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玫瑰古城:佩特拉、约旦游记攻略

[游记]玫瑰古城:佩特拉、约旦游记攻略

2008-01-16    uutuu.com

佩特拉城的重现,有两个人功不可灭。一位是19世纪的瑞士探险家,另一位是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再次让这一古城名垂青史。

隐藏于死海和亚喀巴湾之间的群山中的古城佩特拉已经默默地见证了2600多个寒暑。城名源自希腊语“岩石”,因为整座城市就是从悬崖峭壁上雕凿而出的。朝阳斜晖将古城染成了绚丽的玫瑰色,也让每一个在城中漫游的人体味到生命中的玫瑰园。

谁也想不到,在沙漠峡道内,会有一座浩然壮大的洞穴都城。纳巴泰人会往高耸巨岩的天然屏障中,开始东、西贸易的活动。佩特拉当时的繁荣昌盛,引起罗马帝国的觊觎,但要进入佩特拉,除了险峻狭隘的谷中峡道,并无任何入口,所以罗马帝国屡攻不克。罗马军队意外发现,供给佩特拉城的水源竟在地峡的外面,罗马人切断了城中的水源。致命的一击,逼使纳巴泰人迅速投降。佩特拉于公元106年遭罗马帝国吞并。如今,在地峡的岩壁上,还残留着埋设水管凹陷的痕迹和残败风化引水用的水管。

公元4世纪,佩特拉沦为拜占廷(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这期间,它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廷(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迅速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带。伊斯兰帝国日趋强大,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此时的佩特拉几乎处于被遗弃的地步。几个世纪后,为了争夺近东控制权,伊斯兰势力与欧洲基督教各国间战争不断。佩特拉这座石城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再次兴旺起来。

欧洲十字军在该地建立起短命王国,把佩特拉作为他们的一个要塞,一直坚守到1189年。公元12世纪后,曾经担负东、西方商业贸易重镇的佩特拉,由于海运的发现与兴起,逐渐被人遗忘,而成为一座死城。直到1812年被瑞士一位探险家约翰.贝克哈特发现,才得以重现光彩。

在约旦,如果你对当地人说要去著名的死海游览时,约旦人的神色是平静的,但当他知道你即将去佩特拉时,十有八九,他会神采飞扬,洋溢着自豪的光彩,并伴随着阿拉伯人特有的狡黠眼色说:“告诉我,当你看到法老宝库时的感觉。”

我的感觉是震撼!被眼前宏大的、精致的、绚丽的建筑引起的强烈震撼。尽管出发前在安曼早已看过佩特拉的彩图介绍,尽管我曾一遍遍读过千年巡拜《秋雨日记》中对佩特拉的描写,但一旦法老宝库呈现在眼前时,还是被它的气势所震慑,被它的色彩所迷倒,不禁感叹沙漠荒山中竟有如此梦幻般的人间仙境。如果说约旦人把佩特拉视作国宝,在我眼中,世界七大奇迹中或许应有它的一席。

迷人壮观的景色固然是佩特拉的一绝,然而繁华盛世突然又从文明视线中消失,传奇般的历史更增添了它的神秘。佩特拉的迷人之处与其说在于它险峻、幽深的峡谷,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奇石怪峰的壮观和绚丽夺目的岩石色彩,不如说在于它传奇般的历史更让人唏嘘不已。曾经极度繁华却又如同人间蒸发,沉寂竟长达1000多年,直到1812年瑞士探险家贝克哈特发现它为止。众多的游客悠哉游哉地漫步在奇境之中时,绝不曾想到,1812年以前,任何外人对佩特拉的接近会招来杀身之祸。

卡尼兹的用途到现在还是个迷

历史将永远铭记重新发现佩特拉的功臣──贝克哈特,而重新发现佩特拉本身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19世纪初,处于穆斯林世界的佩特拉与西方世界完全隔绝,由于战乱,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外,几乎没有外人涉足此地,任何西方人对它的接近都将引来极大的危险。1806年,一名德国学者曾试图“好奇地溜进”佩特拉而惨遭杀害。

1812年,一位年轻的瑞士探险家名叫约翰.贝克哈特,热衷于对阿拉伯文明的研究,他身为“非洲内陆地区研究促进协会”成员,奉命前往非洲研究尼日尔河的源头。他精心准备着自己的旅行计划,由于要穿越西亚的阿拉伯世界,因此他必须学会如何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他在叙利亚和约旦完善他的伊斯兰教的知识。他知道当地的贝都因人从未见过欧洲人,他们对任何陌生人都抱着猜疑和敌意,为了不招致他们的惊觉与怀疑,贝克哈特精心制订了周密的调查计划。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因此试图达成一个目标,来表示对亚伦(圣经中人物)的敬意,我要寻找谷地尽头的亚伦墓。”谷地应就是传说中被群山包围的佩特拉。

