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安徽呈坎 |
[游记]安徽呈坎 |
2008-05-22 sina.com.cn |
八卦村—安徽呈坎 2007-03-19 21:56:46 大中小 游完棠樾牌坊群后,时间尚早,我们立即驱车赶往号称“中国易经·八卦古村落”—呈坎,从网上搜索时看到古今两位名人对此村的评价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性,想一探究竟,宋代理学家朱熹称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当代的刘海粟说“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还看到过对呈坎村的一些很玄妙的说法,说这里是古徽州风水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探索、发现生命玄奥,预测人生未来的地方。 从小听长辈谈过关于风水对后代子孙的重要性,去香港旅游时也深切感受到港人对住宅、店铺风水的格外关注,接受了几十年新中国正统教育的的我,对风水之说有过从抵制—怀疑—似信非信的过程,所以这次看到有如此神秘的村落,而且近在咫尺,我无论如何都要亲眼去看一下,也算是一种探秘行动吧! 呈坎村距离黄山市不过25公里,从棠樾出发则更近,几十分钟就到达村口,大概这个村庄景点还未完全建好,售票处设在露天,一张小桌子就是进村买票的窗口,全票六十元,游歙县景点与黟县几个景点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门票不包含导游费用,要请导游讲解带路必须花费十元钱,有谁敢冒险自己去闯这个八卦村呢,惟有乖乖掏钱请导游领路了。 呈坎村口的风景很不错,导游先给我们讲解了这个村落名称来由和建造的奥秘:整个村落按照《易经》中:“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东“乾”(天)、西为“坤”(地)、南为“离”(火)、北为“坎”(水),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呈坎村中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由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了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和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这一番解说,的确是我半生生涯中第一次耳闻的神秘解说词,导游还领我们看了村口地上用石拄石条围起来“石头八卦图”, 让我们看四周重叠的大山,这里的确是一个四面围山的村庄,村口,古老的房屋、石桥、河水形成了一副古老的画面,苍老但耐看, 我们随导游走入村子,导游说整个村子巷巷相通,不熟悉的人很难走出村子,这个村现有罗氏家族700多户、2800多人,八卦风水使呈坎村英才辈出,千年来涌现出高官、隐士、高僧、巨贾、诗人、画家、医学家、制墨家、教育家、军事家等五百多人,我们熟知的扬州八怪之一罗聘就是这个村的,这些名人和历代名流都有密切的交往,在古屋内很多牌匾上就看到过董其昌、林则徐、宋濂等人的笔迹,还见到了古代牌匾之最,一块全红木制作的最大最沉的牌匾,依然挂在厅堂之上。 我们随导游穿行在小巷内,两边高墙、狭窄的小巷,偶而还能看到以前肉铺窗口和突出的售肉平台;还见到了古代报时用的钟楼,导游说这样的钟楼全村有四座;这里拥有三层楼的明代高楼,据说现代的高楼大厦起源于这里,可见当年建此楼的主人身份是多么显赫,有些民居甚至可溯源到宋、元代,虽然看起来民居比较陈旧,厅堂的摆设也不如黟县那些民居漂亮,古朴而简洁,年代久远能保存至今,更显其珍贵;巷子里同样有水渠,用水时间也同样有村规;路途见到有些房屋已经是“危险房屋”,不能住人了,导游说整个村庄正在逐步修整之中,如今旅游也只能开放全村的三分之一的地方,门楼上的石雕、砖雕和厅堂内的木雕也同样很精致,保存了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还看到了一个大家庭几个儿子拥有的几座大院落,相依相傍占了很大一块街巷;我还发现了和我家老房子相同的古老的“石库门”,很大的门上有很多“钉子”,这些“石库门”也有不同区别,最古老的门上没有钉铁皮,年代稍近些的“石库门”上发现已有了铁皮,这也许就是江南地带“石库门”的远祖吧! 在参观明代“燕翼堂”时,见到一些村民正在里面忙碌布置,导游告诉我们这里将拍摄有关“叶挺将军”的电影,村民正在布置电影场景,整个楼已经很陈旧,但依然坚强地矗立着,当年建筑的牢固性也可见一斑。 跟随导游一条条巷子穿行,可惜无法站到高处一览全村,只能像游走迷宫一样,紧跟导游不敢落后,生怕走丢了找不到归途,一直走到村口看到一座桥和一弯河水,桥名“环秀桥”,这就是我们在村口曾经见到过的那条河水,流经村庄后流出村子,在这里我们才见到很多村民,在村中小巷内竟然很少见到行人,村民安宁地在家中?还是去农田了?如此宁静的环境真让人感叹! 走完了村中旅游路线,似乎没有感受到什么神秘的气息,只有古老房屋、古老的厅堂的陈旧气息留存脑海,走出村外,导游领我们参观“”宝纶阁,我以为又是一般的祠堂而已,走近一看,大吃一惊,这座祠堂是我此次见到的最为壮观的祠堂,其高大宏伟程度令匝舌,门槛之高,跨越起来感到吃力,每一扇门高约三至四米,我想象着如此高的门扇安装和制作有多么不易,大殿内的木雕彩绘十分精致生动,年代久远的彩绘据说有五百多年了,依然绚丽如初,厅堂内一块牌匾上写着“彝伦攸叙”四个大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前后三造进深,围墙之高也可列入之最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4f7502f010007w396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