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扬子江上(一)

扬子江上(一)

2011-10-09lvping.com


  长江于我是颇有渊源的,我居住过的两个城市都在江边,很小的时候我便经常往来其上,它似乎成了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某种场景,只须握住它顺藤摸瓜便能清晰地找到生活的轨迹,一旦剥离,往事便如沙般从指间散落,变得破碎难寻。

  小时候父母在武汉工作,我跟奶奶在上海,那时候去武汉都是坐船,没直达的火车,逆水上去差不多要三天三夜,感觉是很远的旅程了。后来在武汉上学,每年的寒暑假都回上海,直到在上海上了大学,依然是船来船往,这条线上我来回跑了不下三四十次了。

  最初的长江客轮都叫东方红XX号,八十年代改成了江申XX(上海港务局的船)和江汉XX(武汉港务局)。九十年代前,长江中下游城市间的交通主要是依靠船运,那时的船总是装得满满的,船票也是极紧张的。我还记得每年夏天去新开河码头排队买票,都是头天晚上就去,自己带了折叠的小凳,夜里队伍就拉的老长,有打牌吹牛的,或就着昏黄的路灯看书,一如上海人的乘风凉,下半夜就难熬一些,带一点睡意,最关键是快天亮的时候,人已有些睁不开眼,而这时是要发号的:售票处有人出来在排队的人手臂上用粉笔(印象中是粉笔,可现在想想粉笔写得上去吗)依次画个号码,一来可以防止有人插队,二来也可以估算一下票的需求量。画号的时候总是会发生些许的争执,也驱走了沉沉的睡意。等到开门卖票的时候,每个人都精神十足的,焦虑地担心着票的有无,同仇敌忾地指责企图插队的人。

  到了上船的那天全家都有一种紧张的气氛,奶奶头天晚上就烧了菜,通常是不易变质的草酱和油煎的带鱼,是让带在船上吃的,船上的餐厅贵且难吃,那时候上海人坐船总是带不少吃的,自己带了菜去船上的餐厅买碗米饭(1角/碗)。晚上6点多的船,吃过午饭便忙碌起来:

  检查前一天已打好的行李,讨论着最合理的公车换乘路线,房间里弥漫着浓浓的别离之情,仿佛就此一去不回。及至上了船,送行的人还要隔着码头的栅栏顽强地搜索,一旦寻到便频频挥手,久不离去,弄得船上的我尴尬无措,心烦意乱。直到现在我依然拒绝送人或被送。唯有例外的一次是从武汉回上海,父亲送我至船上,匆匆交待了几句便下了船,我在船舷目送着他穿过泵船,走上江汉关码头长长的石阶,父亲的身影在高陡的台阶上缓缓移动,如电影中的长镜头,刹那间脉脉的亲情如闪电凌空而至,令我无法动弹,我这时方领会了朱自清在《背影》中的体会。父亲平素对我是颇严厉的,我想那一刻我是真的长大了。

  长江上客轮的构造几乎是相同的:底层前半部是轮机舱,后半部是五等卧铺,如火车中的三层铺,且是大统舱;二层前部是三等舱,和阅览室,后部是四等舱,船尾是第一餐厅;三层前部是二等舱和驾驶台,后面是四等舱,船尾是第二餐厅,四层是船员的宿舍。第一次上船的人面对纷杂且看似相同的楼梯通道,难免会觉得晕头转向。我们通常都是坐四等舱,一个舱房内6张上下铺的床,船上最多的舱位也是四等舱。三等舱和四等差得不多,只是在房里少了一张上下铺的床,换成一张写字桌和一把靠背椅,另外靠窗的地方多了一个盥洗池,好象出差的多选择三等,可以报销,我坐过最便宜的四等舱从武汉到上海是11元,那是在七十年代,后来涨到23,48,在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末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四等票价维持在80到120之间。二等舱在船上只有很少的几间,在早期那绝对是权利的象征,是不对外售票的,必须有相当的级别才可以享受,舱门口有服务员守着,不让闲人进入,我曾偷偷溜进去看过一眼,如宾馆的标准间一样,地上还铺着地毯。后来渐渐也不再神秘,也对外卖票了,93年我曾留意了一下票价,不过240元。

  从上海溯江而上到武汉最初须三天三夜,沿途停靠的码头大致有:南通,芜湖,镇江,南京,铜陵,贵池,马鞍山,安庆,九江,黄石,武穴直到汉口,从汉口顺江而下则快了近一天一夜。我最喜欢夏天坐船,靠在船舷上看着船头劈开浑黄的江水,翻出犁形的白色浪花,江风扑打着身躯,驱走了溽暑,远处岸边的稻田闪闪地泛着亮光,依稀有带着草帽的农人牵牛缓步其间,如一幅静默的彩色版刻。最美是黄昏的时候,坐在船尾的栏杆上,看着剧烈翻腾的白浪在身后平静的江面上筑出一条通道,倏忽间又复归平静,巨大浑圆的落日静悬在江面上,水色也如烫金般嫣红,波光粼粼地亮眼,近岸边的树梢抹了淡淡的金黄,柔柔地凝重起来,那轮圆日缓缓下坠,一点点熔化在江中,而水色也愈发的艳丽。

  以前船上有阅览室,有一些翻得破旧的书,总是坐满了人,也可借回舱房去看,租金好象是一角,把卧具牌当押金,我常去借,看的是《福尔摩斯探案》一类,后来阅览室取消了,全换成了录象室,放香港的武打片,生意火暴,每天都是黑压压的一片,半夜里还飘荡着肉搏时的吆喝声。在船上唯有的一次印象深刻的看电视是82年夏天的世界杯,半决赛德国—法国,加时赛德国队换上老将鲁梅尼格后连扳两球,反败为胜。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45-r1335506-journals.html22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