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闽南随笔:“上山下乡”去

[游记]闽南随笔:“上山下乡”去

2009-04-01cncn.com

闽南随笔:“上山下乡”去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六世祖师惠能


——仙山佛光

立蛋!

春分到,你立蛋了吗?

这是泉州近期风行的节气流行语。

推波助澜的是《泉州晚报》和《海峡都市报》,

后来才知道,这是咱中国流传了四千多年的“封建糟粕”

——舂分到,蛋儿俏。

据说,在这天蛋儿都可以直立。

扯蛋吧?

非也,非也!

晋朝就时兴立蛋比赛哪!

回家一鼓捣,还真这么回事。

同事的短讯也追了过来,

——我怎么立不起来呢?是不是真要等到晚上七点四十四分呀?

……

隔天再倒腾——还立!人品超暴呀,想挡都挡不住。

那些年曾刻意去峨眉山、五台山,传说中的“佛光”一绝无缘目睹。在我一心走访德化风雨廊桥的无意间,竟然邂逅了。

我原本是不打算上九仙山的,

就为那所谓的民谚:祈当官,上九仙;求发财,九仙来。

经过一座与长征途中同名的小镇——赤水,

离县城二十七公里,是我藏在心里多年的地方。

泉州老媪常说,惹龙惹虎,千万别惹赤水“查某”(泛指女子)。在闽南语中“虎”音与“某”调押韵,“某”又特指妻,“母老虎”的出处或许就这样子不胫而走的。目前泉州还保留有“查某”(特指泼辣、厉害的女子)的口头语,相对的也有“查某”(指水灵、温柔的女子)一说。

——都跟“赤水”脱不了干系。

特别有力的佐证便是镇区一座仍叫“猛虎”的村子。可见这地方,以前曾是猛虎野兽出没的“闹市”墟集。而妇孺老少,不彪悍些恐怕就“弱肉强食”啦。

赤水的地理位置处在福建第二大山脉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腹地。往东南十公里,就是“闽中屋脊”戴云山麓的(戴云村)戴云寺啦;往西北十一公里,过九仙山隧道就是邹公无比祖师的九仙山道场。

赤水不像邻乡国宝,由“郭坂”雅化而来。也不同邻镇从(五代后汉墘祐年间“筑垣以遮壅城门”)“上壅驿”衍化为上涌的。而是取自“绵水制赤火”之意,现在的赤水街以前叫做绵水街。

相传宋绍兴三年,有一位“风水”先生(又称阴阳家)叫陈朗的来到此处“堪舆”。他觉得镇前的双髻山“丙向属火”,恐有火光之虞,遂教民众破解之术:开“梯岭”、锲“石龟”、修“水巷”、砌“七星火”和建“德水殿”的,用来制衡火邪。

之后,日子果真平安而又赤贫地过了下去。不是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叫,叫——要致富,先修路。

——看来远古的愚公比起赤水人乃至今人更具有划时代的超前意识。

这意识呀,一旦觉醒也是挡都挡不住的。原先被大山阻隔了几千年的人,数年之间不但把九仙山钻了个大洞,连道路都修到了山顶。九仙山的开山祖师邹无比,也不得不感叹“换了人间”的信众之“无敌”神工。让他万万没想到的则是,原为遁世清修之佛门圣地,竟成了“祈官求财”的俗世道场。

“涛声依旧”的惟有峰峦之巅的云蒸雾绕。

有人曾说我很“胤萤康雪”,

温习一下典故,知道这是夸我的。不过也有则现代笑话是针砭车胤和孙康(晋朝人),一个困宥于“囊萤”,一个执著于“映雪”的“舍本求末”。

三走德化的初衷,是为了探访风雨廊桥:县城与龙门滩之间的万古桥,浔中蒲坂村(网上说的土坂有误)的登龙桥(原名惠政桥)和三班桥内村的双桂桥,以及大兴古堡

一路的搜寻和踏访,又“冒”出了:

上涌镇后坂村的长寿桥;龙门滩镇碧坑村西的粹美桥;雷峰镇东的长关桥;南埕镇蟠龙村的龙潭桥;大铭乡大铭村东的铭新桥(原名大铭桥);春美乡双翰村南的广济桥(又叫双翰桥,原是永春通往大田的要道);水口镇承泽村东的承泽桥(又称济美桥);盖德乡有两座,一处是林地村西的宴林口桥(也叫上林桥),一处是济村村东百米的济虹桥(又叫有济桥)。

来德化的方便与快捷,还是离不开那句“口头禅”——要致富,先修路。德化人又抓住了“泉三高速”(编号为:G72的泉州←→三明)开通的契机,弄了条连接支线。使过去让人畏途(三、四小时)的深山老县,到现在与州府的距离仅一个多小时。

