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马六甲之行--巴巴娘惹的艺术 |
[游记]马六甲之行--巴巴娘惹的艺术 |
2009-06-05cncn.com |
马来华人与马来人通婚的后代,男的叫巴巴女的叫娘惹,形成独特的巴巴娘惹文化。 对于华人的一些传统节日,巴巴娘惹家庭非常重视,过春节,作为子孙或年幼的一辈,得跪着磕头、敬茶及祝安。逢春节、清明、农历七月及祖先忌日,都上供祭拜祖先,供品也有讲究,要摆三牲及饭菜等,要摆放八碗或十二碗的菜肴上供。在婚俗上,巴巴娘惹的家庭也非常讲究“门当户对”,那些有权势的华人甲必丹、亭主、殷商家族之间常常联姻。新郎身穿长袍马褂,头带瓜皮帽,新娘则身穿裙褂、霞披,头戴凤冠,身上有众多点缀的饰物。在二战前,巴巴娘惹在举行婚礼时,依然沿用三跪九叩的清朝古礼,娶亲用花轿,锣鼓喧天,热热闹闹。男方的家长对于新娘是否是处女极为重视与苛求,在新婚后,要由媒婆负责将处女布拿出来给男方双亲过目。 既然巴巴娘惹是华巫混血的后代,他们身上必然有异于纯华人的习俗。在巴巴娘惹家庭中,讲的是一口流利的马来语,这是他们日常用语,不过也掺杂了一些福建方言,他们对普通华语一窍不通。特别是那些娘惹,平时的衣着打扮与马来女子无异,身穿沙龙或娘惹装(类似马来妇女装),口中喜爱咀嚼栳叶。在饮食习惯上,巴巴娘惹也有自成一统的“娘惹餐”,它兼有华人、马来人、印度族人以及以葡萄牙人为主的欧洲人的饮食特点,在烹饪方法和使用的餐具器皿方面都比较讲究,调料中自然少不了咖喱和辣椒,口味以酸辣为主,别具一格。要想品尝正宗的娘惹餐,就要到荷兰街的由昔日巴巴豪宅改建的餐馆去,那里从室内的布置陈设,到餐桌上的菜肴,都是最地道、纯正的娘惹餐饮食文化的精华。 目前巴巴与娘惹的人数不多,没有精确的统计,估计数目大约不到万人,据说荷兰街上也只剩下10余户人家了。
这里上传的图片有限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8943/23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