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南之上,杨梅岭下【图】

[游记]江南之上,杨梅岭下【图】

2009-05-16cncn.com


江南之上,杨梅岭下

1

理安在九溪边走的时候,旁边的青山已经染成了黛色,一团一团的,树木也都变得厚重,有了体积,溪水的声音也不那么清脆了,仿佛睡着了一般,周围寂静无声。

白天的九溪可不是这样子的,从九溪源头杨梅岭下来,出了村庄,就进入了绿色的世界。山不高,水不深,却错落有致、叮咚作响,山色、水色搭配在一起,却是绝佳的风景。理安听村里人说,以前的九溪也只是他们出去采茶的一条路,是坑坑洼洼的,前面看似没有路,没有方向,但路、方向都在他们心里的,已经熟稔。这样的路连小桥都没有,碰上下雨天,溪水大了的时候,都要淌着水过去的,是很野的一条路,而现在旅游发达了,杭州政府也把眼光投向了这里,1985年九溪评上了杭州十景,九溪的树也都不普通了,变成了烟树,而九溪的水更不普通了,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九溪十八涧,虽然这个名字以前也有,但只是在小范围内叫叫,被更多的人知道还是在90年代以来。这样一个极具文学色彩的名字,很富有诗意,让人浮想联翩,有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骨。这样的风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锻造,到了现在,政府又用了很现代的手法,完全用江南民居的式样打造九溪,这种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包装在当代人看来是非常舒服的,以为这就是江南。所以,本来就是自然的风景,再加上有了一些诠释的理由——文化就在这个时候发挥了用场。虽然这些江南的风景是现代人所理解的风景,但不管怎么样,江南所剩无几,能够让可以成为江南的地方成为江南,也是现代人的福祉了。

杭州的很多景点都是这样,看上去平淡无奇,但给人带来的联想却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就如断桥一样。断桥只是一座桥,很普通的一座桥而已,放在中国很多地方都不足为奇,但就因为它是传说中许仙白娘子相会的地方,就成为了一座爱情之桥,一座很人文的桥,站在桥上,如果开始联想,开始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年代的话,好了,不得了了,这哪是桥啊,分明是一个城堡。就在城堡里,有美好的爱情,有美好的生活,更有生活之外的精神空间,这种空间不用和任何人冲突,主角由你来定,而情节的发展也由你来定,什么时候都可以结束,什么时候也都可以开始。

这是断桥,还有孤山,长桥,等等等等,当然,还有西湖。

九溪也是这样。

理安所在的家乡不是像杭州这样有山有水的,而是完完全全的平原,是看不到山的,水也不多,水的颜色也是给人一种沉重和沧桑的味道,虽然意义也不少,但更多是生活以外的意义,而不是像杭州这样,生活的意义似乎更多。

在理安的家乡,站在平原上一眼望过去,视线的最远处就是天与地交接的一条线,而杭州呢,则是山与天交接的一条线,这条线还是不规则的,是弯弯曲曲的,这个时候如果再联想的话,更是风情万种的诗意,这也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理安对于杭州、对于九溪,尽管不会去作比较,九溪也只是杭州的一个地方而已,是和西湖这样的大家闺秀没法比的。九溪虽然不错,但充其量只是村姑这样的大家闺秀,和城市里的大家闺秀好比的,毕竟每天吃的喝的都不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九溪的美丽也只有在今天,在城市自然资源匮乏、空气污染、人际关系坚硬的今天,九溪的灵动、飘逸、秀丽、自然、纯真才会散发出她的无穷魅力。

理安喜欢九溪这样的地方,安安静静的,即使九溪旁边村庄杨梅岭下来的村民会很热情的叫你过去他们家喝茶买茶,有那么一点原始状态的商业交易,不是很自然的,甚至有点别扭,也会让你觉得突兀,但从他们的角度来考虑,种茶的人就是要卖茶给客人的,再说,村民骨子里也还是把你当做了客人来对待的,理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虽然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但事后想想,只要茶好喝就可以了,更何况杨梅岭的阿姨们每天要赶几个来回的,是一对一的服务,杭州女性的伟大就从这些小的方面体现出来了。而这样的工作往往是需要勇气的,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同于他们的丈夫——只管把茶种好就行了,还有就是炒茶,而种茶是一劳永逸的,采茶已经换成了外地的采茶女,炒茶很多也要靠机器,所以,如果能少一些心胸狭隘式的目光短浅,多一些相互退让,少一些利益冲突,再往远一点说,就是请客人喝茶,而不要动不动就要买茶,当然这样的情况还是要建立在杨梅岭人富足的基础之上,不过现在的杨梅岭人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城里人所谓的别墅,也有车有房了,如果还是出现为了拉客吵架甚至打架的情况,那只能说明,这不是经济上的原因,而是骨子里的,是素质的原因,也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但话又说回来,文化素质高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那么拿得起放得下的,但至少会让茶显得更加干净一些,也只有这样的小的让步才能换来更大的长远发展。