他装扮成阿拉伯人,蓄了长须,改名为埃布拉罕.依布·阿布道拉。由于他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和丰富的伊斯兰教知识,沿途被误认为伊斯兰教的学者而未引起怀疑。他雇了一个当地的向导领他去亚伦墓,一切依计划进行:走过狭长、险峻的西克峡谷,惊人的一幕出现在他眼前,他不露声色,只是匆匆巡看了法老宝库和厄恩墓,马上断定他脚下的城市就是传闻中的佩特拉,他在日记中写道:“瓦迪穆萨的毁灭,可能就是指古城佩特拉。”惊人的发现纵然令他激动万分,但他未敢久留,只呆了一天就离开了佩特拉。他是第一个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尚还存在的西方人。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

追溯历史,佩特拉的建造者纳巴泰人在现代人的眼中,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迷惑的民族。他们好像在一夜之间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间的重要商路,一夜之间建立起了佩特拉。鼎盛时期,纳巴泰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却始终将都城定在群山环绕、易守难攻的佩特拉。

然后,似乎一夜之间他们又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在这一点上,纳巴泰文明很像印加文明,来也突然去也突然。据说印加文明的消失,主要是因为西班牙探险家带去的疾病。而纳巴泰人败于罗马人后,一下子无影无踪,连一点线索都未留下,只有一整座石城让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抓耳挠腮。

大部分石雕已经风化

去佩特拉最大的建筑——德伊神庙,要爬过西边的一座山。上山的路很陡,一侧岩壁上洞穴成群,石色斑斓,另一侧河谷里彩石耸立,野花粉红,抬眼望去,五色台阶连绵不断铺向蓝天,犹如神话中的彩虹路,惟一煞风景的是我们这些仙境中人的喘息声。春天的佩特拉,正午阳光已经有点灼人,再加上这800多级台阶,快到山顶时每个人都有点踉跄。近顶平地上,草色依然枯黄,呼啸的山风掀起脚下的尘土,打着旋儿直下数千米深的河谷阿拉巴;西边天际线上的朦胧山影,标志着巴勒斯坦的疆界;东南面的峰顶上安眠着先知摩西的哥哥——能言善辩的亚伦。目光穷极时,人的胸襟也不由得开阔了几分。

我已经记不起第一眼看见德伊神庙的感受了,只记得绕过一座山峰,巨大的神庙赫然出现在山的背面,顶天立地,是由整整一座山雕刻而成。找一块正对着神庙的巨石坐下,没多久竟然朦胧睡去,醒来时,日头偏西,斜阳正照在面西的神庙上,让原本的土黄色石头呈现出金子的色泽。我半倚半坐对着神庙发呆,什么都不想,脑子里却又像有千头万绪整理不清。如果说卡兹尼已经让我觉得纳巴泰人的伟大,德伊却让我感受到神的力量,尽管没人知道纳巴泰人信的是哪一位主神。眼前的这座高45米,宽50米加上巨室的建筑,是从岩石中完整开凿出来的。这样巨大的工程,全凭两千多年前人的双手?我怀疑。

神庙前空地上长满了半人高的蓬草,走在其中,有点走在巨人花园里的感觉。神庙的大门更让人觉得自己的渺小,光那石门槛就已经高了我一头去,尽管脚下垫了四五块石头,但还是翻进不去,只好在门前探头探脑。神庙内室巨大阴暗,除了吊着的蝙蝠外空无一物,更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根据神庙的偏僻位置,考古学家认为它并不是国王的墓室,而是一座寺庙,可是谁说神庙一定远离古城中心?惟一有记载的是5世纪时,神庙改成了拜占廷教堂,但没有多久便只有偶然路过的牧人知道它的存在了,就是佩特拉的“发现者”瑞士人约翰.路德维格.贝克哈特当年也无缘一见。至于每年成千上万来去匆匆的游客,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卡兹尼上了,更是没有多少人能亲眼一睹它的风彩。能有一个下午的流连,除了感叹一声幸运还能说什么?

转自:http://www.uutuu.com/guide/article/detail/30964419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