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来之前了解下黄山概况

[游记]来之前了解下黄山概况

2010-07-15ctrip.com
自然概况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为东经118°01’--118°17’,北纬30°01’- 30°18’,总面积154平方干米,外围保护地带142平方千米。区内峰峦叠翠,著名的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雄峙在风 景区的中心。主峰周围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7座。群峰间怪石星罗棋布,难以计数。有名可数的有120多处。黄山云海,浩瀚无际,峰尖浮海,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有“黄海”之称。人们 依此有把黄山云海分为南海、北海、东海、西海和天海。黄山温泉,古称“朱砂泉”、“汤泉”,可饮可浴,属黄山一绝。黄山是钱塘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峰林地貌,构成36条大峡 谷,形成36源,汇流24溪。以桃花、云门二峰为界,分别流入新安江、钱塘江和青大江、长江。黄山多瀑布,最著名的有3处,此外,还有已命名的潭20处,泉15处,池9处等。黄山花岗岩体 垂直节理十分发育,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形成瑰丽多姿的洞穴、孔道,重岭峡脊,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617处、关2处等。区内共有自然景点400处,摩岩石刻200余处。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成垂直变化,气温垂直递减。同时,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小气 候。云雾多(年均256天)、湿度大(年均70%)、降水多(年均2394毫米)。黄山土壤的垂直分布地带性明显,海拔900米以下为山地黄壤,900—1600米为山地黄 棕壤,1600—1840米为山顶平台地域的高山草甸土。 黄山是生物宝库。名花古木,珍禽异兽,种类繁多。自然分布的原生植物共有l 450种, 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生态系统稳定平衡, 是我国华东地区的植物宝库和天然植物园。野生动物丰富,其中脊椎动物300种,鸟类170 种。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黄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设立黄山风景区管 理委员会,对黄山实行全面保护、管理和建设。1990年12月,黄山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然遗产 地质地貌 黄山在地质年代时期,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之后,到了中生代侏罗纪,地 层发生皱褶和断裂,岩浆沿着皱褶和断裂所形成的空隙上升,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早期, 中国大陆上进一步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黄山地区的地面被地下岩浆强烈地拱起而不断上升,不少裂口喷出大量花岗岩浆,冷却后即为黄山山体的基础。 黄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江南古陆与其以北的下扬子台坳的接触带上,位于两大地质 构造单元的过渡地带,其主体由燕山旋回第二期花岗岩所组成。在地层剖面上,黄山岩体的最大特点,一是断层,二是节理发育。主要断层有:前山的黄山断层(或称逍遥溪断层), 中部的莲花峰断层、后山断层,排云亭至西海沟方向亦为一大断层,遗留有断层悬岩。黄山花岗岩节理非常发育,其断面主要有四组:西南245°,北偏东9°,西北288°及西南 201°。按形态和产状分,有立方体节理、垂直节理、纵节理、横节理、“X”形节理和不规则节理。 第四纪冰川遗迹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在1936年就提出黄山有更新世冰川现 象。黄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逍遥溪、苦竹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夹创蚀残留的薄如 刀刃的刀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创蚀遗留下来的角峰。 动植物种质资源库 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完整,天然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是绿色植物的王国,森林覆盖率为56%,植被覆盖率达82.6%,古木遍布,参天茂密,林 相整齐,多姿美观,并且是动物憩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黄山野生植物有1450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1种,二类保护的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斜等10个物种属濒临灭绝的物 种,6种为中国特有种,黄山特有2种。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黄山古树名木众多,以古、大、珍、奇、多著称于世,其中,百年以上的黄山松就数以万计。 绝妙的山水景观 ●罕见的峰林地貌:黄山有千米以上的高峰77座,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分布有花岗岩石林和石柱,巧石怪岩遍布群峰、山谷。可谓峰高峭拔、怪石 遍布。 黄山自中心部位向四周呈放射状地展布着众多的山涧沟谷,这些山谷深深下凹,深谷两侧多是陡壁或破碎的峰林,谷中漂砾遍布,谷宽壁陡,谷直底平。