理安也觉得杭州,乃至九溪都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浙大,去办事情的时候,竟然会碰到两年前认识的朋友,确切说是网友,因为只是见了一面,从此就再没有遇到,手机掉的时候,更是把号码给丢掉了,就这样两年一点讯息都没有,可没想到,竟然还能遇到,当然是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杭州几百万人,而浙大也有好几万人,遇到的概率少之又少,这就有点很难得的意思了。

老朋友见面自然是寒暄个不停,在有点小资的浙大食堂两个人吃了一顿饭,说了很多这两年各自的生活和感情经历,虽然,各自都有了归宿,但去除了那些牵扯到个人感情的原因,朋友的关系却更加浓厚,似乎真的成为了好的朋友。

那天在回去的路上,也是兴奋的,经过西湖苏堤,长长的苏堤望不到尽头,苏堤周围夜色纯纯,水如平镜,是暗蓝色的,灯光是迷离的,有一种文学的氛围,怪不得人家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雪湖不如月湖,晚上的西湖更加迷人,却是安安静静的,只有这样,散发出来的魅力才能摄人心魄。

理安还在九溪遇到了自己的另外一个朋友,交往的时间上比在浙大遇到的少了一年,但也有一年了,一年中也没有联系过。记得在朋友走的时候,就想到可能不会再见面了,但也没想到还是见了面,而且也是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朋友他们三个人,可能有点尴尬,就只是在书吧随便看了看,说了一些不疼不痒的话,然后就此告别。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见面,不过,理安也想,也许这就是生活吧,没有确定的结果,即使事先想的再好,也是充满了变化。

这样的事情理安以前也碰到过,但在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碰到了两次,理安就觉得杭州太神奇了。可能是地方小,但杭州的地方再小要想有什么事情发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现在这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这也是生活的一个内容吧。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制造一点惊喜,然后达到一个小的高潮,给心情放一个假期,然后再在平平淡淡中度过,为下一个高潮去慢慢铺垫。

2

每次在杭州大街小巷走的时候,特别是在西湖周边,刚到杭州生活的理安似乎还没有把杭州完全给接纳下来,还没有家的感觉,但有一点理安却是不会反对的,那就是西湖真的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大凡风景好的地方是会给人一种家的感觉,一种温馨和浪漫的感觉,理安就想,也许时间还不够,有许多感觉是需要时间来慢慢沉淀的,不可能一开始就把它完全划到自己的心理范围内,即使自己觉得这个地方很好了,那也有很多事情需要慢慢磨合。只有生活了一段时间,经历了酸甜苦辣,才会和所在的地方有可能达到一点点融合。

理安认为,杭州还有一点让人觉得伟大的地方,那就是杭州虽然是依靠中国传统文化来营造旅游的氛围,营造人文的感觉,但并没有照搬传统文化,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都是往大往繁琐的一面发展,而如果杭州这样做的话,那很容易造成景点的拥堵,就如同现在杭州的交通一样,也会变得俗气,杭州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地方在于,是尽量的往下减东西,把繁琐的东西往简单的一面减,变加法为减法。西湖南山路旁边的很多小桥,栏杆都没有的,除了有安全方面的隐患之外,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其实更有一番韵味,有很多桥还一边有栏杆,一边没有,虽然有点奇特,但其实很佩服设计者的勇气,而且他们把桥设计的离水面很近很近,西湖很有名的一座凉亭,具体名字忘记了,几乎贴着水面,与西湖的水没有一点距离,也没有栏杆,换在很多地方,不是要加栏杆,就是抬高亭子的海拔,让游客站在水的上面,而不是直接与水几乎零距离的接触,但这样一来,亲切感就大打折扣,也似乎显得有点庄重严肃,当然,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栏杆还是要在适当的位置安装的,上次朋友带小孩子过来玩,他的小孩子就很不幸掉到了西湖里,在看鱼的时候,还好湖水不是很深,但还是吓了朋友一身冷汗。

