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雪域西藏十一天 |
[游记]雪域西藏十一天 |
2009-05-01cncn.com |
尊敬的版主:您好!我们一行14人,最小的20岁,最大的65岁,8女6男,有的来自上海,有的来自重庆,有的来自江苏,还有的来自浙江,通过网上联系,我们凑集到了一起。今年4月2日至4月15日,包车从拉萨出发,走了林芝、然乌,走了日喀则,珠峰,去了那木措,还有的去了山南和尼泊尔。在西藏旅游11天,行程1万多公里。我们收获很多,其中既有美丽的西藏风光带给我们的快乐,神奇的高原带给我们的震撼,也有高原反应带给我们的痛苦,落后的山村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有人收获了爱情和友谊。在此期间,我们快乐着,我们感慨着,我们也思考着。回来后,回忆起这一难忘的旅程,我们总想把这一旅游的快乐带一些给大家,也想把这一次旅行的感受分享一些给大家,更想为今后去西藏旅游的朋友提供一点经验和借鉴。所以大家推荐我写一点东西,或者叫游记――假如能够得上的话。想借贵版一角,以飨读者,还望贵编予以方便!谢谢! 雪域西藏十一天(一) 想去西藏是多年的愿望了,既有一种猎奇心理的驱使,更有一种神往,神往那雪域的高原风光,神往那神奇的布达拉宫,神往那世界屋脊的白云、蓝天和明媚的阳光。青藏铁路未开通时,想得最多的是自驾。那时常在网上看自驾去西藏的贴子,看了以后常常向往不已,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欲望。然而每当提起,就会遭到家人的反对,他们都说我年龄太大,自驾风险太大;何况还不熟悉路,驾驶经验也是问题,因此只能作罢。青藏铁路开通后,坐火车去西藏成了我的最新目标。为此,常和家人讨论,意在吹风,让他们做好思想准备,不要在我真去的时候作梗。要知道,去西藏,在一般人的眼里,可真还是什么一件容易的事:远且不说,但说那高原反应,就令人谈西藏而色变,更何况去年还出现了3.14事件,更使人觉得去西藏旅游应该慎之又慎。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番的思想准备,有了这一番的的宣传造势,当我在今年3月份提出要去西藏旅游时,尽管有人仍然感到吃惊,也有一些人选择了沉默,但终究没有人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即使是最关心我们的女儿,也只是委婉的表示了不赞成的想法,最终,在我们的说服下,也表示了支持。最难得的是,老伴没有任何犹豫,坚定的和我站在一起。如此,我多年的夙愿终得以实现。
雪域西藏十一天(二) 决定了去,也敲定了出行日期,心情好兴奋了一阵子。想起自己这么大年龄,还能象年轻人一样去西藏,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不仅有一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气。但一想到是去西藏,不是什么别的地方,不仅是“路漫漫其修远”,而且地域特殊,气候特殊,对我们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探险,是一次有着一定风险的旅行,用女儿的话来说,就是一种苦旅,所以心理上难免有一些担忧和紧张。也正因为这样,我对出行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视,也十分投入,也十分细致,时间也提前了很多。4月初出发,3月中旬就进行准备了。我的步骤是,先制定一份详细的全盘书面计划,认真考虑,认真斟酌,想到方方面面,把所要做的一些事项逐一列入其中,逐项进行准备。事实证明,准备得赿细致,旅行中留下的遗憾就赿少,快乐就赿多,旅行就赿成功。现在回头看,由于西藏旅游的一些特殊性,去西藏旅行可以选择以下以下方式:一是直接选择一个本地旅行社,交钱参团,把自己交由旅行社负责,一切听从旅行社安排。好处是省事省心,不用烦神;缺点是一交了钱就得被旅行社牵着走,没有自由,可能还要多花一些银子。二是自己进藏,到西藏后再找一当地旅行社,参团出游。这实际上跟前面本地参团差不多。三是网上相约旅友,网上约定车辆,网上约定时间,网上约定行程,自发组织,自行旅游,费用AA,有事大家协调解决。好处是行程自由,时间自定,景点自选,可以侃价,应该说费用相对要低一些。但这一条对旅友的要求要相对高一些,要有大局意识,大度的胸怀,与人为善的修养,谦让的风格。经过斟酌,我们选择了第三条。主要是我们觉得,旅行社的行程安排不符合我们的想法,费用也高那么一些,更重要的是我们喜欢不被人牵着走的自由。旅行,要的就是这么一种感觉,让自己完全放开,放松,放飞自己的心情,放开自己的心胸,也放开自己的身体。如果旅行还是不自由,那应该是一种缺陷和遗憾!我这样说,并不是诟病旅行社,也还是摒弃参团旅行的方式,只是自己的一种旅行观点,是与非,在于各人的选择!
