条著名但资料不多的路线再搞搞清爽,另外也气气老葛他们,呵呵。因为九龙山此行的确是我们历次穿越线路里最经典的一条,天时地利,山水人文,难度快感,一应俱全。用奥委会罗格主席的评价就是:无与伦比! 原来领骑的“犯葛”组合这回换成了“范伟”组合,终于一扫往常的草台班子感觉,有点明星阵容的味道了。 因为,所以——早餐也上档次了,肯德基的海鲜粥和鸡排汉堡套餐。量少没过瘾,又加了俩辣鸡腿汉堡,本来鸡块汉堡什么的只有中餐才有,值班的小姑娘看俩人高大威猛,实在不够吃,特意照顾让后厨现开火单作的。车友一般都不是腐败分子,我们也不想冤大头,这么败家是绝无仅有但有些许原因的,在此向老葛承认错误并保证: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后咱们还是咸菜就纸包子。 小城一锅宽敞的大院是我们的御用停车场,每次都停这,还一停就一整天,但印象中从没在里面吃过饭,怪对不住人家的。 (9:17)过水闸穿铁道进垭口,穿越正式启程。 (9:53)到达新地标九龙驾校,穿过一造作的城门楼,准备上升。关外山坡上可以俯瞰驾校:大风天练钻杆的学员缩头缩脑,端大广口杯喝茶晒太阳的教练怡然自得,想起自己学车那会的峥嵘岁月,感慨的不行。两眼迎风流泪,俩轱辘愈发变沉,开始爬坡。 (10:40)到达拉拉湖地界,柏油路面已经变水泥的,虽然仍有坡度,依旧难度不大。 眺望、聊天、拍图。
京西古道果然艰险难觅。路漫漫兮其修远,上下求索找不着。
后来自我反省:主要是因小红门的奶牛场有一小段在修路,我们想当然的希望超近路拐到正路上去,犯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上次老吕带路九龙的时候据说也因思想不端正,路线偏离正确方向,恰巧老天又不开眼,最后几人是在暴雨中连滚带爬的掉入黑夜的深渊。好在我们这次及时的拨乱反正,革命穿越事业得以继续。
在步兵们不绝于耳唏嘘声中,二人绝尘而去一路无歇,越骑越轻松,谈天说地聊得开心。“十一”小范和大脸从湘西吉首骑车横穿广西桂林,我去了尼泊尔雪山环线徒步,自然唠不完的话题。说在湖南怀化小站时,碰到铁路方面的车友极为热情地带着参观当地车友的自行车库,没想到名车林立,蔚为壮观,小何万余元的法国软尾在里面也就是个中低档,小范和大脸那刻被深深视觉震撼了。讲在加德满都山谷几乎天天遇到世界各地来的车友,也有从青藏高原骑进来然后要横跨印度的国内强人,我被彻底心灵征服。。。 (11:57)无风,晴好。一抬头,看到半程发卡弯的垭口了,遇到步兵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始埋锅造饭。我们也停下来,倒不是为了歇气,主要是想给这个重要地标拍照。时近正午,碧空湛蓝,天际高远。 (12:17)绕过垭口,进入本段穿越最紧张刺激也是最过瘾的路程。 离开大道,方向莫辨。
(12:37)小径迷离,骤然变的很窄,基本半个把位,茅草枯枝斜着刺向小路中间,我没带全指手套,手指不仅冻成胡萝卜,还被刮去不少萝卜皮。如是夏秋季节,林木茂盛,此处穿越将更为艰难。所以九龙山此季节最佳,天时地利也。 行车难,体力开始下降,推了一个大坡,进入密林深处。坡上一巨石赫然面前,暗红色,高有丈许。各车友在此留下各自的番号,成为线路新地标。最近的一个是太阳队, 都说仗是越打越精,我们的准备也越来越充分,越来越腐败。辣牛肉、麻团,花生、士力架都是能引起食欲的高热量。然后是土耳其巧克力甜点,澳洲雀巢热饮,最后一道是正宗四川蜜桔打底。咖啡散发醉人芳香弥漫四周,对比上次和欧德曼他们一起暴雨中啃干面包的噩梦,小范的形容是:老子现在很惬意,回去后老葛之流会很失意…… 此刻头枕满地厚厚金黄,迷上双眼,仿佛时光停滞,幸福永存。 正餐、果盘等一系列规定动作完成后,又是放水加上水等系列自选动作,神清气爽的我们再次出发。 (13:31)奋力骑行在最动人心魄的路段,大约有3、4公里,不断上上下下,坡度越来越陡。道路情况瞬息变化,危险莫测。碗大碎石横陈小路,悬崖陡壁耳边生风。 到达九龙山穿越的最高境界,957!我们花了2个小时,又爬升了400多米。汗滴入土,目尽远山。 喜欢爬山,骑行或徒步,喜欢那种起落的艰难和思维的空泛。 (13:39)最后一段近似DAWN HILL疯狂俯冲而下,几度腾空、甩尾、侧滑和一处悬崖单边,险些挂了。到达峰口鞍,惊魂未定,刺激无比。咬牙闭眼心里只有一条:不行就势往树棵里扎——破相也比送命强。 (13:47)峰口鞍向上 放眼望去,这段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仙风道骨,恍若隔世。仔细观瞧,遍尝风霜雨雪的基石坚硬质朴,闪烁着岁月光芒。纵横延伸的蹄窝幽深光亮,布满远古的包浆。曾经贩夫走卒驼铃远去,几度金戈铁马纷至踏来?徜徉曾经繁华,旧梦不再。耳畔依稀声响,就在昨天。 正当怀古忧思不能自拔之时,不期在此路遇两只金毛靓仔外带4位帅哥美女。 (14:03)好想偷偷拐走狗狗可乐,未遂,只好和他们的主人道别。开始回到原路骑行,离开蹄窝几百米地方有个岔路口,我们冲上最后一个山头,直奔已经清晰可见的最后一个高点——雷达站。 (14:33)崭新的国防重地下行是崭新而宽阔的水泥路面,一路放坡,一路欢歌。动听的胎噪是车轮亲吻大地的声音。登顶花费4个小时,下山只用了20分钟。 (14:55)号称京城第一的潭柘寺是本次穿越的终点。山门前例行最后合影时我的数码电池耗尽,只好用小范的胶片。围坐石阶之上,看着有信仰没信仰的人鱼贯着进进出出。享受最后一杯浓香的咖啡,享受最后一片林中的宁静。 踏上归途,漫漫公路之后门头沟腹地穿街过县,骑行近30公里回到水闸起点,路线闭合,穿越成功,安全,圆满! 古商路、摩崖石刻都没有停留,元曲大家马致远故居也没找到。但有道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风物入眼,不如风骨入心。骑行者身体力行的就是古人所倡导的,实乃无须遗憾,不虚此行。 致远前辈据说字千里,有“二十年漂泊生涯”,绝对的徒步背包老驴友,要活到今天,没准儿也会来辆山地车吧。古道西风,精神永存!老爷子有灵那首《天净沙》也要改改颓废风格,换换新词儿了。 正是:吃饱穿暖出发,蓝天仓野人家,古道西风走马。夕阳西下,骑行人在天涯。。。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7859/23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