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桂平西山游 |
[游记]桂平西山游 |
2010-03-15ctrip.com |
虽然下了一夜的毛毛雨,早上起来继续飘着雨星,但我们一行六人还是出发去桂平爬已经念叨了好久的西山。 九点十分汽车从贵港开出,十点四十分到桂平汽车站。下车后没吃早饭的人买面包、牛奶解决肚子问题,大家买水,整装开路。 先在城市边缘走过了一段,走出了城市,然后顺着一条便道慢慢走到了进山的路上。回来后来查地图,那条路叫廻龙路。 雨后的空气很清新,虽然还是有些潮湿,但进山看到满眼的绿意,人的精神还是很好的。到了一个岔路口,负责带路的小薛说走右边长田鸡翼村那条路。虽然也是水泥路,但也随着山势弯弯曲曲,路边绿树的叶子层层叠叠,绿的深浅有致,路边一侧的深沟中有哗哗的水声。 走了一段再问路时,发现走错了,于是开始拐向左侧的一条泥土的山路,喜欢爬山的小吴兴致被调动起来了。虽然刚下过雨,路并不滑,大家走的也比较快。途中遇到一群牛,老老小小近十口,堵住了一人宽的山路。正发愁怎么过去时,牛们纷纷惊慌的让开道路,于是大家排着整齐的一列纵队神情严肃的从牛群中穿过,没一个人有停步拍照留念的愿望——虽然牛怕人,其实人更怕牛。 山道沿着一座小山转个圈,到了山的另一面就是下山路。因为落叶多,路也有点滑了。山上多圈的坟墓,有大有小,有华有简,山道不断从各家的坟圈边穿过。 下到山下的水泥路上,鞋底上已经是满满两底黄泥,在水泥路上走起来倒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了不远,小薛又发现方向不对。正好一位MM路过,小薛用我们根本听不懂的当地话仔细打问,原来上马骊山的路就在我们刚刚下山的小路旁。大家调整一下,稍微吃点东西,老刘打头,开始上山。 上山的路基本是直线,有石有沙有落叶,还是比较好走,前进的速度也比较快。只是路边的树叶上积的雨水还很多,加上出汗,衣服很快就被打湿了。走了快一个小时,可能是下车后吃的酸奶有问题,小吴开始不舒服。于是停下来休息,大家吃点东西。继续前进,山路的坡度也开始陡起来。途中遇到几个学生,是从山顶上下来的。走了时间不长,小吴、小冯都要休息,于是再停下来,此时小吴全身发热,可以看见他身上蒸腾的水汽袅袅升起。休息后继续走了没几步,小吴还是蹲下来吐了几口,才缓过劲来。 此时的山路已经比较陡了。经常在队伍中间喊“冲啊!”的小杨,虽然瘦瘦小小,因大家说“冲动是魔鬼”,情愿化身魔鬼,还是冲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带着队伍向上、向上。跟在后面的老刘、小李走几步歇一下,走几步歇一下,大口的喘气,肺也开始呼哧呼哧了。 山道几步向左,几步向右,曲折向上。因为阴天,且湿度很大,空气象能捏出水来,雨象随时要下来。周围云雾缭绕,抬头看不见山顶,回头看不叫山脚,只有顺着眼前的路,踏着石块高一脚低一脚的不断向上。小杨几次大喊“到啦!”,都是非典型性的疑似,上去一看,只是一块大石头,地势略微平坦,向上的路还在延伸。路边间有电线杆,电线是通向马骊山上微波站的,可惜电线杆上的编号是向上编的,号码越来越大,无法判断路还有多远。 向上的路似乎没有尽头,只见小杨上衣的一抹红色在烟雾缭绕的绿树、石块之间时隐时现,却始终无法追赶上。 上啊上啊,忽然之间,路变平缓了,山势也开阔了,四周的雾气被山风吹来吹去,象仙境,终于快到顶了。人一下有了精神,加快脚步,飞速向前。终于到顶了,小薛说,这是小马骊山,去马骊山顶还有一段路。