另外还有断桥,这座桥用再多的语言去描述也不过分,从建筑的角度,从文学的角度,从美学的角度等等。一般来讲,桥的功能对于桥来说是第一位的,是交通方面的功能,而不是文学、美学方面的考虑,断桥如果从交通的功能方面去考虑就有点不实用,桥臂太长,远远看过去几乎不像是一座桥,即使缩短一半,少了一半的桥也还是桥,没有减少它的交通功能。

断桥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个中原因无从知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从美学的角度,断桥的长度可以给人无穷想象的,如果下雪之后,太短的桥就显得局促,而长一点的桥面就会让这条白线显得更加绵长悠远,中国画讲究意味隽永,线条勾画起来也不是短平快的,而是深厚悠远的,是把人的希望给延长了的,在构图中这样的构思也会比较讨巧,会在画面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不至于只是点缀,也让人不得不加以注视,如果再加上神话故事的润色,那长一点的桥就更能承载起人们的想象和沉思;如果从文学的角度,则更让断桥成为人们心头的欲罢不能了。许仙白娘子虽然是神话传说,但故事的内容也是要具体呈现的,尤其是现在的影视剧,两个相思苦久的人,终于在断桥相会,如果只是很短的桥,还没奔跑就见了面,没有了缓冲的空间,感情就没有了积累,也就没有了爆发的那一瞬间,而长一点的桥面,从两个人遥相呼应到相见时的百感交集这样一个过程没有一定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幸好断桥够长,就这样,许仙白娘子用那复杂的表情和充沛的感情把爱情演绎的淋漓尽致。就如同T台一样,把该做的都做了才能得到挑剔的人们的认可,即使许仙白娘子不需要观众,但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就是观众,一旦了解了这个故事,进入到故事的内容中,看着他们一步步一小步一大步三步并作两步直至挽手相见泪流满面,感情的渠道也就算打通,每个人的心头才算了却了一个梦,一个有关爱情的梦,这个梦是可以慢慢做的,等这个梦到了现实中,断桥就更加不像是一座桥了,成为了一个长长的符号,一个希望的象征。

看来,能够象征某种东西的事物是需要有一点不同于常规的,该简单的时候就简单,该复杂的时候也要复杂,而对于西湖,简单一点可能更好。西湖的景点太多,简单一些会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游客,留给喜欢她的人们,本来江南风格的风物其实都是预留很多空间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那一面粉白粉白的墙壁,什么都没有在上面,而西湖的水呢,则也只是有一叶叶轻舟在上面飘来飘去,没有重量的,也不占地方,这样一大块水面猛一下会让初次到访的人有点不太适应,瘦西湖都成了经典,眼前的西湖虽然不能说是胖西湖,但体积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站在苏堤上,看着远处的那一大片水面,就使劲去想吧,想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西湖十景,以及许许多多不知名的景点,即使就只有一片水面,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心情下,看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理安现在所在的地方是盛产名茶——龙井的,西湖边的群山里,大大小小的山上遍布了茶田,茶农们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就是春天,最好的收成也是春天,春天里就有了结果的,就看到了希望,甚至夸张一点说就是春天忙完了一年也就忙到了头,就可以去享受生活了。也怪不得茶农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春天在很多地方都是还没开始的,庄稼也才刚刚崭露头角,而西湖这边已经开始收获了。

龙井茶在理安看来也是非常简单的,是简单到了极致。茶到成品的时候就是几片几片叶子,拿在手中有点弱不禁风的,看似这么简单的几片叶子一旦泡在了水中,就开始展开了她妖娆的风姿,马上丰富了起来,水的颜色也变了,味道也变了,一股清香就开始从水底滋生了上来,不一会就形成了一个有关龙井茶的磁场。让人欲罢不能。

