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个人的旅行之伊朗(9) |
[游记]一个人的旅行之伊朗(9) |
2009-03-15cncn.com |
第十天 今天要去参观的是引发我这次伊朗之行最重要的景点——波斯波利斯、帕萨加德遗迹,也是伊朗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另一个巴姆古城毁于2002年的地震。帕萨加德是2500年前波斯帝国的都城,随后新的国王又把都城迁到 上午一出门,昨天那个把我和那个伊朗大哥从哈菲兹陵园送回旅馆的出租车司机已经在门口等着了,开价40万。书上说包车去25万,在汽车站那里有比较多的汽车可以选择。我便打车去到汽车站,果然那里有好几辆车在兜客。我首先要会说英语的司机,这样大部分人就退下了,一个自称会英语的司机要35万,我看看他的车还比较新,于是便约定去4个景点:帕萨加德、国王坟墓;古代岩刻;波斯波利斯。 先去最远的帕萨加德,约有100多公里,开了很长的时间。实际上它位于亚兹德和设拉子之间,有些游客是从亚兹德租车去的。原以为司机可以说英语,实际上也就是那么几句对付游客的话,根本无法进行交谈的。所以一路上也就是拍拍自然景色。司机则放着流行歌曲,不是地哼上几句。 帕萨加德的出现好像很突然,从大路拐向一个不起眼的村庄,然后司机问了路人,便沿着一条小路前行。两边都是农田,当我还在欣赏远处田野中的孤零零的树木时,眼前猛然发现景色完全不同了起来,路宽了,两边一排排整齐的树木(我的职务知识很有限,叫不出树木名称),远处的天空好像一下子明亮了起来,一个方形的石头堆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颜色。游客很少,只有一两小车停在那里。走近看说明,原来是波斯帝国创始人居鲁士大帝的墓。底座是6层的台基,上面的石棺象是一座小屋。书上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灭了波斯后,还曾经2次来拜谒陵墓。即便如此,它也未能逃脱被盗的命运,而且是在古代古代的古古代,就是公元前300年的时代。 遗迹很大,当年,居鲁士大帝当年灭了巴比伦(呵呵,最早的两伊战争哦,只是那时还不是阿拉伯人)统治了西到埃及希腊东到印度的大片地区,然后在此建立首都。但剩余的东西不多,隔得很远,必须要汽车带着兜。司机把我带到第二个残迹——居鲁士大帝的私人宫殿,一个有着30根柱子的宫殿,但现在好像只有十几根还立在那里,彰显着人类最早的王朝那曾经的辉煌。再远处是大帝的接见厅,曾经有 第四个遗迹是个拜火教的庙宇,但为什么叫PRISON OF SOLOMON,我有些迷惑,可能后来曾经监禁所罗门王吧。那是一个靠铁架撑住的摇摇欲坠的石头门楼。 再往前就是最后一个遗迹,是在一个小山坡上的城堡式建筑,谓之所罗门母亲的王宫。 看着这些遗迹,你会对“岁月无情”有新的理解,如果说“时光催人老”是人的个体的感叹与无奈,那么“岁月了无痕”就是对人类群体历史的最好诠释。2500年对于地球只是瞬间,再多的辉煌,再大的功绩,也只是过眼烟云。 返回的路上,先去看4个国王的墓地。远远的县看见有座很形状特别的山,宛若一堵墙面横亘在前方,公路在它的阻挡下只能顺势转弯,那里有波斯帝国4个国王的墓穴。他们开凿在 墓穴的前方是个古波斯国教——拜火教的遗址,与伊斯法罕的那个不同,它是方形的,据说是仅有的保存比较完整的拜火教庙宇。 在公路对面就是处于山窝里的4幅浮雕,也是萨珊娜王朝时期的,保存完好,现在看起来也还是非常生动,而且前面没有什么遮拦,尽可以走近前爬上去亲手摸一下古代波斯人的不朽之作。