小马骊山另一侧是向下倾斜的一大块绿草坡,草坡中有几块大石,一块汽车大小的石块中间齐齐的裂开一个手掌宽的口子,于是大家拗出各自的造型,和大石、裂缝合影。 沿着山坡向下,是两座山之间鞍部的一个风口,山风呼呼的吹。因为部分人体力不支了,于是决定不上马骊山,而直接向西山前进。顺着一条西山方向的路走了一段,小薛发现路线不对,退回来走另一条,还是不对。歧路上小吴脚下一滑,摔出了今天的第一跤。地是潮湿的,于是大家站着,开始吃东西,而小薛返回到风口处找到了去西山的路。 去西山的路开始的一段是下坡,经过了前面上山那段陡峭的路,现在大家的心情非常好,走的也很愉快。地上多落叶,遇有山道空灵或遍布红叶处,大家就停下来摆POSE照相,而旁边的人会说自己是“路人甲”、“路人乙”或“宋兵甲”,而有意走过去,留背影在别人的照片里。 走着走着,路又开始变陡了。因为衣服都湿了,小吴在广大群众的建议下,找了一根树枝桠,把衣服挑在上面,裸着上身扛着树枝行走,很有巡山土匪的味道,可列为“匪兵甲”。在大家的调笑声中,脚下一滑,他又摔了第二跤。 有一段下山路都是石头,要小心踩着空挡避着石块,或左或右的向下找路。走在前面的老刘一回头间,看到后面山石间五个人或向左或向右呈之字状,有逡巡不前的,有迈步探路的,有脚高脚低的,煞是好看,于是大喊大家“停下来”,拿过小吴的手机抢拍此画面。但耽搁之间大家有移动的、有把自己站舒服的,已拍不出那一瞬间的动感和趣味了。 很快,平坦的康庄大道到头了,山路重新开始向上。先是相对一段平坦,但坡度很大的山脊。山脊上多合抱的松树,泥土红色,虽然不是很湿,但布满了松树落下的松针,不小心脚下还是会滑的。山脊的尽头,又如刚刚走过的石块路,只是这次边上向上了,坡度估计已经有七十度了,需要小心的在石块间的找着落脚点,一边还要小心别滑了下去。 石块间向上走了近十分钟,山忽然立了起来,陡峭的近九十度。路还在,但在石块间也几乎是垂直的。因为接近山顶了,只想快点登顶,所以没有想太多,伸手抓住石块,开始手脚并用的向上。随着运动量的加剧,肺部更加急促的呼吸,此时头上、脚下什么也看不到,休息时只能紧紧抓住石块,稍喘两口气就继续向上——真的害怕时间长了手脚发软,掉下山去。后来估计那段石壁可能有五十米,当时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个念头向上向上,身体机械地攀爬着,伸手抓住石块的突出部位用力,腿抬上来踩稳落脚点,再伸手抓更高处的石块,再抬脚踩住落脚点,上、上、上。好在石块都很结实,没有脱落的担心。 爬着爬着,猛然看到了巨大的电视塔的铁脚,登顶了!陆续上来的每一位,都是冲到电视塔的水泥台边,面对峭壁坐下来大口喘气,脸色苍白,半天说不出话来。而体能最差的小冯,也在小薛的照顾下,很快登顶。 慢慢气息调匀了,能开口说话了,虽然周围还是云雾缭绕,看不见什么景色,但经过了那样一段艰苦的攀爬,站在没有风景的西山山顶,大家心里也只有一个字:“爽!” 山顶只有半个篮球场大,铺了个水泥台,树了电视发射塔。我们上的是西山的后山小路。正面的登山大路是有台阶的。山顶面对大路的方向,放置了一座尺高的白瓷观音立像,既然来了,大家还是烧了些香烛。陆续有游客从正路上来,山顶上热闹起来,于是我们从正面下山。 下去十几米,路边有树枝搭起的棚屋,有翁妪二人卖粥,泉水熬的粥。六人围桌团团坐下,老翁端上满满一锅粥,老妪端来三小碗菜:腌咸菜、腌辣椒、酸萝卜。可能一是饿了,二是一路上出汗很多,粥到口中异常清香甘洌!粥熬的火候也到了,稠稠糯糯。腌咸菜并不很咸,后味还带点甜,象玫瑰头,过粥甚好。辣椒很辣,而萝卜则酸的一块下去再吃别的都没了味。吃粥大赛开始了,你一碗我一碗,呼噜呼噜声中,也就一瞬之间,锅见底了。而老刘以五碗粥位居榜首。