龙井茶也是化繁为简的一个例子,是文雅的象征,文人的喜好,时间长了,走到了大众中间,茶也才真正落地生根,成为一种风俗,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理安认为真正的生活、真正的江南或者说是真正的中国、真正的世界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好的东西让人一看就明白,一看就喜欢,简洁明了,淳朴自然,好的东西往往是直抵人心的,是不需要繁文缛节去刻意修饰的,特别对于生活而言,一天天的过,如果从早上就刻意去讲究要怎么怎么样,一日三餐也要讲究,怎么睡觉也要讲究,那这日子就会活的很累,尽管这可能是理安这样的年轻人的一种世界观,是简约时尚的观念,但看看世界上,宜家家居,以及更多的方面,都在提倡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往上追溯中国,在明代,宋代,人们的喜好其实也比较简单的,简约风格在古代也初露端倪,明代的太师椅、家具也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了,但却让人看了爱不释手,是那种鲜花灿烂后的极致,是喧嚣中的宁静,也是世俗中的清流,虽然有点曲高和寡,但正是这样一种方式代表了最高水平的工艺,是生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3

理安也记不得去杭州玩了多少次,上海到杭州越来越方便了,以前到杭州还显得不那么容易,也甚至有一点长途旅行的意义,那个时候去杭州还是从梅陇上车,一个小小的车站,到车站必须要爬过高高的台阶,大概有三层楼高的样子,然后绕过一排房子,就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售票厅和候车室,一般都是到杭州的,买好票之后,等车来,一股浓浓的乡下小站情调,温馨也不失浪漫。去往杭州的火车那个时候也是N字开头的,是那种上下层的,红皮子的,旅行的痕迹很重,但也很小资,充满了一种激情的味道,很时尚,特别是在二层,每次坐在上面总有种跳出生活的感觉,是一种放松后的寻找,再加上是杭州,稍微一联想,浪漫的感觉就会由内而外散发出来,这样的火车坐的多了,再坐过分拥挤的春运车,你就会感慨,原来火车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坐。

理安和大多数人一样,初次到杭州,脑子里只有西湖,从火车站坐公车到西湖不是很远,第一次看到西湖,天气不是很好,是阴天,远处根本看不到西湖的全貌,水面也是泛着白光,虽然是春天的时候去的,但那天的天气真的没有赏光。还好,理安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暗恋的女孩身上,至于风景就不那么在意了,不过第二天放晴,西湖的春光又恢复了原样,理安、还有暗恋的女孩还有他们各自的同学四个人就绕着西湖逛,直到逛到了曲院风荷,理安这才感觉到了西湖的美好,是很江南的,杨柳依依,湖水的形态也是温润的,远处划船的人们点缀在西湖中,西湖的风姿绰约时隐时现,是太平盛世的摸样。

那次回来以后,理安并没有和那个女孩继续享受杭州的美好时光,刚刚表白就遭到了否定,于是,杭州也就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再一次到杭州,是一个人了。

但还好是在同学的老乡的弟弟那里,他一个人租了房子,就在老和山脚下的古荡小区,小区是旧一点的小区,但生活味道很浓,门口处有数不清的小吃美味,还没出小区也可以看到青山,简直是天堂了。第二天理安还和弟弟一起爬了老和山,然后顺着山脉大概走了五六个山头,到北高峰的时候,两个人感觉有了兴致,然后又下了山到了灵隐寺,玩的很疯。

理安现在想,可能第二次以后,杭州在自己旅行的地图上才慢慢变得丰满,不再只有西湖,不再只是和大多数的游客一样到此一游拍拍照了事,杭州的巨大体量让每次来杭州都有不同的收获。杭州——从字面上理解,连木头都亢奋,是啊,连木头都亢奋,那山山水水的基本都仰仗这些大大小小的树木,雨水充足,湖水也充足,树木郁郁葱葱,整个城市也就有了背景,有了衬托,甚至有了内容,原来这些树木是可以带来无穷效益的,不仅仅是文化方面的,还有经济效益。

有了葱茏的树木,有了青翠的青山,有了碧绿的湖水,杭州就是一个人文城市了,哦,不是就是,而是更加是一个人文城市了,有那么多的神话故事传说,有那么多的名人轶事,如果水没有、树没有、山没有,也只是光秃秃的,是孤零零的,显示不出完整的魅力,而该有的元素都有了,一个东西便可以散发出多个方面的魅力。