当然,我只是瞻仰了一番。 以上者3个景点的门票都是3000里亚尔,在第一个景点买票时,我还有零钱,第二个景点司机垫付了2000里亚尔,到第三个景点,我手里只有1000里亚尔零钱,那个售票的小伙子便留下钱,挥挥手让我进去了。在中国,我好像碰不到这样的情况。 最后,来到波斯波利斯,宽阔的大道,只能用壮观来形容。问司机在哪里等我,司机说和我一同进去参观,于是我让司机在门口的小店停下,买了几个面包和2瓶水一起进去。门票5000里亚尔,相当于3.5元人民币。想想看啊,要2个多小时的游览啊,如果在我们伟大的祖国,那要卖多少钱啊?故宫门票好像就是200了吧!收票的把司机拦住了,但司机跟他商量了一下,没有买票也就进去了。这时,我才想起昨天为什么那个伊朗大哥要跟着我不走,他一定是希望我去波斯波利斯时带上他蹭个门票,免费参观一回。 进得里面,一大片遗迹展现在眼前。到处是高高的石柱,到处是精美的雕刻。幸亏有LP上面的参观路线,否则真的要不知道如何看这片激动人心的古迹了。宫殿是建立在一片 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个遗址,只是建了屋顶,当作了展览陈列馆。里面展出的都是在这里发掘出来的文物,因面积有限,后面的院子里还堆放着一大堆文物。 后面的山上有2座国王的墓室,爬上去既可以看看墓室,有能够俯瞰遗址的全景,宏伟壮观,令人无法不赞叹,无法不惊奇,感叹2000年来人类的建筑进步不过如此。 出来时遇见几个香港人,他们是旅游团的。于是便交谈了一番,主要是为了舒展一下舌头,因为这么多天天天卷着舌头“阴沟里来”“阴沟里去”(ENGLISH)也真的很累。 下午回来后,按照LP上的标示,找到旅游代理处询问去基什岛的机票,去程只有2天后的,而且回程还没有。小姐很是热心,推荐我去格什姆岛,说和基什岛也差不多(后来才知道差多了,因为基什岛是伊朗的唯一一个自由贸易区,政府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面税天堂来吸引阿拉伯世界的游客)。我还试图从阿巴斯港转道,但都不太可行。看我失望样子,女孩在一张纸上用波斯文和英文写了不远处另一个专门代理机票的地方,让我去问问。沿着马路拐过一个弯,还没有找到代理处倒先看见了一个外币兑换店,接待区坐着一个面容和善的大叔,我问了一下汇率,9700。在确认没有手续费后,便换了100美元,就在唤的当口,我顺便问了一下那个代理处在哪里,兑换员说就在前面,而那个大叔更负责,他还出门帮我去看了一下,然后回来确认说就在前面。 在代理处,小姐再电脑里帮我查询了一下,还是只有2天后的票。我盘算了一下,决定先回德黑兰,相信德黑兰会有比较多的航班往返基什岛。吸取了亚兹德没有买到票的教训,先到汽车站买票。出租车没有等到,来了个老头,开着一辆私家破车,把我拉上了。老头真的很老,看上去没有70岁也至少有65岁,但是车子却开得飞快,与前车不但跟得紧,而且还经常抢道。伊朗的很多城市包括德黑兰,尽管十字路口有交通灯,但永远是黄灯。过路口就看谁的本事大,抢到了就大家一溜车子过去,另一头只能停车等待。而即使有红绿灯交替的路口,只要横向没有车,或车速稍慢一点,就有车子会闯红灯,而且警察在边上也不管。只有当车子碰撞了警察才会来处理。 到了车站,买了晚上6点的VIP长途车票,坐夜车回德黑兰。VIP车当然价格也非常VIP——VERY IMPRESSIVE PRICE——15万(105元),12个小时。由于伊朗的交通费普遍比较便宜,所以队伊朗人也算是比较奢侈的花费。 