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城系列游记4——东城篇2006.7.15

[游记]北京城系列游记4——东城篇2006.7.15

2007-07-16    live.com

8/11/2006

北京城系列游记4——东城篇 2006.7.15

巡城任务又开始啦~~~~~~~~~~~~~~~~~~~~~~~

唉!最近一阵子我和Sally都比较的忙碌。再加上最近乐团又开始排练了,所以我们近期的巡城大计不得不搁置了一段时间啊!

今天我们的接头地点是地安门肯德基一楼大厅内!因为本次巡城的主要任务大概都集中在地安门、鼓楼以及交道口附近!

出了肯德基,我们顺着地安门外大街一直奔北走。首先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马路西侧的烟袋斜街。我们刚想过去看个究竟,却又突然止住了脚步。仔细一研究地图。哎呀!原来马路的西侧已经不属于东城区的范畴了,那里已然是西城区的领土了。呵呵!我们差一点就溜达过界了呢!

然后,我们继续往前移动,到了马路东侧的第一个胡同口右转,我们便来到了传说中的帽儿胡同。因为Sally同志小时候曾经就住在这里。所以,相比之下她对这里的地形地势什么的,还是格外的熟悉呢!

帽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南锣鼓巷为其东起始点,地安门外大街为其西起始点。明代时,此地被称为梓潼庙文昌宫,也就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文昌又称文曲或文曲星,原斗魁星的总称,后被道教奉为掌管人间文运的神仙。文昌宫原建筑现已基本无存。清代时,该胡同改称帽儿胡同。胡同内,有众多古迹故居。其中,5号为北洋军阀冯国璋的住所,9号、11号为可园, 35号、37号为清末皇后婉容大婚前的居所,45号为清提督衙门。

这里的门牌号排列大致是这样的:自西至东号码依次减小,胡同北侧的为单号,胡同南侧的为双号。因为我们是从胡同西口进来的,所以我们首先巡到的是位于帽儿胡同西部的婉容故居。

婉容故居位于东城区帽儿胡同37号。婉容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这里是她大婚前居住多年的院落,此处环境格外幽雅。保护较为完好,现已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胡同37号

离开了这里,我们又继续往东走。突然发现了一处很大很老的宅子。据我们猜测,估计这里应该也是一处古迹。凑上前去,果然发现了那个汉白玉的牌子。一看上面的字:“东城区帽儿胡同11号四合院”。怎么光写四合院了?!这到底是谁的宅子啊?!我们本来以为是可园呢!可是又往前走了几步,发现可园的牌子在旁边的那个院子的院墙上。本来我们就有些迷糊!现在弄得我们更加的不解了!这到底是哪儿啊?!虽说里面不让我们进,但单从外面就可以看得出,这个院子里原来的主人一定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因为,门口的上马石、下马石还都保存完好。据本人的了解,在古时候,家里没有权没有势的布衣百姓,门口是不可能有上下马石的。因为我们也不知道这里到底是哪儿,所以姑且就按胡同介绍里说得那样,认为这里也是可园的一部分吧。

就在我们正在疑惑的时候,从远方驶来了一个三轮车队。定睛一看,车上坐的全是老外。待三轮儿们停好以后,还下来了一个中国导游。他带领着这帮老外们一起走到这所宅子前,指手画脚的介绍了起来。我和Sally赶忙凑上前去听了听。听着听着,我突然发现身边有一个左手提花卷,右手拿钥匙,身着跨栏背心的中国籍中年男子也混在我们的队伍之中。我这么一打听,原来他家就住在这个大院里。他是准备等这群人散了,然后再开门回家的。借此时机,我向他打听了一下这个大院的历史。他说,这里原来好像曾经居住着清朝末年的一位大学士,名字叫文煜。后来抗战期间,这里好像还被日本人占领过。这就令我更加的确信:这里肯定是可园的一部分。同时,他还教育我说,甭听导游胡扯,他们什么也不知道。哼哼!可不嘛!听了半天,那位大哥光介绍说这里是中国传统住宅的代表模型以及中国的一些建筑结构与风俗什么的了,这里具体是谁的宅子他也不知道。唉!这事儿闹的!我和Sally真是感慨良深啊!长这么大了,这还是第一次在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地盘上听英文导游词呢!

