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蛤蜊,大多青岛人会异口同声地说蛤蜊是岛城的特产。胶州湾里的各地蛤蜊的确满口,尤其红岛蛤蜊确实带劲。除了东海和南海变形了的蛤蜊外,渤海里的蛤蜊也挺好吃,比如烟台,威海,蓬莱等,再比如莱州湾的各市县。 得罪了岛城的父老乡亲,青岛的蛤蜊鲜美,山东半岛那边东海一带的蛤蜊也很可口。 到了京城和上海滩令我们自豪的蛤蜊其实不光青岛独有,清水蛤蜊,干靠蛤蜊,辣炒蛤蜊,酱爆蛤蜊,微波炉蛤蜊,蛤蜊面汤,冬瓜蛤蜊汤,蛤蜊饺子,大头菜炒蛤蜊等岛城名堂菜,我在胶东半岛看遍闻遍吃遍。 也就是说,青岛人爱显摆的蛤蜊其他地方也有,也蛮令人流口水啊! 海之城: 百分之七十有海水的地球村里的城市在海边的仅占少数,绝大数的城市都在内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岛城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引以为傲的环境也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上海人看大海要游过浑浊不堪的黄浦江到了吴淞口才能望望真正的海,即便费那劲眼前的海水也是不清澈的。”我遇到好几个有知识的青岛人这样说。 上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可是东方的巴黎,亚洲最大的都市。纯粹的经典的流行的低俗的文化均从那儿发轫制造流布传播。 早期有影响的《申报》在那儿办起,最早的画报《点石斋》自那儿问世,1915年,陈独秀主笔的《新青年》啸傲在申城之上。中国最专业的音乐学院也由萧友梅博士在法租界的汾阳路创立。电影,青帮,洪帮,鸳鸯蝴蝶派,新月派,现代派,左翼和右翼,海上画派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