雪域西藏十一天(三)
等待出行的时间给人的感觉是漫长的,但在等待中期待也是一种快乐,让人觉得生活的意义,更何况还有许多的准备工作要做,这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生活变得很充实。这期间,做得最多的是上网,几乎天天都要在网上泡那么几个小时,搜寻一些旅游信息。归纳起来,网上主要事情是:找旅行社看行程安排,从中选择自己要去的景点;看价格,与旅行社接待人员侃价,从中了解旅行费用的基本行情,做到心中有数;看景点的基本介绍,对自己要去看的景点的概况有一个基本把握,包括门票价格,使自己去的时候心中有的放矢,有些没有意义的景点可以放弃;看旅游注意事项,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防止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再就是拜读网友的游记和攻略,淘一些实用的信息。我上得最多的是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西藏旅行社及西藏旅游网,和这些网站的好些接待人员聊过,她们也给我推荐过行程,我也和他们侃过价,这此接触让我对西藏的旅游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其中受益最多的还是网友的游记和攻略。从网友的贴子中知道了那些景点值得一看,线路的安排怎样更科学,行程怎样安排更合理,旅游车的基本价格,门票行情等。在此之前,老伴对我去西藏是欣然支持的,也很愿意一起同游,但她却认为跟旅行社更安全。我就拿网上的一些信息说服她,最终她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同意了我的安排,这也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在网友的帖子里,我得到了几位开车师傅的信息,其中一位拉萨刘师傅:甘肃人,40出头,在西藏开旅行车多年,熟悉西藏的所有旅游线路,驾驶技术好,行车经验丰富,为人热情厚道,服务态度好,现有一辆丰田4500(电喷),一辆解放面包,网友对其评价其高。我很相信网友的评价,因为那是别人的评价,不是自我标榜。来自别人的评价大部分是真实的,应该说可信度更高,事实也确是这样。于是就和他通了电话(13628986437),建立了联系,做了一些基本的约定。这之后,刘师傅为我们牵线搭桥,联系到了上海、杭州的汪先生等8人,还有重庆的两位女士,最后又让我们认识了上海小陶母女,这样,经过一系列的联系,我们一行达到了十四人。刘师傅又为我们在拉萨找了他的表弟,同样在拉萨开旅游车的赵师傅。赵师傅也是甘肃人,30多岁,自己有一辆丰田4500(化油器),在拉萨开车也有9年了,对拉萨的旅游线路也是相当的熟悉,对我们这些内地游客很热情。开始我们对他有些不信任,但碍于刘师傅的介绍,没有好意思拒绝,一路行来,最终觉得这个师傅还是不错的,是个称职的司机。考虑到我们有14人,要三辆车,上海的几位旅友自己又联系了一辆车。三辆车,14个人,在未进拉萨之前,我们的旅行团就已经框定了,就这样,为了拉萨旅游这个共同目的,我们两市两省的人就走到一起来了。通过网上聊,电话侃,我们统一了思想,确定了车辆分配,我们夫妻和小陶母女同做一辆车,也是人员年龄最大的一辆车,小陶母女101岁,我们夫妻110岁,四个人的岁数加起来超过了两百岁。而其他两辆车的人都很年轻,最大的也就30多岁,所以我们这辆车被他们戏称为老年车。同时也确定了路线、行程和时间:上海、江苏、杭州人火车进,重庆人飞机进,5号在拉萨会合休息调整,6号出发。林芝、然乌湖4天,日喀则3天,那木措1天,一共为8天,结束到拉萨后自由活动。价格情况:每人2000元,平均每公里合2.8元左右,应该说,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要知道,旅游局的挂牌价格,丰田4500是每公里4.5元呢,当然那是旺季价格,而我们的是淡季价格,自然是便宜一点。不然,刘师傅就是为人再好,再厚道,不赚钱的生意也是不会做的,人家以此为生,不赚钱拿什么生活养家糊口啊。在这期间。我们旅友之间保持了热线联系,最多的联系方式是QQ和短信,交流得最多的就是准备工作情况。