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之行 |
[游记]北京之行 |
2007-07-16 baidu.com |
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去过首都北京,对于北京的印象也就限于电视上那天安门的恢弘与清华园的神秘,还有那残酷的历史回忆。虽然我本人对北京不是十分感冒,不过好歹还是一国之都,说不好奇那是假话。到了大四,终于有机会去北京了,而且还是专业考察,和那么多同学,心里不禁得意得套用了“北京人在纽约”的那句词:北京,我来了。 早上到了北京,因为安排的时间比较紧,所以在宾馆放下手中的行李,简单洗洗就上了大巴去颐和园了,由于天不好,在圆内没待太久就回驻地了,下午北京果然下了雨,但我们来北京不能总在宾馆,于是晚上就去了王府井,在王府井路上,可看到北京的繁华与热闹。那里售卖的东西应有尽有,价钱还算合理,难怪会有这么多人来购物。那里的土产更是顶呱呱,尤其是食品类,叫人垂涎三尺。 在北京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798之行。 第二天我们去了798作为北京现代文化的缩影,中国先锋艺术与世界艺术对话交流的平台。在这里,任何一个角落都渗透着艺术的味道。在798漫步,会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吐着白色气体的粗大烟囱,满青藤的高大厂房,锈迹斑斑的输气管道,还有没有被涂抹掉的依稀可辩的口号和语录,令人仿佛置身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而走进任何一间工作室或酒吧,咖啡店,扑面而来的又是一股现代甚至是未来的气息。 原有的砖瓦结构和管道,不但没有被拆走,反而成了室内一景,与新型的建材装饰和谐搭配,钢筋混凝土,巨大的钢管,各种风格的铁器装饰与布置已经成了后现代装饰的标本,一些保留下来的老式机器,经过历史的沉淀和艺术家的雕琢,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艺术品。 这些既满足的艺术家们的空间需求,也滋长出一种难得的怀旧情调。这批入驻者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经济改革的产物,他们展示了个人理念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新的关系: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 废旧的工厂,破败的厂房,与现代先锋艺术的完美融合。只能用枯木逢春来形容。当我身临其境时,没有想到在中国会有这样的地方。同时,漫步在798,外国人不时的穿越其间,与这里的装饰风格相融,似乎至身于异度空间。 第四天,来到清华大学,那个大啊,比大工还大。不过进入艺术学院的楼,心里不禁很失望,整个楼还在装修过程中。但是一楼大厅艺术品的展览还是吸引了我们,记不得是谁的作品了,但是各个都是那么的巧夺天工。 下午又参观了几家设计公司,得到了公司的热情欢迎,是那种没想到的热情,在大连是感受不到的,这可能就是差距吧,期间公司人员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我们专业方面的知识,同学们也都非常积极、认真,从中我们学到的不止是课本上的知识,尤其是应对将来的就业公司人员也做了热情的回答,使我们感受颇深,为将来的就业有了很大的帮助。 北京之行结束了,总共5天, 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无论是旅游景点还是城市里的建筑无一不透露出一种陈旧的感觉,当然拉这和北京是历史古都离不开关系的.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北京的地铁,听说是造于60年代的,地铁里面是没有空调的,用的是电风扇。 第二个印象就是古代的帝王无论是衣食住行都显得那么奢华,那么那么大的颐和园,那么奢华的恭王府,无论哪一个都显示出这么一种感觉,而且狠随意的一个东西就很有可能是文物.不过也是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第三个就是北京的人太多了,每个旅游景点都人多,印象最深刻的颐和园和天坛,人一多就给兴致打了折扣了,不过天坛我还是逛遍了每个角落。 北京之行是相当的疲惫,因为收获很大,看到很多的以前没有见过的,听到了很多以前没听过的,那是一种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涤,照片不足以记录我的收获,文字同样不可以记录些什么,但是它至少可以记录这个日子里我在自己的心中留下了些什么,同学们的感觉大抵也都是 |
转自:http://hi.baidu.com/dlufl/blog/item/b5c31b308310a298a8018e55.html2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