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清泉石上流-泉水镇 |
清泉石上流-泉水镇 |
2011-08-30lvping.com |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今天是在阿维尼翁的最后一天,行程为“欧法旅游”的“熏衣草、向日葵一日游”,上午先去两个比较近的小镇,下午去一百五十多公里外的瓦伦索勒(Valensole)看期待已久熏衣草。 由于对熏衣草的热切期盼,早晨很早就起床了,7点半不到就跑到前台把房间退了,大箱子、小背包的都存到了酒店的库房。晚上“一日游”回来还得乘20:13的火车去马赛。 “可乐”的车8点钟准时出现在酒店大门口,大家没有更多的寒暄,匆匆地上车出发了。 第一个景点是离阿维尼翁40公里远的泉水镇(Fontaine de Vaucluse)。8点40分随着车子驶入一个充满清凉气息的小镇,我们的目的地到了。“可乐”很有经验地告诉我们,停车场的收费员9点才上班呢,只要9点前开进来就行。 下车后步行不远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立有高大石柱的圆柱广场(Place de la Colonne),广场中央的立柱建于1804年,是为纪念意大利诗人、人文主义之父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年)诞辰500周年,1827年这个20米高的圆柱被迁至于此。 彼特拉克是意大利人,1309年来到阿维尼翁,之后创作出很多诗歌,并以十四行诗的形式表现出来,意大利式十四行诗一词就来源于他。浪漫作曲家、演奏家李斯特(Liszt Ferenc,1811-1886年)还为他的三首十四行诗谱曲成歌。他的作品中以给一位女演员劳拉(Laura de Noves)的一系列诗歌最为脍炙人口,后人把其中的366首诗合集成为《歌本》(Song Book)。 彼特拉克一生未婚,但却与一个或几个女人(后人也说不清是几个女人)生了3个孩子。 牌子上介绍有关彼特拉克和劳拉的事情,全是法文,看不懂。彼特拉克自看了劳拉演出的戏剧Rime sparse(“离散的旋律”)后创作热情被激发,持续了很长时间的灵感,他把他对劳拉的全部“感情”都投进到了他的诗歌中。他经常会臆想出劳拉的衣着、发式、神态、性格等等,并写进作品中。那完全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或单相思。彼特拉克和劳拉没有正式的见过面,1348年劳拉去世时,诗人的哀伤似乎到了绝望的地步。 圆柱广场旁边有幅泉水镇地图。游客资讯中心“i”在桥的对岸。 泉水镇(Fontaine de Vaucluse)坐落在法国南部的沃克吕兹省(Vaucluse),这个省的名字就来源于沃克吕兹泉。在整个省的泉水中以此地的流量最为丰富,它是法国最大的、世界第5大泉,年流量有6.3亿立方米。 站在桥上看着静静流淌、清澈透亮的泉水。 我们来的太早,街边的餐厅、酒吧、商店都还没开门。 河边一侧的最佳位置都被餐馆占据着,只有坐在餐馆里“消费”才能依山傍水地欣赏泉水镇的风景,体验泉水的剔透和清凉。沿着河边小路往山里走,能看见这个大水车,水车后面是古造纸厂。绿色路标上写着:“造纸厂,免费参观”。 水量丰沛的泉水,形成了一条小河。在这酷热的夏天,站在这里,呼吸着湿润的空气,听着哗哗的流水声,全身顿时感觉透彻的凉爽。 每年吸引上百万人的泉水镇,上面被绿树覆盖,下面有泉水流淌,确实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山顶上的城堡废墟,也不知道当初的人是怎么上下山的,可能是借助于绳索。 小店橱窗里的工艺品 在泉水镇逛了半个多小时,也许是时间太早,街上游客稀少,也许来此地度假的法国人还没起床呢。 更到照片和游记请访问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66845234_0_1.html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750-r1332279-journals.html1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