记得最长的一次交流是和上海的汪先生,我就叫他小汪吧,从他打字速度很快上我就知道他很年轻,从他对相机的知识上我就知道他是个摄影发烧友,后来见面印证了我的判断。我们的同车旅友小陶母女很令人敬佩。母亲已经64岁,是我们一伙人年龄最大的,要在内地旅游,这个年龄不算什么,但去西藏,这个年龄,就不由得不令人敬佩了。女儿小陶,能带母亲去西藏旅游,其孝心更让人敬佩。难怪给我们开车的赵师傅说:他见过许多父母带子女玩的,但却很少见到女儿带母亲来西藏玩的。好多子女是找好旅行社,交好钱,让父母自己来玩,鲜见有小陶这样的。有女如此,小陶母亲应当欣慰了。 雪域西藏十一天(四)
去西藏旅游和去内地别的地方旅游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其最大区别在于西藏是高原地区,大多数人会有一些高原反应,因此,准备工作应该也有所区别。归纳我们的经验,主要有:一、最好能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量量血压,查查心脏什么的,做到对自己的身体心中有数。二、详细计划,带够足够用的人民币。现金一部分路上用,到了西藏后,拉萨、林芝各大银行的信用卡都可取现。三、带上网上淘来的旅行游记、攻略,记录下必要的电话号码,打印成册,随身携带,以防万一。四、多带一些衣服。正常穿着之外,一般情况下,上衣多带一件羊毛衫,下衣多带一件羊毛裤就行。内衣要考虑多带两套,因为要天天换旅馆,换下来的内衣一般情况下来不及洗,洗了也干不了;五、常用药。治高反的药:高原康,高原定,高原灵。这些药,内地一般没有,到了西藏,那个药店都可以买到。我在当地跑了好多药店,问了好几个医院,上海的小陶,也跑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买到,只好买了一些西洋参片泡茶喝,高原康是到西藏拉萨后才买的,当然如果能买到最好在出发前买到,如果在火车上有反应就能用上了。此外,治感冒的常用药;治腹泻的常用药;处理小伤口的创可贴等。上海的小陶还带了增强体质和抵抗力的口服维生素片。六、食品。可带一些火车上食用,以节省旅途费用。假如你不在乎,那么就可以不用麻烦。但在拉萨出发前,一定要采购一些,因为你去的地方,有些地方是有钱买不到东西的,或者你的车在途中坏了,假如你没有准备,那只能挨饿了。还有,当你在旅途中经过一些藏族村庄,遇到一些向你伸出小手的藏族儿童,如果你拿不出一点吃的东西,那你就无法表达你的爱心了。这一点,上海的小陶做得足够好,她从上海背了很多吃的东西,饼干,点心,巧克力,奶糖等,除了旅途中分给我们充饥外,大部分送到了藏族儿童的小手里,看到那些小孩拿到东西的满足神情,就是我们也感到了一种心理上的安慰,甭说小陶自己了。什么是爱心,就体现在那一些小小的礼物上,多年以后,当你回忆往事的时候,想到曾有那么一些小小的善举,你会觉得很值很值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小陶致敬!七、摄影、摄相器材及足够大的内存卡,足够多的电池,好把你看到的美景、感动你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留下你美好的回忆。如果你的相机内存不够,电池没有了,你就会留下遗憾。八、必须的证件。身份证、边防证。如果你要去珠峰,就必须办边防证。办理此证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在。有的去派出所就可以搞定。有的要去派出所开证明,证明当事人是个守法的的公民,然后拿这个证明去边防局办理。有的要两张照片,有的不要。所以办之前,要通过电话咨询一下,防止跑冤枉路,耽误时间。我办理这个证件打了若干个电话,花了一天时间。上午去了派出所,开了证明,证明我是良民;下午去边防局,顺利地办了证件。不过,边防局那个年轻的办事人员,却改写了老伴的性别,把她写成了男的,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好在没有影响什么;九、太阳帽、防晒霜、墨镜,西藏的太阳紫外线很厉害,这些都是防紫外线的,防护可以有效地降低紫外线对你的伤害,以免你从西藏回来后成为亚洲的黑人。十、必要的雨具。