可园是坐落于东城区帽儿胡同9号的一所老宅院。原来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宅院分为两进院落,占地面积约为3000多平方米。园内有假山、水榭、拱桥、游廊、敞轩。假山西侧有竹园,北侧有山洞,洞口还刻有“通幽”字样。穿过山洞,眼前又是一片新景象。园内花木繁茂,湖水碧翠,幽雅清静。民国后期,该园曾被售出。现已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胡同9号

又往东走了几步,还是一所没有具体主人姓名的老四合院。据我们猜测,这里可能就是冯国璋的故居了。门口还有一个影壁墙之类的东西呢!

冯国璋故居位于东城区帽儿胡同东部。冯国璋原是北洋直系军阀首领,1917年曾任代总统一职,1918年被段祺瑞逼其下台,1919年病故于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胡同5号

走到这里,帽儿胡同基本也就已经到了尽头了。我们穿过南锣鼓巷,来到了北兵马司胡同。虽说这里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我觉得这条胡同的历史,还是很有必要介绍给大家的。

北兵马司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交道口南大街为其东起点,西至南锣鼓巷。因明清时,胡同内设有兵马司衙门而得名。明代时,该胡同称为北城兵马司。清乾隆年间,称为兵马司胡同。宣统年间,称为北兵马司。明清之际,北京城分中、东、西、南、北5个城区,每个城区都设有专门负责社会治安的兵马司衙门。

自西至东的走完了北兵马司胡同,我们穿过了交道口南大街,来到了府学胡同。

府学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四北大街为其东起点,西至交道口南大街。因顺天府学而得名。府学胡同内名胜古迹众多,其中36号院相传为明崇祯皇帝田贵妃娘家的田府,胡同东口有段祺瑞任北洋政府总理时的住所。

元代的报恩寺为顺天府学的前身。明洪武初年,建国都于南京,元大都改为北平府。于是,元代的国子监改为北平府学,报恩寺作为大兴县学。明永乐元年,北平升为顺天府,府学又改回国子监。撤大兴、宛平县学,将大兴县学升为顺天府学。清代时一直沿用未变,顺天府学即成为明清两朝北京士子进修、学习、考试的地方。

刚走进府学胡同没有几步,我们便发现了一座很高大的牌楼,后面是一堆宫殿似的建筑。研究半天,我们也不知道这里到底是什么。因为这里和顺天府学是紧挨着的,所以我们姑且将其认为是顺天府学的一部分。我觉得这种推断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因为,现在的顺天府学仍然还是学校,而且还是一所小学。就算是发挥着这组建筑原本的实际意义吧,但这里毕竟也还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有的地方你不能全占着啊!再说了,这里可是顺天府学啊!虽说现在只是一所小学,可在明清两代,全北京市的学子们都在这里上课,地方不可能就这么小啊!就像我们学校一样,虽然占的是先农坛的领地,但是该腾出来的地方,你还是得给人家划出来。我觉得这其中的道理应该也是一样的吧?!

顺天府学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路东府学胡同内。顺天府学的前身是元朝末年兴建的报恩寺。明洪武初年在此开设大兴县学。明永乐年间,北平被升为顺天府,故改大兴县学为顺天府学。民国年间,这里已被改为小学、英文补习所等学校。解放后,这里仍为学校。现存的大成殿等建筑物大都保存完好。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府学胡同内

离开此处,又往前走了没多远,我们便发现了文天祥祠。远远的就看到了“欢迎到此参观”的牌子。唉!我和Sally又是感慨万分!北京城我们也逛了不少地方了,像什么名人故居之类的地方,还是很少有可以让人参观的呢!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南宋丞相,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诗人。1279年,他在率兵抗元的战争中被俘,囚禁于此。他在牢中写有五言的《正气歌》,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此后,便成了激励后人的万古绝唱。1282年,文天祥被杀害,享年47岁。明洪武九年,为纪念他的这种爱国精神而建成此祠。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