理安觉得杭州乃至江南,有时候其实一点就可以了,这一点是有一定的基本特征的,比如粉墙黛瓦,比如小桥流水,城市要发展,没有房地产不行,但杭州的很多房子造的那么现代,那么西式,所以在市区不像是在杭州,这一点也说明,杭州给人留下的印象便是江南的风物,便是粉墙黛瓦、亭台楼阁,在风景区,的确政府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发展的,有了古木,有了粉墙黛瓦,有了小桥流水,不像是江南都难。

就如同现在的杨梅岭一样。

杨梅岭如果没有九溪十八涧的滋润,如果没有乾龙路的陪伴,我想,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西湖边的村庄而已。即使整治得再好也没用的。

好就好在杨梅岭是和九溪十八涧、杭州十景之一——九溪烟树联系在一起的,更有乾隆下江南的临幸,几百年的小村庄在皇帝光顾过之后可能面临的任务更重——那就是贡茶的任务,谁让这里的龙井茶好喝呢,但那个时候的人们是不懂得什么旅游的,即使是在民国时期,郁达夫到九溪游玩,虽然风景不错,但也只是极少数人能够感觉到的,普通大众享受风景都跑到西湖了,这里是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只有到了现在,旅游和大众发生了关系,什么样的景区基本上都可以进去的,只要门票就行。九溪被包装了出去,用风景来吸引各个地方的人们。

但杨梅岭作为一个江南村落的面貌出现也只是现在。

我想做规划的是很聪明的,能够把一个杂乱无章的小村落建设成错落有致的江南民居形态,让山水和村落融为一体,这样的能耐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出来的,必须要有洞察的眼光,要有把东西变废为宝、把石头变成玉石的勇气,破茧成蝶,这是一个大的工程,但他们都做到了,于是,杨梅岭很快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庸俗的瓷砖变成了粉墙黛瓦,简陋的小路变成了简洁有品味的青石板路,与乾龙路的名字更加吻合了,走在村子里,你不会想着迅速逃离这个村庄,没有感觉到庸俗啊什么的,而是一步一景,江南民居的风格处处得以完美体现,一栋栋房子错落有致建在路边的山坡上,远处是茶园。看似没有路了,走过去柳暗花明,又是一道风景。有的人家院子里还有桂花树,秋天更是十里飘香,要把你熏醉的。

杨梅岭的路边有小溪水,过了村庄就是九溪十八涧的淳朴自然,山水迤逦,气象万千。怪不得理安的校友说,现在的西溪湿地那么有名,我看也没有九溪十八涧那么好,至于植物园就更加人工了,而九溪这边完全是自然生长的,是一座天然的大公园,去玩一次就可以洗涤一下心灵的,就可以重新激发起生活的无限热情。

的确,杨梅岭没有那么大,才有100多户,到了晚上,是很安静的,安静的可以听得见鸟叫、犬吠,早上醒来的时候,看见远处山坡深绿的样子,一个天然的屏障,充满了美感,完全把你自己的生活情绪调动了起来,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地方到不一定要那么大,但要有味道,如果有了味道,再小的东西也会成为经典。

我们现在做很多事情,希望要每一个方面细节都要到位,都要精彩,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特别是比较繁琐的事物,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能做到某个方面的出彩也就可以了,先做到一个方面让人们难忘,然后再慢慢来,从长远的的角度是需要能做好的都要做好,但近期考虑,有很多事情有了一个鲶鱼效应,就会整体面貌得以极大改善。

江南也是这样,不可能所有的方面都要好了之后才能称为江南,江南——也许一栋房子就是江南、一条小河就是江南,把某个方面——关键的方面做好了,人们也会对不能现在就做到完美加以谅解,甚至是默许的。

所以,能够拿捏到做事情的火候,虽然比较困难,但是要遵循的游戏规则。

江南也只有在现在的一个经济和社会环境中才会慢慢散发出的无穷魅力,在人们都吃不饱的年代,江南还不是江南,人们都在为基本的生存问题考虑,而现在,是人们的需求成就了江南,周庄火了,就有了同里,同里火了就有了乌镇,等等等等,这里的人们习惯了保守,但还保持着一种做生意的直觉,即使只是复制,但都是江南的精粹,也是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

