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西藏江南 |
西藏江南 |
2011-08-15lvping.com |
时间:3天 路线: 拉萨——墨竹工卡(松赞干布出生地)——米拉山口(拉萨和林芝地区分界线,拉萨河和尼洋河的分水岭,海拔5013米)——工布江达县——八一镇——雅鲁藏布大峡谷——鲁朗镇。 在米拉山口到八一途中过秀巴古堡和巴松错。这个行程比较轻松,最后一天返程,一路走一路玩也可以在晚上六点钟回到拉萨。 还记得不见不散里葛优对着白板,对徐帆说,假如在青藏高原的南边炸开一个大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一直进度到青藏高原的腹地,那么整个西藏就将变成江南.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这个大口子造就的西藏江南----林芝地区, 吃过早饭,从拉萨出发,沿着著名的川藏公路前行,拉萨河在身边如影随形, 一幅幅美丽的风景长卷就此展开,.或柔媚,或雄壮,从未想过,刚刚发源不久的高原河流——拉萨河河面竟可以如此宽广。正值七月底,恰逢西藏油菜花开,田地成了风景的极好点缀,不知是谁,在河边搭上了小小的帐篷,支上椅子,好想停下来,和你们一同欣赏这美景,可否想过,你们也成了我镜头中的风景? .. 路上不时可移见到虔诚的朝觐人,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向着心中的圣地进发, 在他们不远处,往往可以见到一辆小型的拖拉机,拖拉机上挂着锅碗瓢盆,放着折叠好的帐篷,这应该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好想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已经走了多么远的路,好想知道他们心中的梦想是什么, 到了大昭寺以后还想做什么…… 面对着这一群最虔诚的人,我们只能选择默默在心中为他们祝福,愿他们早日到达心中的圣地,. ‘除了朝觐人,还有一群就是我们最可爱的驴友了,他们或者单人独骑,或者三两成群,艰难地踩着单车在高原上行进,好羡慕他们的勇气,真的希望有一天能够加入他们. 路上有很多藏族的村子,我想应该是政府统一规划并且援建的,房子用石头整齐地搭建起来,有一层的,和两层的,两层居多,四角插着应该被称为经幡的旗帜,村子的旁边,山谷里扯着经幡,藏族真的是一个善良、和平的民族,藏族小姑娘告诉我,经幡在藏语里叫做风马旗,物种颜色代表了土地,草场,人,白云和蓝天,可以基本等同于汉族文化里的金、木、水、火、土。路边的经幡是竖着插的,山谷,河上的经幡是横着挂的,他们插经幡,是为了保佑所有过路人平安的。 看着两山之间招展的旗帜,不禁在想,他们是怎么把经幡挂上去的,难道是从一个山头向着另外一个山头射箭? 河水越变越窄,最后成了溪流,越野车顺着弯弯曲曲的山道,爬到了米拉山口,远远望去,山口处经幡招展,人头涌动,很多人下来拍照留念。 为了顺应大家的意思,旅游部门在这里修建了三头牦牛像和一个刻着海拔高度的大石头,虔诚的主人在牦牛的脖子上挂上哈达,我想这是在为我们这些远道来的人们送上他们最诚挚的祝福吧。 翻过山口,一路伴随我们的就是尼洋河了,我们看着涓涓的溪流从很远处的山顶留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已汇成小溪,慢慢地成了一条小河,随着海拔的下降,天气渐渐开始变热,看到的大树也多了起来. 在一个拐弯处,就是给很多进过林芝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中流砥柱”石,车子在这里出现了小小的拥堵。车子一路向前,我们也在一路见证着尼洋河的成长,壮大,两边的树木越来越繁茂,河流的中间甚至都开始有树,这里便是阿沛。阿旺晋美的家乡,我们在路边找到了福建援建的阿沛新村,带着好奇的心,我们冲到村子里去走了一圈,村落里面的房子很漂亮,尤其是临街的这一行,从门前的花园,便可以看到人们的富足,白天,村子里的人似乎都集中在村口,有的晒太阳,还有的在打牌,好悠闲。我们以买水果做借口,走进了一家的院子,这仿佛是一个三口之家,男主人在村口做着来往客人的生意,女主人在家里办起了家庭旅馆,小孩子应该是在放假,在门口骑着自己的自行车玩,男主人和孩子能够讲一些汉语,女主人基本不会讲,穿过房子,有个后院,后院里停着一辆拖拉机和一辆皮卡,旁边的果园里种着一些果树,藏民不怎么吃水果,我从一篇介绍里面看到,他们的桃子不是用来自己吃,而是用来喂猪的。 