一来为了尝鲜,二嘛是找寻声名赫赫的万古桥。记得小时候,在读泉州有趣地名时从一都乡(永春)、三班镇(德化)、五里街(永春)……一直背到十字路(德化)、百源川(泉州鲤城)、千金庙(南安)和万古桥(德化)。

原以为像站在喀什街头一喊“买买提”,大理泉边一叫“金花”,路人皆知,应者如云一样。可是当处在乌云围拢的当地“摩的”前,却无人知晓万古桥。区域地图上虽标有万古桥,却没有个准地。

——在浔中镇和龙门滩镇之间的村落。

给了个提示,终于有一位“偶,偶”不离其口的汉子接客了。狮口一开,三十纹两。待离开“龙蛇混杂”之地,才和吴师傅讨价还价了起来。看他吹嘘自己骑遍县城内外,无所不知的份上,干脆包了一天。价钱嘛,他也套出我对一村一寨的公里路数那么门清,开了个公道的一百二十两。我便顺水推舟地在数座廊桥之外,添加了九仙山和戴云山。因为去大铭、上涌都必须经过赤水。

想来是有点“蛇吞象”的“一网打尽”,但考虑到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只能徒步进山,登上“闽中屋脊”约须四小时来回。不但装备辎重不足,又单枪匹马的,时间也不够充分。况且还要好好感受一番“戴云山顶白云齐,透顶方知世界低”,“天下无山高戴云,低吟犹恐九天闻”。故而游了戴云寺,在离主峰故道仅一步之遥,忍痛割爱了。改去了三班镇的大兴堡。

——回来之后,一门心思地盼着周末,“中毒”似的!

吴师傅说他是龙门滩人,却对万古桥、粹美桥一无所知。奇怪着我怎么会知道呢?其实都是“道听途说”来的,闽南老话叫做——“路在嘴上”。

出师不利的则是找不到万古桥,跑遍了周围数个村子,访了许多老人,才“发现”了一座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石拱桥——隆庆桥。后来是一位开着摩托赶集路过的人,告诉我在203省道的225公里处,有个庄子叫做万古桥。

庄子的人都说溪前确有座廊桥,后来发大水被冲毁啦。现在的万古桥就是省道上那座通往龙门滩的公路大桥,走在桥的附近试图寻找一丝的遗迹,却看到一串队服齐整的单车骑手们穿梭而过,不禁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年轻真好!不是有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吗?

物竞天择嘛!

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闪念间想起了遵义的红军,随即改变了行军的路线。

——去赤水。

赤水街,一间菜馆里。既是避雨歇息,也是解决“民生”大计。

冬笋炒芥菜,闻所未闻,中间还卧着一块块肥得流油的五花肉;韭黄炒蛋,曾经在泰宁大金湖边,我家“小领导”的最爱,也是我又一次改变口味的尝试;汤要了一份传说中德化人家都煮的“臭烘烘”东西,一问名曰:苦菜汤。据说能降火解毒,在夏天就像泉州城里,家家户户要熬“寒草干”和“苇茎”当饮料喝一样。

看吴师傅喝得正欢,皱着眉头一尝,嗯!一个字——真苦。

——怎样?很苦吧!有些东西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可别看这东西“又臭又苦”的呀,好东西哦,既降邪火,又去累解乏。

舀了一碗,眼睛一闭,仰脖而下,且“大义凛然”道: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念念革命老前辈!

吴师傅也觉得邪乎。

赤水街刚刚还春雨绵绵,一过隧道竟成了两重天。

过了横杆围拦的“哨所”,留给“开山的”二十纹两。吴师傅偷着乐,说沾光了。上回他带妻儿上山(他那是来求“特码”的),被敲了三个“买路钱”曾愤愤不平。

他执意把我载到了半山腰的永安岩后,才先到山顶相候。吃饭时看他在鼓捣一些号码,原来是顺路求财来了。

永安岩,又叫荇菜园,相传是唐开元年间山僧邹无比种植荇菜之地。后又传说有蛇王修炼得道(现在的大殿右侧仍祠有蛇尊王伽蓝)。一直到了明代,才建有史公云济祖师的永安岩。

史云济是位晋江儒生,游学至在德化,便开馆授书。据说晚年落发为僧,法号:妙应。于明天顺八年在九仙山坐化,圆寂前嘱其弟子:吾大劫未尽,化后悬我骸于大椿杪,甲子一满则永安于此。