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 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呈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珍贵的温泉、独特的云海:黄山温泉的水温平均41.1°C,含重碳酸盐为主,并含钠、钙、铁、镁、碳酸根等离子和气体,种繁量微,所含气体主要是N 2、O 2、C02以及对人体有益 的放射氡。水质纯正,温度适宜,可饮可浴。 ●“黄山自古云成海”:满天的云雾和层积云所构成的云海,是黄山的奇特景观。云雾时间长,最多的一年达284天,尤其是雨雪后的初晴,日出或日落时的“霞海”最为壮观。 美学价值 黄山的整体美 ●有机的组合,高度的和谐:黄山群峰叠翠,山、石、松、云相互衬托,和谐统一,形成了连续构图的整体布局。高低错落,峻峭秀拔的山峰构成了有节奏旋律的、统一构图的基调。 群山峻岭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立体画面。 ●多样的统一,综合的艺术:人们对黄山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进行艺术概括和命名,附以神话历史故事,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具有诗一般迷人的境界和画一般神奇的景 色。有着独立的艺术美和欣赏规律,同时又融会贯通,统辖于“奇、巧、幻”总的艺术规则之下,体现出综合的艺术气质。黄山的山峰,由于大自然的造化,前后参差,高低有序,层次极 为丰富。在群峰中,以天都峰、光明顶、莲花峰等为中心,如众星捧月。分散在主峰前后左右,既有月亮的青辉,又有群星的灿烂。 ●奇险的山峰,雄伟的气势:“自古黄山天下奇”,清人赵吉士认为:“黄山之奇,信在诸峰;诸峰之奇,信在松石;松石之奇,信在拙古;云雾之奇,信在铺海。”黄出不险不奇,山峰 大陡峭,山体坡度大多在60°~74°,有的则近于直角,相对高差达千米。黄山峰峦横空出世,云海浩淼无际,波澜壮阔,十分壮美。红日初升或夕阳晚照,云海气贯长虹,峰岛闪烁夺目, 体现了黄山雄伟壮美的特征。 ●博大的群峰,丰富的景色:黄山自然景观绚丽多姿。山势之险峻,烟云之浩荡,飞瀑之奔泄,巧石之磷峋,青松之奇特,环境之清凉,黄山莫不兼而有之。 黄山的形态美 黄山以峰海表现其整体气势,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和丰富的水 景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表现其特征,显示了黄山天然的完美和谐。 ●奇松:松是黄山最奇特的景观,它们干曲枝虬,千姿百态。迎客松恭迎八方游客,探海松勇取定海神针,它们不畏风雨冰雪,不择瘠薄恶土,表现了崇高的品格。人们在赞美它的 同时,也受到启迪和鼓励。 ●怪石:在黄山的峰海里,巧石争崛,怪岩遍布,犹如神工天成,形象生动,构成一幅幅绝妙的天然图画。步移景异,妙趣横生,给宁静的山峰带来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云海:黄山的云海世界神秘莫测。有时如一缕青烟,随风翻浮;有时又如万马奔腾,波涛汹涌。时而来去匆匆,渺茫无际。怪石、奇松、峰海飘浮在云海中,忽上忽下,忽隐忽现,置 身其中,犹如进入梦幻境地,飘飘欲仙。 ●水景:黄山干岭万壑,雨量充沛,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水景,如河溪、瀑布、湖泊、深潭、温泉。黄山高差大,河溪、瀑布、深潭往往串连在一起,或迂回曲折,水流湍急;或浪花飞溅, 悬流直下,构成黄山最积极、最有生命力的景观。 “黄山文化” 黄山是“黄山文化”的发祥地,黄山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游人无限的遐想和创作激情,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因 此,以黄山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这些文艺作品不仅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宝库。 从明代嘉靖时期郑重始就有黄山的绘画作品。明末清初,有一批画家寄情黄山,描绘 黄团的美景,如渐江、查士标、梅青、虚谷、雪庄,而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涛。现代名家有黄宾虹、汪采白、张大干、傅抱石、刘海粟、李可染等,他们笔下的黄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为中国画宝库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形成了黄山派。其特点有: ①以黄山为蓝本,师法自然。 “搜尽奇峰打草稿”,“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岩独杖黎”,他们师法自然,从黄山的山山水 水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表现黄山的奇特风貌和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②寄情于黄山的山峰美景,追求意境的创造。著名画家刘海粟十上黄山写生,深深体会到黄山 是山水画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他画黄山松“使松树呼呼有声,看过之后,能常常往来于心中,产生热爱祖国山川的情操”。 ②黄山群峰气魄雄壮,是中国山水画构图的粉本。黄山层峦叠嶂,云海飘忽,无论站在哪里,都可发现一幅幅美妙的中国山水画构图。观赏这幅天然 的图画长卷,就会明了“重重悉见”的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法的科学道理。这些也是黄山画派作品的构图特点。 ④黄山美的环境是中国山水画表现程式的范本。近代画家贺天健指出,渐江的风格究竟从哪里来的?我说还是还是得来的。还是的白龙潭上,朱砂峰西一带石 壁,即是渐江石法的范本。刘海粟认为,还是:西海群峰上,雄伟绚丽。批麻、马牙、斧劈、各色皱法俱全。从真山到古人的画,反复联想、推敲,觉得山水中的一切技法,源于客观现实。 张大干、刘海粟的泼墨写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还是的气势。 