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海:梦开始的地方-读叶辛新作上海日记 |
[游记]上海:梦开始的地方-读叶辛新作上海日记 |
2007-07-16 |
叶辛老师的艰辛创作书写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集体日记。如今,他把犀利的笔触伸向了一个新的城市群体——新上海人。《上海日记》如此真实、细腻、直白、毫无掩饰地刻划了一个外地来沪大学生几经挣扎的心路历程和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语言朴素,却直指人心,直指社会。同样作为一个新上海人,我和书中的男主人公全小良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有时我觉得全小良就是我自己,或者他就是我身边的某一个同学、同事。书中写到的那些著名的校园事件,比如大学生变态杀人事件、DV偷拍事件,我在大学时代都经历过听闻过;这几年发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比如大学生找工作难、房价涨得过高过快、未婚同居现象普遍、心理问题高发、白领犯罪等等,我和我的同学、同事们也都感同身受;全小良身上的那种年轻、骄傲、自尊、聪明、莽撞、冲动、任性、善良、努力,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新上海人的缩影。无论是他的谦虚好学还是自负自大,他的乐观还是消沉,他的正派还是邪恶,他的老实巴交还是精明世故,他的坚持还是迷失,他的呐喊和沉默,他的挣扎和沉沦,他的激情和欲望,都是那样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叶辛老师用他高超的文笔构筑了一个鲜活的新上海人的形象,在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新上海人这样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的关注、理解、包容和支持,正是这样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令人感动。 记得《亚洲周刊》上曾这样定义“新上海人”:“他们是不会说上海话,却改变着上海命运的人”。我想,他们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命运。每一天,有多少人带着他们美好的梦想从五湖四海涌入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每一天,又有多少人与冰冷的的现实碰撞后无奈离开。据最近的统计数字反映,到2006年底,外地来沪人员达到660多万,比2005年同期上升19.3%。越来越多的人正奔向上海这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梦工场”,试图通过自己的奋斗和拼搏挤入“新上海人”的行列。许许多多像全小良像苗杉这样的年轻人,当初他们来到上海时,年轻的身体、聪明的头脑和美好的梦想,就是他们全部的本钱。就像是刚刚抽出嫩芽的小树苗,移植到上海这片雨露充沛同时又充满风险的水泥森林中,从此开始一次不可预知的生命之旅。他们要在上海深深地扎下根去,要努力适应上海的春天的阳光、秋天的风雨、夏天的高温、冬天的阴冷,还有摩肩接踵的人群和拥挤不堪的交通,价格昂贵的物质消费和孤独无助的精神折磨。有许多小树在这里茁壮成长,有许多梦想在广阔的天空高高地飞扬,但是,也有许多的梦想像肥皂泡般被巨大的生存压力、冷酷无情的现实轻易地摧毁,间或引发自杀、犯罪等等更多的社会问题。要进入上海城市生活的内核是何等不易。但是,尽管他们经常抱怨工作太忙,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却总也不愿离开上海,离开这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城市。就像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所显示的那样,百分之八十的新上海人有归属感。上海也是他们的家。就像叶辛老师在《上海日记》里写到的,上海曾经是冒险家的乐园,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新上海人来说,现在不用冒险,它也是乐园。 读了《上海日记》,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儿。虽然同为新上海人,但是我庆幸自己并不曾经历如全小良那样的挫折和艰辛。从老家宁波考到上海读大学,再读研究生,然后考上上海市公务员,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一直都比较顺利。全小良的坎坷故事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并且感激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感激上海这座城市,它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充满了魅力和诱惑,拓展了个人开阔丰富的生命视野,时时给予人新鲜刺激的生命体验。而无数被上海吸引着来到这里的人们,就像各种各样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入上海这座城市的血脉,造就并促进了上海的繁华昌盛、丰富多彩。我们个人的命运和上海的城市命运已经紧紧相连,不可分割。 “新上海人”这个称谓,也正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作为一座有着悠长的移民历史的城市,上海正以她独特的海派文化和博大的胸襟,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精英,他们的到来也带来了形态各异的当地文明,在无数文明的碰撞、交融中,上海这块养分充足的温暖土壤,催生了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海派文明。我们对这座城市有着深深的不可割舍的爱,每天,我们都用欣喜的目光凝望着她在我们的智慧和青春中日新月异,快速发展。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人们热爱上海,上海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
原始链接:http://www.ewen.cc/books/bkview.asp?bkid=128538&cid=380707 |
转自:2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