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个人的旅行之伊朗(8) |
[游记]一个人的旅行之伊朗(8) |
2009-03-13cncn.com |
第九天 昨天晚上没睡好,因为房间靠马路,而这条马路象是交通要道,整晚不停的汽车声音,用了耳塞也毫无用处。所以上午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去LP上介绍的在附近的ZAND旅馆。确认有房间后,就回去拿行李,前台有些不高兴。 实际上ZAND旅馆的位置更好,更接近市中心广场,而且价格还便宜,14万。 设拉子是伊朗法尔斯省的首府,书上说,这个省相当于中国的陕西省,是个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的地方。现在所谓的波斯其实是法尔斯的讹音。 但今天又是星期五,伊斯兰的休息日,我很担心许多的景点关门。 出了旅馆的巷子就是大街,靠近广场的大街,伊朗所谓的广场,实际就是一个分流车流的转盘。街上照例是冷清的,因为星期五。但透过转盘,后面是个延伸出去的真正意义的广场广场。同其它地方一样,广场的早晨属于老人,由于是冬季,所以也是不多的几个老人。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旁边的古城堡——卡里姆城堡,一个18世纪的王宫,但看起来更像是个高墙的监狱,四角的圆形塔楼有一个已经严重倾斜。里面也就是一个庭院,中间水池,四周宫殿,而且也没有什么藏品。看见一个标示着BATHROOM的屋子,进入里面,也没有前几天看过的古浴室豪华。再过去看见一个标示着TOILET的屋子,进入里面——不对!这不是皇帝用的,这是我等游客使用的。 出得门来回到广场,一个老头吸引了我的目光,因为他竟然在用钩针织鞋子——准确地说实在织鞋面,然后把它缝制到鞋底上。样式有些像我们的保暖鞋。起先我还没看懂她在织什么,是他示意给我看旁边一双已经做好的鞋子,我才恍然大悟的。我想起过去曾经听老人说,“男做女工,越做越穷”,但这老头也看不出有什么穷困的样子。 城堡对面院子门口挂着“法尔斯省博物馆”的牌子,便买票进去参观。想不到博物馆仅仅是个比亭子大一圈的多边形一层屋子,里面的藏品也没有特别动人之处。由于屋子小,所以既没有编年,也没有分类,感觉想到放什么就放什么,随便得很。花园还是一如既往的漂亮,兰兰的天空衬着高大的树木。而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在院子里,几个古代的陶器罐一排放在地上,就这么放在地上晒着太阳。如果不是在博物馆,你真的以为这是伊朗人在学中国人腌咸菜呢! 回到马路上,找车去萨迪陵园。在伊朗有3个人的书籍印量最多,就是萨迪、哈菲兹、霍梅尼。萨迪是13世纪的,哈菲兹是14世纪的,都是伊朗历史上最著名的2位诗人。而设拉子也以养育了2位伟大的诗人而成为光荣的城市。伊朗很多城市都有街道或广场以霍梅尼或萨迪命名的,相对来说,哈菲兹的使用好像稍微差一点。哦,想起来了,在伊斯法罕那个邀请我去他家喝咖啡的老头,就叫哈菲兹。我还开玩笑地说,你父亲一定是希望你能象哈菲兹一样有文学才华,或者希望象他那样能光宗耀祖(实际上,老头没能成为抒情诗人,倒成了风流情人)。 在马路边招出租车,可好像车子都是往另一个方向开的(后来才知道,那里是最大的查拉哈清真寺,今天是周五啊)。就在有点心焦的时候,一辆私家车在我面前停下。车子里面是2个青年,问我去哪里,我说萨迪陵园,他便示意上车。上车后知道他们是休息天出来兜风的,开车的很年轻,大概20岁的样子,他的英语是家里送他到语言学校学的。我问他车子是否是你父亲的,它自豪地说是自己的。他还让我才他旁边的同伴的年龄,看起来跟他差不多,按照伊朗人比较老相的因素,我猜19岁,不料是15岁。天啊!已经完全是个成人的样子了,我真想接着问,你们伊朗人是几岁开始发育的啊?看得出,这2个穿着整齐,是富家子弟的样子。 车子在经过一个好像是霍梅尼广场的地方,年轻人突然使劲拍打着方向盘,发疯似地叫道:我恨霍梅尼!恨死他了!然后又是一串的波斯语。我想英语是骂给我听的,而用母语则说明他内心的仇恨已经积郁得很深了。