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陵 |
[游记]泰陵 |
2008-06-10 mangocity.com |
游吸引力。 唐玄宗又是一个以“孝悌”闻名于史的皇帝,甚至曾“制大衾长枕,将与诸王共之”。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玄宗尝谒桥陵至金粟山,见岗阜有龙盘凤翥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宝应初,追述先旨而置山陵焉”。金粟山位处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为五龙山之金脉,金粟山海拔716米,“有碎石若金粟状”。其山系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伸展,诸峰罗列,呈环拱之势;山形起伏,逶迤蜿蜒,若龙踞凤翔,远望呈黛色,气势磅礴,雄伟肃穆,去雾苍茫,真可谓“蒲城八景”之一的“五陵闲云”。而泰陵玄宫就凿于金粟山之阳的腹部(今椿林乡唐陵村西北)。 “因山为陵”是唐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特色,十八陵中有十四陵营建在“孤耸回绝”的山峰之中。这是希图借人力所无法比拟的自然形势来抒发大唐盛世君主豪雄非凡的精神气宇,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当时,为将纯自然的巍峨山岭点化成无比庄严的帝王陵寝,便把石刻群和地面建筑群按严格的格局布列成一个绝对对称、规整合谐的庞大阵容,用帝王(人)的精神去强化山(天)的气势,这就规定了唐陵大地艺术的属性。为此,作为石刻或建筑的单体则强调了造型的庄重感而减弱了每一件作品的生动性,强调了整体效果而减弱了每一件作品的个性,强调了轮廓的简捷概括以求得在空旷原野里的远视效果,并使与山陵相和谐。这样,建筑组群与陵前石刻也在雄奇质朴的自然山势的衬托下,愈益显得光彩夺目,辉映陵山。 泰陵陵园规模宏大,据《省志》载,陵内封地达三十八公里,为诸陵中最大者。陵区以玄宫为中心,依山势构筑陵墙,平面布局分内外两城,酷似京师长安,内城四周各开一门,其位置分别为: 朱雀门(南)。位于现保南乡唐陵村西约500米处; 四门及陵墙四角分别建有门阙、角阙,地面建筑包括献殿、下宫、阙楼、陵署等,殿舍连绵,错落有致。陵区林木繁茂,苍翠荫郁,一派肃穆景象。与其他帝陵一样,陵园设有陵台令(从五品)及主文、主乐、主辇和典事等官员。陵区还设有折冲府,负责陵区安全,封内陵户,则专门应付各级官员的祭奠活动。 原在四门外,各有石狮一对,共八个,现仍残存六个; 唐玄宗去世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近尾声,但河南、河北的战争仍在继续。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两京破坏殆尽,军队(尤其是军阀军队和回纥军队)烧杀淫掠,社会一片混乱。唐朝国力急转直下,几致覆亡,从此历史走进了中唐时代。由于陵墓石刻的产生同社会主宰者关系的直接性,它本身既反映着产生时的国力,也博动着统治那个时代的精神力度的脉象,因之,泰陵石刻成了中唐陵墓石刻的代表。 同盛唐作品相比,中唐石刻个体变小,精神魄力在大气磅礴中渐趋平和。但此段时期石刻作品也有一定的发展,不少作品保持着很强的生气和气势,其中泰陵翼马(在陵墓中,翼马起着联系亡灵与天界的神秘作用)体态矫健,英恣疯爽,不失为唐陵石刻艺术中的珍品;泰陵翁仲,文臣雍容华贵,武臣勇武骠悍,仍不失大唐风韵,只是那威风凌历的神态,信佛要威慑某一特定的对象,不象盛唐作品中的侍臣,倨傲天下,旷达不羁。
|
转自:http://www.mangocity.com/cms/2007-01/26/content_6526.htm3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