带上两把雨伞,也许会用得上,不过我们这一次浪费了;十一、提前订好车票。搞不好车票,什么都是白说。我们坐的这趟车从上海始发,原本计划从南京上车,因为女儿在南京工作,行前想聚一下,谁知南京根本买不到票,说是都被旅行社包了。只好改变计划,请小陶从上海订了两张票。之所以做火车进藏而不做飞机,主要是想体会一下青藏线。青藏线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世界瞩目,报道宣传上连篇累牍,知名度太高,不体会一下难免遗憾,所以坐火车进藏也是旅游的一部分,同时火车的慢也会让我们逐步适应高原海拔的升高,逐步适应高原的气候。所以,我们江浙、上海的十二个人全部坐火车进藏,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吧。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心理准备。在心理上不要害怕高反,高反没什么,只不过是生理上的一些不舒适,树立起战胜高反的信心。有了这些准备,订好了车票,就万事具备,只等出发了。 雪域西藏十一天(五) 雪域高原十一天(六) 列车在夜色中向前奔驰,不知不觉中,南京过了,徐州过了,郑州过了。等我被人声吵醒时,列车已到三门峡。三门峡向西,一路上的黄土高原风光。连绵起伏的黄土岭,被雨水冲刷得笔陡的沟壑,刚开始返青的麦苗,山洼里的小村庄,都在列车的飞驰中向后闪去。仅从火车上看,中西部与东部沿海的差距就能区别出来。东部的小城镇很多,一会儿就是一个。而黄土高原上,火车跑了 好长时间,也难见到一个,将来中西部开发了,小城镇一定会多起来,因为他是大城市的基础。车到西安时,应该是3日的中午时分。列车在西安车站停靠18分钟,经过一天的劳累,他们三人都睡着了,我没有叫醒他们,悄悄下了铺,穿好衣服来到站台上。站台上的空气很清新,上下车的人匆匆而过,我取出相机,把西安站和列车定格在一个画面上,算是立此存照,“孙悟空到此一游”吧。站台上有很多卖吃的小推车,叫喊着西安特产,看了一眼,因为没有食欲,也就设有掏腰包。上车后,因为没有睡意,就坐在过道旁的椅子上,看车窗外黄土高原上那初春的田野,看火车在一个又一个隧道里钻进又钻出。脑海里涌现出了许多描写黄土高原景色的电影、电视剧和小说,悠扬的陕北民歌,粗犷的陕北汉子,勤劳吃苦的陕北女人,都发生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现在生活得还好 吗?列车到兰州时,已是下午5点左右。在西安没有照相,被我一提醒,她们都感到些许遗憾,到兰州时,她们都下了车,每人都留影一张。过了兰州,天就渐渐暗了下来,火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车到西宁时,大概已是深夜时分。夜色中的西宁车站,给人的感觉是寒酸,连霓虹灯都没有,导致我们夫妻照出的相是黑色的,没有任何美感,只有纪念价值。全天都是食用的自带食品,只是中午花了十五元吃了个盒饭。火车上的饭菜实在是不敢恭维啊。 雪域西藏十一天(七) 西宁再向西,从海拔来看,应该是青藏高原了,火车也是行驶在青藏线上了。我们的高原生活应该是从西宁开始的,这一天是4月4日的凌晨。星星灯火的西宁,被群山环抱,黛黑色的山峰簇立着这座塞上古城,使人不禁想起了“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样的形容。出了西宁,铁道两旁的村镇越来越少,人也是越来越少,而山却是越来越多,草原越来越辽阔。可能海拔还不够高,所以雪山还不多,只是偶尔能从远处见到一两座尖尖的山峰,不时引起大家的欢呼。一条灰色的带子时而和铁路平行,进而和铁路交叉,在群山和草原上蜿蜒,有人说那就是青藏公路。这条举世闻名的公路,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前仆后继的筑路人,英雄的青藏运输兵,唐古拉山的传奇,他们都衍生于这条公路。为了这条公路,有多少人长眠于这人迹罕见之处。在遐想中,时光过得飞快,列车也跑得飞快,清晨时分,列车到了格尔木。列车在格尔木停留时间较长。其它三人都在睡着,我独自一人下了车,面对着熹微的晨光,做深呼吸,空气中有一股寒冷的味道,在格尔木的站牌下,请人为我留了一张影。站牌上标写着格尔木的海拔:2829米,但此时没有任何高原反应的感觉。