这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见伊朗人发怒的样子(喔,还有第一天再电影院的那个卫道士,但他显出的是着急),因为总体来说,伊朗人都是比较温和的。 到了陵园门口,我递给他2万,本指望像书上说的,伊朗人民挥挥手说,免啦!来体现他们的友好。但是他的手倒是伸出来了,没有挥,而是高兴地把钱接了过去。呜呜! 假日的陵园很热闹,来瞻仰的人很多,并且都是拖家带口的。现在有个外国人加入了这个队伍,我能感觉他们目光的热度,使我有点却步而想退出去的感觉,环顾四周都在拿着相机或手机偷偷地拍我。 陵园很小,主要就是一个高高的有廊柱的建筑,边上是一条长廊。因为是建筑物里的墙上刻有他的诗句,很多人都是在认真细读,样子非常虔诚。只有这时,我才没有成为焦点。但是我对伊朗人对文学的爱好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个除了宗教还非常崇尚文化的民族。 看见很多人向院子里的地下室走去,跟下去一看是个古井,伊朗人也可以围着看上大半天,莫非是过去萨迪用过的? 一个穿这警卫制服的老头非常严肃地在向几个年轻人吆喝着,原来他们在乱扔东西。我看他可爱,便上去要求拍照,他立即双脚立正,露出笑容展示给我。真的很可爱! 转了一圈准备出来往哈菲兹陵园,在正门大道上,被一个50岁左右的大哥拦住,要拍照(用手机)。好,拍吧!还不够,又叫人来,要和我一起拍进手机。还不行?原来手机内存满了,只好在一边等着他处理。几个来回,终于拍进了手机。大哥尽管不会英语,却硬要陪我去哈菲兹陵园。 我原本以为他有车,可是他却是打的。在车上,我听见他在打电话说他和一个中国人去哈菲兹陵园,因为我听懂了波斯语中的“清”和“哈菲兹”2个单词。下车时他抢着付了钱,我瞄了一眼,1.5万,如果是我的话,估计司机会要我至少2万。 哈菲兹陵园先是一个长廊横在前面,然后院子里有着一个象戴着维吾尔小帽顶的亭子,中间躺着一块碑石,上面刻着诗人的诗句,人们很认真地读着,当然,在我眼里就是一大串蝌蚪文。后面就是一个殿堂,当然典型的伊朗园林就是在殿堂前面有个用蓝色势头砌成的水池。 陵园也不大,所以一会儿也就看完了。出到门口,我想该分手了吧!不料伊朗大哥找了个能说点英语的出租司机,说要去波斯波利斯。我说那是我明天的计划,今天我想先回旅馆了。伊朗大哥便要跟我去旅馆,想想人家的热情,而且他看起来也真的不象坏人,我只能让他跟着。到了旅馆,我去前台拿钥匙,前台要求伊朗大哥把身份证拿出来,放在前台,然后才可以进入。在房间里,他给我看手机里收集的美女照片,给我看女歌星穿着性感的衣服在唱歌的视频,还给我看动物世界动物交配的视频。我边看边想,这伊朗人民给霍梅尼折磨得真惨,满身的欲望没有地方可以发泄,难怪这些个年轻人恨死了他。 看看时间将近中午,我提议出去吃饭,由他带路去找饭馆。到了街上,他好像也没有什么方向,然后就带着我上了出租车。 下车的地方很热闹,原来就是设拉子最大也是我此行见过的最大的清真寺——查拉哈清真寺。周五的清真寺热闹非凡,朝拜的人络绎不绝。连巨大的广场上也满是人群,2大片地毯上,一片是女性的,一片是男性的,让那些个在大殿里还没有祷告够的人们,继续在广场上面向麦加的方向行礼仪。 这个清真寺属于比较豪华的,也很壮观,宣礼塔顶部是镀金的亭子式样(这是我在伊朗见过的唯一用黄金装饰的寺院),阳光下金碧辉煌。而它的穹顶也不是常见的圆形,而象一个蓝色的大梨子坐在屋顶上,也是显得有几分优雅。 观光完毕,大哥带我去到边上的一个餐馆吃饭,已经过了正午,所以人已经不多。我们要了米饭,9.5万,我付了。自打要车去哈菲兹陵园是他付的车费,实际上后来都是我付的钱,因为在汽车普及率比较高的伊朗如果没有车,我估计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蓝领工人。 伊朗人吃饭除了鸡肉米饭的标准配餐,还总是给个薄饼作为助餐。我看他吃得津津有味,把饼子也吃得干干净净,象好几天没有吃的样子。我一边在吃一边很迷惑,他这么和我在一起就是为了这一顿饭? 出了饭店,我伸出手,向他表示感谢,同时也示意该分手了。他也没有想要继续跟着我的样子,掏出一张名片,上面全是一曲一曲的蜈蚣形状字,虽然一个字也不认得,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随后,我开始了随意的闲逛,按照地图上的指点,找去附近的几个清真寺。