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珍藏外滩

[游记]珍藏外滩

2008-05-22    sina.com.cn

为什么上海浦东比浦西发展慢一个世纪?

一百多年前,在没有飞机以前,人们取道陆路、水路交流沟通,外国人主要是通过轮船、海路来到上海,文化是通过人的流动得以传播的,稍加留意,我们不难发现,世界上的船弦都在右边,而进入黄浦江的船则是必须逆水停靠的。

就这么两个简单的习惯,却让浦东开发整整晚了一个世纪。仅仅是起点上的不同,却造就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岸,又位于大连和广州两大港口城市的中间,占尽了地理优势。所以在19世纪初,外国商人最先进入中国内陆的地方就是上海,他们在外滩建起了23栋高楼,大多是银行、证券、保险、洋行等虚拟产业,这里也就成了上海第一批白领工作的地方,渐渐地,人流日益增长,中间的大马路——南京路上先后出现了大新、永安、先施、新新等四大百货公司销售全球百货,满足当时在外滩大楼里工作的中国白领和外国人的生活需求。

到了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入驻上海的人口越来越多,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新的生活需求也开始出现了,南京路(大马路)旁边也就衍生出了新的马路——九江路(二马路),汉口路(三马路),福州路(四马路),广东路(五马路)……,主要是饭店,当铺,旅馆、报社,戏院,书局、酒家,妓院,赌场……,即满足当时人们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嫖、赌诸方面的需求。而对面的浦东,则因为交通上的不便,近在咫尺间却恍若隔世,还是一片农田,彻底被人遗忘。

再纵观上海整个地理架构,上海从1843年开埠,1873年以后从外滩源的英国领事馆开始的23栋大厦,外国人的设计图纸、浦东营建商的建设和福建的石材,因为建筑特异,气势宏伟,使国人屈尊敬仰,历次战争都不舍得毁掉,上海特殊的租界文化,终于成为东情西韵、中西交融乃至革命的源头和图腾符号,也因此造就了中国现代史。

我们发现,上海的城市形态其实就像一棵大树,外滩23幢建筑就像是大树的根瘤,它不断的从黄浦江吸取外来“文化”的养料,慢慢滋生出了南京路(大马路)这根树杆,周边的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就是大大小小的分枝,千丝万缕,盘根错节,那些饭馆、酒家……便是树枝上长出来的果实和枝叶,树不断增大,又向外衍生出现在的静安区、杨浦区、徐汇区、普陀区……而真正的根系,就源于外滩的这一排建筑。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b1e850100090m.html21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