格尔木四周,山峰连着山峰,晨光映着山峰的剪影,象刀刻的版画。列车驶出格尔木,渐渐地象进入了一个无人的世界,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完全的高原景色。太阳分外明亮,天空也特别蓝,浮动的一朵朵白云也特别的白,放眼望去,无际的草原,草原的尽头是连绵起伏的群山,积雪的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特别醒目。几乎见不着人,只有青藏公路上偶尔有一两辆载重车驶过。草原上的草还未返青,一片枯黄,给人一种辽阔萧瑟的美。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草原上见到了三三两两吃草的藏羚、野驴、野牛,更多的是牧民们放养的牛。每当发现这些野生动物,总有人惊呼,引来一群人的张望和各种各样的相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拔越来越高,列车钻过了著名的昆仑山隧道,穿过了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风火山隧道,雪山也越来越多,被雪覆盖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尽管列车早已供应氧气,但一些人的高原反应也越来越明显,有一些人的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前,那种初到高原的兴奋被高反不适取代了。我的头开始有疼痛的感觉,浑身不舒服;老伴感到消化不良,不想吃东西。于是中午我们改变了计划,去餐车花了25元喝了一盆鸡汤,然后上铺睡觉,这一睡,就把唐古拉山睡过了,醒来后,列车已快到那曲了。算起来,从格尔木出来后,列车就行驶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上,其中大部分穿行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也难怪初来高原的人有高反。那曲是西藏的一个地区所在地,也是列车进入拉萨后的最后一个停靠站,海拔高度为4513米,据说盛产虫草。我们的列车在那曲停了两个多小时,可能是前面跑得太快,在那曲把前面抢来的时间处理掉。没有办法,在下车照相之后,只好在车上干等。直到5点多,列车才又在一车旅客的不快中启动。晚上8点50分,列车在拉萨的灯火中驶入拉萨,这时小汪那里传来消息,说他们那一伙人里面有人高反厉害,趴下了,还是个小伙子。我们一楞,原来高反是不分年龄的!年轻不能掉以轻心,年老也不必过分担心。匆匆的收拾好以后,我们下车出了站。拉萨的车站建得很大,很宽敞,夜风吹得也很大。在出站口与阿里办事处的师傅打了电话,他们接站的车一会儿就到了。一辆面包,一辆轿车,面包拉了我们的行李,轿车拉了我们4人。开车的藏族师傅知道我们是第一次来拉萨,特地绕路从布达拉宫广场前面经过,夜色中,布达拉宫披着灯火,矗立在我们面前,确实很美。9点30分,我们到达阿里办事处招待所。之所以要住阿里招待所,是因为我老伴的表弟有一大学时的同学,现为阿里地区的领导。听说我们来西藏,表弟和他联系,他答应热情关照。有了他打的招呼,阿里办事处的人为我们提供了接站、住宿等方便。因为高反带来了不适,我们谢绝了晚饭,简单洗漱后就休息了。进入清藏高原的第一天,就这样度过了。 雪域西藏十一天(八) 因为高反,一夜没有睡好,总是似睡非睡的,脑子中一会儿清醒,一会儿迷糊,半夜里还开了灯和老伴说了一会话,她和我一样,也是辗转反侧,睡得不踏实。看来,内地人进高原,高反还是难免的。到了六点左右,习惯要起床,往外一看,窗帘上一片漆黑,这才知道自己此刻在西藏拉萨,与内地的时差有一个多小时,无奈只好又缩回被子里。直到7点多,窗外才有了亮光,翻身穿衣起床,感到气喘吁吁,原来是动作节奏快了,导致供氧不足。天气很好,阳光刺眼,天很低很蓝,云很大很白。在阿里办事处的院子里踱了一圈,没有见到什么人,看来拉萨的人也是善于休息的人,不喜欢起早。阿里办事处座落在娘热路上,招待所是一座三层楼房,看样子主要任务是接待公务人员兼对外营业,条件相当于三星吧,标间每晚才80元,算是物有所值了。9点钟去食堂吃早餐,馒头做得特白,口感也特好,一气吃了四个。