他们的水果也和我们日常见到的长得不一样,我只能认为那是不完全进化的产物,不过味道很好,桃子就是桃子,哈哈! 虽然生活在新村里,可以发现村民还是保留着他们的宗教习惯,每家的屋前有一个小小的塔,小孩子告诉我,那是妈妈早上拜佛的地方。家庭旅馆看上去非常舒服、安逸,如果以后自己自驾过来,我一定会试一试。 再走一阵,路的左边出现了一座宏伟的建筑,据说那是格萨尔王的点将台,格萨尔王在1600年前进驻这里,扼守着进入拉萨的咽喉要地,他带领着这里人们,在山上建了七座古堡,(古堡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雕镂)以前的古堡下面是一座村落,为了防卫,村落里的道路修得像迷宫一样,保证敌人是有来无回。现在,七座古堡只剩下了五座,村子里面的房子也倒塌了很多,只有村子里那棵据说是千年的核桃树依旧硕果累累,最好玩的是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引进了12只蓝孔雀,据说,12只蓝孔雀代表着格萨尔王的十二位妃子,现在,妃子们还在,她们一定是在等待心中的英雄吧。 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古堡的进口,有三间藏式小屋,导游特别嘱咐我们,这些小屋是不可以触摸的,小屋里面,是长久以来住在这里的人,用自己的头发,牙齿和着一种特别的泥胶制作的擦擦,他们把擦擦留在这里,灵魂也便留在了这里,所有后人不能对这些小屋不恭敬。 村里原来的人一定是格萨尔王的战士吧,那么,现在在旁边村子里住着的,肯定就是战士的后人了,可是,为什么我从这里没有看到一点点战争的味道?所见之处都是安静、祥和? 村子里的藏族导游特别有趣,给我们的旅程增添了很多快乐,在此谢谢他。 古堡里面有一些格萨尔王和他的诸位大将的泥塑,我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可是里面有一面战鼓是可以敲的,西藏的鼓和我们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只是他们的鼓槌是弯曲的,特别可爱,后来在扎什伦布寺里,我也看到了这样的鼓槌,想来,不只战鼓是这个样子的。 村子里面有种野果子,小导游说叫做“金珠”,可以吃的,尝了一下,酸酸甜甜,搞得我这只馋猫一路走一路还在忙着摘果子。 在这个村子里,还见到了一种很特别的差经幡的方式,象搭帐篷一样。 高原的天气时雨时晴,我们沿着川藏公路一路南行,在一个岔路口,我们离开了川藏公路,奔赴我们此行的一个重要景点——巴松措。 巴松措是西藏的神湖之一,是一个因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到现在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湖心有一个小岛,小岛上原本有个水葬台,可是自从成了神湖之后,再也不允许水葬了,湖心岛上有一座红教的错宗寺,据说是唐代的建筑。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以前在书上读过的藏区的生殖崇拜,寺院的大门旁边似乎随意,又似乎刻意地放着两个木头的人体模型,刻意夸张了生殖器的部分。庙里有一尊男女一体的欢喜佛,据说这个庙是可以僧尼双修的。 湖心岛边有一颗据说是前年的青钢木,据说这个树的树叶上可以找到自己的属相,我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缘份未到。寺庙正在维修,很多人背着进进出出,寺门前有一棵野樱桃树,树上的樱桃成熟了,红红的特别诱人,想着这是佛祖的东西,忍呀忍呀没敢摘下来尝尝。 巴松措虽然美,但个人感觉和之后的羊卓雍措相比,巴松措远远没有那种让人流连忘返的感觉。 同样的景点还有旅行社在这之后安排的一个嘎定沟,嘎定沟的原始生态保存得非常好,整棵的大树倒在地上也没有人去拖走,上面都长上了蘑菇. 这样的景点放在西藏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是一流的风景,可是在西藏,这样的地方,太普通了,不推荐。 到林芝的路上,车子的行进时不时地被一群群动物打断,有牛,有羊,还有我们在其它地方看不到的藏香猪,藏香猪通体黑色,比家猪略小,背上有鬃毛,感觉是未能完全进化的野猪,这里的主人不修猪圈,完全让猪儿们在外面自生自灭,不禁感叹藏人的淳朴,我无法想象,如果我在深圳放一头猪出去,两个小时之后我还能完好无缺地把猪找回来。 