从这里出来,就在文丞相祠的东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胡同。这条胡同则正是文丞相胡同。

文丞相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大兴胡同为其北起点,南至府学胡同。因建于明代的文丞相祠而得名。乾隆年间,该胡同称靶儿胡同。宣统年间,该胡同称巴儿胡同。新中国建立以后才改称文丞相胡同,用以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文丞相祠在胡同南口西侧,原为顺天府学的一部分。其西为学宫、文庙,其东为文昌祠。

顺着文丞相胡同一直往北走,第一个十字路口往东拐,我们来到了东旺胡同。顺着东旺胡同往东又走了不远,便看到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其名谓之曰剪子巷。我们沿着剪子巷径直往南行,于是便到了张自忠路。我们本来是打算沿着平安大街,一路寻找孙中山行馆的。可是找了半天,孙中山行馆没有找到,僧格林沁祠倒是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唉!我们这一路上啊,老干那歪打正着的好事儿了!

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清朝道光五年袭封郡王,咸丰三年为参赞大臣,曾率骑兵与太平天国北伐军作战。咸丰五年,因在山东击溃北伐军所灭,他也被杀。这里现存的建筑保存较好,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大街

在这里拍照完毕,我们过马路来到了黄城根遗址公园。这个公园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街心花园,北至地安门东大街,南至东长安街。在我看来,这里应该就是北京城最长的公园了吧?!

由于这个公园实在是太长了,所以我们也就没有走完。只是在这公园的最北端照
了几张相片,然后就又回到马路的北侧去了。进了南锣鼓巷,然后我们又拐进了福祥胡同。

福祥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南锣鼓巷为其东起点,西至东不压桥胡同。明代时称福祥寺街,乾隆年间改“街”为“胡同”。20世纪60年代中期称福祥胡同。因建于明朝的福祥寺而得名。福祥寺为一个姓武的太监为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祝寿舍宅时而修。雍正年间,这里改为喇嘛庙。现原建筑大部分不存。

由东到西走完了福祥胡同,我们来到了东不压桥胡同。这是一条斜的胡同,大概走向为西北至东南。目前这里正在施工过程中,到处破破烂烂的,还差点儿弄我们俩一人一身土。

东不压桥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帽儿胡同为其北起点,南至地安门东大街。因东不压桥而得名。这里原称马尾巴斜街,是一条沿水道而形成的斜巷。乾隆年间称马尾巴胡同。之所以称“马尾巴”,其原因是取其形状弯曲而形象称之。民国年间改称东不压桥胡同。60年代中期将河沿、口袋胡同并入,统称东不压桥胡同。

东不压桥为一座东西走向的桥,在今地安门大街。明清时,什刹海之水经此桥流入皇城内玉河,然后泄入护城河。20世纪50年代,改建此地时,东不压桥被拆除,但留下桥拱埋入地下。修平安大道时,重新挖出,不久又被埋回。该桥的称谓与北海后门的西压桥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西压桥那里的皇城城墙从桥上而过,所以称“压”。东不压桥一带的皇城与桥留有一段距离,所以称“不压”。两桥东西遥遥相对,所以一个称“东”,一个称“西”。

走到了东不压桥胡同的中间部分,那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就是雨儿胡同。

雨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南锣鼓巷为其东起点,西至东不压桥胡同。明代时称雨笼胡同,清代时改称雨儿胡同。雨儿胡同的南面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称为蓑衣胡同。

雨儿胡同我们并没有走进去,只是在胡同口照了几张照片而已。然后,我们走到东不压桥胡同的尽头,又再一次的回到了帽儿胡同。出了帽儿胡同,我们回到了北中轴线上。一直往北走,高大巍峨的鼓楼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其实对于这里,我和Sally简直是再熟悉不过了。每次少年宫排练结束以后,这里都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呢!虽然如此,但真正的爬到城楼上头,这还是第一次。