和小陶她们约好,上午调整休息,会见刘师傅签合同,下午出去。上午11点半,刘师傅带着赵师傅,开着赵的丰田4500来到招待所,我认真地看了赵师傅的驾驶证,行驶证,客运证,就有关事项达成了一致并签了合同:4人一车8000元费用,时间行程没有变化,珠峰进山费400元由师傅自己出,我们负责师傅的食宿。8000元费用分三次付,第一次付1600元,第二次付800,第三次付清,约定明天上午8点出发去林芝、然乌。下午1点多,仍然去食堂用餐,三菜一汤,虽然不好,但也吃得饱了,饭后,我们一道走上了拉萨的街头。4月初的拉萨,杨树才刚刚吐出嫩叶。展目四望,四周的山头上,白雪皑皑,白云连着白雪,映衬着天空更蓝。马路上行人不多,不象内地城市那样拥挤。刚出门不久,就被一辆公交拉客,说是去布达拉宫最方便的车。我们信了,每人交了两元钱,坐到了离布达拉宫步行还有十分钟的地方。我们先逛了布达拉宫后面的公园。公园构建风格形同内地。草地、古树、湖水、亭榭、还有独具一格的白塔,围着布达拉宫设置的转经筒,布局在一个几十亩地的面积内,游人很多。好多人坐在或躺在草坪上。我们围着布达拉宫走了一圈,照了很多相。在布达拉宫西侧的小摊上,老伴买了一顶遮阳帽,要价28,还价20成交。布达拉宫西南白塔旁边有一旅行社,见我是外地人,拼命劝我进去看一看,并为我推荐线路,出价极低,显然是忽悠我的,但由此也可见到拉萨旅游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布达拉宫前面就是广场,北京路横贯东西。广场很大,游人不多,旗塔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两个武警战士一前一后守卫着国旗,一种神圣和庄严的感觉油然而生。站在广场上,近距离仰望布达拉宫,看布宫在蓝天、白云、雪山映衬下那种雄姿,这座用农奴血汗堆砌起来的神秘宫殿,历经了一千多年的风雨,见证了雪域高原的沧桑变化,人在他面前,确实显得微不足道。在广场上,我们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留了好多影。虽然微不足道,但留此存照却是我们的权利。以布达拉宫为界,向东是北京东路,往八廓街;向西是北京西路。我们沿着北京东路往东,沿途进了一家药店,买了两盒高原康,35元一盒。进了一家眼镜店,老伴看中一副眼镜,挂牌300多,要价280,最后还价150,居然成交,还送了我们三块擦镜布。与布达拉宫的冷清不同,大昭寺周围人很多,几乎是摩肩接踵。广场上有一队武警战士在巡逻,荷枪着盾牌,机械地绕着广场转圈子。广场北侧,还有许多当地的公安干警在值勤。大昭寺门前,有许多人在五体投地,那种虔诚,令人难以置信。这就是宗教的力量。我为此感到悲哀。一种宗教能把人教化到如此境地,如此投入,产生出如此的信仰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宗教是可怕的。在科学发展如此的今天,伪科学仍然有这样的力量,值得我们深思。大昭寺下午还开放,但游人也不多,原本70元的门票不知何时长到了85元。进去转了一圈,里面灯光晦暗,弥漫着酥油茶的味道,除上一些佛象外,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出来后,我们沿着八廓街转了一圈。街上都是一些手工艺品和民族用品的小摊点和门市,拿着转经筒转经的人群络绎不绝,时而也可见到巡逻的武警战士。来到西藏,我们都想吃一顿地道的藏餐,这个想法不谋而合,于是经过一番寻觅,我们在八廓街的南面找到了一家餐厅,点了几个所谓的藏菜,要了青稞酒和酥油茶,青稞酒5元钱一杯,喝在嘴里酸酸的,酥油茶12元一壶,喝在嘴里有一股膻味,这也罢了,要命的是牛肉和羊肉都嚼不动,问过了,才知道人家就是这种做法。好在价格还可以,那么多菜才128元。总算是体会过所谓的藏餐了,好吃不好吃就不计较了。饭后,打的回招待所,起步价10元。在招待所的门口,买了一些苹果和奶粉,准备在去林芝、然乌的路上吃。顺便说一下,拉萨的苹果比内地贵一些,每斤要5元。晚上洗了个澡,早早就睡了,但觉仍然不好睡,总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高原反应没有离开我们。 