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月苏州 |
[游记]五月苏州 |
2009-05-15cncn.com |
和五月约好在艺圃见。因为我要住的地方离艺圃不太远,就完全没有问她路线自忖自己可以走过去。 出门时先问下路,她们说艺圃很难找的,在小巷子里,七拐八弯,打车到不了。你问人也不一定知道。刚巧见有辆三轮车,他说没去过,不过可以带着去找,总可以找到。 三轮车夫是河南人,来了十年了。这回巷子里也是在铺路,所以路不好走。也是要不断改建修整,不过苏州的老城区保留得相对完好。小河巷陌也真是多,小桥也是。所以这些地方,车进不来,自行车摩托车都不是很方便。 要找路人问,你得先看看此人像不像本地人,因为巷子里的房子很多都租给外来打工者居住了。 有家收破烂的,满屋子满地堆满了收来的破旧东西。一个年纪较大的女人坐在门口地上休息,男人就直接躺在地上睡觉。外头一个年轻女子,看起来像是他们的女儿,蹲在那里洗大盆的衣服。可是那穿着打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他去,在那一大堆的破烂中显得很触目。有人还害怕走光,有的人可能是故意要走光。有人会玩欲擒故纵,还有的人可能会死皮赖脸不知耻。。。真的花花世界无奇不有。 可他们、她们也有父母姊弟,其实也要面对很多生存的现实问题。有的时候有些人,也不能怎么说不堪,只是相对的会比较软弱,没有可支持的信念。 有时候我看见满眼苍翠绿,扎得齐整的篱笆,翻垦得齐整的田地,还有一些老妇老农在劳作,心里想他们把田地打理得这样美。。。如果农民不喜欢种庄稼,如果人们都不知道欢喜、相守。。。如何让他们懂得,让他们选择。。。 人类史上应该有许多大规模的迁徙,遥远的跋涉。这样的流动,也是一种具有时间地域性的特别现象了。流动看似具有相当的随意性,或许仅是各种生存本能于自然世界的挣扎。 有朋友说去过了一些地方,被一些人事打动,很想把他们写下来。可是,感动的人会感动或者已经被感动了,对另外一些人,有那么一部分人,你做的却可能永远只是无用功。好像铜墙铁壁一样,好像刀枪不入一样。 永远,都会那样吗? 走过头了,折回一条巷子里。往前走了一段,一问,说早过头了。再往回。我说这条巷子大概是了吧?他说还往前看看。再停下一问,原来正是那条小巷的,又过头了。哈哈,禁不住爆笑。 到得早,进去一瞧。转入门后就是两面白墙。蔷薇的枝条爬得那样高,贴着墙壁一直伸展到顶部。两旁枝叶垂垂,露出中间清蓝的天。挺美的。后来和五月说本来是有想到要带相机,倒忘了。其实仔细追究可能自己潜意识里还是不想带,最好重量减轻、到没有。。。再说,拍过的几张苏州园林的照片看起来也平淡。这园林似乎只有你在那里才能感觉到的或精巧,或细致,或大气。还有岁月悠悠。 见面忍不住跟五月拥抱一下。我想是这样。因为你知道喜欢这样的温暖。那回本来,很想拥抱下冬冬,但是都没有。我们国人到底不是那些豪爽民族热情奔放到见面就给个热烈拥抱的,也没有仿若优雅地行贴面礼的习惯。。。受中华文化礼仪熏陶的人有时候也许会表现得比较含蓄矜持。其实只要有真诚,哪一种形式并不重要。若没有,那么你说哪一种算好呢? 茶室暂时没有座位,先就坐在池子边假山上的亭子里聊天。天气有点热,风吹来还挺凉爽的。 和五月仿若相熟已久。说起来也将近三年了。不知觉间也见了好些个携程网友,似乎也都是挺自然的相识的,他们,感觉并不比所谓现实生活中的人离得远。 可能,如洋钱先生说的,我是有点不那么实际?比如每次去了个地方,回头都说不清楚是怎么去的住在哪里花了多少钱。记忆也是虚渺。可以记录的感觉都那么有限。所以通常我会去看好的而忽略坏的,总觉得让不好的东西破坏感觉有点对不住自己。 两个小女孩坐着吃零食。和她们一搭话,竟然什么都告诉。和五月笑道,真是,你问她什么她也就说了。真是单纯的孩子。 茶室外的院子里有芍药盛开,一树石榴开得红火。泡了两杯碧螺春。聊着天,嗑瓜子。直到她们打烊了。五月说,要真住在这里,多好呢。就这样看春夏秋冬,时光流逝?池子里的荷叶,上周看还那么卷卷的,现在已经整片儿绿叶了。长起来真快。转眼已是绿树浓荫下。转眼,又将是满山红叶时。 去一家做苏州菜的饭店吃晚饭,她说要让我吃正宗苏州菜。然后顺着凤凰街走到平江路,去散步。那回去时平江路尚在整修,现在差不多驻满商家了。那些店家还挺讲究格调的。发现有一家带有客房也兼营其他的店,看去倒是别具一格。