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 朝花夕拾”与“朝梦夕圆”,乃异曲同工之人生呼应。 题记二 旅游,其实是玩反差,地球上的风景若是千篇一律,旅游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游憩,形式求新求变,“走路+看景”若是唯一模式,旅游的活力也就消减了; 欲看更多此次新疆之旅的图文,请去http://blog.sina.com.cn/rgmao181898踩踩,不会失望哦。 ---------- -- 你叫 ……? -- 我叫古丽丹。 -- 这匹马的脾气好不好?不会有问题吧?(骑上枣红马之前,我问小驭手) -- “小倔倔”的脾气好着哩。 -- 马也有名字? -- 是啊。 -- 脾气好,咋叫它“小倔倔”呢?(听“小倔倔”,我心里一抖) -- 两三岁的时候,它脾气可大。小时候,马越倔强,长大了,就越温顺!很多马就是这样哩。 -- 还有这个道理?那现在为啥还要叫它“倔倔”呢? -- “爱称”呀!我17岁,小倔倔10岁,我们一块儿长大。 -- 蛮有意思。 -- 上马吧。你前,我后。绝对安全。 于是,我大胆“上马”,左脚套入马蹬,用力一踩,右腿往上一甩,如骑自行车一样,稳稳当当地,我骑在马背 – 人生的第一次哟。 -- 把左脚从马蹬退出来。(古丽丹吩咐我) -- 为啥? -- 哈-哈-哈!(身边的一位团友,人称“诗人”,忽然大笑)你说为啥呀?你的脚不退出,让小姑娘飞上马背吗? -- 哈-哈-哈!(闻之,我亦大笑) -- 要驼我们两个人,还要上山坡,这匹马吃得消吗? -- 你看,我们这位老先生心善吧?(“诗人”又在一旁搭讪,古丽丹只顾在我身后“嗤嗤”地笑。) -- 放心吧,我们这儿的伊犁马可是世界的名马! 【插图之一 驭手古丽丹】
 2009年9月18日下午,来新疆旅游的第六日,从奎屯来到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那拉提草原。草原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的新源县,是伊犁河谷的一部分。 20多位游客,先后上马,马队出发,走上山坡,浩浩荡荡。 “那拉提草原” - 此次新疆旅游的一个既定项目。事先,对我并无多大吸引力。几年前,一位友人曾跟我说起: -- 草原之梦已经不那么美了。曾满怀憧憬,去内蒙“昭和草原”,结果败兴而归,所谓的“草原”,充其量不过是无法覆盖全部地表的稀疏小草而已。牧民说,因为放牧过度,草原已经退化。“风吹草低见牛羊”只是诗中意境,只是美好想象了! 经过两日“硬卧”旅行,从绿色江南出发,看过了黄土高坡,见识了无垠荒漠。9月12日到乌鲁木齐之后,马不停蹄,先后游览了五彩滩、喀纳斯、禾木,白哈巴,魔鬼城,赛里木湖。 “卸磨”三载,经常外出,被家人戏称“老霞客”,可是,称得上是震撼我心的旅游,不在别处,而在新疆! 进入9月,喀纳斯、禾木和白哈巴,便进入了“纯金时节”。北国风光之雄浑,与江南山水之娇秀,在此结合的如此完美。 碧空如洗,层林尽染,满目流金,秋色灿然。 近处,白桦、红松、冷杉等树木以其金黄、橙红、黛绿、鲜红、粉红、黑红等色彩,一并演绎成了上帝手中的“调色板”;远方,白雪皑皑的山峰在蓝天的映衬下,圣洁而又崇高,让久居闹市者遐思高远。 白哈巴。在白桦林里独步,树杆上长着一只只“大眼睛”,正好奇地望着你,抬头看天,碧空映衬着大树书写着秋天的绚烂,低头看地,一片金黄,轻轻地踩,“嚓嚓嚓”地响,好似有人在林中跟你说悄悄话,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你抬头之间,忽见十来只骆驼,在主人的带领下,不慌不忙地穿越白桦林……; 禾木乡。在山岭的空旷地上骑马,看湛蓝蓝的天空,观白悠悠的云朵。你惊叹,天空原来可以这么蓝啊,白云原来可以这么白啊!图瓦族的一座座木屋,错落有致,排列在山岭下,镶嵌于金色的白桦林间,你惊叹,这是美丽的村落,还是童话故事里的世界?你遗憾,此行匆匆,走马看花,不能入村转悠,不能入村小住! 喀纳斯。轻舟驶过浩渺的湖面,见重峦叠嶂,看碧水弄波,观山林如屏,赏秋色如染。你会忘却湖中还生活着惊世骇俗的“湖怪”,你不会因为“湖怪”没有浮出湖面而心生憾意。因为,此刻的你,已经陶醉了,陶醉于“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慨叹,陶醉于“到过喀纳斯,从此天下无秋;游过喀纳斯湖,从此天下无湖”的狂想! 疾驶的大巴。