雪域西藏十一天(九) 雪域西藏十一天(十) 7号早晨6.30分起床,7.30分用餐,自助餐品种丰富,感觉胃口也很好,8.00点出发。天气多云。从林芝出发一会儿,大概9点多钟,我们登上了色季拉山口。山口积着厚厚的积雪,四周雪峰连着雪峰,象白色的波浪,山峰的半腰间飘浮着白云,十分好看。我们在这里眺望中国最美丽的山峰之一南迦巴瓦。一会儿,远处一座尖尖的山峰从白云中露了出来,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大家一阵欢呼,那就是中国最美丽的山峰,我们见到了。据司机师傅说,在这里能见到南峰的概率不高,常年被云雾笼罩着。我们以此为背景,大过照相瘾,有几个人兴奋得都躺在雪地里照了相。离开色季拉山口,我们又登上了尚未完工的鲁朗林海观景台。眼前一片林海,四周雪峰如涛,我感叹电视上也很难见到如此美景。下了色季拉山,318国道便沿着帕蕯藏布江河谷在群山中蜿蜒。江水在山谷中时缓时急,急时冲击着两岸的岩石,泛起片片洁白的浪花,缓时又波纹如镜,水波不惊。水清得让人好想下去喝上一口,水底的石子历历在目。两岸群山连绵,山顶上积着雪,山腰上生长着高大的松柏,郁郁葱葱,山脚下生长着各种各样的乔木,有的还开着不知名的小花。间或能见到一两株杜鹃,打着花蕾。车每次转弯,出现在你眼前的景色便不相同。林芝是西藏的江南名不虚传,坐在车里感受,也是一种享受。车出林芝大概20公里,便驶上了土路,屁股后面拖着长长的烟尘,道路也变得险峻起来,一边是深深的峡谷,河水湍急,另一边是壁立的山峰,一会儿上坡,忽然又下坡,突然的急弯常常出现,途中还遇到了两处刚刚抢修的滑坡,车辆勉强能通过,行走在这样的路面上,确实让让人担心,这就是318线上著名的通麦、排龙天险,有40公里,行走在这里,没有人敢掉以轻心,我们在不时的惊呼声中看着小赵师傅熟练地处理路况,一直到见到通麦大桥。通麦大桥架在易贡藏布江上,一次只能过一辆车,两岸有武警守卫。这里是易贡藏布、雅鲁藏布、帕蕯藏布三江会合处,大山环抱,地势险要,景色迷人。我们在这里下车拍照,步行过了大桥,进入波密境内。中午,在波密的“帅哥饭店”就餐,我们四人团餐,每人20元,感觉吃得还不错。这之后,318国道便沿着雅鲁藏布江河谷前行,我们也得以欣赏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美景。山谷里植被密布,许多地方见不到河水,只见到一片郁郁葱葱。大多时候,两山对峙,河谷狭窄,河水急沖而下,只有在拐弯处才能见到宽阔的沙滩和平静的水流。我们选择了两处风景优美的沙滩休息,堆沙照相。路上还碰到了两起武警官兵抢修公路。为了这条国道的畅通,真是辛苦了这些战士。途中路过米堆冰川门口,因明天还要回来,拍照后便离去,继续向然乌出发。大概7点多钟,公路的右前方出现一片湖水,赵师傅告诉我们,那就是然乌湖。此时,天上阴云密布,飘起了雪花。我们选择了一处宽阔的地方停车,欣赏了一会然乌湖。虽然光线不好,但然乌湖仍然难掩其自然的美,一大片湖水,碧玉一样镶嵌在群山之中,四周的山峰上,白雪分外醒目。晚上我们入住湖边的平安客栈,标间每晚100元。平安客栈座落在湖边,夏天水多的时候,湖水伸展到脚下。这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两层楼房,晚上入住了很多人,老板眼光好,选择了一处好地方,旺季时价格肯定不菲。我们住好后,去然乌镇上转了一趟,100多米长的街道,没有几户人家,两三个商店,两三家饭店,一个邮局,一个镇招待所,还有一家旅馆,我们在镇政府门前照相留念后便返回客栈。晚上食用自带食品,付给师傅20元餐费。从拉萨出来后,便觉得有些感冒,到然乌后觉得有所加重,高反也好象加重。不敢怠慢,服用了高原康后又加服了感冒药。老伴也有感冒迹象,我逼她同时服用,还让她吃了小陶带来的维生素冲剂,以增强抵抗力。我感冒不要紧,她感冒就会发烧,那麻烦就大了,后面很有可能玩不成。谢天谢地,晚上吃药后,老伴第二天症状消失了。因电力供应不足,晚上灯泡红红的,一点也不亮,幸好我们带了一把充电电筒,靠它照明,度过了入藏后最难过的一夜。 雪域西藏十一天(十一) 雪域高原十一天(十二) 雪域西藏十一天(十三) 雪域西藏十一天(十四) 雪域西藏十一天(十五) 12日,天气晴。今天是我们旅程的最后一站-那木措。原本计划从日喀则返回拉萨后再去那木措,后商定改为从日喀则直接去,节省了一些时间,但人要累一些。