第二天去雅鲁藏布大峡谷,船每天七点半开,我们六点钟从八一镇出发的时候,周围一切还都在沉睡中。 慢慢地,东方露出了晨曦,早出的牧人已经赶着牛出发了。清晨的尼洋河谷美艳惊人,才发现自己的词汇如此贫乏,除了”太美了””太漂亮了“居然找不出其它形容词。 娘欧码头是上船的地方,整齐地停放着十几部快艇,很快,船开了,所有人的眼睛立刻被两岸的风光所吸引,码头的旁边便是尼洋河汇入雅江的江河汇流处, 尼洋河水清澈见底,雅江水稍显浑浊,泾渭分明原来不只是在山西才看得到的。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雪山,村庄,经幡,值得一提的是江上的一个小岛和江边的手掌沙丘,雅江每年丰水和枯水季节分明,在我们走的这一段到派镇的江面,丰水期水深大约15米,枯水期只有5米,小岛在冬天与岸边相连,牧人们便把他们的小藏香猪放到岛上,到了其它季节,水涨起来,小猪们就出不去了,他们在岛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一年,到了第二年冬天,主人再把它们认领回去。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识别的。 手掌沙丘的形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年枯水季节,河底的沙子便裸露出来,在那个特殊的位置,因为风向的原因,把砂子由河底吹到河岸上,越堆越高,也许是老天的意愿,这沙丘和它的影子竟然组成一对合十的正在拜佛的手掌。谁能不说这是造物主对西藏的特别眷恋。 一个多小时到了派镇,弃船上车,我们开始沿江向南迦巴瓦——雅鲁藏布大拐弯前进,江水在脚下的山谷里翻腾,两岸一派田园风光,也许是修行不够,南迦巴瓦那海拔7782米的峰顶始终都躲在云朵里不肯出来,希望以后我们再来的时候,它可以为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从大峡谷回到八一镇已经是下午两点了,按照旅行社的行程,我们已经没有其它项目了,司机告诉我们,旅行社给我们漏了“鲁朗林海”,那里才是真正的“小瑞士”,而且在那里可以吃到林芝地区的名吃“鲁朗石锅鸡”。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谈好价钱(每公里5元,到鲁朗往返200公里,共1000元),我们就出发了。 离开八一镇没有多久,我们又上了川藏公路,汽车沿着弯弯的山路开始爬山,很快我们就看到了成群的牦牛和羊,儿子在尽可能迅速地计算牧人的财产(一头牦牛1万元,一只羊500元)。翻过山口,眼前的景色变了,山谷里长满了大树,山谷最下面是青草,深绿,浅绿交相呼应。这里因为空气太干净,松树上都长出了长长的“松毛”,公路边上,只要是有观景平台,人们就用石头堆成玛尼堆),空气的湿度很大,路边还可以见到成堆的蘑菇。 下了山,就到鲁朗了,这里的风光的确像我见到过的瑞士风光的照片,雪山,草场,树林,村庄,小河,一切都是那样的安详,下午的阳光照在草地上,看上去一切都有一点懒洋洋的。在去鲁朗镇的路上,有一个小村子,我们忍不住下车朝村子里走去,家家户户都是新房子,用石头堆起的院墙上堆着可能是一个冬天用的柴,村子里有几个孩子在走,看到我们就很热情地跑上来,跟着我们走来走去,好后悔没有这次准备不足,没有带上一些礼物送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不知道藏族人是不是也“重男轻女”,反正我们看到的是男孩子骑着马,而女孩子没有。 晚上,根据导游的推荐,我们尝试了鲁朗的石锅鸡,非常不多,肌肉鲜嫩,鸡汤很油,但是一点也不腻,据说,正宗的石锅是墨脱(中国唯一不同公路的乡镇)的石匠雕刻的,是人从那么远的地方背出来的。还有人说,墨托的石头里面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要的各种元素,哈哈,我是不信的,不过,石锅鸡确实很好吃,强烈建议尝试一下,一锅差不多300块,喝碗汤可以加蔬菜,里面还有一种“手掌参”,绵绵甜甜,味道好极了。 可惜的是,我们虽然一路都看到藏香猪在跑,可是,没有能够试一下藏香猪肉,在吃石锅鸡的时候点了藏香猪,可惜是腊肉,而且还价格不菲,一百二十块一盘呢,心痛!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26-r1330646-journals.html15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