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冈石窟 |
[游记]云冈石窟 |
2008-05-22 sina.com.cn |
第三代皇帝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仍然十分崇信佛教。他是北魏众多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长达28年)、误工最显赫的一位,所以他在位期间北魏在疆域和势力上都达到了最强盛。后来他听信北方道教首领寇谦之和大臣司徒崔浩的谗言,信奉到脚,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并且宣布道教为国教。公元445年,陕西今西安地区爆发了盖吴起义,太武帝亲率大军前去镇压,在平叛中在草堂寺发现了许多兵器、美女、美酒,发现寺院僧人暗通该物。于是在公元446年,太武帝一怒之下,下招书在全国灭佛。那太武帝灭佛也并非偶然,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外,佛教的过分发展,加深了世俗地主阶级和佛教上层僧侣阶级之间的矛盾。在经济上,佛教寺院的发展,侵害了世俗统治者的利益,比如说僧尼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而且当时大多僧尼是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因此,如果出家人过多就会影响国家的税收和劳役。在封建社会里,户籍人口的多少直接标志着一个国家力量的大小,而大量在编的百姓投入寺院,减少了国家掌握的户籍和人口,翻盖了社会经济发展,这是国家所不能容许的。另外,大量修建寺院、佛塔也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同样使国家经济力量受到影响。总之,佛教势力的膨胀给封建统治者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基于以上的诸多因素才促使太武帝进行了灭佛活动。在当时,大量的寺庙被毁,大量的僧尼被迫还俗,佛教近乎于销声匿迹,佛教传入中国近五百年第一次遭到了灭顶之灾。太武帝灭佛不久就身染重病,佛教讲究的是因果报应,他开始对自己的灭佛之举表示忏悔。在其灭佛的同时他的儿子拓跋晃却暗自保护了一批僧人昙肴就是其中的一个。太武帝后悔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杀了为他效力最大的司徒崔浩,这一年是公元450年。第二年太武帝又听信宦官宗爱的谗言,将其自己的儿子恭宗也就是拓拔晃给杀掉了。宗爱则在公元452年利用宦官之便杀害了太武帝。太武帝去世后,他的孙子也就是拓跋晃的儿子文成帝继位,文成帝一上台便下令在全国恢复佛法。一日昙曜和尚巧遇文成帝,文成帝的马咬住了昙曜和尚的袈裟,古有马识善人之说,文成帝当即以师礼拜昙曜和尚,并下令其于京城西武洲塞开窟五所,这就是有名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开凿以文成地恢复佛法为背景,是专为北魏的皇室祈福而建的大型国家级工程。 可以看到我们身后的便是云冈石窟了,它开凿于公元460年,共计洞窟53个、佛教造像51000余尊、佛龛1200余个。是我们的祖先用去他们大半身的经历开凿的。 在参观之前,请大家在此停留,我们看一下云冈石窟的示意图。根据专家的考证,从云冈石窟现存的洞窟形制和雕凿特色来看可分为造重晚三期。 公元460年到公元465年为第一期,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昙曜五窟,它以“礼佛如同礼皇帝”的宗旨,为北魏的五位皇帝开凿了五尊大佛像,就分布在这五窟内。 第二期的洞窟主要有五组,四组双窟:第1、2窟;第5、6窟;7、8窟和第9、10窟,还有一组三窟就是第11、12、13窟。成窟的年代大约在公元465年到公元494年间这一期的洞窟形制与早期的大不相同,石窟的平面多呈方形,并且有了前后室的区分,有些洞窟的中间还凿一方形塔柱。 第三期的洞窟包括4、14、15以及编号在20以后的大部分洞窟,大都有留守在平城的官宦和百姓所修。 石窟开凿于地面施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石窟无论大小都要在都需要在陡直的壁面上开凿出来,而当时所能利用的工具无非是简单的斧凿之类。因此开凿所费的时日和功力,往往数倍于同等规模的地面建筑。开凿的艰难不仅表现在耗时费力上,更因石窟全有雕凿而成,不像土木砖石建筑,可以反复垒起,推倒重来。雕凿石窟若有缺陷,便难以补救。因此更需要有耐心。经过多年的摸索,工匠们终于总结出一套经验,大抵就是按照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顺序。从上面先开一天窗,然后人进去雕凿佛像,完工后开门出来。 [第5窟、第6窟] 大家抬头看一下,我们面前的这一楼阁被称之为窟檐,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由当时曾任宣大总兵的佟养量募集官资主持修建的。 第五窟呢有云冈石窟最大的一尊佛像,高17米。想象一下,我们的楼房是3米一层,拿这尊佛像就相当于6层楼那么高,到底是多高,我们现在就进去看一看。 第五窟的洞窟形制就是椭圆形的草庐式,这是印度人的说法,我们中国人称其为马蹄形的穹隆顶,到底是什么形状呢?一个蒙古包从中间切一刀,也就是半个蒙古包的形状。那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云冈石窟第一大佛了,高是17米,脚长4.65米。大佛褒衣薄带,通肩袈裟,头顶为蓝色的螺髻,佛像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耳垂肩,给人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面前的这尊大佛耳朵能下棋、手心能摆席。足见他又多大。本来北魏时佛像是岩石裸漏在外面的,可后世人们为了积功德造福,在他身上敷了厚厚的泥状,再塑了金身,佛的面容是金色的。从收支泥装的脱落,我们可以看见北魏石雕艺术的风采。再看一下,佛像双盘的两腿,是右腿压着左腿参禅打坐的形象,佛经上讲,如果佛像是左腿压着右腿是在降魔,有腿压着左腿是在祝福吉祥。整个洞窟窟壁上的雕像已经被风化了,但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二佛对坐的雕像还有门拱上方也有菩提树下二佛对坐的雕像,为什么会出现二佛对坐的雕像,到了第7窟我在为大家解答。 下面到第6窟。第6窟分前后两室。前室相当于寺庙中的天王殿,两边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四大天王。第6窟的洞窟形制不同于第5窟。第6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在寺庙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塔,那石窟中塔柱就相当于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塔,相传,释迦牟尼在灭度后,他的一体化成八万四千颗舍利子,分布在整个大千世界,并建塔加以安葬。所以塔又有纪念碑的意思。我们面前的塔柱高约15米,分上下两层,上层高约6米,下层9米。整个洞窟雕饰的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饰的地方,是一座美妙的佛国世界,而且这里高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等各种雕刻手法应有尽有。所以第6窟也被称之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 在第6窟内我们主要看一下窟壁上33幅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图。他不仅把释迦牟尼生平的故事展现在大家面前,而且雕刻得也非常精美。大家随我看一下: 古印度有一个叫迦毗罗卫的国家,位于今尼泊尔境内。国王是净饭王,王妃摩耶夫人,年近40未曾生育。净饭王常为膝下无子而感到担忧。一天夜里,王妃梦见一位菩萨乘白象而来,不久便怀有身孕。右边这位肚子微微隆起的便是王妃了。 摩耶夫人孕期将满,按照当地的习俗,妇女需回娘家生产,公元前454年农历4月初8这一天,摩耶夫人带着侍从回家,经过蓝毗尼花园时,进园休息,此时,她手攀一棵无忧树,太子从右腋下降生。此时天空出现了许多的瑞相。 太子一降生就可以走路说话,并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7步,步步生出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狮子般吼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天上的九龙闻讯赶来,口吐圣水为太子洗澡,直到今日汉传佛教仍意,农历4月初8这一天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庆祝太子诞生。 净饭王得知太子诞生,欢天喜地的接太子回宫。可以看到国王是非常高兴的,但这种表情并没有表现在国王的身上,而是传神到了大象身上,可以看到大象的前腿随着音乐台起就像在跳舞似的。 国王为太子取名乔达摩悉达多,并请来当时已经120岁的阿私陀仙人为太子占相,阿私陀仙人禀告国王说:“太子乃大圣人降生,若留家中则继承王位,如若离家则必成佛道。”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bb3a501008l9c.html4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