伊朗的汽车候车室很干净,一大群人围着电视机在看国家足球队的比赛,但是非常安静,只有当射失球门的时候才会有低低的惋惜声。想想好笑,我们的足球那么烂,还有傻乎乎的球迷在高声喝采,好像又多高的水平似的。而人家的足球就是一项精彩的比赛,既没有担负振兴民族的责任(从历史的长久性,波斯人应该比中国人更要振兴啊!),也没有提高爱国的高度。边上的人告诉我,那些球员都是在欧洲踢球的,有国家队比赛就回来。 离开车还有2个小时,嫌拖着行李不方便,我就去寄行李。伊朗人很认真,先要出示车票,把车次记上。当他看见我的车子只有2小时就要开,马上跟我确认,是否只寄存2个小时。寄包3000里亚尔,才2.1元啦。 拿着相机在车站里来来回回闲逛。车站的公用电话亭是连排式双面的,共有20多个,足够使用,但还是显得有些拥挤,大概要离家了,总要倾诉一下离别的思念。 候车站台上来了个老太乞丐,这是我在伊朗看见的第二个。她佝偻着腰,穿着干净的黑衣服,在每个人的面前象例行公事般地摆着双手。我翻开包,里面有张残破的5000里亚尔纸币,所以在她经过我面前时,我便塞给了她。不料,她一下子提高了感谢声音,吓了我一跳,继而,迅速地拉住我的手吻了一下,这下我被吓了一大跳。她的动作如此迅速以致我根本还来不及本能地哼一下,手就被放开了。可能大多数给的是1000面值的,所以我的5000就显得特别了。我的手背依然残留着她嘴唇柔软温暖的感觉,我尴尬地看看这自己的手背,想了想,还是去到卫生间用肥皂去洗手了。 车子进站了,司机是个穿着制服的年青人,看见我热情地打招呼握手。我想乘机上车,不行,时间还没到,一视同仁,你以为你是外国人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啊! 上车后,发现尽管车子外形与其它的没有两样,但是里面的位子要宽敞得多。50座的才设置30来个座位,一边单座,一边双座,还配一个枕头。与前几次的乘客不同,以商务模样的人居多。开车后,车上发的点心也是有一个盒子包装着,除了饮料,里面还有一包速溶咖啡。一会儿服务员便过来拿着水瓶来冲咖啡。如果另外要喝水,在车子的中门处有包装的杯水可以任意取用。 车子开出城市的时候,经过了古兰经之门——一座50年代重建的牌楼式拱门。我原以为就是孤零零的牌楼,所以没有特意去看。但是现在经过时,我发现那里实际上还有古城墙和伊斯兰墓地。咳,可惜漏掉啦!只能隔着车窗拍了一张。 大概9点多,车子停在一个餐馆吃饭,门口已经停着好几辆客车了。就像在中国一样,乘客全部下车,有的人吃有的人不吃,不同的是这里是快餐米饭,旁边还有小卖部,出售饼干饮料之类的。我没有吃饭,就像其他人一样,在店堂里坐等着。 车子重新上路后,大家开始要睡觉了,我很羡慕旁边双人座上只坐一个的人,因为他们可以躺下睡。就这么迷糊了一觉,醒来时车停了,原来这个车途经伊斯法罕时还要上客,一看时间是半夜2点。那一刻,我真的很想下车,如果不是半夜的话,我可能就真的付诸行动了,因为几个城市参观下来,我还是非常喜欢伊斯法罕,愿意把剩余的时间交给这个城市。 半夜上车的人还真不少,由于伊朗规定男女分坐,所以,就必须重新安排双人座。大家也非常配合,听从着安排,没有那种故意占座不愿出让的情况。那时,我才庆幸没有被安排在双人座上,因为伊朗人长得都很高大,所以尽管座位宽敞,但是2个大男人坐在一起,就像2头熊挤在一个窝里,我看着都不忍心。 车子重新上路,投入茫茫的黑夜,向着德黑兰进发。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0620/1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