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走停停:五当召游记 |
[游记]走走停停:五当召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听说要去五当召游玩儿,我心里十分兴奋,对即将的远行充满了无限向往。这回终于可以沿着文化的脉络去探寻历史的印记了,时隔二十多年的世事沧桑,不知如今的五当召已是怎样的变化,是否一如往昔里的记忆。 开着摩托从高速上下来,经过一段柏油马路,到了石拐山区。山里的空气很清新,山脉绵绵,九曲沟回。第一次在盘山道上开车,难免有些紧张,下第一个坡转弯时车已到了70脉,赶忙一边用发动机制动,一边连续点刹,这才压过这个弯道,好玄没冲到路边的沟里,一身的冷汗。还好,经过一番适应之后,才算能在山路上行驶自如了,微凉的山风掠过脸庞,夹杂着一种淳朴的味道,我在努力地记住这城市中少有的气息,好让自己以后能多一些值得回味的思绪。 临近中午时分,我们一行十数人终于来到了五当召。我们先把车停在五当召西边的渡假村,顺着台阶上得半山腰来,入口处有一尊蒙古族姑娘的白色塑像,手捧着蓝色的哈达像是在欢迎我们,两边是彩旗招展。正疑惑间这哈达为什么不被风吹走,走近一瞧,却原来是粘在手里的。我想哈达不同的颜色一定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不知道这里蓝色代表什么意思。这里集中了十来间蒙古包,圆边锥顶的建筑,上面是蓝色的蒙族特有的花纹,浓郁的民族气息顿然扑面而来。靠南面一侧,驻立着一尊高大的铜质成吉思汗像,两边各有一支长矛,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放光,铜像的前面有一个供桌,上有香炉及祭祀品。靠北的一侧有一辆车轮用铁皮包着的木车,这应该就是传说中蒙古族的勒勒车吧。我们找了一间大的蒙古包走了进去,地上铺的是红色的地毯,中央有四根龙纹漆花柱子,起着支撑作用,蓬顶是圆形的天窗,阳光可以从这里照下来。蓬顶正中吊有一盏白色的吊灯,几个灯头之间是圆形排列的。蒙古包的四壁及锥型顶纯粹是由木棍架子搭建而成,外围估计是帆布一类的材质包裹的。门正对着的墙壁上挂着成吉思汗像,左侧是一幅挂毯,右侧是一具羊头骨,成吉思汗像前是一张长长的木桌,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形状像操场的跑道,桌子周围全是木椅,桌子正中是一个圆形的玻璃转盘,周围摆放着深棕色的餐具,有木碗、木筷和木质的高脚杯,极是古香古色。就餐时,来自百灵庙的蒙古族小伙为我们拉起了悠扬的马头琴,用蒙语唱起了我们熟悉的《蒙古人》,漂亮而又热情奔放的蒙古族姑娘则用甜美的嗓音为我们唱起了祝酒歌。 用过午餐之后,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参观此次的目的所在——五当召。 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四面群山环抱,气势宏伟,分层垒起。远远望去,这座庞大的古建筑群透露着一种博大的胸襟和超凡的力量,颇有些“深山藏古寺”的味道,让人心生景仰。经导游小姐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而蒙语“五当”则为“柳树”之意,是其汉语的谐音(我听起来却有点像汉语中“乌德”两字的发音,可能是叫五当名字更响亮一些吧),“召”为“庙宇”之意,因位于两岸长满柳树的柳树沟而得名。五当召是与西藏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齐名的我国喇嘛教中最大的三大名寺之一,为自治区境内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而建,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汉名广觉寺,又经嘉庆、光绪年间多次维修、扩建,遂成今日规模。现在五当召依然是喇嘛们进行佛事活动和信徒们朝拜的场所,而且这里每年还要举行“嘛尼会”等佛事活动。庙宇为平顶梯状方形楼的传统藏式模式,正中高悬法轮、金鹿、宝幢等,各殿顶有风磨铜羚羊对卧法轮,金光璀璨,衬托在茂密的松柏之间,显得格外壮观,素有东方“小布达拉宫”之美称。它在历史上既是一座政教合一的寺庙,也是一所研究藏传佛教理论的高等学府。 跟着导游小姐,我们一路沿顺时针方向参观游览。 “苏古沁独宫”位于全庙的最前部,殿门两侧描绘的是怒目的金刚,殿内为僧众集会和诵经的场所。在进殿之前,导游小姐告诉我们一定要跨过门槛,而不是踩着过去,意为佛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跨过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新的自我。进得殿来,身上一阵阴冷,环视左右,殿内外墙很惹人注目的是四大天王像,他们手中的法器分别代表风、调、雨、顺。旁边是一幅六道轮回图,佛教把众生世界分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道,因各自所作的善恶行为的不同,于此六道中轮回相续。这充分体现了佛教的宿命论,意思是只要不能成佛,就永远在这六道中轮回往复,承受轮回之苦。圆心部分画着鸡、猪、蛇,分别象征贪、嗔、痴,称为三毒,佛教认为这是人痛苦的根源。墙上满是工笔重彩的佛教故事壁画,地上铺有红色地毯,经堂内的立柱全用龙形纹饰,数十排座榻依次排开,可容纳千余名喇嘛同时诵经。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黄教始祖宗喀巴及历代佛师。据介绍,每年七月二十四日到八月初一,在这里举行“嘛呢”法会,这种法会是喇嘛教出于对观世音的崇敬而举办的佛教盛会。