4

在九溪杨梅岭,理安也生活了一个月了,时间不长,很多东西都还没来得及沉淀下来,漂浮在半空中,又再加上做了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开了一家书吧,客人看看书、喝喝茶、聊聊天,累了可以休息,是可以当做旅行的中转站的,如果是纯粹的生活,可能会悠闲,但毕竟理安的经济状况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地步,只能说先有温饱,才能追求精神方面的生活,所以,书买了那么多,真正静下心来看书的时间并不多。

理安想想都有点惭愧。

而且,这生活的不易对于现在的理安来说,要比原来在事业单位安安稳稳上班来的猛烈很多。

很多人问理安,为什么要跑到这小山村来,难道真的是隐居吗,理安每次面对这个问题,是有点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隐居这个词理安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他觉得,现在的这个社会,要想真正做到隐居是不可能的,尤其像他这样,主要靠自己打拼的年轻人,家里又不富裕,而隐居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即使大隐隐于市,说起来洒脱,但整个身心也还是浸在世俗生活之中的,出了门就要花钱。即使在现在的九溪杨梅岭——周围都是山山水水的地方,要想真正做到隐居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毕竟每个人都要生活,不可能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顾,吃喝拉撒睡,哪一样能离开社会呢。

所以,心境很重要。

当然,如果有一个很好的自然环境,能够不用每天面对钢筋水泥丛林,人的心境是会慢慢沉淀下来的,如果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经营好,最起码每天不用担心自己的吃饭问题,可以做喜欢的事情,时间长了,即使不是打着隐居的名号,客观上也是在隐居。

理安还觉得,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隐居更像是内心的隐居,是心灵的一种净化的过程,隐居并不是结果,即使出了家,六根也难以清静的,但隐居的心态其实是一种对生活的更高要求,我们不必每天要忙忙碌碌生活,每天不用为了房子、为了车子、为了交通拥堵、为了环境污染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可以在青山绿水间真正静下心来,思考一些事情,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最重要的是,理安始终认为不变的是,人是社会人,从生下来就要依靠社会,然后长大了,也要反哺社会的,无论是为了家人,还是为了社会,但现在都市的烦心生活和庸碌心态其实是不健康的,这也是很多人要走出城市的原因,但走出城市不代表着就不做事情了,在中小城市、在乡村,都是可以发挥自己作用的,还是要做一点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才会舒服很多。话又说回来,一般隐居的地点都是自身素质和当地人素质不对等的地方,这个时候更需要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尽可能为当地人服务了,不是不管不问,不是充耳不闻,能做一点是一点,时间长了,和当地人打成了一片,你的心态反而会更加洁净,也会觉得有价值很多,在城市里也许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梦想就会在这里实现。

隐居,隐的是人,居——居的是心,是安宁,而只有付出了,心才安宁。

这也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其实,在现在的杨梅岭,理安也觉得因为是在风景区,游客也很多,门前就是乾隆皇帝曾经走过的路——现在叫做乾龙路,更加具有广告效应的一条路,不可能只能听见鸡犬声的,白天的车子也很多,再加上现在的网络那么发达,有线电视更是每家每户都有,又有手机、电话,从杨梅岭到西湖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只不过是在半山腰而已,杭州的山又不高,所以,要想杨梅岭做到与世隔绝那也是不可能的,最起码当地的村民也不答应——他们的龙井茶卖不出去的话,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也是杨梅岭现在看起来显得那么欣欣向荣的原因吧,很多当地人都会很热情的拉你到他们家里喝茶,茶的利润那么高,他们热情一点也可以理解。

只是希望他们不要过度热情,背后有着利益的热情,商业味很重,搞不好就会把那么优美的风景的氛围给破坏掉。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都是这样,有了一点满足之后,胃口就会大开,就会追求更好的东西,赚更多的钱、盖更好的房子、买更好的车子,普通大众就是这样的吧,然后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就这样培养出能力不强靠吃老本的小孩子,父母愈是强势,自己的孩子就会弱一点,而父母弱势了,小孩子就会强势一点,所以,理安觉得将来的形势也是蛮悲观的,那么多城市里的人把资金都押在了房子、车子上,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资金和心情来投资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比如学习、比如游历,时间长了,这个社会是会越来越平庸的。