鼓楼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北与钟楼相对,南与景山万春亭遥遥相望。鼓楼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嘉庆五年重修。鼓楼下为高约4米的城台,台前后各有券门三道,左右各一道。楼面阔5间,重檐三滴水灰瓦歇山顶。

鼓楼在1924年时,曾经改名为“明耻楼”,陈列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有关国耻的实物。楼内原有巨型更鼓24面。钟鼓两楼的钟鼓当年是用来报时的。当鼓楼中的鼓声一响起,钟声随之而和,鼓声浑宏,远近可闻。钟声圆润洪亮,久久不散,京城内方圆数十里均可听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

从鼓楼下来,我们前往了中轴线最北端的钟楼。唉!无论是钟楼还是鼓楼,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这其中陈列的钟鼓,而是那极为陡峭的楼梯。唉!说出去都怕人笑话!想我兔子一世的英名,这辈子什么都没惧过,我居然会有楼梯恐惧症!唉!没办法!打小就老从楼梯上滚下去!我可真是摔怕了呢!

由于今天的天气有些阴沉沉的,雾气很大。以至于我们虽然登上了钟鼓楼,但视野仍然不够好。唉!看来以后我们再次巡城的时候,还真是不得不考虑天气方面的因素啊!

钟楼是北京中轴线最北端的标志性建筑,与南面的景山万春亭遥遥相对,距离鼓楼约100米。钟楼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后毁于一场大火,清乾隆十年重建。钟楼筑于高大的砖石城台上,灰瓦绿墙剪边歇山顶,四面开券门,高约33米,全部砖石结构,精致坚固。楼内原悬有永乐年间铸的大铁钟,后改悬永乐年间题款厚约27厘米的铜钟。大铁钟现存于大钟寺内的古钟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

从钟楼上一下来,我们就来到了钟楼湾胡同。

钟楼湾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因位于鼓楼周围而得名。原称钟楼湾,20世纪50年代后改称钟楼湾胡同。豆腐池胡同为其北起点,南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钟楼、鼓楼东侧向前延伸,与鼓楼东大街相接;西段从钟楼、鼓楼西侧向前延伸,与鼓楼西大街相接。

走到了钟楼湾胡同东面的最南端,我们来到了鼓楼东大街。一直往东走,我们又发现了一处不知名的四合院。

然后,我们就拐进了宝钞胡同。

宝钞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绦胡同为其北起点,南至鼓楼东大街。明代时称倒钞胡同。据说元代的倒钞司设于胡同南口,当时的倒钞司是负责全国新旧纸币兑换的机关。元朝实行纸币,立有“倒钞法”,回收旧币,还以新币。清乾隆年间,“倒钞”讹为“宝钞”。

顺着宝钞胡同一直往北走,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型的十字路口处。路口东边是华丰胡同,路口西边是豆腐池胡同。按照行人机动车靠右侧行驶的习惯,我们首先来到了右手边的华丰胡同。

华丰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北锣鼓巷为其东起点,西至宝钞胡同。原称法通寺胡同,因胡同内的法通寺而得名。法通寺建于元代,明时重修。清康熙年间再次重修,改称净因寺。法通寺原建筑大部分已经不存。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通寺胡同改为华丰胡同。

其实我们依然是没有进去,因为今天我们去了太多的地方了,累得我们实在是不行了!所以就像这种里面没有什么现存的具体名胜古迹的胡同,我们也就全部不求甚解了。唉!紧接着,我们回到了路口处,向左拐至豆腐池胡同。

豆腐池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宝钞胡同为其东起点,西至旧鼓楼大街。明代时称豆腐陈胡同,清乾隆年间,将“陈”讹转为“池”。60年代中期,又将娘娘庙胡同并入。豆腐池胡同西侧有明朝时建的宏恩观,清代时改为太监的退养之地。现尚有部分遗存。

