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7岁那年第一次零距离亲近黄河。 或许是16岁那年在去济源的时候,第一次看到黄河大桥,没有太多的情愫和眷恋,或许是固阳离坝头太近,感觉熟悉的地方没有风筝。我想:看黄河一定要小憩一番,或者住上一宿,看看黄河落日,听听天籁之音,目睹大雁阵阵。。。那是件幸福的事。 89年3.12兰考县举办首届诗歌座谈会。兰考籍的孔令更李锐峰于向魁等及县文联领导一行24人召开了座谈会,大家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交流。有幸参加并认识了坝头的AM,她很热情,主动邀请我们到坝头黄河游览,她开照相馆,家里开旅馆饭店,很方便,太好啦,我和铁蛋高兴应邀。其实3.11晚上在锐峰家喝酒时,大家才认识,她能喝酒,人也很爽快,开始的陌生拘束一会儿拉进了距离。毕竟在农村长大,思想保守,言行拘谨。 第一次去,骑洋车,一个半小时到坝头,到处打听,哪象现在通讯方便,到她家已是中午,父母很热情,忙招待吃饭。路上我和铁蛋在说,两个大男人到人家家,况且她没结婚,别让人家父母赶出去,一路上提心吊胆,到了,心里坦然了许多,象邻家的大爷大娘一样。下午到黄河渡口,离她家仅有30米,一条铁路是兰坝铁路,当年毛主席到这里视察黄河有没有坐过专列啊?现在的铁路只是承担防汛时运输石料的任务。黄河岸边有几艘停泊的船,显得斑斑驳驳地陈旧,抛锚在那里,仿佛在向人诉说着过去的繁华,水流急涌,偶见几只大雁掠过波光粼粼的河面。黄河---我的母亲,我们来看您来了。 黄河多次在兰考改道,铜瓦厢在今兰考县东坝头乡以西,是明清两代河防的险要处所之一。咸丰五年农历六月中旬,黄河发生大水,河南境内今开封、兰考一段水泣猛涨一丈以上。又遇大雨,水势汹涌。。。铜瓦厢改道是黄河变迁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是多年后我看中央电视台节目介绍,我惊叹我的无知,难怪小时侯和家里人拾麦都是到南河,南河就是原来的黄河。现在的黄河故道。坝头的黄河转弯险急,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来视察,已经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三人留影拍照,谈天说地,太阳漫不经心的西去了,看黄河落日又是一美景,AM的建议让我们打消了想回家的想法。我们聊到了孔令更老师,他从这里徒步黄河到源头,成为文坛的美谈。这个大胡子老乡有机会我一定要拜访他。一次到开封怀着崇拜的心里在老市委旁边的家属院转了几道见到了孔老师。没有架子,爽快热情,乡情乡亲啊!备酒备菜,晚上执意留宿,让我备感温暖。 黄昏把夕阳赶走了/流下一道道血迹在流淌/在远方的某一个地方/露珠在尽情舞蹈/这时,有雾吹来《等待》这是黄河落日给我的灵感。 天黑了,AM的父母备了丰盛的晚餐。她的父亲酒过三巡,聊起了他的交通饭店和昔日渡口的繁华。昔日渡口车水马龙,往返于长垣至兰考,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后来修了开封黄河公路大桥,渡口一下子就变的冷清起来, “我这里的旅馆以前是天天爆满,酒店生意红火,唉,现在是冷冷清清了……”老人的叹息声让我们感觉到一种沉重与失落感。时代的变迁,渡口亦将永远成为历史。后来想如果哪个电影导演拍历史渡口素材的话,这里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晚上,老人喝高了,我们也陪着喝的晕乎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