在许多浓艳色调的装饰中显得特别清雅宁静。想着下次如果来就住这里了。 五月遇到熟人,父亲的老同事,也在散步。同他聊了一会。听他们叙旧、聊些家常,那样绵绵的苏州话,很好听,有情味。 一家甜品店,叫“桃叶”,借用的名字倒不错。大家挤在小空间小桌子边,吃小碗的红豆双皮奶。 回头她也该回家了。下回来陪你吃早饭,那一家的豆花鸡蛋饼,很好吃。。。 我顺平江路再走走,然后回去。在山塘街边上。 在旅舍的时候脱口出这山塘街是什么时候建了开放的呀?他们有点讶异地说山塘街都有了上千年了啊!哈,其实我意思是重新修整开放。想必认为此人怎么这么无知。可是那街口不是写着景点检票处吗? 五月说,这两天苏州刚好有“轧神仙”。轧神仙应该是种古老习俗,从阴历四月十四开始,持续三天。我在这天是四月十五。月是圆。 近似于赶庙会。吃喝玩的,很热闹。 有家卖珍珠的店,叫“蚌娘”。母贝养在水缸里,当场剖了捡珍珠。这样比较有噱头。该捡到就算吧。或者那珍珠不是珠圆玉润的,而是奇形怪状的,头上长犄角的。。。也算了么? 有做梅花海棠糕。铁制的梅花糕模型架在火上焖。这要趁热才好吃。我就只是看。他看我不买也不吃,傻了。也许曾经的孩子会流口水。 每一家茶馆都有男女驻唱,换了装,长衫旗袍。轻拢慢捻。那些声音不晓得好不好算是时代的背景,叮叮咚咚,抑扬的声调。。。光阴在此间若失若回。若失。若回。 五月问,到了吗?我说,刚回呢,轧了回神仙。她笑。 太阳出来太早了。太亮,没法睡了。就收拾一下起来,出门。 仍去山塘老街。店铺沉睡。但早已有人出来活动。 很多是趁人少来拍“艺术照”的。女的穿旗袍男的着中装,拎个箱子。五四青年哪。 挺怀旧的背景情调,很有苏州特色的。只是男男女女此刻只能听从造型师摄影师的摆布,扭来扭去的。是想留一份年轻的美好记忆吗?可是,似乎没有什么是丢不掉的啊。 大街上有卖植物和盆花。开着的粉色、淡黄月季——中国玫瑰,我更喜欢这名字。买花的女子凑上去仔细闻。 我想吃生煎。上回吃的哑巴生煎就不错,让人想念。这街口也有一家,但——不说它没名没姓,我其实宁愿不需名姓但它得是我想的那一口。 曾经因为包装的事和叶子又争论,我不要那个包装,过度的包装。我只要它本身是好的,就可以了。她说大家都这样你有什么办法。我说凡是知道的人会知道。 但是有的时候却怕会失望了也不敢随意去尝试。到了这样的心理是否也是很悲哀? 沿着山塘老街未经修整的那段走,方向应该是我要去的寒山寺的方向,准备走到头再看看。 这里有小店铺,沿街还有卖菜的。一位老人的面前是一篮子新摘的蚕豆,她说,五块钱三斤。现在也只有老人家爱买些带荚的豆子,像从前,搬个小凳,坐着慢慢剥。反正也不赶什么时间,时光满掬着尽在眼前。只要它在就都在,没有了才是没有了。老觉得那样的岁月特悠长,如小时过暑假,宁静仿佛凝固,在回忆里带着种恒久的光泽。 看到有家百年老店正是做生煎的。进去买了一份。领了个牌子。我看见有人排队,但是队形不整。原来,是让牌子们排队,上面还压着不同的物事。轮过去时该叫道,“我是大葱,草莓是我,我是辣椒”了,哈哈,甚至还有面团。炉子上黑黑的油烟经年累月积起来的垢。烤生煎的是个年轻人,可能也不是本地人。还不是最热天,但做这事真得要经得起烤经得起热。相比于现代化厨房这家百年老店还是原生态呀。日光灯下风扇叶子的光影搅得人眼晕,迷迷糊糊的吃了它。 来过几次苏州没有来过寒山寺。那种幽远的意境恐难寻。如何能听到夜半的钟声,到客船?它就像是乡愁,一种挂念,一种期盼,那是已经成为你生命和身体的一部分了。 院墙上的诗句是刷上去的。并非石碑石刻。大概不需要岁月沧桑,也方便常换常新。 寒山是高僧吧,有许多诗句——“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是说,生也是你,死也是你。草木荣枯? 看起来,还是种自我解脱。冥思苦想,禅诗偈语,仿佛也只为让生和死的烦恼痛楚伤不到你。 在偏院找了个椅子坐了一会。绿意、人声、滴水声,鸟鸣、钟声、和着空气里飘过来的淡淡香烟味。。。会疑心这里是凡尘还是净土。 平江路上有家咖啡店名为“彼岸”。很闷热的天,窗户打开着。窗外小河边上一棵高大的女贞树开着细密花。风扇的转页吱吱呀呀地响,风,轻轻的吹。。。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7110/1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