法会期间五当召盛况空前,本召和其他寺院近百名喇嘛,七天七夜不停地诵经,同时还举行跳鬼等宗教色彩浓郁的佛事活动,数以千计的喇嘛教信徒,带着自产的果品、黄油等从各地赶来参加法会,表示对佛的虔诚。殿的正中是活佛的位置,其余依次为主持喇嘛、正副教授的席位,其宗教等级十分严明。殿宇后半部正中供奉弥勒佛和文殊、观音二位菩萨。 西面与其并列的是第二殿“却依林独宫”,也叫“却依拉殿”,是专门研究、传授佛教基本教义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哲学系。每年农历的腊月初九,在这里举行学位升级考试,成绩合格者予以晋升,只有得到“格西”学位,方具备大寺主持“堪布”的资格。正中供奉的是高达10米的迷勒佛像,这是全召也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一尊铜像,比较特别的是眼前的这尊铜像是半蹲半坐的,意即即将站立走向人间,去解脱世人的苦难,与一般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迷勒佛有所不同。喇嘛教中以左为上,铜佛左手达赖一世,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创始人,铜佛右手是班禅一世,达赖和班禅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这边左手戴黄帽的是五当召第五代活佛塑像,五当召具有今日规模,大多得自于五世活佛坐床期间,却依拉殿就是五世活佛时兴建的。下面供奉的是八大药王佛,旁边红头发的是他们的师傅,喇嘛教把人的病分为404种,每101种为一类,即治而不愈、治而愈者、不治而愈、求神拜佛。喇嘛在蒙古人心目中是神佛的代表,大凡婚嫁、生老病死都要请喇嘛卜凶问吉,遇到麻烦与灾难,必定要请喇嘛念经,求神保佑平安。 接下来的是第三殿“洞阔尔独宫”。洞阔尔独宫是讲授天文、地理、数学、历法的经堂,殿前的有一个平台为讲经台,是过去喇嘛学术升级答辩的口试场,中间这个座位是主考官坐的,殿前悬挂的是乾隆皇帝御赐匾“广觉寺”,由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书写。宫内供奉着五当召第一代活佛(蒙语称“呼图克图”)洞阔尔·班迪达的塑像。前厅有壁画,人物形象生动,色彩艳丽浓重。“洞阔尔独宫”后是“洞阔尔活佛府”,是一幢二层的藏式楼房,外有白石台基。大厅前廊门罩雕着龙、狮、象、金翅鸟等各种浮雕,两侧墙上绘着五色斑斓的壁画。室内陈设豪华,古色古香,收藏有大量佛像和艺术品,另外还陈列着历代活佛的日常用具和一些珍贵文物。据说当年五当召的第一代活佛阿格旺曲日莫学成归来,意欲在家乡建寺院传法。当阿格旺曲日莫带领两个徒弟沿大青山西行,寻找建寺场所时,走到沙尔沁召西山一带,突然天空中飞来一只苍鹰,将他的帽子抓起来就飞走了,师徒三人急忙追赶,追了一夜之后,来到此处,发现这里野鹿遍地、百鸟争鸣、景色十分迷人,又见帽子挂在树上,师徒三人不禁喜出望外,而向南望去,远处的几座山峰排列犹如莲花花瓣一般,阿格旺曲日莫认为这是个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在此建召,也就有了五当召藏名的由来。我站在殿前向南望去,远处的山峰错落叠交,真如同莲花一般,两边的山脉绵绵,沟内绿树葱郁,隐隐地还萦绕着一层薄薄的雾气,果不负风水宝地之盛名。此殿是由当时的鄂尔多斯部淮格尔王爷出资修建的,其壁画是五当召1050平方米壁画中保存最好的,有内蒙壁画之冠的美称,所有壁画描绘了释迦牟尼一生传教的故事。由于各殿建成年代不同,壁画风格迥异,洞阔尔殿的壁画,已有250余年的历史。尤其是后半部墙上所绘的壁画都以黄色为底色,故洞阔尔殿又有黄庙之称。 第四殿叫“坎希德独宫”,是惩罚违反教规的喇嘛之所,俗称“训服殿”,相当于现在的地方法院,供着威德金刚、可畏金刚、胜乐金刚等九尊神像,相貌狰狞可怖,颈上装饰骷髅项链,倒着人头,脚下踩着恶鬼,手执武器。这种神像在喇嘛教寺院里很常见,喇嘛教认为他们是各大菩萨的化身像,为铲除异端,镇压邪恶而变换的一种愤怒的形体,统称“愤怒像”。脚下踩着的恶鬼是世间邪恶、妖魔及各派异教势力的象征。殿堂的规模都比较小。门板上倒挂妖魔皮像,表示如果生前犯恶而遭受惩罚。墙上的壁画也是喇嘛们亲手绘上的,不论你从何种角度看金刚的双眼,似乎都在瞅着你,见其绘画水平之高。殿内挂了很多信教徒贡献的多种颜色的哈达,哈达的颜色有白、红、黄、蓝、绿五种,俗称“五色哈达”,导游告诉白色象征白云,蓝色象征蓝天,黄色象征大地,绿色象征草原,红色象征火一样的热情。蒙古族人民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都融入美丽的哈达之中了,而蓝色是自然界最美好、最永恒的颜色。我注意到导游小姐身穿的是蓝色镶金边的蒙古袍。 第五殿叫“日木伦独宫”,主要用于学习佛教的教义、教史、教规,相当于现在的法律系。铜质的莲花宝座上,供奉着高达9米的黄教一代宗师宗喀巴的铜像,殿中还有千余个同一姿势,同一表情的宗喀巴泥塑像,所以又称千佛殿。据讲,这尊铜像虽说是召内第二大铜像,却是实心的,重达有90多吨。当初是先有的佛像,后建的殿堂,能把这么一尊90多吨的铜像置于山上想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吧,我不由地对当初的建造者由衷地产生一种敬佩之情。宗喀巴铜像塑有金身,当阳光从天窗上照射下来的时候,浑体都是金灿灿的,寓意佛光普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ad07b01000amz.html8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