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白龙山、石骨山和仙磕山

[游记]白龙山、石骨山和仙磕山

2009-12-13ctrip.com

白龙山在浙江省乐清市境内,海拔716米,属于雁荡山山脉,我去过N遍,每遍都会被布满山巅溪涧的圆滑大石头吸引。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仙人,为了欣赏温州、台州、处州、婺州、衢州、越州、明州、杭州和严州的美景,在一个夜色朦胧的深夜,把黄塘溪与黄金溪里的石头变成大象、水牛、肥猪、团鱼等动物,像赶羊群似地往白龙山山顶赶,准备堆叠出一个望九州的观景台。正当 “动物”快速向顶峰拥挤时,仙人遇到了一位早起的斫1柴人。“先生,这石骨2怎么会走的?”斫柴人问仙人。这一问,玄机被点破,仙人立刻失踪;跑着的“动物”全都原地立停,凝固在山上;不断叠高的观景台也嘎然定格,其高度仅能看到一个温州。人们为了怀念这位为仙人,仍然把这个没完工的观景台称为“九州岩”。

一位朋友为证实传说的真实性,特意带我观看了仙人脚印、仙人床、仙人布帐、仙人枕头、仙人镬、仙人面盂、透天饭甑、仙人棋盘等仙人留下的踪迹,以及当年“凝固”在山上的“动物”。你看,大象甩着鼻子健步走来,乌龟伸长脖子粘着岩壁奋力向上爬,喜鹊在衔柴筑窠,猪群在钻草丛,山雀在切切私语,鲶鱼在扁嘴生气,一尾大鲤鱼逆流而上,穿山甲从大石头上准备往下跳,黑水泡金鱼悠闲地扭动身姿……。经朋友一点拨,好像画龙点睛似的,眼前的石头立即鲜活起来,惟妙惟肖。把这些石头说成是神仙留下的,还不如说是抽象派艺术大师的雕塑杰作。看了一会儿,我也开始浮想联翩,仿佛长了一双慧眼,什么猴子、野熊、大猫、鲨鱼、海豚、蘑菇、宝剑、显示屏、外星人、猿人、番人……,全都出现了。

其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是白龙山圆滑大石头的真正创造者。大约在1.28至1亿年前的早白垩纪,由于地下深处炽热岩浆的上升,升到地下5至3千米处,失热凝结成岩体。又经过地壳运动的剧烈震荡,位于造山带的岩石不断地上升,并不断地受到剥蚀,使地下深处的岩体在地表隆起。后来,花岗岩表面又经千百万年的风化剥蚀,流水冲刷,发育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棱角圆滑或近球形的花岗岩岩块,出现在山顶或山坡,滚落在溪涧,成为典型的花岗岩石蛋地貌及垒砌地貌。

由于山上有很多大石头,人们就把山南边的村庄叫 “很多很多大石头的前面”——峃3前,把溪旁有很多滚落石头的地方称作“大石头的寄居地”——峃棲4。

白龙山的得名也与石头有关,有旧书记载:在宋朝,峃棲村有一位姓江的十五岁姑娘,去溪边浣纱时,在水中拾到一块漂亮的蛋状石头,放在口中继续浣纱,不料滚入肚中使其怀孕,父母冤枉她有外遇,姑娘含屈溺水自杀。死后腹中迸裂出一条白龙,白龙将母亲葬于山上,附近村民经常前往祭拜。到了明朝,白龙圣母屡屡显圣,人们渐渐地将该山叫白龙山。

那么,最早白龙山该叫什么山?找不到文献记载。但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在《天地宫府图》中曾写过,天下有七十二福地,“第三仙磕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5,真人张重华治之”。从史书中得知,在司马承祯42岁那年,“分永嘉县复置乐城县,属温州”。当年温州其它地方也没有“X城县”,很明显,这“梁城县”就是乐城县,即现在的乐清市。可是,从县城到白溪的范围内从没出现过“仙磕山”,全温州也没有出现过。该范围只有白龙山是道教名山,全山现有大大小小十余座宗教建筑,全都属于道教。显然,白龙山就是失落的天下第三福地——仙磕山。

一座布满石头的山,你会最直接地称她什么山?石头山,对吧!而当地人把石头称为石骨,所以,白龙山最初名称应该叫石骨山。

石骨山又为何被记录成仙磕山?第一,由于司马承祯是河南温县人,不懂温州话,就把虹桥方言szi guei sa(石骨山)理解为仙磕山,有的写成仙硙2(gài)山。到宋代,江西道士李思聪在《洞渊集》中已将“仙”字更正为“石”字,但这“guei(骨)”字还是写不出来,只好写成石礚山。其实,这也不能怪古人,很多乐清人现在还不知道szi guei(石骨)怎么写,有的人甚至把自己说成鲁庆(lo qiang)人。第二,由于北方话“石骨”与“尸骨”读音相近,为避讳,有意写成“仙磕山”。

也许你不同意我对石骨山到仙磕山的推理,说找到“仙磕山”景点才能证明。这很容易,你看前几天我拍的这张照片:一位光头、光脊梁、光屁股的赤裸大仙正面对连绵群山,伏身跪地,以头叩拜,祈求人们别在山上凿石炸岩、私刻乱建,保护好大自然留给人类的艺术珍品,保护好自然环境。这情景难道还不叫“仙磕山”或“石磕山”吗!

1.斫:音zhuó。这里指用刀、斧等砍劈的意思。虹桥方言将砍柴人称为斫柴人,即樵夫。

2.石骨:坚硬的岩石,即石头。虹桥方言将石头称为石骨,鹅卵石称为石骨卵,小石子称为石骨子。

3.峃(嶨):音xué。山多大石也。

4.棲(栖):音qī。这里指居留、停泊、寄居的意思。

5.草市:农村定期集市的通称;最早称市,唐宋时多称草市。

欢迎光临我的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150515235

(白龙山风光1)

(白龙山风光2)

(白龙山风光3)

(白龙山风光4)

(一位光头、光脊梁、光屁股的赤裸大仙正面对连绵群山,伏身跪地,以头叩拜,祈求人们保护好自然环境。)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1022-r1265685-journals.html38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