但是有一个在前些年遭遇火灾,现在不开放了。然后地图上有个亚美尼亚基督教堂,我想大概和伊斯法罕的那个一样吧,便寻了过去。看着方向应该可以从一条小路穿过去,便走了进去。里面看来是个平民居住区,房子破破的,然后有一些居家生活的小店,他们朝我看,我也朝他们看,相互好奇一番。看看应该到了,但就是没有踪影,只能问人,然后又转了弯。正好看见一辆警车从前方的路口开过,忽然,它又倒了回来,原来警察也看见我了,我原以为他会热心地问我要否帮助,结果还没等我开口,他就先HELLO了一声,等我才把手举起,回了一声,警察却像害羞的小孩子一样,吱溜一声快速逃也似的开走了。 随后在下一个人的指点下,我看见了这个教堂——准确说,这个院子。因为从门缝里看进去,根本就是一个平房,更像是一个遗迹。 从小路里穿出来,又到了大清真寺的主马路上,这会我是从另一端走过去。路边的一排小店都关着门,但是流动摊贩倒是很多。正在一路东张西望,又有人说HELLO了,于是停下脚步也说HELLO,就在此时,一双大手冷不防在我脸上捏了一把。过份哦,非礼啦!回头一看是个伊朗大叔,是个伊朗人中少有的大肚子。我想想好笑,这些个伊朗人都是一脸大胡子,他们大概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东方人有张光洁的脸,因为伊朗人刚刚刮过胡子的脸还是象中国人3天没有刮胡子的脸。 到了前面的街角,对面清真寺梨形的穹顶在装饰精美的外墙春托下,显得那么吸引人。而马路的这边正好飘扬着几面伊朗国旗。我停住脚步,想要拍一张左边国旗春托下的清真寺,然后前面是包头巾的伊朗妇女,来表现这个国家的政教合一。这些个妇女原先还在自由散漫地行走在中间,看见我拿着相机,都象躲瘟神一样走着斜线,刻意回避着我的镜头。唉,这伊朗人民啊!我这边还没拍成功,转弯过来一辆刚从站点驶出的公交车,一个小男孩期限还隔着玻璃窗看我,在经过身边时,干脆拉开窗户,尽情尽兴地看着我这个东方怪物。好,你看我,我就马上把相机对准他咔嚓。哼,我回去后把你放到网上,让全中国人民看! 跨过马路,是个草坪,做过祷告的人们都在那里坐着休息。先是2个男青年来打招呼,然后要我拍照,还要拉着我呜噜呜噜说鸟语。还好,过来2个女孩子,打断了他们,直接把相机对着我要拍照。我摆出微笑让她们拍,然后她们一回头,连声写也没有,就乐颠乐颠地走了。啊,怎么这样啊!拿起相机,只好把他们的背影拍了下来。 穿过草坪,被一个自称是生意人的中年商人拉住,他会英语,而且去过中国。问我,伊朗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中国人好像不太愿意和我们做生意。我告诉他,在中国,新闻是国家控制的,政府的报纸告诉我们。伊朗人民爱打仗,伊朗的小孩拿着玩具枪参加反美游行,伊朗政府随时准备和美国人战斗。所以,中国商人感到危险不敢来。他双手一摊,指着清真寺前的人群说,这些人你看是象要打仗的样子吗?我们是非常热爱和平的。我说是啊,我亲眼看到了才相信伊朗是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我还在德黑兰看见了化学武器受害者纪念碑。所以,你应该到中国大使馆去问他们为什么把你们伊朗宣传成这样。 下午的清真寺人流逐渐稀疏,尽管周边有好几辆公交车的终点站,但我不知道它开箱何方,所以就在路边犹豫着是否打车回旅馆,这时一个瘦瘦的年轻黄种人向我打了一声招呼。他自称是来自阿富汗的,走在他身边的是几个女性家属以及一个小孩。我很惊奇,问他在伊朗干什么工作,待了几年。他说他大学毕业后就到伊朗来找工作,从事的是电子方面的工作,已经有6、7年了,现在已经把家属都接到这里来了。那你真不容易,我说阿富汗很多人在这里从事的都是体力工作。他说是啊,阿富汗太穷了,只能离开这个国家。尽管也是伊斯兰国家,但是阿富汗人看起来更加接近东方人,个子也没有伊朗人那样高大,但是英语倒是都还说得不错,因为我后面又遇到过阿富汗人。他们是除伊朗人之外,我遇见的最多的外国人。 想想没事,还是走回去,我便沿着大街往回走。看见路边一个消防局,里面停着3辆火红的救火车,样式好像很老的,车库就这么敞开着朝向马路。我正在好奇地观看,起劲地拍照,忽然出来一个穿制服的门卫。由于已经和太多的伊朗人说话,我已经有些疲倦了,所以也不顾他那热望的神情,赶快掉头离开了。 