就为了那么几十平米的房子把一个人、一家人的一辈子搭进去,呵呵,这样的生活说起来都有点幼稚和可笑,但现实中,那么多人乐不思蜀,就有点奇怪了,也甚至有点荒唐了。

这也是现在那么多人一提到所谓的隐居,虽然可能有些人会动心,但面对那么高昂的生活成本,心想还是大隐隐于市吧。

但时间会很快过去,生命走过了大半,而思考却不再有、游历的精彩也只能停留在梦中,至于实现的时候——就会流于表面,物质的享受永远不能替代精神的愉悦和自在。

有一个上海人给理安打电话的时候,从电话里,理安丝毫听不出来对方已经四十来岁,而是感觉几乎是二三十岁的才会有的声音,他说要来杭州玩,准备在理安的书吧——【家·江南文化生活馆】停留一晚,理安是满口答应,还特地叮嘱了晚上不要太晚,要不傲慢的杭州的士司机会拒载的,上海人姓王,王先生白天到九溪杨梅岭54号的时候,书吧正在幸福地沐浴阳光,理安在看书,当看到王先生出现在面前的时候,还真是吃了一惊,对方是身体发福又是知识分子戴着眼镜还手拿登山棍的中年人,很儒雅,也很有内涵,文质彬彬的,王先生说,自己刚从五云山那边的十里郎当下来,经过龙井,就到了杨梅岭,说这话的时候,理安就带着王先生安顿好了房间,休息了一会,不知疲倦的王先生就去西湖玩了,夜游西湖,不过晚上九点多回来的时候,在村口看到了几只狗,还是理安过去把他接了回来,西湖周边的村落里一般都喜欢养狗,但这些狗其实都不凶的,只是摆摆样子而已,不用害怕的。

第二天,王先生走的时候,手里面还是拿着登山棍,理安看着他的背影,心想,如果社会上多一点特立独行的人该多好,他们自我的清醒和对生活的理解都凌驾在一般人之上,但并不是那种很追求极端的人,不是动不动就要去西藏的人,而是就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在小山小水之间用心境来丈量每寸土地,在心情得到放松的同时也用更好的心态来服务这个社会,然后再游历、再成长。

但却越来越年轻。

5

对于江南,理安也认为,面对现在这样一个发展情形,是要和文化、和书发生关系的,虽然现在江南的很多景点,所标榜的基本都是以景色为主,但细细探究这些景色,很多都离不开历史,离不开文化,这些景点多多少少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是和古时候的人们产生了关系之后才流传至今的,纪念他们或者他们纪念别人,总之都是和人发生着关系的,不是说当代人不如古人,而是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衡量的话,却是古人的那种文采和那种想象力是当代人没法比的。

要想再写出苏轼那样“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是有些难度。

现在的城市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丛林,旅游很多也不是和这些建筑发生关系,旅游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历史所遗留下来的,这些遗留下来的东西一般都是迥异于现在的,即使现在建造的人工景点,效仿的对象也是过去的东西。这在国外也是如此。旅行中人的心理其实都有点猎奇,想看不一样的事物,想听不一样的声音,而在现实中,不一样的事物、不一样的声音,也只有通过旅游来满足了,无论是近一点的旅游,还是远一点的旅游,发现新鲜的东西,感受不一样的味道,却是大致相同的。

旅行,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基本都是浅尝辄止的,即使是感受过去的人和事,也只是做到了解也就可以了,再深入一步往往被看做是研究的象征,而不是旅行了。一般的旅行者到了某个地方,拍个照片也就算完成任务,这里不奢谈和当地的人和事发生更高层次的交流、对当地文化的知根知底,就是对当地人和事有个普及层次的知道,也是有点勉为其难了,很多游客即使看到再经典的景点,面对西湖、面对那些大大小小的老杭州十景、新杭州十景,真正能够说出它们典故的又有几个呢?真正像过去人们那样欣赏断桥残雪、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等等的又有几个呢?

这或许是有点附庸风雅,但古人就是这样生活的,是把一杯淡酒、一杯清茶能喝出天人合一的感觉出来的,现在的人们又有谁能这么完全不顾现实、清雅到出尘脱俗的程度呢?

所以,悲观一点说,旅行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还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层次,很多还停留在到此一游的程度,还没出门,就把出行的吃住行安排好了,一切安排停当,有宾馆、有饭店、有车接送,不用担心旅途的舟车劳顿,不用去思考去哪玩,只是人过去就行。

这样的模式的人是大有人在。

可是,仔细想想,这样旅行下去,又有什么意思呢?

