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话不说先上三层去看透纳。从楼梯上再看一眼门厅,我怎么记得以前的中国美术馆不是这样上三层的啊,太久没来过了,实在想不清,孤帆大哥要是看到这篇博文的话,请给我说说。
 看展览的人很多,特别是由老师带着的一群群小画童,一路聒噪而过。不过还是很享受的,毕竟是阔别多年后的再相见。看完透纳,简直就是打着饱嗝出来的,于是其他的展览就没有心思细看了,草草扫过一遍,到院子里再逛逛。这是在院子里看大门两侧的廊子。
 转到侧面,恬静的一面白墙,没有侵略性。左侧露出的树干是白皮松,我国特有的一个树种,树皮会不规则的脱落,露出红一块绿一块的颜色,非常漂亮,像迷彩服。美术馆的树也是不同凡响啊,端的是色彩丰富,变化细腻。
 侧面的中间也是入口和廊子,只是平时一般都不开。喜欢建筑外围做廊子这种手法,廊子和主体之间种上植物,层次感顿时很丰富。
 绕到背面,“敦煌主楼”的做法是前后一样的。中国美术馆的民族元素结合得好,尺度的推敲非常严谨,可以看出作者的手法非常老到,不像西客站之流直接就是往上搁亭子。
更多精彩请看我的博http://blog.sina.com.cn/shenyuxiaozhiz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