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4 【精選】☆旅遊回憶錄【Ⅴ】☆~希臘、吳哥窟 ◆希臘 希臘,原是個擦身而過的國度。 2002年,在當時「我的心遺留在愛琴海」一書還沒出版的時候, 我從法國前往義大利自助旅行,本想繼續從義大利東岸Bari搭船飄洋過海前往希臘, 但因已在外流浪近20天,身心有些疲倦,想到船班要在海上漂流15小時才到希臘就更累, 於是決定先返回法國休息,希臘麼,就以後再說吧~ 沒想到當時與希臘的擦身而過,竟要等到四年後才得以與愛琴海重新相逢。 這時的希臘,已因Justin的那本書而聲名大噪,(希臘政府應頒發最佳觀光大使的頭銜給J吧...) 至於Justin麼,現在不幹台機電工程師了,已是愛跑吳哥窟線的帶團領隊囉~ 2006年,前往希臘,這次飛機雖沒搞飛機,但氣候卻搞飛機, 受大霧影響,飛機無法降落目的地—雅典,只好飛到希臘第一大島—Crete島,等待霧散重飛, 等待的時間哪兒也不能去,無法在島上晃晃,只能乖乖待在飛機上等機長廣播的好消息, 雖造成抵達雅典的時間有所延誤,但讓人欣慰的是,不會有轉機造成行李延誤或遺失的可能, 大行李還躺在機艙裡,跟我一起延遲到雅典,相較於2005年在轉機機場的心情,是輕鬆許多~ 在希臘,其實沒有太多驚險或怪事發生,遇到的人皆友善,民宿老闆也都親切, 倒是因往返愛琴海各小島的交通工具,大多只有渡輪、快艇之類的船班(少數島上亦有小機場), 所以這趟希臘之旅,花了不少時間與船共舞。 雖淺藍天空和深藍海水相互輝映,藍的好美,但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在陸地上欣賞比較好… 搭乘Naxos→Mykonos的船上,因暈船藥太晚吃,且還是在沒有礦泉水的情況下,乾吞暈船藥, 那天風大浪大,中型渡輪在顛簸海面彷如海豚跳躍式前進時,我的胃也跟著翻滾,頭暈想吐, 差點把下肚的早餐拿去餵魚,身體整個不舒服,還要關心比我還慘的身旁旅伴(據說吐了兩次), 而且因風浪大,為安全起見,船員還特地將船艙門鎖好,不准乘客到戶外甲板上逗留, 因此,要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的簡單小事,在此時卻是不可能的奢侈! 好不容易熬過90分鐘後,船艙門開啟,乘客得以解放,頭暈目眩的我,差點爬著逃離渡輪... 其實,我已盡量避免乘坐費時短但易顛簸的快艇,沒想到,中小型渡輪也仍是會隨風浪飛舞, 看來,下次還是乖乖早點吃暈船藥比較妥當啦~ 在歐洲未曾以渡輪作為長程的交通工具(觀光船不算),而第一次嘗試這體驗是在希臘, 不僅搭了大船,且還是睡在船上有海景並附有獨立衛浴設備的房間,頭等臥艙雖價格不貲, 但相較於小型渡輪,這種大渡輪四平八穩,穩當地連船開了都不會有太大的感覺... 除第一次搭大型渡輪過夜外,也第一次在國外租汽車、租機車進行愛琴海各島的環島之旅, 能自己駕馭交通工具,到達大眾交通工具去不了的地方,是旅途中很迷人的地方, 即便迷路,也許能看到不在地圖或旅遊書上的世外桃源,那真的是上天掉下來的禮物和驚喜~ 希臘人認為,休息是比賺錢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希臘小島上,很難不入境隨俗,因為空氣裡,皆有讓人全身發懶、吸多會上癮的因子。 在台灣總認為時間不夠用的我,來到希臘卻在慵懶時空下,奢侈浪費地讓時間一分一秒流逝, 愛藍色的我,來希臘尋找「白牆藍圓頂教堂」的藍白印象,欣賞Oia「世界最美麗的夕陽」, 才深刻體會,原來,美麗的不是景色,浪漫的不是氣氛,而是自己的那份悠閒心情, 吹吹海風,踏踏沙灘,以大海為枕、以藍天為被,享受步調緩慢的愜意時光, 即便什麼都不做,只是發呆作夢,也覺得一切都很美麗浪漫~ 2006年在希臘,看到心目中的藍,我的回憶中,從此多了一抹純淨的藍。 ◆吳哥窟 2007年,因擔任部門福委,公司部門旅遊由我主辦。 選定柬埔寨的吳哥窟,開啟世界文化遺產之旅~ 五天四夜的行程緊湊,看盡千年古城的繁華,照片其實不少,卻不見我的遊記。 倒不是我沒放在心裡,也不是我只愛歐洲,相反地,是不知該怎麼下筆,有些心情筆墨難形容... 更現實的狀況是,雖去了不少塔、寺、宮,但若不即時整理照片,鐵定分不清哪個塔是什麼塔... 還好,塔是弄清楚了,眾多的寺也沒搞混, 只是,明明相機是彩色的,怎麼景色照片卻多是黑、白、灰、黃土的大地色系? 不知是當地真缺少繽紛的彩色,還是吳哥文明只是宏偉巨石建築和細緻精美浮雕的排列組合? 探訪吳哥窟遺跡,其實並不輕鬆,要先頂得住烈日酷暑下的汗流浹背,和突如其來的傾盆大雨, 其次要有充足體力和腳力,雖不需跟猴子一樣靈活,但確實需用雙手雙腳爬上爬下, 在吳哥窟,不僅可體會「手腳並用」的意義,並可實際操作這成語。 再來是心臟要夠力,因為許多塔的高度和階梯的陡度,會讓有懼高症的人呼吸加速兼腳軟無力。 吳哥窟,於1992年被聯合國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座雕刻出來的王城,被譽為東方四大奇蹟之一,也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電影「古墓奇兵」更在吳哥窟的「塔普倫寺」作為拍攝場景, 跟隨蘿拉一起尋寶,可看到不少令人讚嘆的「生命共同體」: 石塊牆上的老樹根緊緊攫住廟宇,在磚牆上張牙舞爪,並深深埋入縫隙之中, 樹根雖破壞了廟宇結構,卻也成為寺廟的強大支柱,一旦樹木被毀,廟宇也將隨之傾倒, 巨大樹木與滄桑廟宇糾纏共生的奇妙力量已歷經幾百年,它們應已注定永世將繼續糾纏在一起~ 原是為千年遺跡而來,沒想到殘存在腦中的印象,卻不僅只是已成斷垣殘瓦的高棉帝國, 留下深刻回憶的畫面,還有一幕幕柬國人民的生活情境和純樸天真的燦爛微笑。 前往吳哥窟的前一星期,八大電視台「世界正美麗」節目正介紹著吳哥窟, 主持人在洞里薩湖看到貧困討生活的孩童而哭了,電視機前的我,也跟著熱淚盈框, 那時心想,電視已先幫我打過預防針,屆時的我應該可免疫了吧? 但,當親眼目睹水上人家「家徒四壁」的簡陋環境,以及辛苦兜售香蕉的小孩,心裡仍是沈重。 在電視上,雖曾看過洞里薩湖斷臂少年坐在水盆漂浮的報導,在現場驚見時,仍是震撼和不忍, 導遊說,少年的斷臂不是先天殘缺,而是討生活時太靠近船身,手臂不慎被電動船槳打斷造成… 電視畫面搬到真實世界上演,讓我還是難過地流淚,還好躲在墨鏡下的紅眼睛,應沒被人發現… 本來習慣東照西照的我,此刻卻沒有拍攝太多當地人或小朋友的生活寫實照, 想拿相機的念頭被心理的另個聲音檔了下來,總覺得好像不該這樣消費他們的生活, 也或許是複雜的情緒,讓自己無心拍照,這類照片雖拍的不多,但已深刻烙印在腦海中~ 雖然這兒的特產之一是嘟嘟車,但反而我對馬車印象較深刻。 這裡的馬,皮包骨的程度連肋骨都清晰可見,雖導遊解釋是因為品種和台灣不同導致如此, 但我覺得是營養不良的後果,人民都不一定吃的飽,瘦弱的馬又怎可能有多餘的糧食讓其壯碩, 雖輕鬆地乘坐馬車,但當馬伕無情的鞭子落在馬兒背上,心情卻沈重的只想下車幫馬兒推一把, 在柬國的很多時刻,憐憫同情之心很容易油然而生,雖正在旅行,但心情卻high不起來~ 在五星級飯店的某個晚上,與同事們一起在大廳聆聽駐唱樂團的表演, 有個約三歲的金毛小丫頭,手舞足蹈地拉著媽媽的手,大手牽小手,在舞池裡共舞, 看著那樣的畫面,跟當地的小孩比起來,覺得身穿華麗衣裙的金毛小丫頭好幸福, 飯店外的小孩可能衣不蔽體,可能需跟著兄姊們一起兜售商品或乞討,也可能一個糖果就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