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智化寺之行 |
[游记]智化寺之行 |
2007-08-04 blogcn.com |
智化寺之行 计划了许久,终于使智化寺之行得以实现。其实是智化寺里久负盛名的“京音乐”吸引了我,使得我在这冬日的周末,在享受了经久不遇的懒觉后,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来到了北京站附近、禄米仓胡同尽头的明英宗宠宦王振的家庙——智化寺。 到达寺庙已是过了11点,检完票,进了山门(智化寺大门),先去看了京音乐的演出时间,才发现每天9点、10点、11点和下午的3点各有一场15分钟的表演,而我到的时间,只有等下午那一场了。于是在简单看了两个记载着智化寺诞生及王振谢恩的石碑后,我便先去看了位于智化门(京音乐演出场地)两侧的钟、鼓楼。 钟楼很小,下面总共6、7平米的样子,陈列了几件铸钟的模型,大致展现了当时的主流工艺方法和铸造水平。最显眼的还是那与地面呈75度角的窄陡木梯。小木版又窄又薄,我真担心以我这“身段”上去会不会直接把木梯给踩烂。(虽然我自己上着保险,可摔个半残也不是玩儿的;虽然那木梯明显是现代人的“杰作”,但那好歹是智化寺,是文博交流馆啊!)呵呵……不过后来,犹豫着试了试木梯的承重后,我终于还是决定挑战一下自己的胆量,毕竟,明代古钟也是很吸引人的嘛!终于,我一步一停、小心翼翼地爬上实际并不是很高的钟楼,得以近身瞻观。而后,我在确定下楼让人扶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后,以比上楼更慢N倍的速度下了楼,长出一口气,拍了拍身上的土,转身又去看鼓楼。 鼓楼与钟楼一样的格局,只不过陈设的是新鼓,热那文物却因鼓面破裂,经不起人们的敲打,被移至后殿了。晨钟暮鼓,想想古时的寺僧每天都要爬那么陡的梯子,真的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进了智化门,位于西首的是藏殿。据说这里的转轮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真否?假否?)安放经书的抽屉被按顺序刻上了字,方便寺僧的查阅。我去的时候,上面还有一部分抽屉里藏有经书。美仑美奂的雕刻,细腻传神的描绘,无不为这藏殿增添了神圣又令人敬仰的气氛。 在参观完智化门东首的乌木展后,我来到了与智化门正对的智化殿,这里也相当于大雄宝殿。殿前的香炉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基座还默默地守在那里,迎接着前来参拜的善男信女。在这里,我发现了那面鼓面和鼓身绘着二龙戏珠的鼓,而据说有龙图案的鼓在当时是很少见的。殿内西侧仍然是安放经书的墙状柜子,而本来的柜门却在战乱时期为了解决寺僧们的糊口问题被拆下卖掉。到如今,只剩下抽屉以及铜扣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历史…… 智化殿后面便是著名的万佛阁了。据说在墙壁上安放着九千九百九十就尊小佛像,因此有“万佛”之称。只是因为种种原因,靠下的全被玻璃挡住,而万佛阁上靠近楼梯的小佛像却不复存在。只是登高远望,智化寺大部分景象尽收眼底,参天的古树,庄严的黑色琉璃瓦,无不显示着当年寺庙主人的权势。只是一改了朝换了代,当清朝大臣发现香火不断的寺庙里供奉的竟然是前朝祸国殃民的宦官时,王振便再也得不到丝毫的炫耀的机会。于是,所有涉及到王振字样的碑文便全被凿了去。一生荣华,到头来,这个家庙的碑都要被人毁去。明英宗再宠他,他不过给后人留了个“祸国殃民”的称谓。悲哀啊! 看完了万佛阁,我又去后殿看了有关京音乐的文化展览。看看时间尚早,我便在寺内的长椅上坐了下来,看过往的游客,看时间流过,享受这冬日午后和煦而温暖的阳光。 终于快到三点钟的演出时间。游客们大部分已聚在智化门前,准备聆听从古代宫廷流传出来的音符。而我因为被告之上午的三场演奏因艺僧们的出外表演而全部取消时,更是珍惜这一天唯一的一次演奏。于是早早进了智化门的殿内,拿了凳子坐等。在超过了两分钟,我开始怀疑这场是否也要取消时,五位艺僧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云锣、鼓、箫、钹、一件件普通的乐器,在几位艺僧的“调教”下,竟发出了世上最奇特而又美妙的声音。一开始,云锣的声音有些大,因为我们与演奏的距离也就一米,刚开始不大习惯。两分钟后开始适应,渐渐入了迷,于是索性闭了眼去听。因为我发现睁着眼听好象会把某一种音乐剥离出来,反而听不出和谐之美。这样听着,越听越舒服,就开始觉得现在的流行音乐反而全不入流,全没什么内涵,越听越空洞,似乎听一遍就少一个音符,到最后什么都没了似的。而京音乐则不同,它会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乐器和曲调来调动你周身的每一个细胞,就像第二眼美女(当然,懂音乐的可能觉得它怎么“看”都是“美女”),越看越耐看,越听越耐听…… “今天的演出结束。”掌声已经响起来了,而我怎么还没醒?!是的,我醉了,我已陶醉于京音乐所带来的魅力,以致于竟忘记了回报它们以我最热烈的掌声!是的,短短的演出已经结束,参观已经结束,然而我脑海里至今仍是那手抄的“工尺记谱”的曲调,仍是那抑扬顿挫、百转千回 |
转自:http://www.blogcn.com/user44/zhanghj27/blog/27857971.html6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