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古迹游(九)洪洞 |
[游记]山西古迹游(九)洪洞 |
2010-06-21ctrip.com |
洪洞汽车南站就在洪安溪桥南侧,向北过桥,北堍就是洪洞3路起点站。1元,到明代监狱,俗称苏三监狱。门票30元,半票15元。 因话本和戏剧而闻名的苏三,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玉堂春落难逢夫的故事,就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 由于苏三故事曲折动人,当年的“苏三供堂”、“苏三监狱”由此闻名,长时期内被人们保存维修。“苏三供堂”即洪洞县衙大堂,为明洪武二年知县杨茂所建。清康熙三十四年因地震坍塌,后又重建。光绪四年知县艾绍濂又全修大堂。曾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幸毁于1977年。据传,苏三在此供堂,含冤入监,三次受审。 “苏三监狱”在今洪洞县政府院内西南,亦即明洪洞县衙西南角。一进挂有“明代监狱”匾额的大门,首先看到的便是苏三的塑像,外院当年是监狱的办公场所。右边的院落是普通监牢,中间是过道,两边共有监牢十余间,过道顶上布有铁丝网,网上挂有铜铃,一有犯人企图越墙逃跑,便会触响铜铃。 过道的尽头,正对的是狱卒的值班室。右面的墙上有狱神的供位,传说当年囚犯入狱都要参拜狱神。就在狱神下面的墙基处,有一小洞,是当年运送尸体的出口,犯人在狱中病死或是被打死,是不能从大门抬出去的,只能从这个小洞拉出去。 过道尽头的左边,便是死囚牢的大门,死囚牢双门双墙,门上塑有狴犴,狴犴是龙的儿子,长得却象老虎,因此人们误称为“虎头牢”。传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狴犴专门掌管刑狱。大门只有一米六高,所有进入死囚牢的人都要在狴犴像前低头,显示对法律的敬畏。进了门洞,里面还有一道门,而这两道门却是一扇从右开,一扇从左开,不明就里的囚犯如果越狱,往往出了第一道门却怎么也打不开第二道门。 进入死牢院,右面是一堵高墙,左面就是当年关押苏三的牢房,里面有苏三的塑像。死囚院的中央还有当年苏三坐监时洗衣的水井和石槽,井口留有一道道绳索磨下的印记,井口只有半尺多宽,这是为了防止死囚投井自杀。据说,右面的高墙里灌装的都是流沙,如果犯人想要挖墙越狱,流沙便会从挖开的小口中源源不断地流来,使其难以挖通围墙。 十年动乱期间,苏三监狱被拆毁。1984年5月开始修复,同年10月竣工。现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苏三监狱,再坐3路车,1元,到大槐树站下,马路对面下穿铁路桥,就到大槐树公园门口。门票80元,半票40元。门外游客服务中心可免费寄存行李。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鹳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鹳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鹳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鹳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却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记得当年有位同事,就说自已故乡是山西大槐树,当年也不觉什么,到了大槐树公园,才体会到什么是乡愁。不过现在当年的大槐树已不复存在,用一棵假树替代,倒是二、三代槐树并存,也称不上大。 12:40出大槐树公园返回先前下车点,此处明显标志是立在路边的“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照壁。坐洪洞到广胜寺的班车,黄色的中巴,4元。下车后就地找出租车,上山到广胜寺上寺,10元。门口小摊存包,看来不大有人存,所以问价说随便给,给了2元。广胜寺上、下寺买联票,35元,半票18元。 广胜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创建,初名俱卢舍寺,唐代改称今名。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重修。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地震毁坏后重建。明清两代又予以补葺,始成现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胜寺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霍泉亦发源于此地。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组成。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 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现存为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重建,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底层增建围廊。塔平面八角形,13级,高47.31米。塔身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只可惜没有带个轻便的望远镜,可以细细现看。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 寺内碑碣甚多,是研究寺史沿革的重要资料。向后为弥陀殿五间,殿内奉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称“西文三圣”,工艺甚佳。东壁及扇而墙上满绘壁画,内容为三世佛及诸菩萨。大雄宝殿五间,悬山式,殿内木雕神龛及佛像,或剔透玲珑,或丰满圆润,工艺俱佳。毗卢殿五间,庑殿式,殿内两山施大爬梁,结构奇特,是元代建筑艺术富有成就的实例,该殿装修上木雕棱花是明代小木作中的精品。殿内奉毗卢、阿闪、弥陀三佛及胁侍菩萨、护法金刚等像,沿壁木雕龛阁,内供铁铸佛像35尊。四周壁画,以后壁十二圆觉技艺最佳。寺内碑碣数十通,对研究广胜寺的历史很有价值。 出上寺见有出租车,就搭车到下寺,我开10元,司机满口答应,这才想起下山是几乎不用油的。 下寺由山门、前殿、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高耸,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是一座很别致的元代建筑。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仅用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重,形如人字柁站,构造奇特,设计精巧。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七间单檐,悬山式,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 目前的下寺还包括有毗邻的水神庙,水神庙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在水神明应王殿内四壁绘有近二百平米的元代壁画,尤以南壁东一幅戏剧壁画著称于世,被人们誉为广胜寺文物的第三绝,它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 下寺门外即是霍泉,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十丈不测其深。霍泉现由海场、分水亭、碑亭组成。海场为水源池塘,面积约80平方米,依山修筑,源头围护其中,秒流量四立方米。池前有分水亭。亭下用铁柱分隔十孔,是当年洪洞、赵城两县分水的交界处,南三北七,实测流量相近,这是历史上解决两县争水纠纷的遗迹。碑亭内碑文记载分水情况,碑阴刻分水图。 在霍泉边上小摊上吃了个炒饼丝,是把死面饼切成细丝,再加豆芽、蒜苔、鸡蛋等炒的,倒是第一次尝到,对我胃口。离霍泉步行到电影院,仍坐黄色到洪洞的车,到“一级路口”,就是108国道口,3元。15点,在路口等去霍州的车,7元。 (苏三监狱) (古大槐树处碑) (广胜寺上寺) (广胜寺上寺,飞虹塔局部) (广胜寺下寺,后大殿)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167-r1297210-journals.html5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