黄山的自然美景,吸引了历代的诗人墨客,志士名流,领略和歌咏雄伟、瑰丽的自然景色,产生了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诗文。有资料表明,自盛唐至晚清,描绘黄山的散文有几 百篇,诗词有两万余首。此外,还有大量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可以说,黄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诗的山。 神奇的天然画境,为摄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据不完全统计,自60年代以来,已出版黄 山风光画册20余本,各种影视片30余部。这些表现黄山的作品,出神入化,与中国的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出版方面,随着研究和表现黄山的各类文艺作品的大量涌现,安徽黄山出版社、黄山 书社等应运而生,《黄山》杂志社、黄山书画院相继问世,出版了各类以黄山为题材的书刊和绘画作品。 黄山是知识的宝库。雄伟壮观的峰林世界,千姿百态的怪石景观,启发人深思,激励人 探索:大自然是如何塑造黄山的?黄山云海又是如何形成的?黄山松为何干姿百态?还有黄山的冰川及冰川遗迹的争论等,都将促使科学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黄山的景名和摩崖石刻,体现了壮观的文化特色。在主要景区,就有摩崖石刻200处。遍布黄山的摩崖石刻,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们分布在道路的近旁,与游览路线紧密结合,游人可以就近欣赏,增加游兴;二是均刻在石壁上,与山体结合在一起,混然天成。 “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刻在青鸾峰上,每字6米见方,是黄山规模最大的石刻。从黄山的景名和题刻内容来看,它们均抓住自然景物和环境气氛的特点,进行艺术概 括,起到画龙点睛、烘托景物和环境主题的作用,增添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氛,帮助游人领悟自然美景的特征,启发人们联想,激发游人对景生情。有的还能发人深省,启迪人生,追 忆往事。如:“大好河山”是因景寓意;“万山拜其下,孤云卧此中”富含诗情画意;“不垢不净”发人深省等。 黄山的大量摩崖石刻以及它们所表现的深邃意境,是中国文化与中国自然山水的渗透,体 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表达形式,反映了中国自然风景的民族特色。 “薄海内外,无如微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以其博大神奇的风貌和 典型的美学特征,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中国山之魂,与长江、长城、黄河一起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令人神往。作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全世界人类最珍贵 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渊源流长的宗教文化 黄山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唐代道教旧籍中,关于轩辕黄帝和 容成子、浮丘公来山炼丹、得道升天的仙道故事,流传千年,影响深广,至今还留下与上述神仙故事有关的许多峰名,如轩辕峰、浮丘峰,以及炼丹、仙人、上升、仙都、道人、望仙诸 峰。黄山山名,亦与黄帝炼丹之说有关。道教在黄山建立较早的道观有浮丘观、九龙观等。宋末道士张尹甫在黄山修炼,创建松谷道场。明末以后,全山范围内,已无道教活动的踪 迹。 据《黄山图经》记载,佛教早在南朝刘宋间就传入黄山,历代先后修建寺底近百座。寺庙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掷钵禅院,号称黄山“四大丛林”。黄山历代释徒中,能诗 善画者多,著名的有:唐代岛云,明代海能、弘智、音可、元则、王寅,清代大均、大涵、檗庵、渐江、雪庄等,都有作品传世。 精品荟苹的黄山艺术 黄山伟大的自然美,使无数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为之赞叹 和陶醉,产生无法抑制的创作激情,留下了不可胜数的艺术作品。从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间,仅就赞美黄山的诗词来说,现在可以查到的就有两万多首。 黄山艺术作品的体裁和内容都十分丰富。它们从各个侧面发掘体现并充实了黄山的 美,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灿烂花朵。就诗文而言,李白、贾岛、范成大、石涛、龚自珍、黄炎培、董必武、郭沫若、老舍等都有不少佳作流传于世。散文中,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 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另外,黄山的故事传说也不胜枚举,如《黄帝炼丹》、《李白醉酒》、《仙人指路》、《仙女绣 花》等广为传颂。尤其以体现黄山俊美恬静的黄山画派,更是成为黄山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黄山画派的大师们不断从黄山山水中吸取养分,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们以凝重简 练的笔墨、明快秀丽的构图和清高悲壮的风格、深沉宏达的旨意,在画坛独树一帜。黄山哺育了各个时代的许多艺术家,艺术家们又赋予黄山以艺术的生命。 <黄山游客之家>办理-黄山二日游散客组团-黄山旅游山顶订房-黄山自助游订房-周边景点旅游-住宿预定.........欢迎你们来黄山旅游.入住<黄山游客之家> www.hsykzj.com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19-r1300995-journals.html21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