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科尔沁草原纪事 |
[游记]科尔沁草原纪事 |
2008-05-22 live.com |
明朝洪熙年间,成吉思清汗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迁徙至嫩江流域,被称为嫩科尔沁。清朝时,皇太极将嫩科尔沁分为左翼前、中、后三旗和右翼前、中、后三旗,属哲里木盟,牧地相当于今天的通辽市(哲里木盟)、兴安盟、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我与科尔沁草原相识,是在列车上。列车驶过通辽市西南的奈曼旗,许多棵奇形怪状的柳树,生长在科尔沁沙地的南端,那些柳树长得疙疙瘩瘩,树冠上只有极少的枝叶,许多树是斜向生长的,就像被狂风吹倒的旗帜。在日落后的沙地上,那些暗色的、奇形怪状的树影,像一个又一个谜团,让我一路猜想着这些柳树艰难生长的故事。 一年后,我来到洮儿河岸边,参加科尔沁右翼前旗的草原调查。当时乌兰浩特市沙化的山坡上,只生长着稀疏的胡枝子和山杏。远郊的一个乡刚遭受了一场雹灾,看着那些被雹子打得只剩茎杆的庄稼,看着暴雨过后农田中的道道水沟,少年的我,也有了异乎寻常的沉重感。沿着洮儿河向西北行进,我穿越了一片又一片悠长壮美的山地阔叶林,拜访了一处又一处色彩斑斓的山谷草甸,还在洮儿河清澈的水流中,洗去一路征尘。洮儿河中、上游,科尔沁右翼草原的西北部,仍是一片林草丰美的宝地。 8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一位通辽籍的男同学,从皮箱里拿出一条纱巾,看到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他问道:“你们没有纱巾?”原来,通辽的春天沙尘滚滚,不论男女老少,最佳的防沙用品当属纱巾了。今夏,我来到通辽,这座科尔沁草原的明珠城市。连日的干旱,通辽市远郊的庄稼长得矮小稀疏,西辽河早已断流多日,干涸的河床只有黄沙暴露在灼灼日光中。 百余年前,通辽还是个蒲苇丛生,狐免出没的地方。那时的西辽河,定会闪着波光,哗哗作响地流经中游的通辽。芦苇丛中,定会有许多许多的大雁、野鸭。河边美丽的香蒲,定会在夏末抽出长长的蒲棒,在风中传送阵阵清香。1901年,几十户移民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建白音太来屯,1914年改称“通辽镇”,1918年改县制。百年后,通辽已是内蒙古东部重要的区辖市,是全区工业、交通和文化教育较发达的地区,茫茫的芦苇荡不见了,只有在风调雨顺的夏季,铁路两旁一片又一片的积水湿地,还依稀讲述着科尔沁右翼草原丰美的过去。 由于历史的原因,250多公里的科尔沁沙地从东北至西南穿过通辽市。坐汽车出科尔沁区,向西南行驶一个多小时,流动的和半固定的沙丘渐渐增多,漫漫黄沙岗上,只生长着稀稀落落的藜科植物。在巴胡塔附近,几处用围栏围起来的草库仑,呈现着难得的绿色。路旁的指示牌上显示着不远处就是养牛重点乡。不知沙海中的养牛重点乡,牧草的产量能否承载重点乡的重负?伊胡塔附近的现代化砂场,堆积着几十米高的大沙堆。不远处还有些积水的湿地,较大的水面上,鸥鸟成群翱翔,一片片高大的芦苇,成了鸟类的家园。科尔沁左翼草原的旧貌,深藏在茫茫沙海中。 车行至科尔沁左翼后旗,自然界的奇观再现了。沙地中一棵又一棵的老柳树,一丛又一丛的丛生香蒲,突然给你一种凉爽的感受。在甘旗卡市西南,两条长10多公里的大沟,组成了大青沟自然保护区。这两条南北走向的大沟,百米深,二、三百米宽,由蒙古栎、色木槭、朝鲜柳、榆等乔木组成了温带阔叶林,沟中常能见到百年以上的珍贵树种水曲柳和胡桃楸,这两条在第三纪形成的大沟,是科尔沁左翼草原的自然奇观。沟中林木繁荫,流水淙淙,花香鸟语,让人疑是世外桃源,难怪大青沟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地的人们讲,大青沟的秋天最美。当槭树的叶子红透时,野生的山楂果挂满枝头,大青沟简直美不胜收了。 这又让我想起奈曼旗的怪柳。当一片又一片的林木渐次消失后,美丽的科尔沁左翼草原变得日益干旱,严酷的风沙一年又一年肆虐,奈曼旗的人们无处寻找薪炭柴,只好在柳树长到五米左右时去掉顶枝,以便年年砍下柳枝。那些柳树疙疙瘩瘩的印记,是年年因流失树液而形成的累累伤痕。这些沙海中顽强活下来的柳树,难道不让我们触目惊心吗?如果人们能真正感知一草一木的生长气息,人与自然才能真正地息息相关。我多希望十年、二十年后,科尔沁草原不再有流动沙丘,漫漫黄沙岗重新披上绿装,美丽的西辽河不再断流,科尔沁草原不再扬沙。那时,奈曼旗的柳树将越长越直,越长越多,科尔沁沙地会再次成为绿洲。
|
转自:http://bailing012bailing.spaces.live.com/Blog/cns%21213790F717F01D10%21167.entry4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