就在走过没有多远,又给缠上了,这次是2个小女孩,恰好从弄堂里走出来,手里拿着自己订的小本子,彩色的,小的那个把本子伸到我面前,要我买,我摇摇头。等我走过再回头看,大女孩已经在街边坐下,身前放着一个篮子摆摊了。我拿起相机想要拍下来,女孩转过头去避开了。伊朗小孩长得都象洋娃娃似的,非常可爱,但是小小年纪为生活所迫出来摆摊,倒使我心中升腾起一股凄凉的感觉,我随便摁了一张便走了。这是我在伊朗看到的最令人心酸的一幕,总让我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直到回来,当我在翻看伊朗的照片时,每当看到这一张,还是令我唏嘘不已。 回到旅馆,本想洗衣服,因为已经是第9天了而带的4件衬衫已经开始穿第二轮了。我要留一件最后回家那天穿,这样到迪拜转机时还可以逛逛商店,同时,也可以到上海时别象逃难归来似的。但是,最后懒字占了上风,管它呢,还是上街转转吧,顺便换点钱。 伊朗的银行关门都很早,能到4点已经不错了,通常都是在3点关门。所以我只能去找黄牛或兑换店。那些小店主夜非常机灵,在这个时候出来的外国人,总会有这个需求的,所以,在我经过一个卖英两的小点时,我与店主一拍即合,汇率9700。我给了她100美元,他开始数钱给我。后来钱不够(到底要将近100万啊,这个饮料店估计要卖一个月了),小伙又到旁边的店里去凑。等数到95万,小伙子停手了,我说97,他说2万是手续费。这回我又要骂见他妈的大头鬼,你以为你是国有企业啊,要收手续费,你黄牛耶,个体户啊!我坚持要97,他给了1万。不行,96也不行,必须97,我坚持。小伙直摇头,我摇得比他还狠,坚决不换。于是大家相互还钱。我拿回美元,使劲摸美元上的100数字有否凹凸感,怕他给我掉包,换个假币回来。再看他,他倒是数也不数就收进去了。呵呵,在中国这个泥坑里呆久了,以为全世界都是坏蛋呢!看来伊朗黄牛还是讲职业操守的。 往前,去兑换店。进去问汇率,9600,不换。他忙要我开价,我说97。想不到兑换店也要讨价还价。他打电话请示老板后说,可以,但要等他亲自来,我便坐旁边等。10分钟后我不耐烦了,要走。他连忙说马上到。一会儿,老板终于来了,我说97,结果他说做不了。我晕,你既然做不了,干吗答应啊!你多跑一次,我多等几回。看不懂的伊朗黄牛! 换不成钱,还是去找点吃的。看见店里卖油炸的三角土豆泥馅饺,2000元1个,便买一个尝尝,味道一般。看见一家蛋糕店,进去买个奶油蛋糕,也是2000(合1.4元)。站店的年轻人说店是他哥哥开的,他来帮忙,哥哥给点零用钱。他还说很想到中国去读书。哈哈,想不到中国也是伊朗的海外留学国家噢。 路过服装店,拍一张,因为店里的小伙子正在对这眼前的一排模特发呆;看见酱菜店,拍一个,他们的酱菜好像和中国的差不多,店主看见了赶忙过来,站在酱菜铺子前,要我再来一张;看见点心店放着一排很象油条的煎果,结果是甜的,不好吃! 再往前晃荡,几个青年过来打招呼,原来是阿富汗民工出来闲逛(就像在上海的街上,晚上也经常有民工),一看就是干体力活的,但是感觉他们很纯朴,也很友好。还是这样拉着我给他们拍照,真搞不懂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拍照。 看见有电影院,便推门进去,幸好走得不快,一个男子怯生生地拦住我,露出一副好像犯错的表情,指着门口轻声告诉我,要买票。哦,误会啦,我以为售票处在里面呢,所以进去看看。想不到是在门口买票后才可以进入。我一边SORRY,一边退了出来。我想那个伊朗人一定以为八国联军冲进他家的圆明园里来了。 出得门来,发现这里是电影院一条街,一共有4、5家,样子都差不多,门口都是年轻的情侣在等待着进去看电影。 晚上回到旅馆,翻开计划行程,明天参观完波斯波利斯后,我有3天时间多余。据说大不里士很漂亮,但是冬天很冷,估计也没有什么可看的。马什哈德是圣城,理应看一下,但是看了这么多的清真寺,除非有什么宗教仪式或激动人心的人文景观,我怕最后审美疲劳,大失所望。LP上说冬天里海边上也是景色萧杀。看来只能往南方去,去好几个伊朗人对我说起的非常向往的基什岛去。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0533/1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