什么都安排好了,旅行就变成了没有任何惊喜发生,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就只是到了某个地方像模像样的巡视一番,然后拍拍照片就了事,也真的是走马观花,然后剩下来的时间就是吃饭睡觉,如果说以后说起来有什么感受的话,好像也没有什么感受,没有什么欣喜的情况发生。

所以说,什么都安排好的旅行,往往都是平淡甚至说是平庸的旅行。

旅行讲究的是行,是要用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双脚去和当地发生很多关系的,是要慢慢体验的,不是走马观花,不是到此一游,不是浅尝辄止。

只有这样旅行的话才有意义,也才不虚此行,也许这样旅行会有点慢,但慢又能怎样呢,有时候一个地方真正熟透了,才会有真正的收获,这种收获不亚于玩了十个八个笼统的景点,我们都讲究旅行中有没有什么启发性的东西带给自己,这种启发性的东西往往是不经意间获得的,是安排不出来的,如果没有得到这种东西,那只能说明你的旅行还没有到那个层次,还只是小学的水平。

江南可能更是如此,需要慢慢体验,需要深入下去,需要不是按照景点的安排来的,是要依据你的所想所爱来的。

回到开头,江南的很多景点是需要更多文化来增进内涵的,比如说西湖,现在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流行的元素,比如音乐节,比如啤酒节什么的,用现在的文化来让西湖更加时尚,这样做也无可非议,西湖本身古代的文化已经算是很充分了,增加一点流行的东西也未尝不可,也更加让现在的人们接受。但西湖要想更好的发展,要想做到一年四季都是旺季,现在还有点难度,特别是冬天,另外,西湖最重要的是,要给大家传递一种信息,就是,西湖是要慢慢体验的,不是走马观花的,西湖的很多景点还需要进行一些合理化的包装,一些更加人文的景点比如平湖秋月,其实就可以弄一些类似于文人雅集的活动,当然不是要曲高和寡,而是和学校、和知识界的一些人发生关系,当然也不是要做到多么奢侈奢华,简单低调就行,成本也不要太高,用大众的标准来做有文化的事情,我想这样的话,如果组织好,是会有很多热心人士参与其中的,时间长了,就会提升景点的内涵,也会提升旅行的层次,一开始可能局限在当地人的圈子,但扩散出去,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也让他们知道原来旅行不只是走马观花,还有更精彩的。

类似于这样的策划应该还有很多,旅游事业越是往后发展,就越需要有点内涵的东西,普通大众玩的多了,也会挑剔,只有把内涵搞好了,层次上去了,才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吸引到越来越多高质量的旅行的人们,这些人群才是这些景点真正的衣食父母,是可持续的,也是不会轻易变更的。

还有现在的杨梅岭,理安也是认为,要多增加一些文化性的东西,提升文化内涵,多开设一些有特色有文化有内涵的文化类的场所,比如书吧、比如画室、比如青年旅舍等等,甚至搞成文化一条街,也不是不可能的,杨梅岭这样的山地民居还可以加入些体育元素,用体育文化进行适当的包装,这样有文的也有武的,会更加协调。

当然,文化并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平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是立体的,也是活生生的,即使弄书吧,也可以搞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比如讲座、比如恳谈,就某一本书大家发表一些意见,交流一些彼此的看法,多产生一些互动,文化的魅力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在山地江南民居的杨梅岭,有这么一个外在的环境,是让人静下心来慢慢体会的,到岭上看看杨梅岭的全貌,采采野草莓,顺着当年乾隆皇帝走过的路到九溪十八涧、九溪烟树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理安寺的清幽、品尝甘甜的泉水,去郁达夫到过的溪中溪品味地道的杭帮菜,到书吧看看书,和三五好友小聚几日,谈天说地,做到彻底放松,把自己遗忘在那片钢筋水泥丛林之中,重新找回原来真正的自己,在山水间自由徜徉,我想,江南的定义也不过如此吧。

有了人的加入,江南才算完整。

有了知己好友的加入,江南才是一个人文的江南,一个富有人情味的江南。

未完待续

更多内容请看我在携程上的其它有关杨梅岭的游记,还有我在东方网的博客:

http://blog.eastday.com/sp1/beyondli/


(午后的杨梅岭)


(逶迤的山峦)


(伸向天空的树枝)


(杨梅岭全貌)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7154/22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