山岭上的一个拐弯,全车团友发出一阵惊呼,山坡上一片金黄色的树林里闪现一株巨树,火红火红的,宛如一把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炬,司机心领神会,临时停车,让我们观赏拍照;驶过山谷的一座桥梁,全车团友同时发出一片“啧啧啧”,河里流淌着的,是水?还是翡翠?还是碧玉?司机也为之心动,车速减慢,让我们饱饱眼福! 萍水相逢的团友,相处几日,我始明白,此次来新疆旅游,成行前,“享受”种种阻力的,并非独我一人!各人有各人的故事。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 -- 家人与亲友几乎发出了一致的“劝言”:75刚过,接着又发生了“针刺”事件。--“缓行”吧,新疆之旅! 然而,坚信不会有事,“冲破”了重重阻力,我们还是来到了新疆。 交谈之下,方知众团友,此时来新疆,皆冲着“看秋”而来。 9月10日出发之前,我在博客上专发一文,标题就是:此行何去?- 金色喀纳斯! 果然,不虚此行。 没有想到的是,那拉提,一个地名陌生的草原,等候着我们的是另一个惊喜。-- 这里没有“金秋”,而是“绿秋”! 一次次,我们惊异于边陲新疆的地域之大;一次次,我们慨叹于祖国母亲的地大物博! 上了高速,一日之间大巴疾行五六百公里乃“家常便饭”!第一日,从乌鲁木齐到布尔津,再到五彩滩,车行八百公里左右!八百公里,那就等于上海到济南的距离哟! 数字是枯燥的,而色彩则是如此生动! 身披北陲的金秋的灿烂,来到那拉提!你却看不到一张黄叶,一丝“秋色”。 草原,满目葱绿,草丛中依旧点缀着野花,黄的、白的、蓝的,星星点点; 云杉,郁郁苍苍,生机盎然,挺拔而又秀美,散落在广袤起伏的高山草甸; 空气,湿润润,清幽幽,散发着清香,那是牧草的香味,还是野花的芬芳? 自幼,印象中的草原是平原,一望无垠,“草”天相接。可是,那拉提的草原却是一个“另类”。 江南的山,绿意盎然,漫山遍野长满了绿树、绿竹、绿草,而那拉提的山,除了散落的云杉林之外,就是绿色的草地。那拉提的山,没有陡坡,更没有峻岭,山势极为和缓,坡度大约只有20 —30度,远远望去,整个大草原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绿色地毯,被风吹得有起有伏,而云杉林则是则是这幅绿色大毯上的的绿色镶边。 -- 云杉真美! -- 我们叫它‘雪岭云杉’,这种树喜阴不喜阳,所以全生长在北边背风的山坡上。 我仔细观察四周,发现果然大多数的云杉林靠北坡生长。 -- 别小看它,最高它能长到五六十米,它深入地下的根系也达十多米。一棵雪岭云杉,能蓄水2.5吨,等于一个小型蓄水池了。雪岭云杉还有一个‘三千年’说法,活时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 -- 这不是成了胡杨树了吗? -- 是啊,别以为新疆只有胡杨才有三个“一千年”的精神。 -- 哦 ……。 【插图之二 高原草甸】  20多匹马,载着团友,走上山坡,渐渐拉开了距离。 山坡渐高,视野渐广,近处,绿色山坡,起起伏伏,绿茵茵的,柔丽而又润泽;云杉林,高高低低,绿葱葱的,挺拔而娇美。牧民的屋舍和毡房点缀其间,三三两两的马匹和牛羊,时隐时现。 一望无际、“平铺直叙”的草原,和眼前的那拉提草原相比,似乎显得单调,显得乏味。 上世纪80年代,社会流行挂历,尤其流行欧洲自然风光的挂历。有“荷兰郁金香”的,也有“瑞士牧场森林”的,挂历上的风光让当时的国人眼睛一亮!大树底下的郁金香,成片连毗,红的,黄的,白的“花毯”……,鲜嫩欲滴,如梦如幻;30年过去,郁金香在我国已不再稀罕,仲春时节,北京植物园,上海鲜花港,杭州太子湾……,成群的游客徜徉在郁金香的花海! 牧场森林 - 云杉、马群、草地、野花、碧空、白云 – 如诗如画!挂历上的“瑞士草原风光”,在我来新疆之前,仍属“梦境”! 猛然间,骑在马背上的我意识到:此时此刻,眼前的一切,不是让昔日的“梦境”化为现实了吗? -- 我们那拉提美吗? -- 美,真美!(想赞美,可是,顿感词穷) -- 见了这么美的草原,有的上海客人会在马背上哼歌哩!你咋就不哼歌? -- 我,我在心里哼着呢!(思绪悠悠,古丽丹的一句话把我拉回了现实) -- 你真幽默。 -- 不,这是真的。 -- 小倔倔可能要喝水了,你可别拉缰绳哦。 说话之间,马儿来到一条溪流边,流水潺潺,溪水清清。果然,马儿停步低头,开始饮水。 -- 我们要下马吗? -- 别,马儿没那么娇嫩。-- 哈哈哈! 两分钟后,马饮水毕,又开始上山坡的路程,沿着流水潺潺的溪流。 马儿的步伐似乎更轻捷了,马背上的我,也放松了许多,居然可以单手抓缰绳,我的身体随着马背的起伏而起伏,晃晃悠悠地,没有了开始的惧怕感,甚至还能腾出一只手拍照。 -- 你是第一次骑马吧? -- 是啊。 -- 有什么感觉? -- 说出来你别笑话。 -- 说吧。我不会笑你的。 -- 第一次上马背,有三个感觉。第一,马的力气真大;第二,马真辛苦;第三,人跟马一样辛苦。马儿有压力,压力比较单一,做人也有压力,压力的内容就更丰富多彩了。 -- 老人家说的真好!我也有压力呀,明年就要考大学了,压力比现在的小倔倔还大哩! -- 哈-哈-哈! -- 轮到你笑我了! -- 第一次骑在马背上,我还体会到造物主的伟大! -- 你一定是基督教教徒吧? -- 相信有造物主,不一定就是基督教的教徒呀! -- 哈-哈-哈!有道理。我们哈萨克族人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笃信造物主! -- 你听,溪流里的水声,真好听! -- 昨天这里还下了一场大雨,今天是个大晴天! -- 新疆不是很少下雨吗?没有想到,那拉提还下大雨。 -- 我们那拉提的年降水量有1000毫米。 -- 据我所知,新疆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毫米左右。 -- 我们那拉提被称为“塞外江南”!你看,这里像不像你们江南呀? -- 这里既然是“春秋牧场”,怎么见不到马群,羊群呀? -- 为了保护草场,这里已经禁牧好几年了。 -- 我原来以为草原就是一马平川,一望无边!(话一出口,便觉不妥,是否太文绉绉了?) -- 草原有两种,一种是平原草原,一种是河谷阶地草原,我们那拉提草原就是后者。你知道吗?我们那拉提还是世界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哩! 始料未及的是,古丽丹的说话比我还要文绉绉,居然用了“后者”! 就这样,无边无际地,我和古丽丹在马背上闲聊着,偶尔,和从身边走过的团友打打招呼!原来,古丽丹是新源县中一名高三学生,这两日学校临时放假,她就和哥哥一起,牵着家里的马来打工,挣点学费。 -- 那拉提,这个地名有点儿怪怪的,哈萨克语是什么意思? -- 那拉提不是哈萨克语,原来是蒙古语。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当时已是春天,可是,山里面却下着鹅毛大雪,这支军队忍受着饥饿和寒冷,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越过一座山岭,云开日出,阳光灿烂,眼前却是另一个世界。大片大片的草原,百花盛开,还有奔流的山泉,还有成群的牛羊。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成吉思汗的军队齐声大喊“那拉提,那拉提!” -- “那拉提”就是“太阳”的意思? -- 对啊!从此,我们这个地方就叫“那拉提”了。 -- 你汉语讲得好,还是个出色的导游呢。 -- 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乡土地理”,这些知识都是从那门那儿学来了。 -- 咦,那边的山坡上怎么有那么漂亮的纹路呀?不是外星人留下的吧?(我突然发现左侧不远处的山坡上有整齐的纹路,一行一行,由上而下,整整齐齐。) -- 不是,不是。你真幽默!我不信有外星人。我们刚割过冬草。那是割草后留下的纹路。 -- 堆在那儿的,就是冬草吧?(我发现了三四堆草垛) 【插图之三 古丽丹家】
 -- 对啊,那几间平房就是我的家,那冬草,就是牲畜过冬的粮食啦。 -- 哦,你家就在这里? -- 是啊。 -- 到你家去看看吧? -- 不,现在不去! -- 你的意思是……。(我觉得古丽丹话中有话) -- 现在不告诉你!(古丽丹有点神秘兮兮) -- 我们从北疆的布尔津那边来,没想到这里野花还盛开! -- 唷哟哟,这点花算得了啥?你要是五月到这里来,各种野花开遍山岗,那才叫百花齐放哩!你要是早一个月来,草还没有割,细茎鸢尾、糙苏、假龙胆、苔草、冰草、羊茅高达60--70厘米,你见了一定会大声朗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你咋会肯定我会诵诗呢? -- 咦,刚才你自言自语,好像在做诗呐。 -- 哦,我在马背上,一时兴起,哼了一首打油诗。 -- 那就朗诵给我们听听!(这时,正巧“诗人”又与我们“狭路相逢”。) -- 你就朗诵一边吧,我想听!(古丽丹怂恿) -- 一首歪诗,听了可别笑! 上下牧场两小时,稳坐马背景如诗, 今日过足马背瘾,此生难忘那拉提! -- 好诗!