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向黔进(三):梵天净地出仙山 |
[游记]向黔进(三):梵天净地出仙山 |
2009-07-31cncn.com |
更多照片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7a35e0100e99m.html 向黔进(一):西江,漫游千户苗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7a35e0100e8ak.html 向黔进(二):舞阳河下镇远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7a35e0100e8zn.html 向黔进(三):梵天净地出仙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7a35e0100e99m.html
别镇远,乘火车,至玉屏,我们踏上了前往梵净山的旅途。从玉屏包车前往,长路漫漫,约5个小时车程,终于抵达梵净山江口县(南线)黑湾河山门。 此次贵州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目标既不是黔东南苗寨,也不是仿似凤凰的镇远古城,而是这座位于铜仁地区的梵净山。一直觉得“梵净”二字特别富有禅意,据说在佛教中乃超凡脱俗求清静之意。中国向有四大佛教名山,即文殊道场五台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普贤道场峨眉山、观音道场普陀山,而梵净山据称是未来佛弥勒道场,因此力争第五大佛教名山的名头。虽然如此,梵净山却显然旅游开发缓慢,常年养在深闺少人识,我非崇佛的善男信女,却恰恰看中了梵净山的清静无为。 只是,这份“无为”亦恐即将成为往事,目前贵州省正在全力加大旅游宣传,梵净山的推介与开发正是其中一大重点,最鲜明的例证就是鱼嘴坳至万宝岩登山索道的开通。过去的梵净山除了金顶绝景之外,以山脚起始的8000级石阶闻名,这一段无甚美景相伴的艰苦历程折磨了多少游人的筋骨与心志,或许这就是此山游人稀少的原因之一?然而,经过千辛万苦,劳其筋骨之后,登临仙山,体会飘飘欲仙、灵魂出窍之味,应该是幡然有所悟吧,我猜。我一向是不太喜欢索道的,但这一次却不得不靠索道代步,——因为在青龙洞一不小心崴伤了脚踝。幸亏,据说,梵净山的美景都集中于金顶一带,这使我至少可以缓解一点点遗憾。 其实乘坐索道亦有佳境,因为难得如此居高临下,尚未登顶即可放眼风物,豁然四顾间,但见十万大山,烟气迷茫,山色空濛,越是向上,越是云遮雾绕,此时跃然心头就是一句话“山在虚无缥缈间”。
缆车半小时到达万宝岩,这是梵净山上最后一处休息服务站,向上还有承恩殿,然而正在建,曾经有民居接待游人,现今已拆除,若要吃饭住宿,这里就是最后的选择,再向上,便只有求佛之心、寻仙之道。我们抵达时,已是下午四时,不打算在山上停宿的游人纷纷开始下山,闻说道金顶之上云雾更大,几不可见物。若有雾,则见不到云蒸霞蔚,更难求佛光,但却可观乱云飞渡、变幻莫测之奇景,可求空灵超脱之仙气,正所谓世间事有一得必有一失,有一失亦有一得。 到得承恩殿,向左新金顶,向右老金顶与蘑菇石景区。左边粗粗一看,平淡无奇一条山路,云深不知处,算了,我们自然是奔梵净山标志性的景点蘑菇石而去。先至舍身崖,巨石临空,铁链围护,如有恐高症,想必自是心惊肉跳。不怕者背靠铁链留影,恰如泰坦尼克号的船头风光。云雾果然厉害,舍身崖对面十余米处,蘑菇石的身影仍然朦朦胧胧,再走近些,果然仰望一座巨石,状如凝固的蘑菇云,头重脚轻,仿佛一推就可将蘑菇头摇落山崖似的。蘑菇石、翻天印、九皇洞,这里完完全全体现了水平状板岩的地质构造特点,特别是“万卷书崖”,岩石一层层,纹理清晰明了,重叠复重叠,的确仿佛天地之间一部大书。
过思过崖继续向老金顶进发,只剩下我们四个游客。山路开始难走,半是悬崖半是山,石阶陡峭,铁索生寒,雾气开始凝成水滴,从树上、石上点点滴落到我们头上、肩上,正是“山色空濛雨亦奇”。不过垂直百米,就好像到了另一个气候带。我们手脚并用爬到“般若泉”,路遇一老妪,正在取水,仿佛是一居士,原来就住在老金顶如今已残旧不堪的寺庙里。距离寺庙十几米下,尚有一石砌古庙,不知建于何年何月,亦不知其名,只剩下倾颓的四壁残垣。然而就在此时,却看见山民肩抗着木材石料艰难行来,竟是打算重建老金顶上的寺庙,人力之微、人心之诚,殊为可佩。
老金顶上寒风猎猎,不可久留,我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回到蘑菇石景区,游人更加寥寥,却在舍身崖处偶遇一队老年摄影协会的老人家们,扛了长枪短炮,还有三角架,不肯离去,痴痴等待那云雾散去的一时半刻。相比上来时,此刻的云雾好像活了过来,不再凝重,风愈大了,云雾恰如少女的面纱随风飘摇起来。等待的人群便一时惊呼,一时哀叹,周遭的巨石都在若隐若现、若即若离间勾引了我们的眼神和心神。 忽然,摄协一领队高声呼叫:“出来了,出来了!”众人回身一看,真是悚然而惊,就在我们一直没有留意的空濛间,赫然现出一座高逾百米的擎天玉柱,好像凭空冒出来一般,云雾如玉带缠绕擎天柱的腰际,这就是新金顶了。这样神奇的景象曾经在帕米尔高原的卡拉库里湖畔见过一次,高原云层中乍现的慕士塔格峰仿佛神迹,而此刻云雾狼奔豕突的梵净山则给我们“转眼风云相会处,平空移步作神仙”的中国式仙境感觉。
我们摩拳擦掌,奔下老金顶,继续挑战新金顶。却原来承恩殿左侧那条当初看来平淡无奇的山路就是通向仙境的门径。乍一走上小径,浓雾又至,抬头不见了新金顶,回望亦不见了蘑菇石,仿佛老天示之以儆。几十米石阶后,山路猛然变得险要,曲折而高大的石级,不但需要手脚并用,有些地方甚至接近垂直,若不紧紧抓住水汽蒸腾的铁索便无法落脚。好不容易登上一段极险之地,想要喘口气,却见眼前铁索外只余茫茫万丈白雾,脚下在云雾空濛中深不可测,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之景象,不免令人心惊肉跳,顿生寒意,只有将背脊紧靠着身后石壁,方可稍解。转过一弯,忽见山壁间嵌一洞穴,上书“观音洞”,赶忙入内参拜,愿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我等平安登顶。或许这就是梵净山给信众的一大考验吧,若不经此一段艰辛,到达金顶时怎会虔心向佛?终于,横跨金刀峡连接金顶二峰的天桥出现在我们头顶。弥勒道场,我们来了!新金顶仿佛被巨大伟力劈开的二峰,分别供奉了现在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佛弥勒,中间即由天桥相通,传说是燃灯古佛所造,而梵净山据说也是唯一同时在山顶供奉三世佛的名山。人们从释迦殿过天桥至弥勒殿,是不是能体会佛教修来世的意境呢? 伫立金顶,慨然四顾,周遭白茫茫,天地真干净,当此际,便不由得,心静了,神宁了。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23369/1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