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阿佤山的广允缅寺日记 |
[游记]阿佤山的广允缅寺日记 |
2007-07-16 |
迷迷糊糊听到颂经的声音,在枕下摸索着电话,依稀记得不过早晨六点时光。再次醒来已过八点,那虚无又真实的梵音已不再,心里却惦念那百年的古寺。 刚刚洗漱完毕,已有昨日市场所见的阿佤妹子电话了来,不容拒绝欲与我们相伴,尽那地主之宜。却是真的未见如此热情地民族,不过见过一回而以,却认认真真,将我们当做一件正事留在心上。 从所住的佤泉宾馆步行不过十多分钟,即见了风雨沧桑的台阶,一个转弯,一个侧身,那腾飞的龙柱已直冲云霄。大门却是紧紧地闭着,精致的图腾间隐隐透着神秘不容亵渎的庄严。 守门的僧人是个腿脚不便刚到广允缅寺不到一年的傣族青年。提着长长的钥匙链步履艰难地走了来为我们开门。傣族的规矩,进入佛堂是要除去鞋袜的,那是对佛的敬重,他却是细心地铺好了傣家的竹席迎接远方来的人。 点一支烛,伏在镶金的佛像前,在心里写下一些秘密,祝福一些人,一些事。佛是万能的,他能知晓所有,他会护佑所有世间的苍生,他会原谅那些偶尔的过错,他会捎给远方的朋友希望,他会带走那些战争,仇恨以及灾难…… 主殿其实并不宽敞,在那尊诺大的释家莫尼前更显得局促,小心地往前走,临窗的岸几上搁着厚摞摞的经书,请师傅取了来看,那曲曲弯弯间的故事我是不懂的,却惊叹那付出的努力与艰辛,字字小楷,不容一分小失误,也只有佛家的清静才能在如此反反复复间不留一丝遗憾吧。 再走几步,即见灰白的内墙,隐隐有斑斓的色彩,想着眼见所见即是幸存下来的壁画,关于那些古老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可是却是要伤感的,我们的历史有时候近乎残酷,太多文化,太多财富在一代又一代的人手中变得体无完肤。悠久的历史给我们无限的骄傲,而我们又是如此不懂珍惜的民族。那脱落的色彩,那遍体鳞伤的佛像无不向我们控诉那疯狂的年代。 红袍的僧侣拂开一块遮掩着的灰布,那里显山显水的露出一块一米见方的木质雕牌,不过是一岸香台而以,仅为一支香烛,我们的先辈为此却绞尽脑汁,非要那方块地里显出另样的景致来,丝丝缕缕,一刀一刻皆是绝色的美丽,一枝一叶,一朵浮云,一弯月色皆是深深深深的文化底韵以及对事物的认真细致。 不过几步,已回到正门,抬头所见处,雕花装饰的木门却还保存还好,透过艳阳,方孔间的丝丝缕缕惊人的圣洁,而就是这方孔间透过的梵音,惊醒痴睡的我。 双手合十谢过师傅,转身见却见到年幼的孩子如此相依着他的小狗,他的童年恐怕就要与佛相伴相依,不可以放肆,不可以张扬,只静静地相依着一种信念,以及偶尔小歇里与邻家的小狗懒散一回。 走在静静的回廊间,想着就要告别这百年的古寺,继续行走在路上,来路已远,去路未卜,心下黯然起来。一切的烟云过往对于佛却都是轻如鸿羽的,而我却是千里万里来与他邂逅这一回的,艰辛而不易。却也只能是这样的,匆匆数十载,我要赶着赶着去一地,又一地。 在路上,行走。 简介: 广允缅寺占地2200平米,主殿长24.4,宽14.8米,建于高0.5-1.5米的基座上,为穿斗式木架结构,由一围廊式歇山顶三重檐殿堂和四方形亭阁组合而成。殿堂门窗作透雕装饰,梁栋门柱遍殿内饰刻版漏印的“金水”图案。大殿内并列金柱6根,门庭前柱上倒悬两条木雕巨龙,气势雄壮。外墙及藻井均绘有彩画,保存较好的是大殿内墙的10副壁画,共48平米,绘佛教故事及风俗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飞檐的屋角是上扬的希望 张扬的龙爪直指天际 详和的回廊浅述着百年的沧桑 童年的天真岁月都将与佛宇相伴相依 这是一个故事 |
原始链接:http://www.hongxiu.com/diary/view/view.asp?id=172926 |
转自:7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