好诗啊!(“诗人”和古丽丹同时鼓掌) -- 我最喜欢“稳坐马背景如诗”!“景如诗”比“景如画”更妙! -- 没办法呀。 -- 怎么没办法?(古丽丹问) -- 你想想,用“景如画”,全诗就不押韵了呀。(“诗人”替我解释) -- 哦,对! -- 所以,诗歌押韵不仅好听,而且还逼你选用新词。(我解释) -- 团友都叫我诗人,其实,应该叫你诗人才是啊!(诗人冲我说) -- 哪里,哪里!我的打油诗只讲押韵,不讲平仄。 -- 你们都是我的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到真不少哩。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山顶的一块平坦开阔地 – 目的地到了。 二十几匹马,“聚会”于此,正在低头吃草。游客大多站在开阔地的边缘,观赏山上山下的风景。 -- 以前唱新疆歌曲,只是用嘴唱,现在见过了新疆的美景,要唱的话……。(一位高个女团友说) -- 现在唱的话,就是用心唱了吧?(诗人打断了她的话) -- 那现在你就唱一首吧!(众游客异口同声) -- 我先唱,唱完了,你们接着唱哦! 就这样,身后是二十几匹马,面对的是起起伏伏的山坡、直指蓝天的云杉林、湛蓝湛蓝的天空、如絮如烟的白云。歌声响起。 -- …… 我们新疆好地方,我们新疆好地方啊, -- 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 -- 来、来、来、来、来、来……, -- 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 麦穗金黄稻花香啊, -- 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 一曲终了,掌声响起。 -- 唱得真好!再来一个!(我扭头一看,发现二十几个哈萨克驭手也围拢了过来。站立在古丽丹身旁的一位帅哥大声说,男孩和古丽丹十分相像!) -- 再来一个!(掌声再次响起) -- 他是你的哥哥吧?(我轻声问古丽丹) -- 是我的哥哥,也不是我的哥哥!(古丽丹向我做了个鬼脸) -- 此话怎讲? -- 我们俩是双胞胎,是龙凤胎!(古丽丹轻声地告诉我)再来一个! -- (歌手正清嗓子,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一位头发有点花白的老先生说)唉,我不能独唱到底呀。昨天车子经过克拉玛依的时候,你不是在车里唱了“克拉玛依之歌”吗?现在何不唱一首呢? -- (话音刚落众游客齐吼):是啊,你来一个。 没想到,老先生落落大方,在这山头的旷野,引吭高歌起来。 -- 啊……,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 -- 到这里来驻马我嘹望过你, -- 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 -- 我赶紧转过脸 向别处走去, -- 啊克拉玛依 我不愿意走进你, -- 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 -- 啊克拉玛依 我不愿意走进你……; 唱毕,又是一阵掌声,更响了。 -- 这批游客真有唱歌的天才,唱得真好!(古丽丹跟哥哥说) 古丽丹的哥哥没搭理妹妹,却站立到众游客面前。 -- 有谁再唱一首,我就给大家表演马技!(古丽丹的哥哥豪爽地许诺) 掌声响起。众团友还没有来得及“物色”新歌手,诗人夫人站了出来。 -- 好,大家听好,这位小弟弟说话算数,我就来一首,唱完,你表演马技!(掌声大作,夹着叫好声) -- 明天我们不是要到吐鲁番去旅游了吗?现在我就给大家唱一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好不好? -- 好……!(更响的掌声响起) 只听得她清了清嗓子,深情地唱道: -- ……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 啊……,姑娘啊遥望着雪儿哨卡, 捎去了一串串甜美的葡萄,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 在她歌唱的时候,不约而同的,几乎所有的哈萨克驭手,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全都随着歌声,手舞足蹈起来,动作是那么合拍,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不少游客也参与其中,不少游客在一旁鼓掌。 