老太太问是否再加半锅,大家抚着肚子,只能遗憾的拒绝了。老爷爷身体很好,赤面白发,说85年就上山,今年已经70了。粥一锅20元,虽然在山下20元买米一锅也装不下,但在这山上,相比所吃的欢畅,真是便宜! 下山路上,不断遇到气喘吁吁着上山的人,于是对上山的人说:不远了,快到顶了,顶上有粥,很好喝!不料上山的人纷纷说,不喝了,山下喝过了——听意思,在山下也没少喝。于是大家猜测,是不是老太太的儿子在山下也开了分店,一家人垄断了这条山道上的粥行生意? 下山的路先是一段石头铺的台阶路,再走下去又变成了很陡的遍布石块的山坡,从石块间小心下来,又成了上西山时开始的山脊路,只是更长、更陡。老刘正在小心翼翼的走着,听到后面小李大喊“刹不住啦!”,赶紧抱着一棵树闪在旁边,就见身边一条黑影如风般冲了下去,如同捕风汉子。中间用手拉了两次树也没有停下来。等老刘慢慢下去很远,看到小李捂着小腿“哎呦”,腿撞到了树上。再看山上,小吴也停不住要向下冲,但他当机立断降低重心脚下一滑,“噗通”一声摔了个坐墩,刚站起来走了没几米一滑,“噗通”,又摔出了第四跤。 有伐木的人,正在山脊上整理了一棵近十米的树干。树干已经削的光光的,头上钉一个大拔钉,再绑一段一米长的树干,留下的绳头挽在肩上,拉着树干向山下跑。很疑惑他拉着树干在这么陡的路上跑起来怎么停下来——搞不好人会被树干拖着冲下去。却见他跑了一段路后一拉绳头,短的树干就横了过来,于是大树干就停住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伐木的人没有走之前,小薛问他道路,发现我们又走错了,下山的正道在左侧的另一个山上。正好旁边有条小路,小杨、小吴打头,大家走了进去。进去不远,小薛说道路的前面有绝壁,是行不通的。此时有了三种意见,小杨、小吴很想搞次小探险,继续走下去看看;小薛、小冯主张退回到遍布石块的上坡之上,重新找到正路,再下去;老刘既不愿意走到绝壁无路可走了退回来,又不愿意倒回去再爬那堆乱石,所以主张继续顺山脊下去——虽然那样就看不到西山最经典的景点了。五个人三种意见,就看小李投哪个方案的票了。经过了“长考”(长时间考虑),小李说“还是退上去找路吧”,于是两个人高兴,三个人不甘心的退了出来。 向上走了不远,又看到一条相对平坦的路伸向左侧,这次没有犹豫走了进去。几分钟后,回到了西山上山的主路上。 主路是石板铺路,一路的台阶直通山脚。经过了神仙峡、如意亭、龙亭、观音阁、龙华寺、乳泉、李公祠等等景点。半山亭由六根竹状的柱子支撑,取名“六根清净”之意,还留有半句对联征对——“半山亭停半山半途莫废”。因为走过了后山的那些崎岖之路,这些景点大家一带而过,并未过多停留。经过龙潭时,大家停下来洗手、洗脸,小吴的手机也借机会溜下去洗了个澡。山下多茶庄,因水而名。天晚,乳泉已加盖上锁。 下到山门,六点钟,天也渐渐黑了。小薛带大家到一处相熟的饭店,饱餐一顿后,坐上了七点半返回贵港的大巴。 虽然因为天气原因,一路上基本没看到什么风景;虽然几次迷失方向而多走了不少路了,且没有登大马骊山顶;虽然从十一点到六点也就七个小时的短短行程,但细细盘点却还是记下了不少令人回味的有趣瞬间。几个人虽是第一次见面,但一样团结、民主、自律而有趣。尤其是带队的小薛,前后要照顾大家,又要来回找路,又比大家多走了许多路,真正是最辛苦的人! (山间小吃) (我要飞) (“匪兵甲”) (山道) (山道)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711-r1277945-journals.html2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