其弟子在明弘治十一年(公元一四九八年),筑寺荇菜园,故名:永安岩。

——在我看来,永安岩是杂烩了儒道佛三教归一的宗教圣地。又是处在山腰的赤水与大铭的乡镇之间,香火一直都很旺盛。

庙门的对联:永成佛国大千界,安镇仙山第一峰。寺庙正在翻修,门外停了三辆泉州牌的豪华轿车。金光闪闪的大殿已经完工,庙祝带着客人正在讲解着,静静地听着跟着。

原来庙的周围还有三奇:方竹、惊木和三杈树。方竹即四方竹,又名四角竹,四季竹,茎杆呈四方状。见多了外圆中空的竹林,猛一看真是挺稀奇的。有人开始向庙祝商量着移苗啦;惊木,其实就是南方红豆杉,之所以叫惊木是人一触摸就会抖动,有点像含羞草。庙祝笑说,神经过敏。真的很贴切!他卖了下关子,还发现什么没有——猜不到吧,你们瞧红豆杉的树枝,枝枝朝南;三杈树,顾名思义是一棵长着三个枝杈的古樟树。奇就奇在这三枝头的叶子上,据说右边那枝的叶子要到八月中秋才开始凋谢,中间的则是十月深秋才会零落,左边枝头的叶子却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成了“永不落的太阳”,“安之若泰”。


——弥勒佛像

弥勒佛造像,比清源山的老君石像雕刻年代还要久远,也是我上九仙山来瞻仰的主要心愿。

沿着石阶一步一个脚印的上来,静谧的山林常让我想起了西藏,想起了那些虔诚的“磕长头”的信众。想着走着,沉重的脚步矫健了起来。一离开嘈杂的地方,心灵深处的声音竟然如此的清晰,静静地,风言鸟语的呢喃也变得明晰了起来,如同天籁。

咕咕…咕咕咕…,

惟一听的熟悉而又陌生的鸟叫。一块崖壁突出的摇摇欲坠的山石,仰望既像月夜下长嚎的狼头,侧面又如天狗狂哮,一看景区略图标的却是点头石。我不禁地点了下头,逃也似的离开。

——此处易产生山石滑坡,雨天请注意安全。

景区的警示标语。

扑哧一声,笑声是从弥勒庙传来的: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寺后的山坡上去,几块巨石垒叠的洞穴便是邹无比祖师的修身面壁之处。岩石之上是茫茫的云雾,新建的亭子点缀山间,缥缈袅袅。入得洞去,一尊因石而雕的佛像占据了整个大洞。这便是距今一千二百多年的弥勒佛像石刻,也是九仙山的镇山之宝。

弥勒洞(原名九仙洞)的佛像长约二米七,高三米,周长近九米。据说洞的左侧有一处“天然室”,是山僧邹无比的修行之所。而原先洞内的巨石是一块形似“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故名九仙洞。洞前的飞升台常有仙乐飘飘,萦绕不去。扰烦了清修的邹祖师,因而在唐开元年间,请人凿成了一尊弥勒佛,仙乐兹绝。

——这个传说,实际上也就是“道释之争”的又一例证。

石室峰悬云带冷,天池莲午(舞)水传香。

——大殿楹联。

灵鹫岩,九仙山上最高最大的主庙。一走近寺前,斗大的箴言便扑面而来——祈当官,上九仙;求发财,九仙来。果如对联所云,烟雾迷茫,山风猎猎。开车上来的高官显贵们,个个精神“抖索”。刚刚汗流浃背的我,在湿气重重中反倒心清气爽。

新落成的大雄宝殿,气派非凡。文物价值则荡然无存,幸好曾被倒毁的山门牌楼,还残缺地挺立着。殿堂内用玻璃柜锁着的两块石刻瑞兽,正楷的毛笔写着:唐代文物。广场上一座石栅栏无言地耸立于风雨间,经介绍这是建于明代的“虎橱”。殿后,散落着一些凌乱的石构件,走去一看是断散的石刻,拼凑起来,依稀有“灵鹫岩寺”的字样。

今天是周末,开着大奔、宝马上来的人不少,最不济的也是骑摩托车的。寺院香火萦绕,和尚们个个乐呵呵地笑成了弥勒佛,让我想起王朔的《我的千岁寒》——和尚,和尚,和气风尚!

由灵鹫岩陡直的盘山公路向上,烟雨袅袅的山巅气象站宛如仙境中的缥缈峰,高耸的观测机塔时隐时现。一阵风过,幻成了层层薄纱。一阵风来,又云里雾里。山峦的岩石,朦胧间或如带冠观音,或像西来骆驼,或若狮子弄首。

走到齐云洞前的一块巨石,仿佛是通天的云梯。攀了上去,极目处惟有翻滚浩瀚的云海雾天。飘荡而过的风,不时地拨去了重重的云层,揭开了一片片缭绕的雾纱。露出了巨石顶端的刻痕——只有天。

我颤颤悠悠地试着站立起来,迎着薄纱背面那轮光圈呐喊,恍惚间,一尊闪耀着七色光环的弥勒佛正对着我微笑。

阿弥陀佛!!

难道,难道这就是“佛光”?

——云动?

——光动?

——电石闪动!

2009年3月21日游历德化九仙山、戴云寺和廊桥数座   四月稿成于寸本堂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2150/17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