车从日喀则出发,走了一会318线后,便左拐进入了一条土路,沿着这条路前行,一直跑到了著名的羊八井电站。沿途在甘巴寺布热山之传说处停车照相,此碑面山依水,还有美丽的传说。远羌塘草原,见牛羊成群,并与两名藏族牧羊青年照相,小陶还送了他们一代食品。之后,又在路边停车,欣赏雪古拉雪山,该山是藏北一座有名的雪山,山顶终年积雪不化。在进入那曲境内后,翻越了一座海拔高度在5000多米的山头,山上才落了一场雪,在厚厚的积雪中,我们又照了许多相。路上积雪未化,有些打滑,这一截路走得很小心。12点钟到达羊八井,参观完温泉后在附近的老徐饭庄就餐,每人15元,吃得还行。饭后,车行几公里便右拐上了青藏公路,一路向当雄狂奔。离当雄不远,有一处青藏公路通车50周年纪念碑,大家纷纷照相。离此处不远,青藏铁路横穿公路,我们又或坐或躺,和公路铁路来了一回亲密接触。到那木措大门口时,已是下午5点多了,门票:45元一人。从大门到湖边还有一段山路。山路盘山而上,坡陡路窄,有一段路面上积雪还未完全融化。当汽车盘上山顶,我们便远远的看到了湖面。湖面冰封,还未解冻,阳光映射下,闪闪发光。下了山顶,汽车在平坦宽阔的草原上又跑了近二十分钟,才到了湖边。那木措,海拔 13日,天气晴朗。上午在招待所休息,整理物品。早餐、午餐都在招待所食堂。午饭后我们去了布达拉宫,准备买第二天的票,被人告知现在布宫每天9点开放,即买即进。于是我们就逛了两家药店,了解了一下藏红花的行情。4.30分,刘师傅开了他的面包车,拉着我们几人去了娘热路上的拉萨第一制约厂门市部。尽管里面的几个人拼命的忽悠,但我们感觉这家不地道,于是捂紧了口袋,一分钱也没掏。刘师傅又带我们来到城南的一个土产品批发市场,在看了几个门市后,我们发现价格还比较公道,就在一个四川人开的商店里,经讨价还价后,买了一些藏红花和一些西藏的地产,并让老板送了刘师傅一袋价值60元的士产。刘师傅送我们回招待所。进藏后的第十天,最轻松的一天。 雪域高原十一天(十六) 14日,我们6点钟就起床了,7点钟坐的士来到了药王山底下,每人两元买了门票,登上了药王山。晨光中的布达拉宫,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巨大的剪影,和白天给人的感觉又不一样。我们照了几张相,正感到有些冷的时候,看门的藏族老大爷送来了一暖瓶酥油茶,好感动!8.30左右,我们就去布宫门前排队,门前挤了不少人。但真正象我们这样的旅游者不多,大多是当地的一些朝拜者。他们进布宫只用一元,而我们要花100元,有点种族歧视吧,谁叫布宫是人家藏族人修建的呢?9点到了,人们蜂拥而进,事后才知道,现在进布宫,根本无需紧张。上布宫可能有两佰级台阶吧,我们拾级而上。门口的检查还比较吓人,运用了扫描仪,我在门口还被扫描了一遍。进门前我们花了50元,请了一名藏族姑娘做导游。她一路和熟人打招呼,说笑话,一路领着我们从白宫转到红宫,这里讲讲,那里说说,到最后出门,留给我的印象也就是一个红宫,是管教务的;一个白宫,是管政治的。时间大概也就是一个小时多点吧。举世闻名的布宫,给我的感觉和西藏的其它寺庙差不多,内部色彩暗淡,给人一种压抑感,只不过它的规模大一些,名气响一些罢了。出了布宫,老伴她们要去北京西路的一个什么地方磨石,她们听说这个地方的石头很神,头疼磨头,腿疼磨腿,磨了就好。时间有,就跟着去了。打听了好几个人,走了好长一会,终于到了,也终于磨了。做完了这件事,就想起吃饭,小陶说有一家雪域饭店很有名,我们就坐进出租车,在北京西路上转了两个来回也没找到,打电话找刘师傅,说是在八廓街,赶过去一问,人家回答该饭店早就关门了。正在失望,抬头看到“拉萨厨房”,有好多老外进进出出,估计应该可以,于是就进去了。饭店就餐环境很好,菜做得也还地道,牛、羊肉仍然有些不烂,但比起上一家好多了。又是小陶请客,很不好意思。饭后,又在八廓街转了一回,老伴买了一堆梳子。告别了小陶母女,打的回招待所,联系好送站的车以后,收拾行李,洗澡休息。 14日,晴天。7.30分,送站的车到了楼下。8.02分,火车迎着朝阳徐徐开动。汽笛声中,我们历时十一天的行程结束了。难忘的高原之旅,难忘的西藏之行!难忘的一群旅友!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5509/3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