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双桥面馆 |
双桥面馆 |
2011-09-02lvping.com |
双桥面馆 借着晨雾,赶在潮水般的人流之前,我们一行人匆匆赶到了南浔古镇。清晨的古镇格外幽静,微风静静吹拂纤细的杨柳,河面缓缓泛着细波,三两个人穿街走巷,大有“春风悄然踏古道,绿野芬芳弃尘嚣”的精致。 不宽的街道,木窗木门在薄雾中紧锁着,河边间或有一两个中年妇人浣洗衣裳,磨得发黄发亮的锤棒,上上下下击打着,传出啪啪啪清脆的声响。街道少有人影,忽而窜出一条黄色的小狗,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摇动着稀疏的尾巴;忽而从巷道中穿过一只花猫,动作极快,梭的一下就不见了踪影。我想古镇应该就是如此,清静、散淡、雅致,在宁静中有故事、静谧中有梦想。 南浔与江南其他的古镇差不多,一样的流水,一样的小桥,一样的官宦人家大宅院内的亮丽园林,而给我更多印象的是一间极其普通的面馆。大概因坐落于通利桥与蒋家桥之间,冠名双桥面馆。不大的两间门面,门外放上四五张桌子,迎来八方宾客。虽然不是北方人,可能缘于南来北往当了十几年兵的缘故,很是喜欢吃面,尤其喜欢呼啦、呼啦发出响声的吃面,在南浔古镇小桥流水边吃面,更是感觉如同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仙境,享受极其美妙的神仙日子,快哉。 双桥面馆的面有什么特色,倒也没有感觉到,与许多冠有名称的面,如镇江的锅盖面、昆山的奥灶面、东台的鱼汤面一样,纤细而有力道,吞食时很是滑爽,哧溜一下,一筷子长长地就从口腔滑入肠道,慢慢回味,热乎乎的,有着淡淡的香味。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双桥面馆与众不同的恰恰是在面馆内忙里忙外的三个妇人。热气腾腾的水汽中,一个夹着一副黑色宽边眼镜、身着紫红短袖小褂的中年妇女俨然是双桥面馆的大厨,个子不高,神情雅致,执掌着面馆的关键工艺,一手抓着竹子制作的捞笊,一手端着一把铝制水勺,下面,加水,捞面,忙而不乱,一碗,两碗,三碗,一溜瓷碗排着队,在紧张而有序中冒出扑鼻的面条香味,生活的别致在一招一式中浸透了浓浓的惬意。 另一个年过半百胖胖的妇人可能是最辛苦的,一会儿跑到店外清理桌面的碗筷、残汁,一会进入店内拿碗、洗碗,跑进跑出丝毫不知何为疲倦,收拾、整理、收钱,忙碌中浅显出生活的快意,脸上印着浅浅的快乐。而一直在灶台、在里间的一位老年妇人更是引起我们一行的注意,鬓发似乎已经不再见到黑色,瘦俏的脸庞挂着朵朵老人斑,体力活是不能做了,但给碗中夹肉、加荷包蛋似乎成为老人的专利,一块,两块,双桥面馆的最后工艺就是给每碗面条加上一块喷香的猪肉、加上一个鼓鼓的荷包蛋。同行的同事忍不住询问老人今年高寿,老人乐呵呵的笑道:“小呢,还有三两年才八十。”哈哈,把生活的乐趣裸露无遗。 一句“小呢”真的让人感慨,我想南浔的精彩可能就在这里,文化的底蕴简简单单被老人随口的一句“小呢”而释然,客观的说生命有始也有终,耄耋老人是在生命的最后里程行走的人,南浔双桥面馆年近八十的老太太依然劳作、依然享受劳动中乐趣的情形似乎将南浔古镇的风韵以最深动的图像展示出来,人们常说女人是生命的土壤,南浔双桥面馆的三个女人在我看来更像土壤,滋生女人的勤劳之美,滋生女人的持家之美,也滋生着生活的乐观、幸福。 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繁华也是往事,在南浔遍寻古风古韵,老屋、旧门、古桥,每一页都记载着繁华的往日、繁华的故事,双桥面馆三位都不年轻的女人身上,虽然已经不见昔日的曼妙,但在那辛勤中、在那乐观中,好像感觉到了曾经存在的繁华往事,过去的只能是故事,存在的是生活的惬意。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80-r1332607-journals.html2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