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感悟醉翁亭(游记三) |
[游记]感悟醉翁亭(游记三) |
2008-06-13 0517wenxue.com |
感悟醉翁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因宋中叶文坛领袖欧阳修公《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中学学这篇课文时,觉得醉翁亭离我们很遥远,仿佛天上美景可望而不可及。上大学后才知道,醉翁亭就在安徽的滁州市,东距南京仅48公里,离我们淮安也仅200多公里。 入琅琊山门不久,即见醉翁亭。“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虽然藏于亭院中,上翘的亭角在院外还是看得真真切切。“翁去百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亭柱上的对联道出了园林的实貌。醉翁亭看起来只是一个孤零零的亭子,其实是一个占地一万平方米,有九个不同风格、不同景致的小院组成的一个被称为“醉翁九景”的整体。整个亭院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有许多鱼儿悠然游戏其间。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公学生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人称“欧文苏字”。亭子的西边,有欧公手植的“欧梅”,千年古树高达十数米,枝头万梅竞放。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亭后林涛起伏,犹如置身画中。出醉翁亭,继续延山路前行六七里,半山腰的琅琊古刹豁然眼前。 世有欧阳修然后才有醉翁亭。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琅琊山住持智仙和尚在山上为他建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欧阳公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文因亭美,亭因人名,时光可移而文不可灭。临山筑亭者数不胜数,而且醉翁亭规模不算大,建筑风格也难说独特,且居深山,然偏此亭独享誉千年,盛名不衰,何也?究其因,是欧阳公的《醉翁亭记》使醉翁亭也变得不朽起来。欧阳公的学识自不必说,仅他的从政为民、敢于申张正义的官品和人品,也为世人景仰。后人在亭后建的“二贤堂”,纪念的是欧阳修和王禹偁两位太守,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终不为人所忘。 琅琊山悠然于喧嚣之外,清幽秀美,山中沟壑幽深,林木葱郁,花草遍地,鸟鸣不绝,“四时之景不同”。琅琊山文化渊源久远,它的历史要比醉翁亭长得多,但如果没有醉翁亭,又有几人能知琅琊山?“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山亦因亭名,琅琊山声名日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探幽访古,题诗刻石,王安石、曾巩、宋濂、文征明等著名诗人、文学家也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唐、宋以来的摩崖、碑刻约有数百处之多。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此后,琅琊山更因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被称为“皖东八名胜境”,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美誉。 |
转自:http://www.0517wenxue.com/old/blog/more.asp?name=%CD%F5%B4%BA%C9%FA&id=122163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