然后我们继续沿着宝钞胡同往北走,我们来到了净土胡同。

净土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北锣鼓巷为其东起点,西至宝钞胡同。因建于明朝的净土寺而得名。明时称净土寺胡同,清宣统年间称净土寺,后又称净土寺胡同。20世纪60年代中期称净土胡同。净土寺今尚存山门及部分殿宇。

继续往北走,纱络胡同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纱络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北锣鼓巷为其东起点,西至宝钞胡同。原称沙拉胡同。“纱络”应该是“沙拉”的音变。沙拉胡同为元时贩卖金银宝器的处所。清乾隆年间称栅栏胡同,光绪年间称赞军街四条,后又改回原称。

继续往前走了没几步,我们又发现了一处豪华古朴的院子。一看院门上的匾额,果然不出我们所料,这里是那王府。不过,很令我们不解的是,古时候的牌匾好像都应该是从右至左书写的吧?!而这个匾额却是从左到右书写的。而且无论是院门还是牌匾看起来都很新的样子,怎么看怎么也不像是所老宅子。可是,它的门口确实还立着那标明它身份的汉白玉石牌。唉!我们姑且将它认为是后来刚刚被翻修过的吧!

那王府即超勇亲王府,这里为北京城内仅有的两处蒙古亲王府之一。另一处蒙古亲王府为僧忠亲王府,在炒豆胡同77号。那王府现存的两座四合院为清代那王府的一部分,现在保存完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宝钞胡同甲19号

然后我们又往前走了一些,见到十字路口往西拐,我们来到了国祥胡同。我们本想穿过这里直奔玉阁胡同的。可是我们却意外的发现了那王府的后门。这里修的显然没有刚才那边好,但是这里的门口也有那块汉白玉牌子。据本人分析,这里也许就是那现存的两座四合院中的另一座院门了。

再往西走就是玉阁胡同了。我本来想把那个红色的胡同标志牌给照下来的,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没办法,只好拿禁止停车的牌子来充数了。

玉阁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赵府街为其东起点,西至旧鼓楼大街。因建于明朝的玉皇阁而得名。在道教的神灵系统中,三清之外的最高尊神、统御主宰三届十方的神灵就是玉皇大帝。玉皇阁是代奉玉皇大帝的处所。玉皇阁现已不存。

然后,我们按照原路返回。穿过国祥胡同一直往东走,直至走完了郎家胡同。然后往南拐,来到了北锣鼓巷。第一个十字路口,我们看到了车辇店胡同。

车辇店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安定门内大街为其东起点,西至北锣鼓巷。因明朝时的净车厂在此,所以当时称此为车辕店。乾隆年间,净车厂改称车辆厂。光绪年间,这里又称伽蓝店。直至最后才称其为车辇店胡同。

然后我们又继续南下,一直走到了小经厂胡同。

小经厂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分司厅胡同为其北起点,南至鼓楼东大街。因明朝时的医院外经厂设于此地而得名。乾隆年间又称其为小经厂,其东标有经厅。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将其最后定名为小经厂胡同。

走到了这里,我们本次的巡城活动也就算是到了终点了。唉!实在是累得可以了啊!我和Sally恨不得都开始要有返祖现象了!(四条腿爬行!)我现在真是越发的感受到我们的这种徒步游遍北京城的行为疯狂了呢!

唉!其实光是腿儿着游北京城也还算可以忍受!顶多睡它一觉也就好了!真正最累的,其实是记录这些巡城日记啊!我活活写了一个多礼拜才写完呢!唉!看来当个业余作家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真是对不起大家!前些日子我的电脑中毒了,我的IE浏览器完全瘫痪了!以至于都快过了一个月了才把这篇巡城日记发出来!唉!真是罪过啊!

嘿嘿!现在

转自:http://likemymemory.spaces.live.com/Blog/cns!BDC23870140CE663!764.entry38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