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羽觞醉月:金融功能不在上海外滩须重新定位 |
[游记]羽觞醉月:金融功能不在上海外滩须重新定位 |
2008-05-22 sina.com.cn |
为了给一度称为“东方华尔街”的上海外滩恢复历史风貌,提升其旅游、商务和金融等综合功能,当局正全面改造该地段交通,但有专家提出,这个上海的标志性区域难以恢复金融功能,它须要更清晰地重新定位。 号称“亚洲第一弯”、让人从汽车高架公路上一览上海外滩历史建筑群的延安高架拐弯道,已在前日零时起禁止通车,正式进入拆除施工阶段。这是外滩综合交通改造工程的一部分。 外滩目前过境车流约占七至八成,外滩综合改造指挥部受询时指出:“大容量的外滩车流割裂了原本连成一体的外滩风貌,制约了外滩综合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和改善”,为了“让行人回归地面”、“还路、还绿、还景于民”,当局将建外滩地下通道,让过境车流从地下驶过,外滩地面上将只有公共交通、抵达外滩或从外滩出发的车辆。整个工程将于2010年3月底完成,配合是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 外滩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区域,也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金融贸易区,可是历经岁月洗涤,这个浓缩了上海市百多年来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和变迁的地段,目前在许多人眼里不外是“到此一游”的留影地点。 当局的外滩交通改造思路清晰,但要使外滩综合功能得到提升,不仅仅停留为“孤零零的建筑风景”,其定位恐怕还需要更细致化的探讨。 文史专家:应定位为 国际品牌消费核心地 上海文史专家、上海历史博物馆退休职员薛理勇就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水平,人们又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外滩应重新定位为国际品牌消费核心地段。他说,外滩上的33个门面、24栋历史建筑已获保留,不过如果把其产权卖给企业单位,建筑不对外开放,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是高档的餐馆、餐饮处、展览厅等,至少人们还进得去。” 薛理勇也说,尽管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中资银行在外滩建立,为外滩冠上“东方华尔街”的雅号,但是中国解放后,国外的银行都迁走了,到1956年以后,外滩只剩两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上海分部,以及中国银行的总部。他说,外滩的建筑功能随之改变,不少商行成了办公楼、公司机关所在地、政府下属机构,甚至是民居。“外滩上的建筑其实是偶然保留下来的建筑群,如果(上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快,它们可能都已经被拆掉了,又怎么会成为让人留恋的风景或风貌区。”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a3ff5901008w7g.html2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