唱毕,女游客微笑问了大家一句:唱得好不好? -- 好,好极啦! -- 你们知道为什么唱得好吗? -- ……。(众游客一愣) -- 到了新疆,知道了新疆的美,我是用心在歌唱呀! -- 哈-哈-哈;对-对-对! -- 现在我唱完,应该轮到谁的节目啦? -- 他,表演马技!(古丽丹的哥哥成了众团友的目标) 一时间,歌声、笑声、掌声、在这高山草甸的山顶飘荡开去……。 -- 好,现在,我给大家表演马技。 古丽丹的哥哥言既出口,便飞身上马,朝开阔地的山坡奔去,在五六十米外马停,转身。 刚才还是谈笑声一片的游客,霎时凝神屏气,目光投向已在开阔地高处的哈萨克小伙子。只见他在马身上拍了两记,那匹枣红马,飞起四蹄,箭一般地从远处快奔而来。快到我们眼前时,小伙子用力收紧缰绳,枣红马立刻举起两只前蹄,整个马的身体全靠后蹄支撑,身体呈垂直状,与此同时,马匹昂首朝天,发出一阵悠长的嘶叫,高亢而又激奋,马嘶声,久久回荡在高原草甸。 【插图之四 马技表演】
 掌声响起。-- 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 我哥哥两次获得乡里的马技比赛的金奖哩。 -- 不是我要故意表演,我们哈萨克族人讲究礼尚往来,你们的歌唱得那么好,我们也不能白听呀!(古丽丹的哥哥翻身下马,跟众团友说) 闻此,又是一阵鼓掌。 正在众游客纷纷上马,准备打道回府。忽闻: -- 啊,我想变成一匹骏马,在这里驰骋; -- 我想变成一朵小花,在这里绽放; -- 我想变成一棵小草,在这里生长; -- 我想变成…… 原来,诗人独自面对山下的美景,在即兴作诗哩。 -- 别惊动他,让他……。(一游客一边摆手,一边悄声说) -- (不料,此言让诗人听见,他转身,又说道)我想变成一只小小鸟,在这里展翅飞翔……! 掌声响起! -- 那你就留在这里,别回上海,回啥子家哟!(诗人夫人是四川人,故意面作嗔色) -- (高个子女歌手趁机又哼唱起来) --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小小鸟, -- 想要飞却怎样也飞不高, -- 也许有一天我栖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 -- 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 -- 这就唱对头了嘛!你就留在这里展翅飞翔吧(诗人夫人故作嗔怪) -- 哈-哈-哈! -- (等我们20多位位游客上了马,准备走下山坡的时候,古丽丹的哥哥又对大家说)上海的游客,你们好!下山要经过我的家,我和我妹妹请大家到我们家去喝酸奶,喝奶茶! 此刻,我才恍悟古丽丹刚才的话中话! -- 好啊,我们付款!(诗人说) -- 你们要付款,我和妹妹就不清你们啦! -- 我们哈萨克族人,有一个说法,你们也许不知道。(古丽丹说) -- 啥说法? -- 哈萨克人是好客的,按我们待客的传统,自家财产的三分之一应属于客人!(古丽丹哥哥说) 骑在马背上的游客再次掌声响起! 浩浩荡荡,下山去了。 远远的,古丽丹的家已经在望。 马背上的我,思绪难平。 年少的我,在复旦求学。校园西侧,有一块大草坪。夏夜,常独自躺在草坪上,遥看深蓝色夜空的繁星。一日,正巧读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列文遭吉提拒婚后,感到羞愧,感到郁闷。列文回到乡下,回到草原,和农民一起挥镰打冬草,劳动间隙,他躺在草地上,闻着草香,望着起伏的高原草甸,望着一道道草甸的纹路,心情顿趋释然,这里,他的家乡,高原草甸,有他的事业……。此刻,他决定到西欧去进行一番考察,以便撰写他的农业改革的论文。 这一段描写,我读之又读,顿感复旦大草坪的美中不足,毕竟非自然生态,毕竟远离大自然。那晚,躺在大草坪上,遐思不断。是夜,在复旦7号楼135室的床铺上,18岁的我居然做起美梦,居然见自己骑着马儿,登上了高原草甸 ……。 【插图之五 我在马背】
 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的书名,似乎成了汉语之“准成语”; 此时的我,想到复旦,回味今日,我想,那不是“朝梦夕拾”吗? 古丽丹的父母,双双站立在屋舍前,远远地在向我们招手。门前放着两张长桌,桌上摆满了一只只小纸杯,迎面拂来奶香阵阵 ……。
【2009年10月25日初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